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低年级乃至中高年级的一个教学重难点。本研究基于一线教师多年的识字教学的经验教训,通过遵循构字规律进行不同类型的微课设计,制作出适用于教师、学生、家长三类人群使用的微课,将识字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画面感强、讲解生动形象的微课,并通过以一个字带多个字的学习,提高学生识字效率,帮助学生培养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微课
近些年,“微课”已经在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外学习当中广泛使用。它凭借短小精悍、生动高效的明显优势,逐渐被教师、学生及家长接受。基于“识字教学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这一课题,我们探索如何利用识字微课辅助识字教学,提高识字效率,经过近两年的摸索尝试,总结出了一套相关经验。
一、遵循构字规律进行微课设计
在研究前期,笔者及其他团队成员制作了有关识字教学问题的调查问卷,对一至六年级语文老师进行调查,让语文老师结合平时识字教学的重难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字,梳理出在识字教学当中的实际困难,从而将这些实际问题进行汇总和归纳,得到以下共性问题:同音字的区别有难度,有些字的笔画容易出错,单个识字教学效率太低,教师讲授不系统、不生动等等。
结合教学实际和汉字的构字规律,经过一线教师和高校教授等多方论证,我们根据不同类型的识字教学进行微课程设计,以造字规律对汉字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学习,特别是从形声字、象形字、会意字三个类型入手,充分挖掘学生识字的难点和易错点,利用直观画面,在学生刚认识这个字的时候就进行正面强化,提高识字的正确率。研究团队发现,通过教学基本字,再进行基本字带字识字,即通过一个字的学习,带动多个字的学习,会大大扩大识字量,也降低了同一类词的出错率。如通过认识“采”的构字,学生知道爪字头就像是一只手,底下的“木”字就像是一朵花,是一只“手”在采一束“花”,所以写的时候爪字头中间的“点”和下面“木”的“竖”不能连到一起。再认识含有“采”的一串字,如彩、睬、踩、菜,教会学生利用偏旁辨别和理解字义,通过识字转盘加强练习。再如,通过微课学习“青”,了解“青”的读音是后鼻音,从而学习一串带有“青”的字都是后鼻音。这样制作的识字微课生动形象,而且大大提高了识字效率,效果显著。
小学生对于生动活泼的趣味性内容更感兴趣,接受度高。所以我们强调,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融入趣味性内容,利用优美的画面、形象的声音、富有感染力的故事情节、可爱的伴学小动物、充满乐趣的闯关练习,配以动画、各种符号,进行文字和语音展示讲解。这样的教学设计生动明了,使学生识字的兴趣大大提高,易于科学识记、举一反三,提高识字效率,更让学生潜移默化掌握识字方法。
二、三种课型相补充进行微课制作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教师设计的适用于课堂讲授的“讲授类”微课偏多。“识字微课”资源不仅仅针对课堂,更延伸到课外,帮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学习,尤其是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因此,研究团队丰富了微课的课型,从“预习预热型”到“课堂讲授型”再到“复习巩固型”。不同课型之间彼此兼顾,相互衔接。因为使用的对象、场合不同,所以这些微课在设计时目的不同、侧重点不同、难度不同,容量也有所不同。
“预习预热型”微课设计难度稍小,内容较少,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一定启发性,布置一些准备任务,进行一些较为浅显的思考,为课堂学习做准备。如微课《趣味识字》,通过猜字谜、做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更多的汉字,可以用于课前预习或者学生在家自主学习;“课堂讲授型”微课设计最为细致,内容最多,难度较大,练习量也较多。如为了避免学生将“采”字写错,设计了微课《会意字“采”和它的朋友》,结合图理解“采”的意思,再拓展认识带有“采”的字;“复习巩固型”微课因为课堂上相关知识教师已经讲授过,所以设计时难度稍大,侧重于复习过关、拓展延伸或者综合性学习。内容不多,不会给学生增添过多的课外负担。如微课《鼻韵母汉字巧识记》,侧重识字的方法指导,适用于毕业班总复习;微课《“水”类字大聚会》聚焦两点水、三点水和四点底的系列汉字,可用于新课后的复习和拓展;微课《汉字里的酒文化》,通过介绍“酉”字的古义、带有偏旁“酉”的字都跟“酒”有关、由带有偏旁“酉”的字组成的词也和酒有关,如“酝酿”“酩酊大醉”,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适用于综合性学习;等等。
三、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互补
在线下,教师们在课堂上贴合教学内容运用微课,形象生动地讲解字义、构字方法,并以一带多地进行识记教学,对学生识记能力、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激起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同时,通过不同的教师制作的不同微课,不断完善微课程共享资源库,既拓宽了教师们的思维和视野,提高了教學效率,也缩小了教师教学效果的差距。
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超长假期这样极端特殊的情况下,教师的缺席是学生这个学习阶段的大难题。网站上的识字微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无论预习还是复习,家长都能通过网页随时调取微课,发挥了家长的辅导作用,增强了学习效果,增进了家庭情感。教师还可以针对本班级的教学进度,根据学生出现的识字问题,有选择地将识字微课转发到家长群,让家长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孩子学习,发挥家长的辅导作用,大大减少课堂学习的时间。
四、课内课外微课教学相结合
课堂上,教师利用“微课”等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氛围,达到寓学于乐的效果,缩小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教学差距。学生通过观看识字微课,对识字产生浓厚兴趣,培养系统识字的能力,使得课堂识字学习效果显著。
在课外,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行观看“预习预热型”或者“复习巩固型”微课。根据微课中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吸收效果,进行暂停、重复观看等操作,直到将微课中讲解的内容完全吸收。依照微课中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查阅资料、带着问题思考等学习准备,有利于课堂上识字知识点的吸收;巩固当天所学,检查学习效果,便于彻底弄懂。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前将学生组成“帮扶对子”,按照学习能力或者住所进行结对,互助学习。借助微课进行学生对学生的结对讲解,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发挥学生相互学习的作用。
此外,课外的微课学习还鼓励家长积极介入。通过观看微课,家长能最直接地了解到孩子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可以针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接受度给予指导,让学习效果更显著。有的家长本身文化素质不太高,他们很想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想帮助孩子,但是因为自身文化水平有限,束手无策;通过观看微课,这些家长也跟着学会了微课中的内容,有了“共同语言”,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甚至是帮助孩子理解吸收。家长不仅起到了督促、帮助的作用,还增强了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随着“识字微课”越来越多地介入到课堂和课外学习,学生的识字能力明显提高,对难点、易错点的掌握情况良好,弥补了课堂上教师之间的教学差异,促进了课内课外的学习、复习的有机结合。
识字微课的设计和使用,转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催生出一批研究型教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翻转课堂”。学生识字的兴趣大大提高,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懂得了许多构字原理,学会了一字带多字的学习方法,提高了识字能力,更激发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微课
近些年,“微课”已经在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外学习当中广泛使用。它凭借短小精悍、生动高效的明显优势,逐渐被教师、学生及家长接受。基于“识字教学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这一课题,我们探索如何利用识字微课辅助识字教学,提高识字效率,经过近两年的摸索尝试,总结出了一套相关经验。
一、遵循构字规律进行微课设计
在研究前期,笔者及其他团队成员制作了有关识字教学问题的调查问卷,对一至六年级语文老师进行调查,让语文老师结合平时识字教学的重难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字,梳理出在识字教学当中的实际困难,从而将这些实际问题进行汇总和归纳,得到以下共性问题:同音字的区别有难度,有些字的笔画容易出错,单个识字教学效率太低,教师讲授不系统、不生动等等。
结合教学实际和汉字的构字规律,经过一线教师和高校教授等多方论证,我们根据不同类型的识字教学进行微课程设计,以造字规律对汉字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学习,特别是从形声字、象形字、会意字三个类型入手,充分挖掘学生识字的难点和易错点,利用直观画面,在学生刚认识这个字的时候就进行正面强化,提高识字的正确率。研究团队发现,通过教学基本字,再进行基本字带字识字,即通过一个字的学习,带动多个字的学习,会大大扩大识字量,也降低了同一类词的出错率。如通过认识“采”的构字,学生知道爪字头就像是一只手,底下的“木”字就像是一朵花,是一只“手”在采一束“花”,所以写的时候爪字头中间的“点”和下面“木”的“竖”不能连到一起。再认识含有“采”的一串字,如彩、睬、踩、菜,教会学生利用偏旁辨别和理解字义,通过识字转盘加强练习。再如,通过微课学习“青”,了解“青”的读音是后鼻音,从而学习一串带有“青”的字都是后鼻音。这样制作的识字微课生动形象,而且大大提高了识字效率,效果显著。
小学生对于生动活泼的趣味性内容更感兴趣,接受度高。所以我们强调,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融入趣味性内容,利用优美的画面、形象的声音、富有感染力的故事情节、可爱的伴学小动物、充满乐趣的闯关练习,配以动画、各种符号,进行文字和语音展示讲解。这样的教学设计生动明了,使学生识字的兴趣大大提高,易于科学识记、举一反三,提高识字效率,更让学生潜移默化掌握识字方法。
二、三种课型相补充进行微课制作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教师设计的适用于课堂讲授的“讲授类”微课偏多。“识字微课”资源不仅仅针对课堂,更延伸到课外,帮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学习,尤其是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因此,研究团队丰富了微课的课型,从“预习预热型”到“课堂讲授型”再到“复习巩固型”。不同课型之间彼此兼顾,相互衔接。因为使用的对象、场合不同,所以这些微课在设计时目的不同、侧重点不同、难度不同,容量也有所不同。
“预习预热型”微课设计难度稍小,内容较少,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一定启发性,布置一些准备任务,进行一些较为浅显的思考,为课堂学习做准备。如微课《趣味识字》,通过猜字谜、做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更多的汉字,可以用于课前预习或者学生在家自主学习;“课堂讲授型”微课设计最为细致,内容最多,难度较大,练习量也较多。如为了避免学生将“采”字写错,设计了微课《会意字“采”和它的朋友》,结合图理解“采”的意思,再拓展认识带有“采”的字;“复习巩固型”微课因为课堂上相关知识教师已经讲授过,所以设计时难度稍大,侧重于复习过关、拓展延伸或者综合性学习。内容不多,不会给学生增添过多的课外负担。如微课《鼻韵母汉字巧识记》,侧重识字的方法指导,适用于毕业班总复习;微课《“水”类字大聚会》聚焦两点水、三点水和四点底的系列汉字,可用于新课后的复习和拓展;微课《汉字里的酒文化》,通过介绍“酉”字的古义、带有偏旁“酉”的字都跟“酒”有关、由带有偏旁“酉”的字组成的词也和酒有关,如“酝酿”“酩酊大醉”,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适用于综合性学习;等等。
三、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互补
在线下,教师们在课堂上贴合教学内容运用微课,形象生动地讲解字义、构字方法,并以一带多地进行识记教学,对学生识记能力、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激起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同时,通过不同的教师制作的不同微课,不断完善微课程共享资源库,既拓宽了教师们的思维和视野,提高了教學效率,也缩小了教师教学效果的差距。
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超长假期这样极端特殊的情况下,教师的缺席是学生这个学习阶段的大难题。网站上的识字微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无论预习还是复习,家长都能通过网页随时调取微课,发挥了家长的辅导作用,增强了学习效果,增进了家庭情感。教师还可以针对本班级的教学进度,根据学生出现的识字问题,有选择地将识字微课转发到家长群,让家长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孩子学习,发挥家长的辅导作用,大大减少课堂学习的时间。
四、课内课外微课教学相结合
课堂上,教师利用“微课”等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氛围,达到寓学于乐的效果,缩小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教学差距。学生通过观看识字微课,对识字产生浓厚兴趣,培养系统识字的能力,使得课堂识字学习效果显著。
在课外,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行观看“预习预热型”或者“复习巩固型”微课。根据微课中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吸收效果,进行暂停、重复观看等操作,直到将微课中讲解的内容完全吸收。依照微课中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查阅资料、带着问题思考等学习准备,有利于课堂上识字知识点的吸收;巩固当天所学,检查学习效果,便于彻底弄懂。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前将学生组成“帮扶对子”,按照学习能力或者住所进行结对,互助学习。借助微课进行学生对学生的结对讲解,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发挥学生相互学习的作用。
此外,课外的微课学习还鼓励家长积极介入。通过观看微课,家长能最直接地了解到孩子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可以针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接受度给予指导,让学习效果更显著。有的家长本身文化素质不太高,他们很想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想帮助孩子,但是因为自身文化水平有限,束手无策;通过观看微课,这些家长也跟着学会了微课中的内容,有了“共同语言”,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甚至是帮助孩子理解吸收。家长不仅起到了督促、帮助的作用,还增强了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随着“识字微课”越来越多地介入到课堂和课外学习,学生的识字能力明显提高,对难点、易错点的掌握情况良好,弥补了课堂上教师之间的教学差异,促进了课内课外的学习、复习的有机结合。
识字微课的设计和使用,转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催生出一批研究型教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翻转课堂”。学生识字的兴趣大大提高,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懂得了许多构字原理,学会了一字带多字的学习方法,提高了识字能力,更激发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