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1.注重创设语言环境;2.加强朗读训练;3.重视语言学习过程积累。
关键词:语言环境;创造和谐;揣摩;潜移默化;积土成山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字词句的训练是语言文字训练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首要环节,阅读教学中加强词句教学,对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具有重大意义。字、词、句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全过程,它对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夯实语文基础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要落实字词句段篇各环节的教学,我觉得要从“在理解中训练、在训练中积淀和在积淀中提升”三个环节着手,在零碎的训练中上升到系统的整合,完成字词句段篇教学的目的。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粗浅的认识体会:
一、注重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句,使词句教学做到有章可循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结构单位,掌握常用词语也是阅读的一个起码条件。中年级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不能直接给出解释,也不能让他们按字典解释照搬,而应结合课文,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创造和谐的学习语言的环境,在环境中落实词句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教学中多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意,让他们学会在具体环境中感悟学习与运用语言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高。
句子是达意和组成文章的基本结构单位,要理解任何一篇课文的思想内容,都必须准确地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结合语言环境进行词句训练,词句如果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一番挖掘、体味和揣摩。让学生在挖掘中明白一个词有多个意义,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应有所选择的道理,培养学生领悟具体词句意义的能力;让学生在体味和揣摩中品读词句的具体语境,生发对词句的探究兴趣,为积累做好准备。
句与段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段的理解是在掌握词句基本意义的基础上才同样,篇的教学是在以上各环节知识的积累基础上得以完成的,篇的教学落实是阅读理解综合性的心智活动,它不仅靠学生的阅读心智活动,更是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字词句段阅读理解的基本功。背诵,是学习语言的好办法。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提高理解文字的能力,促进写作,规范学生的书面语言,积累语言,培养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都有赖于背诵。尤其重要的是,小学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最旺盛时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通过背诵,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辞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从背诵中领悟体味作者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得表达方法的真谛,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多方引导学生多读,多读至熟读,熟读至背诵。我们应该确保新教学大纲要求的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这一任务,把积累语言落实到实处。
二、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句子含义,把握段篇情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古语点出了读的重要性。反复诵读,可以使学生从读中体会词句的意思与感情。读的形式各种各样,如默读,小声读,齐读,分角色读等,特别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多少感情,语气都在那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朗朗读书声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达到背诵,语言仓库的积蓄就会逐渐增多。因此,在词句训练过程中要重视读的训练,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多读、多思、多记,将文中优美的词句转化为自己的内部语言,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学习语言,单凭讲解思想内容、写作技巧,是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要抓住这一主线,反复实践,精于指导,学生才能从读中由感而悟,由悟入境。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叶圣陶先生更是谆谆告诫: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这些真知灼见,提示了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学习语言,就得多读。读,包含着对语言文字“感知理解—吸收积累—转换创造”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尝试读读,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出英子的不同性格特点。我在教学中注重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自己寻找感受英子不同的内心世界,通过不同的语气朗读,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英子的不同性格,并在朗读当中表现出对英子的同情和对英子改变后的开心心情,真正地做到了读中体味,在读中感悟,真正地让学生在朗读教学中具有了独特的内心体验。教师在课堂上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读出自己真实的感受,鼓励学生在读中有不同的见解,有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三、重视语言学习的过程积累,在积淀中运用语言,提升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学生平时的语言学习都是零碎的,缺乏系统的训练,我们应该加强学习语言的过程积累落实,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对好词佳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我们要把零碎的知识点汇聚成综合的立体的面,让学生学会整理与积累,逐渐要求他们学会运用,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情境题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一级一个阶梯,逐步完成语言的阶梯性训练,使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中年级以后,课后练习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较灵活的有一定弹性的安排,体现了学生自己选择练习的基本要求,扎实进行训练。词句的积累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引导得好,会使学生的语言积累更符合学生的不同情况,而且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对今后的学习是终生受益的。从课文的语言范型中体会感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是阅读教学目标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要落实以读为本,首先要以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即以读的训练为主线,并对朗读流程的各个层面有明确的指向:初读要求读准读通读顺;理解要求理解内容;精读则要抓住重点句段,细加品味,感悟入情;熟读则要积累语言,以至背诵。其次要保证足够的读书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再次,读书形式要多样,指导要得法。要开展范读、引读、分角色朗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教师要进行必要的组织、引导和指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要做到读前有要求,读中有指导,读后有反馈。尤其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在读书过程中发现疑难,并在深入阅读中解决疑难。因而,复述不但能帮助学生掌握和积累语言,同时通过内化,规范了口头语言,又训练提高了学生理解、记忆、概括等多种能力。如果说背诵是小学生掌握和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那么,随着年级的升高,复述同样是掌握和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手段。复述根据要求和难易不同,可分为简要复述、详细复述和创造性复述。
总之,学生字词句段篇的学习是一个阶梯训练、积淀与提升的过程,我们一定要迈好开始的“小步”,中间“不停步”,才能迈好之后的“大步”循着语言的学习的轨迹,步步落实,我们的字词句段篇的教学肯定会有明显的效果。汉语自成体系有其特殊规律,强调的是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如果学生脑子里没有词、句、段等基本的语言材料,没有相应丰富的词汇、多样的句式段式储备,说话、习作又怎能做到用词确切、表达流畅、语言生动呢?正如荀子所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只有“厚积而薄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后才能著万言文。
关键词:语言环境;创造和谐;揣摩;潜移默化;积土成山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字词句的训练是语言文字训练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首要环节,阅读教学中加强词句教学,对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具有重大意义。字、词、句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全过程,它对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夯实语文基础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要落实字词句段篇各环节的教学,我觉得要从“在理解中训练、在训练中积淀和在积淀中提升”三个环节着手,在零碎的训练中上升到系统的整合,完成字词句段篇教学的目的。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粗浅的认识体会:
一、注重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句,使词句教学做到有章可循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结构单位,掌握常用词语也是阅读的一个起码条件。中年级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不能直接给出解释,也不能让他们按字典解释照搬,而应结合课文,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创造和谐的学习语言的环境,在环境中落实词句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教学中多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意,让他们学会在具体环境中感悟学习与运用语言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高。
句子是达意和组成文章的基本结构单位,要理解任何一篇课文的思想内容,都必须准确地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结合语言环境进行词句训练,词句如果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一番挖掘、体味和揣摩。让学生在挖掘中明白一个词有多个意义,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应有所选择的道理,培养学生领悟具体词句意义的能力;让学生在体味和揣摩中品读词句的具体语境,生发对词句的探究兴趣,为积累做好准备。
句与段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段的理解是在掌握词句基本意义的基础上才同样,篇的教学是在以上各环节知识的积累基础上得以完成的,篇的教学落实是阅读理解综合性的心智活动,它不仅靠学生的阅读心智活动,更是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字词句段阅读理解的基本功。背诵,是学习语言的好办法。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提高理解文字的能力,促进写作,规范学生的书面语言,积累语言,培养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都有赖于背诵。尤其重要的是,小学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最旺盛时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通过背诵,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辞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从背诵中领悟体味作者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得表达方法的真谛,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多方引导学生多读,多读至熟读,熟读至背诵。我们应该确保新教学大纲要求的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这一任务,把积累语言落实到实处。
二、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句子含义,把握段篇情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古语点出了读的重要性。反复诵读,可以使学生从读中体会词句的意思与感情。读的形式各种各样,如默读,小声读,齐读,分角色读等,特别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多少感情,语气都在那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朗朗读书声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达到背诵,语言仓库的积蓄就会逐渐增多。因此,在词句训练过程中要重视读的训练,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多读、多思、多记,将文中优美的词句转化为自己的内部语言,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学习语言,单凭讲解思想内容、写作技巧,是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要抓住这一主线,反复实践,精于指导,学生才能从读中由感而悟,由悟入境。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叶圣陶先生更是谆谆告诫: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这些真知灼见,提示了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学习语言,就得多读。读,包含着对语言文字“感知理解—吸收积累—转换创造”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尝试读读,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出英子的不同性格特点。我在教学中注重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自己寻找感受英子不同的内心世界,通过不同的语气朗读,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英子的不同性格,并在朗读当中表现出对英子的同情和对英子改变后的开心心情,真正地做到了读中体味,在读中感悟,真正地让学生在朗读教学中具有了独特的内心体验。教师在课堂上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读出自己真实的感受,鼓励学生在读中有不同的见解,有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三、重视语言学习的过程积累,在积淀中运用语言,提升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学生平时的语言学习都是零碎的,缺乏系统的训练,我们应该加强学习语言的过程积累落实,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对好词佳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我们要把零碎的知识点汇聚成综合的立体的面,让学生学会整理与积累,逐渐要求他们学会运用,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情境题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一级一个阶梯,逐步完成语言的阶梯性训练,使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中年级以后,课后练习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较灵活的有一定弹性的安排,体现了学生自己选择练习的基本要求,扎实进行训练。词句的积累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引导得好,会使学生的语言积累更符合学生的不同情况,而且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对今后的学习是终生受益的。从课文的语言范型中体会感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是阅读教学目标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要落实以读为本,首先要以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即以读的训练为主线,并对朗读流程的各个层面有明确的指向:初读要求读准读通读顺;理解要求理解内容;精读则要抓住重点句段,细加品味,感悟入情;熟读则要积累语言,以至背诵。其次要保证足够的读书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再次,读书形式要多样,指导要得法。要开展范读、引读、分角色朗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教师要进行必要的组织、引导和指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要做到读前有要求,读中有指导,读后有反馈。尤其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在读书过程中发现疑难,并在深入阅读中解决疑难。因而,复述不但能帮助学生掌握和积累语言,同时通过内化,规范了口头语言,又训练提高了学生理解、记忆、概括等多种能力。如果说背诵是小学生掌握和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那么,随着年级的升高,复述同样是掌握和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手段。复述根据要求和难易不同,可分为简要复述、详细复述和创造性复述。
总之,学生字词句段篇的学习是一个阶梯训练、积淀与提升的过程,我们一定要迈好开始的“小步”,中间“不停步”,才能迈好之后的“大步”循着语言的学习的轨迹,步步落实,我们的字词句段篇的教学肯定会有明显的效果。汉语自成体系有其特殊规律,强调的是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如果学生脑子里没有词、句、段等基本的语言材料,没有相应丰富的词汇、多样的句式段式储备,说话、习作又怎能做到用词确切、表达流畅、语言生动呢?正如荀子所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只有“厚积而薄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后才能著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