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美学差异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id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很多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来说,中国文化有无穷的魅力,它曾经在很多领域内处在世界的领先地位,要广泛地、深入地讨论美学问题.可以站在宏观的角度分析中国传统的艺术形象,会更加突出中国艺术的重要性理解了中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就能更深刻的理解中西美学在理论体系、具体范畴、表现方式、内在意蕴等一系列问题上的差异.从而更准确的引导学生欣赏中外艺术作品。
  【关键词】:中西方;美学;对比
  一、中西方美学的文化背景不同
  在绘画作品中,一幅中国画和一幅西洋画,会产生巨大的差异,虽然它们都是中西方画家在头脑中通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創造活动而凝结的艺术意象但根本是不同的.中西方人的外部世界和心理结构的差异表现在文化的各个方面,也表现在艺术和哲学上.由于哲学是人类心灵最核心、最精练、最明确的表现,艺术的最终差异也要追求到哲学的差异上。中国人的哲学反映:道、气、无、理、可以说全面抓住了中国哲学的根本核心。西方文化的前进往往是以否定之否定的方式前进,近代是一个世界,当代又是一个世界.与中国人相比,西方人始终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不存在什么天人合一的可能性,具有典型的悲剧色彩。
  (一)有与无
  有与无的哲学观念,是中西方最根本的差异。西方以有为本,从有到实体;中国则以无为本,从无到有。依西方的有无观,无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生有的。"或者是永远存在,或者是跟本不存在"一个实体的宇宙,一个气的宇宙;一个实体与虚空对立,一个则虚实相生。这就是渗透与各个方面的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你看中国写意绘画是如此的虚实相间,往往留下一片空白。给予观者的感受是虚白上幻现的一花一鸟,一山一水,但却负荷着无限的深意。捍卫了中国文化与自然的和谐。西方古典绘画是这样的写实,《最后的晚餐》与《蒙娜丽莎》西方有与无的对立造就了进取、抗争、追求的精神,同时也含有弱点,在古代暗酝了命运的悲剧。
  (二)形式与整体
  形式在西方文化中具有根本的意义,因为它是实体的进一步具体化,是科学明晰性的产物。形式结构是主客观的统一,与西方文化形式原则相反,中国文化强调整体功能,以整体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把握其功能。西方也讲整体,但西方的整体功能是个部分功能相加等于整体.从骨子里还是从部分到整体,靠解剖和分析.中国的整体功能也讲部分,是从整体而来的部分.中国哲学讲"天人合一",中国绘画讲"气韵生动".把它作为绘画第一原则.要达到对事物、对世界最精微的认识不能靠工具,而只能凭心灵.心灵最深层部分与事物的最深层部分与天是相通的.这是庄子的"以天合天"和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正所谓“天人合一”。
  (三)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对立关系不同
  从漫长的远古时代到现在,作为人的对象世界的自然界分成两个部分:人的实践所直接改造的部分和未为人直接改造的部分.在希腊神话的实体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立起来.人与自然的对立作为西方的命定因素弥漫在各个方面.中国文化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强调了自然有机整体的一面.西方是在直接实践部分与自然和谐,而面对未知部分则与自然冲突,
  中国与整个宇宙保持和谐.从中国的两大类艺术汉赋和宋元山水花鸟画中体现出中国的"体无"精神.讲空灵的,但又不是极写实的以气韵生动为理想,有充满静气.我们理解了中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就能更深刻的理解中西美学在理论体系、具体范畴、表现方式、内在意蕴等一系列问题上的差异.
  二、心师造化与模仿自然的异同
  艺术以声光色影的形象展示出人类审美文化的历史,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审美倾向.一幅乔尔乔内的<<田园合奏>>,一幅马远的
  <<踏歌图>>,前者色彩清新明快,丰富的色阶变化以及焦距透视的取景表现出明朗多彩、景物清晰的田园.后者笔墨凝重擦染而成的层次感和游动视点取景造成了隐隐松林屋宇半藏的风景.二者在表现手法、风格、意趣等方面却完全不同.关于艺术创作,中国美学所倡导的是发挥心灵与视觉、听觉交融的感受能力,去领会物象与心灵的相通融之处.中国艺术家在创作时,让自己的生命意识无滞无碍地流入对象之中,体察对象的亲和及自身一样的生命气息.西方人追求在艺术中“模仿自然”,"模仿自然"代表了西方艺术家对于自身与对象关系的处理方式,相对于中国的"心师造化"来说,西方"模仿自然"主要表现在"微观透视""征服对象再造自然"
  (一)以人为本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人认为自然不是外在于人的客体,“人与天”主体与客体之间是相通的,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天人合一"思想.一方面是自然的人化,另一方面是人的自然化.在中国人心目中生命、灵魂决非人所独有,世界上不存在无生命、无灵性的实体,一切色彩形态组合的对象均是流转不居的生命形态,与人的本心有着共同之处.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艺术史上,“寒江独钓”、“春山欲雨”的自然山水画题材皆有美丽的画卷传世。此类绘画作品有的以无人之境的景物特写,暗示出主客体之间的微妙契机,在中国人看来,艺术并非于模仿,而是心于物交感的宁馨儿,所以中国的艺术创作理论十分强调心与物的交感作用。在画面的具体形式上,人与物皆呈现出似与不似之间的状态,化为整体意象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自然对象远不是客观对象本身,客体的存在并不是独立的客体,它是人赋予了主观情思的人化自然,正因如此,在艺术的世界中,自然对象无须以客观的面貌出现.
  西方美学的奠基性命题,是毕达哥拉斯提出的美学命题:美是数的和谐。在毕达哥拉斯的哲学家看来,美不是主客体交融产生的朦胧意象,而是由人来规矩的形式:直线构成的最佳形式是黄金分割的矩形(长:宽=1:0.618);曲线构成的最佳形式为立体的球形和平面的圆形。美的形式有着精确的比例关系和具体的形式,自然世界是艺术的蓝本的“模仿说”正是基于此而产生的。以建筑体现人的理性精神,是希腊人的创举。用建筑的语言刻写下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够战胜一切的丰碑。现世人的理性精神带来了艺术的写实精神。
  (二)以形传神与以形绘形
  艺术是一种反映,中西方民族无不将艺术的反映对象问题作为美学探索的重要问题。形象性是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中国美学认为,艺术的形象性要有其现实的原型,“形”“神”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对范畴,“形”是手段,“神”是目的。因此从本质上说,中国艺术反映的对象是“神”,而不是“形”。依照传神写照的要求,追求着“神似”的目标,中国艺术家力图通过有限的笔墨传达“韵外之旨”,“味外之味”。“传神论”被明确提出是在魏晋南北朝,恰是山水诗盛行,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科的时代,这决不是偶然的巧合。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山水景物刻画,确实具有“传神”的意义。自然的山水景物千姿百态,能够以丰富的形态进入艺术家的审美知觉,撞击主体的心灵,故而它在传达艺术家神思情感的方面有更广阔的天地。
  由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会有不同的审美感受,这也直接造就了人们在解释美学概念上的问题,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在人们不断的努力下,人们终会找到一个适合整个人类的美学信仰。中西方美学在其发展史上都经历了各自不同的发展历程,但对于本质的探讨,其结果却殊途同归,美学的根本问题是哲学问题,人们只能在美中体验美,而人们是不能定义美的,就像人们只能体验生活,而不能设计生活。
  参考文献:
  《文艺争鸣》 , 2011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 2011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作者简介:方芳,女,汉族,1992—,籍贯,山东省青州市,曲阜师范大学2016级文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画创作与理论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判断力是知性和理性的中间环节,是一种先天地立法的能力。在美的分析论中,康德研究了判断力的普遍必然性,对“主观的普遍有效性”的分析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分析了康德美学中“主观的普遍有效性”的含义和来源,并探讨了它与反思判断力的先验原则的关系。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康德美学以及美学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的沟通作用。  【关键词】:康德;美者的分析论;主观的普遍有效性;先验原
期刊
【摘要】:《瑞龙吟》书写作者的“伤离意绪”;《浪淘沙》表达作者“嗟万事难忘,唯是轻别”的感伤之情。两首词体现出周邦彦词“沉郁顿挫”的创作特点。  【关键词】:用典;沉郁顿挫;伤春离别  一、《瑞龙吟》  出自周邦彦词集《清真集》,《瑞龙吟》是开卷第一篇,这是周词中最具代表的作品,历来被视为是压卷之作。此词约写于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词人流徙州县十年之后,自溧水县还京为国子薄时所作。  词的
期刊
【摘要】:文化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应与时俱进的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服务效能,进而充分彰显文化馆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示范价值,这有利于落实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落实文化馆服务内容,促进文化馆符合群众文化要求的发展根本。本文在对文化馆服务和效能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了优化服务、提高效能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文化馆;创新;服务;效能;措施  前言:随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保
期刊
【摘要】:目前,民族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民族地区的亲睐,各地区争相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但是,在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过程中,一些民族地区并不能全面诠释民族文化的内涵与特色。不仅造成当地民族文化的严重失真、衰落,同时也不能让游客全面了解当地文化。另外,一部分地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本文结合平武县白马藏族乡的实际,探讨其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策略。  【关键词】:全域旅游;民族
期刊
河南省高考作文: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议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
期刊
【摘要】:大学生的就业工作,直接关系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关系国家社会的进步。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从社会,高等教育,毕业生个人等方面,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做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因素  1. 社会因素  1.1就业岗位减少,就业标准提高  随着高校招生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总量不断增加,而全球经济仍未回暖,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也就相对较少。随着企事业单位的改制,机
期刊
【摘要】: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收字 9353 个,通过分析汉字字形,解释汉字意义的重要文献,人们可以通过《说文》了解汉字文化,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说文解字》雨部字(以下简称《说文》雨部字),《说文》雨部共收字51个,包含了上古先民对种种气象的认知成果,反映了上古时期朴素的气象自然观。  【关键词】:《说文解字》;雨部字;研究  《说文》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来研究语义
期刊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在全球范围内再次掀起汉语热新高潮。作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难点,近义词辨析的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较为复杂的部分。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偏”与“偏偏”尤其容易混淆。本文针对目前留学生在“偏”与“偏偏”的使用现状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调查问卷中出现的偏误现象,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分析。此外,笔者采用“句单位”
期刊
【摘要】:写意人物画自诞生以来,就以很强的生命力在中华大地上发展壮大。本文是基于对中国人物画变化过程中笔墨语言的探讨,及对笔墨语言发展的归纳总结,以此来研究写意人物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笔墨语言,并对其做出了归纳概括。写意人物画从传统到当代变化发展过程中的笔墨语言,写意人物画的笔墨语言从传统写意到近代的写实再回归到现代的表现性,推陈出新、创造和改进新的表现语言。  【关键词】:写意人物画,墨法,笔
期刊
【摘要】:本文借助五维研究方法,分别从空间维度、时间维度、文化维度对芒景古村聚落特征展开研究,分析了布朗人在生活和生产中所构建的空间布局特征,时间进程中的村落演变特征以及在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文化景观特征。  【关键词】:芒景古村落;聚落形态;五维研究方法;空间;时间;文化  1 基本概况  景迈山芒景村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城的南部,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哈尼族乡下辖的一个村委会。其东与西双版纳勐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