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的是黄庭坚的书法艺术。黄庭坚是中国书法史上少有的极富创新意识的书法家之一。黄庭坚的书风变化,主要分成两个阶段,分别是学习阶段和创新阶段。黄庭坚一直在创新的道路上孜孜不倦的探索,就是因为这种时间的积淀,使得黄庭坚在草书上最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山谷体”。
【关键词】黄庭坚;书法;成就
一、黄庭坚的生平及学习生涯
(一)生平简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此外,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等。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
黄庭坚是一位具有广博知识和精深文化修养的文人、学者、书法家。他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
(二)黄庭坚早年的书法学习
黄庭坚对焦山的《瘗鹤铭》赞赏有加,甚至以“大字之祖”评价它。对于《瘗鹤铭》的观点,在黄庭坚的多部书论中都有被论述过:“东坡先生云:‘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结密而无间。“小字莫作痴冻蝇,《乐毅论》胜《遗教经》。大字无过《瘗鹤铭》,《官奴》作草欺伯英。”黄庭坚早期的书法受到《瘗鹤铭》的影响,很多的用笔结字都是从《瘗鹤铭》中得到启示,并为之所用。在评价他的那么多人中,康有为的论述最具有典型性,他这样评价道 :“宋人以山谷为最,变化无端,深得《兰亭》三昧,至于神韵绝俗,出于《瘗鹤铭》而加新理,则以篆笔为之,吾目之曰‘行篆’。”在以下的图片中,我们都不难看出黄庭坚的大字与《瘗鹤铭》中部分字体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
二、黄庭坚书法艺术成就
(一)黄庭坚的书法实践浅析
1、黄庭坚的行楷
这一阶段是黄庭坚身在黔州时,当时黄庭坚痛戒酒色,除了与黄龙僧人保持书信来往之外,还与云游衲子有許多交游,其中要数与沩山慕哲门下范道人相从最久。迁到戎州之后,黄庭坚不再严守戒律,破除了酒戒,这时的心态才日趋平淡,书法上也有了新的发展。下面我将例举的字帖就是在那个时期创作的。其中有一本具有代表性的字帖——《华严疏》,黄庭坚是当时著名的禅门居士,这是当时的文人都街知巷闻的。而《华严疏》这本字帖就是黄庭坚用来送给当时化缘的僧人用来换取银两的。这首诗叙述的是黄庭坚与较下层的僧人之间发生的事情。
从《发愿文》来看,整篇作品在书写过程中显得比较随意,没有过多的刻意揣摩具体的字形结构,而是尽量的脱离前人的书风,把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但是《华严疏》给人的感觉却不同。整体结字比较工整,在故意拉长部分笔画的同时,在布局上刻意错开。
2、黄庭坚的行书
据说,在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到鄂城樊山游山玩水,途径松林间的一座亭阁,并在此过夜,期间听松涛成韵,便作了这首《松风阁》的诗,此帖也成为行书中的精品之一。纵观这本字帖,给人一种婉约超然的气质,这种风格总能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整篇《松风阁帖》一气呵成,气势连贯而又富有节奏,时而紧凑,时而舒缓。
3、黄庭坚的草书
《诸上座帖》是黄庭坚在学习了怀素的狂草之后,运用到自己的草书创作中去而形成的一件作品。怀素的狂草气势磅礴,笔墨挥洒,酣畅淋漓,书写速度极快。世人都说黄庭坚的这部《诸上座帖》是学习怀素的,对于这一点是毫无质疑的。但是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与怀素不同之处。具体表现的地方有,黄庭坚有意用线条的“曲折”来改变怀素特有的如飞驰而下的瀑布般的态势,黄庭坚在学习了怀素的草书之后,他的草书气韵更加通畅,气势也更宏大,《诸上座帖》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证明了黄庭坚是非常追求“韵”的一位书家。
前面我主要论述的是黄庭坚的书法风格的形成过程,按照时间的划分以及“楷,行,草”的区分,在这些字体的变化中,我个人比较喜欢行书的风格。尤其是《松风阁》,其字体中宫收紧,外部放开,动静相宜。体现出了作者旷达而又深沉内敛的性格。这种性格的形成与宋代当时的“重文轻武”的风尚和国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人的地位被空前提高,待遇也比原来要丰厚很多,这使得当时的文人有了一种优越感。
(二)黄庭坚的书法理论主张
黄庭坚一直提倡要“自成一家”,他认为艺术的终极目标就是自我价值的体现。黄庭坚在《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这首诗中写道:“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从黄庭坚的这首诗里就可以明显的看出黄庭坚不愿甘为人后的主张,他认为真正的书家就必须要自成一家,否则只是模仿。黄庭坚对苏轼的抒情写意也尤为推崇。在《跋东坡<寒食帖>》中就提到:“东坡此书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在这段跋文中,黄庭坚认为苏东坡的书法就像李白的诗词一样,非常自由随性,超凡脱俗。黄庭坚多处强调文人不能俗,书法要讲究韵味。
三、黄庭坚书法对后世的影响
黄庭坚书法对后世的影响有精神上也有形式上的。当然他的“江西派”诗词上的巨大成就也从另一方面提携和加注了他的书法传播及影响。他的书法表现出来的极具个性的风格,对后世书家个性创新启发意义很大。他在行、草书上的鲜明笔法特点,都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 南宋时期,黄庭坚书法的形式特点在宋高宗早期书风中表现明显,明代草书大家祝允明受黄庭坚的影响很大。文徵明是明代最有才华的书法家。他真、草、隶、篆四体皆能,对黄庭坚书法偏爱有加,尤其黄带有尖长笔画的张扬的清瘦对他影响最大。
参考文献:
[1]王镛 《中国书法简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2月
[2]黄庭坚 山谷题跋 《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4
作者简介:刘春娥(1992.4—),女,汉族,籍贯:山东济宁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书法。
【关键词】黄庭坚;书法;成就
一、黄庭坚的生平及学习生涯
(一)生平简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此外,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等。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
黄庭坚是一位具有广博知识和精深文化修养的文人、学者、书法家。他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
(二)黄庭坚早年的书法学习
黄庭坚对焦山的《瘗鹤铭》赞赏有加,甚至以“大字之祖”评价它。对于《瘗鹤铭》的观点,在黄庭坚的多部书论中都有被论述过:“东坡先生云:‘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结密而无间。“小字莫作痴冻蝇,《乐毅论》胜《遗教经》。大字无过《瘗鹤铭》,《官奴》作草欺伯英。”黄庭坚早期的书法受到《瘗鹤铭》的影响,很多的用笔结字都是从《瘗鹤铭》中得到启示,并为之所用。在评价他的那么多人中,康有为的论述最具有典型性,他这样评价道 :“宋人以山谷为最,变化无端,深得《兰亭》三昧,至于神韵绝俗,出于《瘗鹤铭》而加新理,则以篆笔为之,吾目之曰‘行篆’。”在以下的图片中,我们都不难看出黄庭坚的大字与《瘗鹤铭》中部分字体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
二、黄庭坚书法艺术成就
(一)黄庭坚的书法实践浅析
1、黄庭坚的行楷
这一阶段是黄庭坚身在黔州时,当时黄庭坚痛戒酒色,除了与黄龙僧人保持书信来往之外,还与云游衲子有許多交游,其中要数与沩山慕哲门下范道人相从最久。迁到戎州之后,黄庭坚不再严守戒律,破除了酒戒,这时的心态才日趋平淡,书法上也有了新的发展。下面我将例举的字帖就是在那个时期创作的。其中有一本具有代表性的字帖——《华严疏》,黄庭坚是当时著名的禅门居士,这是当时的文人都街知巷闻的。而《华严疏》这本字帖就是黄庭坚用来送给当时化缘的僧人用来换取银两的。这首诗叙述的是黄庭坚与较下层的僧人之间发生的事情。
从《发愿文》来看,整篇作品在书写过程中显得比较随意,没有过多的刻意揣摩具体的字形结构,而是尽量的脱离前人的书风,把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但是《华严疏》给人的感觉却不同。整体结字比较工整,在故意拉长部分笔画的同时,在布局上刻意错开。
2、黄庭坚的行书
据说,在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到鄂城樊山游山玩水,途径松林间的一座亭阁,并在此过夜,期间听松涛成韵,便作了这首《松风阁》的诗,此帖也成为行书中的精品之一。纵观这本字帖,给人一种婉约超然的气质,这种风格总能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整篇《松风阁帖》一气呵成,气势连贯而又富有节奏,时而紧凑,时而舒缓。
3、黄庭坚的草书
《诸上座帖》是黄庭坚在学习了怀素的狂草之后,运用到自己的草书创作中去而形成的一件作品。怀素的狂草气势磅礴,笔墨挥洒,酣畅淋漓,书写速度极快。世人都说黄庭坚的这部《诸上座帖》是学习怀素的,对于这一点是毫无质疑的。但是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与怀素不同之处。具体表现的地方有,黄庭坚有意用线条的“曲折”来改变怀素特有的如飞驰而下的瀑布般的态势,黄庭坚在学习了怀素的草书之后,他的草书气韵更加通畅,气势也更宏大,《诸上座帖》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证明了黄庭坚是非常追求“韵”的一位书家。
前面我主要论述的是黄庭坚的书法风格的形成过程,按照时间的划分以及“楷,行,草”的区分,在这些字体的变化中,我个人比较喜欢行书的风格。尤其是《松风阁》,其字体中宫收紧,外部放开,动静相宜。体现出了作者旷达而又深沉内敛的性格。这种性格的形成与宋代当时的“重文轻武”的风尚和国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人的地位被空前提高,待遇也比原来要丰厚很多,这使得当时的文人有了一种优越感。
(二)黄庭坚的书法理论主张
黄庭坚一直提倡要“自成一家”,他认为艺术的终极目标就是自我价值的体现。黄庭坚在《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这首诗中写道:“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从黄庭坚的这首诗里就可以明显的看出黄庭坚不愿甘为人后的主张,他认为真正的书家就必须要自成一家,否则只是模仿。黄庭坚对苏轼的抒情写意也尤为推崇。在《跋东坡<寒食帖>》中就提到:“东坡此书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在这段跋文中,黄庭坚认为苏东坡的书法就像李白的诗词一样,非常自由随性,超凡脱俗。黄庭坚多处强调文人不能俗,书法要讲究韵味。
三、黄庭坚书法对后世的影响
黄庭坚书法对后世的影响有精神上也有形式上的。当然他的“江西派”诗词上的巨大成就也从另一方面提携和加注了他的书法传播及影响。他的书法表现出来的极具个性的风格,对后世书家个性创新启发意义很大。他在行、草书上的鲜明笔法特点,都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 南宋时期,黄庭坚书法的形式特点在宋高宗早期书风中表现明显,明代草书大家祝允明受黄庭坚的影响很大。文徵明是明代最有才华的书法家。他真、草、隶、篆四体皆能,对黄庭坚书法偏爱有加,尤其黄带有尖长笔画的张扬的清瘦对他影响最大。
参考文献:
[1]王镛 《中国书法简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2月
[2]黄庭坚 山谷题跋 《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4
作者简介:刘春娥(1992.4—),女,汉族,籍贯:山东济宁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