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严谨的道德规范,对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有益处,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目前,对中职学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传统文化德育课程等内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职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现状的研究,推进中国传统文化进中职课堂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等理论研讨,缺少对具体实施路径的研究。旨通过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系统设计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实践活动等,以活动体验法、课堂感悟法、文化熏陶法为基本活动方法,旨在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引领,建立厚德笃学的班级生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提高道德修养,助力中职生成人成才。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传统文化;班级活动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222-02
职业教育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教育更是职业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就中职学校来说,它的发展满足了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中职学生通常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结束后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专业知识的学生,平均年龄在15~20岁,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多媒体操作技能、猎奇心理强。但部分学生自我效能感低、失败归因不准,受“非主流”文化影响重,叛逆心理较强,缺乏毅力和责任心。另外,中职生底子弱,学习动因不足,专业认同感差,缺少目标和行动方向。因此,引导中职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健全人格心理,培育理想人格,促进学生生命发展,是中职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传统文化是指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保留在每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体现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1]。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这一指示指出了职业教育在传递中华文化、唤醒民族文化精神回归、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精神方面的基本使命和独特价值。文化是道德的滋养源泉。十八大报告强调,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基于以上认识,坚持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为抓手,依托学校“以德树人”文化建设平台,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活动注重开放性、多样性、渗透性、实践性、鲜活性,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知行合一”,注重文化体验与价值引导,关注中职生文化素质、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促进个性和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明德修身,立志爱国——活动主题的整体设计
古人云:“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可见,对青少年的人格培养,应当以立德为首要任务,以修身为主要途径,以立志为根本要务,以爱国为核心内容。为此,围绕“立德”“修身”“立志”“爱国”四个主题,设计班级活动。
(一)“少年君子,彬彬有礼”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人而无德,行之不远”。道德对个人发展、进步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论语》有云:“不学礼,无以立。”道德是礼仪的基础,礼仪是道德的外化形式,是职业道德、伦理道德的内在要求。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家经典,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引导学生做一名彬彬有礼的好少年,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二)“笔墨英姿,人如其字”活动
修身之道在于静心,练字就是练心。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书法艺术,培养学生的专心、恒心,有助于修养身心、涵养情操。
(三)“阅读名著,致敬青春”活动
读书,使人明理;立志,使人成才。通过开展阅读中华传统文化中与青春相关的文学名著,引导学生用名著点燃青春激情,树立远大理想和志向,照亮前行之路。
(四)“诗中襄阳,我爱故乡”活动
家国情怀是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和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是人生成长中不可缺失的底色。一个不热爱家乡、不热爱国家的人,必定缺少立足的根基和前行的动力。开展吟诵描写家乡襄阳的经典古诗活动,能够唤起学生对家乡、对国家的民生幸福感,强化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幸福感知度,增强对家国的热爱之情。
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传统文化的日常渗透
活动建设注重强化传统文化的渗透力,通过“四个一”活动,使传统文化真正入眼、入脑、入心,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一)每日一读
利用每天上午课前和下午课前五分钟,学生集体诵读诗歌或经典章句。诗歌的来源由中专部《读书活动诗词库》和学生推荐,由學习委员抄写在黑板左下角,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在诵读中学习、理解、自省,增强传承民族文化、提高道德素养的自觉性,内化言行,提高修养,培养气质。
(二)每日一练
利用每周一到周四晚自习,安排学生字帖临摹经典章句。通过“每日一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为技能高考打下基础,而且能够加强学生对经典章句的理解。 (三)每周一讲
利用每周中职语文课程,上课前五分钟,安排学生课前演讲。通过讲述优秀传统文化中经典故事和经典片段,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追求。
(四)每月一看
每月班會,固定抽出一周班会时间,观看《中国诗词大会》《开讲啦》《为你读诗》等节目,并结合身边事例和社会热点,激发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三、春种粒粟,秋收万子——活动成果的集中展示
道德养成、人格培养,非一朝一夕。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通过以下活动检测落实情况,激发学生参与
兴趣。
(一)文明礼仪小剧场
班级五人为一小组,通过小剧场节目的排练与展演,展示“少年君子,彬彬有礼”主题教育的成果。
(二)飞花令小组赛
班级以五人为一小组,老师用PPT播放襄阳的人文自然名胜或襄阳诗人的图片,小组以飞花令的形式对诗,展示“诗中襄阳,我爱故乡”主题教育的成果。
(三)硬笔书法比赛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硬笔书法作品,并评选出优秀作品在教室展览,展示“笔墨英姿,人如其人”主题教育的成果。
(四)阅读分享活动
班级以五人为一小组,制作PPT,通过朗诵、讲解、感悟的形式分享关于青春的名著经典片段,展示“阅读名著,致敬青春”主题教育的成果。
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的引领下,在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感召下,我班学风、班风有了根本性转变,学生不再浓妆艳抹,行为举止文明。
总之,中职生正处在成人成才的关键时期,也是接受传统文化熏陶以及进行文化传承的重要阶段。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的活动开展,“对中职学生情操的陶冶、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对环境的造就、传统的形成、修养的加强及开启学生智慧、弘扬民族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重要的意义”[2]。为中职学生的生命成长提供了强大的内驱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彰显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永恒魅力。
参考文献:
[1]田广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张志诚.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中职生素质[J].中学教学参考(上),2010(8).
◎编辑 陈鲜艳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传统文化;班级活动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222-02
职业教育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教育更是职业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就中职学校来说,它的发展满足了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中职学生通常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结束后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专业知识的学生,平均年龄在15~20岁,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多媒体操作技能、猎奇心理强。但部分学生自我效能感低、失败归因不准,受“非主流”文化影响重,叛逆心理较强,缺乏毅力和责任心。另外,中职生底子弱,学习动因不足,专业认同感差,缺少目标和行动方向。因此,引导中职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健全人格心理,培育理想人格,促进学生生命发展,是中职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传统文化是指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保留在每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体现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1]。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这一指示指出了职业教育在传递中华文化、唤醒民族文化精神回归、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精神方面的基本使命和独特价值。文化是道德的滋养源泉。十八大报告强调,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基于以上认识,坚持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为抓手,依托学校“以德树人”文化建设平台,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活动注重开放性、多样性、渗透性、实践性、鲜活性,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知行合一”,注重文化体验与价值引导,关注中职生文化素质、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促进个性和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明德修身,立志爱国——活动主题的整体设计
古人云:“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可见,对青少年的人格培养,应当以立德为首要任务,以修身为主要途径,以立志为根本要务,以爱国为核心内容。为此,围绕“立德”“修身”“立志”“爱国”四个主题,设计班级活动。
(一)“少年君子,彬彬有礼”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人而无德,行之不远”。道德对个人发展、进步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论语》有云:“不学礼,无以立。”道德是礼仪的基础,礼仪是道德的外化形式,是职业道德、伦理道德的内在要求。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家经典,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引导学生做一名彬彬有礼的好少年,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二)“笔墨英姿,人如其字”活动
修身之道在于静心,练字就是练心。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书法艺术,培养学生的专心、恒心,有助于修养身心、涵养情操。
(三)“阅读名著,致敬青春”活动
读书,使人明理;立志,使人成才。通过开展阅读中华传统文化中与青春相关的文学名著,引导学生用名著点燃青春激情,树立远大理想和志向,照亮前行之路。
(四)“诗中襄阳,我爱故乡”活动
家国情怀是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和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是人生成长中不可缺失的底色。一个不热爱家乡、不热爱国家的人,必定缺少立足的根基和前行的动力。开展吟诵描写家乡襄阳的经典古诗活动,能够唤起学生对家乡、对国家的民生幸福感,强化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幸福感知度,增强对家国的热爱之情。
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传统文化的日常渗透
活动建设注重强化传统文化的渗透力,通过“四个一”活动,使传统文化真正入眼、入脑、入心,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一)每日一读
利用每天上午课前和下午课前五分钟,学生集体诵读诗歌或经典章句。诗歌的来源由中专部《读书活动诗词库》和学生推荐,由學习委员抄写在黑板左下角,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在诵读中学习、理解、自省,增强传承民族文化、提高道德素养的自觉性,内化言行,提高修养,培养气质。
(二)每日一练
利用每周一到周四晚自习,安排学生字帖临摹经典章句。通过“每日一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为技能高考打下基础,而且能够加强学生对经典章句的理解。 (三)每周一讲
利用每周中职语文课程,上课前五分钟,安排学生课前演讲。通过讲述优秀传统文化中经典故事和经典片段,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追求。
(四)每月一看
每月班會,固定抽出一周班会时间,观看《中国诗词大会》《开讲啦》《为你读诗》等节目,并结合身边事例和社会热点,激发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三、春种粒粟,秋收万子——活动成果的集中展示
道德养成、人格培养,非一朝一夕。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通过以下活动检测落实情况,激发学生参与
兴趣。
(一)文明礼仪小剧场
班级五人为一小组,通过小剧场节目的排练与展演,展示“少年君子,彬彬有礼”主题教育的成果。
(二)飞花令小组赛
班级以五人为一小组,老师用PPT播放襄阳的人文自然名胜或襄阳诗人的图片,小组以飞花令的形式对诗,展示“诗中襄阳,我爱故乡”主题教育的成果。
(三)硬笔书法比赛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硬笔书法作品,并评选出优秀作品在教室展览,展示“笔墨英姿,人如其人”主题教育的成果。
(四)阅读分享活动
班级以五人为一小组,制作PPT,通过朗诵、讲解、感悟的形式分享关于青春的名著经典片段,展示“阅读名著,致敬青春”主题教育的成果。
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的引领下,在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感召下,我班学风、班风有了根本性转变,学生不再浓妆艳抹,行为举止文明。
总之,中职生正处在成人成才的关键时期,也是接受传统文化熏陶以及进行文化传承的重要阶段。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的活动开展,“对中职学生情操的陶冶、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对环境的造就、传统的形成、修养的加强及开启学生智慧、弘扬民族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重要的意义”[2]。为中职学生的生命成长提供了强大的内驱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彰显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永恒魅力。
参考文献:
[1]田广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张志诚.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中职生素质[J].中学教学参考(上),2010(8).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