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语动词“bol-”的语义研究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ryl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哈萨克语属于阿尔泰语系,在形态结构上属于黏着语,形态较发达。哈萨克语动词 “bol-”具有实词和虚词的功能。作为实词,“bol-”在句中有“成为”“位于”“结束”等实际意义;作为虚词,“bol-”在句中作格助词、连接助词(关联词语)、语气助词、助动词、类结构助词。本文通过实词与虚词对哈萨克语动词“bol-”的语义研究探索,可以探讨其在不同语境中表达的意义,希望学习者在学习哈萨克语方面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哈萨克语;动词“bol-”;语义
  【中图分类号】H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1-105-03
  【本文著录格式】杨景昇.哈萨克语动词“bol-”的语义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1(01):105-107.
  前言
  哈萨克草原自古以来就是多种民族、多种文化会聚的地域,是欧亚大陆的交汇处。哈萨克斯坦也是 “一带一路”以及未來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最大的内陆国,学习哈萨克语与我们这些专业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它蕴含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为我们这些学生日用而不觉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丰富文化资源。借助语言与生活活动融入,通过主题活动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核心价值观基本元素随处可见,使核心价值观元素鲜活起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战争、商业贸易、友好往来、民族迁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生活方式等原因,哈萨克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的用法会随着人们交际的需要而作出改变,当然,其中的动词“bol-”也如此。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对于我们学习哈萨克语的汉族学生来说,在其语言的使用中,哈萨克语的动词“bol-”语义也存在着差异,不论是日常用语,又或者是报纸杂志上的使用,其中动词“bol-”都有自己固定的格式,其数量众多,情况复杂,也有随着语义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就使得学习哈萨克语的人们感到很吃力。而哈萨克语动词“bol-”又是我们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必不可少的词汇,所以,对哈萨克语动词“bol-”予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习使我们能够加深对哈萨克语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对其学习、翻译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对哈萨克语动词“bol-”做出较为详细的分析,分析出来的结果会对哈萨克语的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实词“bol-”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哈萨克语中动词“bol-”的语义研究和分析,主要以两大部分为序展开分析和阐述,初步总结形成了哈萨克语中动词“bol-”构词法的特征,形成了本文的基本观点:哈萨克语是形态变化丰富多样的语言,形态构词是主要手段,其中构词词缀比较发达,通常一种语义形式有众多个构词词缀供选择,其动词“bol-”与其他句法形式相结合,能在不同的语境中发挥不同的意义。
  通过对本文的撰写,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更加详细地了解并研究了哈萨克语动词“bol-”,这不仅为我今后进一步学习哈萨克语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希望能对学习哈萨克语的学习者们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定京.现代哈萨克语实用语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2]耿世民.哈萨克语语法[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
  [3]张定京.哈萨克语虚词[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4]成燕燕.现代哈萨克语词汇学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杨景昇(1997-),男,新疆乌鲁木齐市,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其他文献
“遗产”之“遗”本义为传续、继承;“产”即“财产”“资产”.“遗产热”“遗产运动”已悄然成为当代中国乃至世界一个重要的社会历史现象.就文化而言,人们今天强调“传承”
【摘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畲族传统文化正逐步走向衰退、变异、甚至消亡,作为畲族文化重要标志之一的畲族歌言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据调查,当前畲族歌言的传承正处于濒危状态,除了多方面的因素之外,与畲民们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缺乏自信心不无关系。为了保护畲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可以通过深入挖掘畲歌的美育价值来重塑畲民的民族自信心,从根本上唤起广大畲民热爱自己民族文化的信心,自觉地保护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 
【摘要】传统哈萨克语句法成分只有“主、谓、宾、定、状”五个句法成分。哈萨克语中是否存在“补语”这一成分,学术界至目前仍然存在分歧。本文以“生成条件”为视角,分析讨论哈萨克语“补语”的生成条件并初步认为哈萨克语存在构成“补语”的可能性与基础。  【关键词】汉语;哈萨克语;补语;生成条件;语言与文化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1-111-0
【摘要】本文基于内地藏族学生的特点,从普通话水平、文化课基础、自信心现状以及学习习惯特点等因素入手,分析了内地藏族学生的现实表现,并从以上四个方面探索了内地藏族学生教育培养育人策略,以期提高内地藏族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内地藏族学生;混合编班;培养策略;课外活动;语言环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1-081-03  【本文著录格式
【摘要】“末伦”是广泛流传于德保、靖西等地,独具壮族地方特色的民间曲艺文化。壮族“末伦”以其独特的唱调方式,押韵的音声曲式,生动的表演形式,创造了在舞台展演和仪式传统中的独特民间艺术。在“末伦”文化的多层源流阐释和唱词意涵中,展现出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点的曲艺文化,体现了多元文化作用下的壮族“末伦”文化复合体特性。  【关键词】壮族;末伦文化;源流;文化意涵;文化整合  【中图分类号】J607 【
【摘要】学前艺术教育在提升儿童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强化儿童的创新创造能力,是影响儿童未来成长的重要因素。所以,这就需要从目前艺术教育给儿童创造力带来的作用入手,探究当前教育过程中影响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分析具体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儿童创造力;儿童艺术素养;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1-06
【摘要】明清时期是中央王朝治理海南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海南的发展状况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不断镇压的黎族起义促进了中央王朝在黎族地区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治理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二是由于海盗和倭寇的袭扰和东南沿海航海贸易的发展,海防意识不断增强。海防和民族治理就成为明清朝廷治理海南的两个重大问题。  【关键词】明清;海南;海防;黎治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升的同时,人们的审美意识逐渐觉醒,对于艺术作品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艺术气质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对舞蹈教育事业的重视,在资源与资金方面的投入力度逐渐增大,舞蹈教育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除了基本舞蹈动作的编排之外,还重点加强了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如何在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进行了详
【摘要】辽东地区是一个拥有众多满族特色村寨的地区,对辽东地区满族特色村寨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有利于满族村寨文化的发展。通过对辽东地区的6个满族特色村寨进行实地调研,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四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满族特色村寨文化建设问题分析,提出推进满族特色村寨文化建设的建议。研究成果对保护辽东东地区满族村寨的满族文化,促进辽东地区满族文化的发展和地域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辽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