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柔道是奥运会项目,是重竞技、格斗性、制胜型项目。国家对此项运动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在日常训练中,大多数教练员对技术、战术要求较多,而对柔道训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强调的不够充分。这或多或少的影响了柔道运动的开展和运动员综合水平的提高。本文从柔道保护性倒地技术的讲解入手,希望能够对柔道的开展和训练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 柔道 柔术 文化 道 礼仪
【中图分类号】G886.4
一、柔道运动简介
柔道起源于格杀之术,所以它的传授和学习不是一件随便的事情。柔道专家知道这种“一触即杀死人的方法”,不过他立誓不将这种危险的技法轻易施用,这样的本事,只传给那种完全有自知之明而又道德纯洁无疵的人。因此,柔道之所以叫柔道,也就是柔术加上道德之道,生存之道而得名了,柔术之所以能够称道,小泉八云先生曾作精辟的叙述:“柔术的真正奇妙之处,并不是那些专家的最高的技巧,而是那全部技术所表现出来的东方思想,永不以力抗敌,完全用他自己的气力——那就是用他自己的努力,打倒他自己——西方人的脑筋,是在直线上活动的;而东方人的心思,却在奇妙的曲线和圆锥上。这是何等的理智,打倒暴力的手段呀!柔术远超乎防御科学之上,它是一种哲学的定则,一种伦理的定则,而最重要的,它是一种种族天性的表现,为那些梦想在东方扩张势力的列强所没有清楚觉得的。”柔道被译为“文雅的方式”,教授柔道爱好者在技术运用中的灵活法则,这是柔道的扔掷、平衡等技术动作的灵活或有效的使用,胜于残忍的力量较量。技巧、技术是柔道中获胜的根本因素。
柔道由日本推向世界,发源地的痕迹根深蒂固:比赛时裁判都是以日语判罚。场上共3名裁判,一名围着扭在一块的队员转,另两名端坐一旁。柔道比赛饱含着东方人的礼节与秩序。赛前、赛后运动员均要相互鞠躬致意。赛前礼节倒也罢了,赛后的行礼,则很让一些失败者勉强。而光看行礼,也能看出东、西方的不同:东方人尤其是日本人鞠躬,一看就训练有素、一丝不苟;而西方人就随意多了,动作也不规范,点点头就摩拳擦掌向前冲。柔道比赛中,裁判员至高无上,运动员要绝对服从。如果两名队员单位时间比分一样,就由三名裁判举旗裁决,少数服从多数。场上绝对看不到运动员冲着裁判大吼大叫。
柔道是一项极为讲求礼节的项目,饱含着东方人的礼节与秩序。礼节乃是向对方表示尊敬的意思。在柔道中常说“始于礼而终于礼”。柔道的形、比赛、及自由练习的开始与终了都必须有行礼的过程。柔道相当活注重伦理与礼节,因为“心”的锻炼更胜于技巧的磨练。但它的礼仪主要是针对运动员的,从一进道馆开始,运动员首先要做的就是怀着无比神圣崇敬的心情给道馆鞠上一躬;等到进入场地(即上垫)之前,还是要先向场地鞠躬;最后是开始比赛或训练时向对手行礼。双方距离4米相对行礼(用立姿或坐姿礼),速度约在一次呼吸之间(即4秒钟左右)。结束比赛或训练也同样是三鞠躬。另外,出入训练场时还应当和训练场内的教练队友行礼。当对方站立时行立姿礼,对方坐时行坐姿礼。在别人面前走过时要点头。训练中,队员受教练指导之前和之后都必须行礼。在柔道的训练和比赛中,从来都是以礼开始,以礼结束。
二、柔道训练中保护性倒地技术的重要性
开设柔道课程首先要重视的就是安全问题,安全是重中之重,是课程开设的前提。从学校领导、教师到学生本人必须将安全问题放在首位。
柔道运动是两人同场对抗,实战格斗项目,柔道比赛的胜负是需要一方将对手摔倒在地,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打好扎实牢靠的基础非常重要,而保护性倒地技术就是柔道学习的基本功。学柔道有句老话“要想学摔人,先要会被摔”,这句话就很好地说明了“会被摔”是“学摔人”的前提,只有练好在各种状态下的保护性倒地技术的基础上,在不怕被别人摔倒的心态中,在练习双方都可以保证自己身体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柔道技术学习。
在初学柔道阶段,学生由于自身的身体素质不高,身体机能否适应柔道运动的负荷,而对于柔道又存在一种好奇与兴奋,很有可能会在初学阶段发生不必要的伤害,这就会对受伤学生本人以及教师和其他同学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 柔道保护性倒地技术的教学原则
1.自觉积极性原则
充分引导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学生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主体,柔道教师应当从第一节课开始反復强调倒地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每个学生都真正理解为什么要练好倒地技术,增强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安全意识,让学生自觉积极地学好柔道的自我保护性倒地技术。
2.循序渐进原则
柔道的倒地技术分为很多种,技术难易不同,教学要由易到难,且忌盲目冒进。柔道的倒地技术按倒地的方向主要分为前倒地、后倒地、侧倒地,按运动状态可分为:原地倒地、行进间倒地、跳跃倒地。
3.直观性原则
注重教师的讲解与示范,给学生充分直观影像。柔道教学不能只讲解不示范,教师适当的示范动作,会给学生以最直观、最生动的印象,在学生初步进行动作练习的时候老师要亲自进行保护,手把手地教,这样可以更好的保护学生, 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动作要领,同时也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感。
4.因材施教原则
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以及学习状态都有不同,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课堂上教师应当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身体素质,同时也要求学生如果在练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主动向教师说明,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状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法,以达到最终学生们都可以完成教学任务、掌握技术动作。
5.巩固提高原则
持续练习,巩固提高。柔道的倒地练习在初学阶段学习后,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始终保持练习,要作为每节课的必要练习内容,作为准备活动的一部分不可缺少,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地巩固提高,使保护性倒地形成一种本能性的反应,这样就能将练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运动伤害降到最低。
柔道的精神在于自律,所谓“精力善用,自他共荣”,是基本涵养也是终极目标,包含对武德的体会。在适当的时机使用适当的力,达成目的即为“精力善用”,与自己的对手分享练习的成效,互相砥砺,互相成长是“自他共荣”。柔道练习者必须活用自己的精神和身体,使练习者养成不骄不躁的作风,同时产生坚定信念、吃苦耐劳,而达到拥有仁、义、礼的风范,且可养成乘机而行,当机立断的作风,达到修得完美人格。
参考文献:
[1]刘勇,陈永军.日本柔道与中国武术[J].体育文化导刊,2004,(4).
[2]小泉八云.日本与日本人[M].海口:南海出版社,1997.
[关键词] 柔道 柔术 文化 道 礼仪
【中图分类号】G886.4
一、柔道运动简介
柔道起源于格杀之术,所以它的传授和学习不是一件随便的事情。柔道专家知道这种“一触即杀死人的方法”,不过他立誓不将这种危险的技法轻易施用,这样的本事,只传给那种完全有自知之明而又道德纯洁无疵的人。因此,柔道之所以叫柔道,也就是柔术加上道德之道,生存之道而得名了,柔术之所以能够称道,小泉八云先生曾作精辟的叙述:“柔术的真正奇妙之处,并不是那些专家的最高的技巧,而是那全部技术所表现出来的东方思想,永不以力抗敌,完全用他自己的气力——那就是用他自己的努力,打倒他自己——西方人的脑筋,是在直线上活动的;而东方人的心思,却在奇妙的曲线和圆锥上。这是何等的理智,打倒暴力的手段呀!柔术远超乎防御科学之上,它是一种哲学的定则,一种伦理的定则,而最重要的,它是一种种族天性的表现,为那些梦想在东方扩张势力的列强所没有清楚觉得的。”柔道被译为“文雅的方式”,教授柔道爱好者在技术运用中的灵活法则,这是柔道的扔掷、平衡等技术动作的灵活或有效的使用,胜于残忍的力量较量。技巧、技术是柔道中获胜的根本因素。
柔道由日本推向世界,发源地的痕迹根深蒂固:比赛时裁判都是以日语判罚。场上共3名裁判,一名围着扭在一块的队员转,另两名端坐一旁。柔道比赛饱含着东方人的礼节与秩序。赛前、赛后运动员均要相互鞠躬致意。赛前礼节倒也罢了,赛后的行礼,则很让一些失败者勉强。而光看行礼,也能看出东、西方的不同:东方人尤其是日本人鞠躬,一看就训练有素、一丝不苟;而西方人就随意多了,动作也不规范,点点头就摩拳擦掌向前冲。柔道比赛中,裁判员至高无上,运动员要绝对服从。如果两名队员单位时间比分一样,就由三名裁判举旗裁决,少数服从多数。场上绝对看不到运动员冲着裁判大吼大叫。
柔道是一项极为讲求礼节的项目,饱含着东方人的礼节与秩序。礼节乃是向对方表示尊敬的意思。在柔道中常说“始于礼而终于礼”。柔道的形、比赛、及自由练习的开始与终了都必须有行礼的过程。柔道相当活注重伦理与礼节,因为“心”的锻炼更胜于技巧的磨练。但它的礼仪主要是针对运动员的,从一进道馆开始,运动员首先要做的就是怀着无比神圣崇敬的心情给道馆鞠上一躬;等到进入场地(即上垫)之前,还是要先向场地鞠躬;最后是开始比赛或训练时向对手行礼。双方距离4米相对行礼(用立姿或坐姿礼),速度约在一次呼吸之间(即4秒钟左右)。结束比赛或训练也同样是三鞠躬。另外,出入训练场时还应当和训练场内的教练队友行礼。当对方站立时行立姿礼,对方坐时行坐姿礼。在别人面前走过时要点头。训练中,队员受教练指导之前和之后都必须行礼。在柔道的训练和比赛中,从来都是以礼开始,以礼结束。
二、柔道训练中保护性倒地技术的重要性
开设柔道课程首先要重视的就是安全问题,安全是重中之重,是课程开设的前提。从学校领导、教师到学生本人必须将安全问题放在首位。
柔道运动是两人同场对抗,实战格斗项目,柔道比赛的胜负是需要一方将对手摔倒在地,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打好扎实牢靠的基础非常重要,而保护性倒地技术就是柔道学习的基本功。学柔道有句老话“要想学摔人,先要会被摔”,这句话就很好地说明了“会被摔”是“学摔人”的前提,只有练好在各种状态下的保护性倒地技术的基础上,在不怕被别人摔倒的心态中,在练习双方都可以保证自己身体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柔道技术学习。
在初学柔道阶段,学生由于自身的身体素质不高,身体机能否适应柔道运动的负荷,而对于柔道又存在一种好奇与兴奋,很有可能会在初学阶段发生不必要的伤害,这就会对受伤学生本人以及教师和其他同学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 柔道保护性倒地技术的教学原则
1.自觉积极性原则
充分引导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学生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主体,柔道教师应当从第一节课开始反復强调倒地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每个学生都真正理解为什么要练好倒地技术,增强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安全意识,让学生自觉积极地学好柔道的自我保护性倒地技术。
2.循序渐进原则
柔道的倒地技术分为很多种,技术难易不同,教学要由易到难,且忌盲目冒进。柔道的倒地技术按倒地的方向主要分为前倒地、后倒地、侧倒地,按运动状态可分为:原地倒地、行进间倒地、跳跃倒地。
3.直观性原则
注重教师的讲解与示范,给学生充分直观影像。柔道教学不能只讲解不示范,教师适当的示范动作,会给学生以最直观、最生动的印象,在学生初步进行动作练习的时候老师要亲自进行保护,手把手地教,这样可以更好的保护学生, 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动作要领,同时也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感。
4.因材施教原则
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以及学习状态都有不同,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课堂上教师应当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身体素质,同时也要求学生如果在练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主动向教师说明,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状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法,以达到最终学生们都可以完成教学任务、掌握技术动作。
5.巩固提高原则
持续练习,巩固提高。柔道的倒地练习在初学阶段学习后,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始终保持练习,要作为每节课的必要练习内容,作为准备活动的一部分不可缺少,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地巩固提高,使保护性倒地形成一种本能性的反应,这样就能将练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运动伤害降到最低。
柔道的精神在于自律,所谓“精力善用,自他共荣”,是基本涵养也是终极目标,包含对武德的体会。在适当的时机使用适当的力,达成目的即为“精力善用”,与自己的对手分享练习的成效,互相砥砺,互相成长是“自他共荣”。柔道练习者必须活用自己的精神和身体,使练习者养成不骄不躁的作风,同时产生坚定信念、吃苦耐劳,而达到拥有仁、义、礼的风范,且可养成乘机而行,当机立断的作风,达到修得完美人格。
参考文献:
[1]刘勇,陈永军.日本柔道与中国武术[J].体育文化导刊,2004,(4).
[2]小泉八云.日本与日本人[M].海口:南海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