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上是举足轻重的。人在朗读的时候,从视觉扩大到听觉,实际上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尤其是对那些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记背,在这样的活动中能积累好词佳句,体验语言的艺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就要激发学生情感朗读的兴趣。
关键词:情感朗读;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3-175
众所周知,情感朗读是语文教学上的重头戏,完成了诵读教学,就完成了教学任务的一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朗读的兴趣,将是我们语文教师担负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重任。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得好:“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与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我们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转为主动探究学习。我在几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边教学边探索,认为以下几点可以帮助学生们提高情感朗读的兴趣。
一、教师倾情范读,激发学生“读”的欲望
初涉教坛那时,我错误地认为,语文课堂上的朗读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的过渡而已,当我让学生朗读时,乘此空隙我会在黑板上忙于板书或是在思考下一个教学步骤,对学生朗读情况视而不见,根本谈不上评价他们朗读的情况了。一段时间下来,我发觉学生学习语文的劲头一点都提不上来,更别说有朗读的欲望了。参加了几次教研工作后,加以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慢慢摸索,我的观念改变了,语文课堂上的情感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步骤,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学生在朗读时,我们教师要认真倾听,最后要加以评价。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要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教学一篇课文,我们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增减字词,不读破词句,就是要求学生读通句子,老师先要做到这最基本的一点。每次范读时我力求声情并茂,把文本情感融入自己的身心,并透过声音,表情传递给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力量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入情入境,产生情感的共鸣,并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甚至一吐为快的欲望。变以往课堂上老师“要我读”为“我想读”。
例如我教《古诗三首》时,就自己示范朗读。那朗读声使学生深受感染。他们马上产生了朗读的热情,情不自禁地读起来,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诗的境界中去。又如教学《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时,课前,我在办公室里让学校里的语文老师给我做点评,我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同事的点评让我的朗读水平有了飞跃提高。我深入文本,把握住作者的情感主线,声情并茂地在学生面前倾情朗读,学生在我的朗读中不仅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还体会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作者站在祖国地图前,心中充满着骄傲与自豪感,我在朗读中把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当我问学生是否愿意像老师一样在同学面前展示朗读时,学生们跃跃欲试,我知道是我的倾情范读起了不小的作用。
二、结合学生特点,朗读形式要多样化
我们知道,学生们都不喜欢呆板的课堂,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对外界充满着好奇心。所以,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才能使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讀方式,如齐读、个别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配乐朗读、表演朗读等等。老师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和学奠定牢固的基础。
分角色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对于戏剧作品和小说中的对话描写的语段较合适。它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如我教《穷人》时,请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来分别朗读渔夫和桑娜的语言,学生那声请并茂的朗读使全班同学进入了情境。分角色朗读也应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可让个别男女生分角色读,可让几个小组的学生分角色读。例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为了表达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孩子阿曼达,不顾众人的欠阻,不顾一切的情感,我让学生饰演不同的角色,把他们的对话内容朗读出来。我不仅让他们男女生分角色读,还分成几个小组分角色读,并评价那个小组读得好。
配乐朗读。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营造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进行配乐朗读时,学生更能体会诗人送别好友的心情。配乐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它们应与课文内容相协调。欢快的乐曲应与喜剧性的内容相配,低沉的乐曲应与悲剧性的内容相配。配乐朗读的乐声不能太响,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诵读,即背诵。这种朗读方式也适合于古诗文和现代诗歌教学。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背诵某些精彩的语段或全篇。当学生背诵《七律.长征》时,红军战士战胜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会震撼学生思想,调动学生形象思维,形成表象存在脑海中,要求学生背诵朗读,利用表情与手势,会使学生在记住课文内容的同时,学生加深对文本的情感体会,他们对朗读也更有兴趣了。这样,何乐而不为呢?
三、利用现代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活泼的课堂教学,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通过视频播放课文的诵读,配上FLASH动画画面。学生被动画吸引的同时,听着抑扬顿挫的朗读,他们的朗读兴趣也会提高的。例如教学《赤壁之战》时,在教学伊始,我播放赤壁滔滔江水的雄伟画面,并配以苏轼的《赤壁怀古》。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大诗人苏轼,望着向东流去的滔滔江水,回顾那场那声惊心动魄的战争。此情此景,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他们情不自禁地跟着课件中的情感朗读而读起来。随后,我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鼓励:看谁读得好(小组读,评读)。学生们跃跃欲试,读得声情并茂,课堂气氛十分浓。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语文课上的不想读转为愿读,由愿读转为乐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情感朗读;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3-175
众所周知,情感朗读是语文教学上的重头戏,完成了诵读教学,就完成了教学任务的一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朗读的兴趣,将是我们语文教师担负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重任。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得好:“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与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我们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转为主动探究学习。我在几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边教学边探索,认为以下几点可以帮助学生们提高情感朗读的兴趣。
一、教师倾情范读,激发学生“读”的欲望
初涉教坛那时,我错误地认为,语文课堂上的朗读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的过渡而已,当我让学生朗读时,乘此空隙我会在黑板上忙于板书或是在思考下一个教学步骤,对学生朗读情况视而不见,根本谈不上评价他们朗读的情况了。一段时间下来,我发觉学生学习语文的劲头一点都提不上来,更别说有朗读的欲望了。参加了几次教研工作后,加以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慢慢摸索,我的观念改变了,语文课堂上的情感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步骤,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学生在朗读时,我们教师要认真倾听,最后要加以评价。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要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教学一篇课文,我们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增减字词,不读破词句,就是要求学生读通句子,老师先要做到这最基本的一点。每次范读时我力求声情并茂,把文本情感融入自己的身心,并透过声音,表情传递给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力量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入情入境,产生情感的共鸣,并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甚至一吐为快的欲望。变以往课堂上老师“要我读”为“我想读”。
例如我教《古诗三首》时,就自己示范朗读。那朗读声使学生深受感染。他们马上产生了朗读的热情,情不自禁地读起来,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诗的境界中去。又如教学《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时,课前,我在办公室里让学校里的语文老师给我做点评,我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同事的点评让我的朗读水平有了飞跃提高。我深入文本,把握住作者的情感主线,声情并茂地在学生面前倾情朗读,学生在我的朗读中不仅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还体会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作者站在祖国地图前,心中充满着骄傲与自豪感,我在朗读中把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当我问学生是否愿意像老师一样在同学面前展示朗读时,学生们跃跃欲试,我知道是我的倾情范读起了不小的作用。
二、结合学生特点,朗读形式要多样化
我们知道,学生们都不喜欢呆板的课堂,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对外界充满着好奇心。所以,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才能使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讀方式,如齐读、个别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配乐朗读、表演朗读等等。老师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和学奠定牢固的基础。
分角色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对于戏剧作品和小说中的对话描写的语段较合适。它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如我教《穷人》时,请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来分别朗读渔夫和桑娜的语言,学生那声请并茂的朗读使全班同学进入了情境。分角色朗读也应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可让个别男女生分角色读,可让几个小组的学生分角色读。例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为了表达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孩子阿曼达,不顾众人的欠阻,不顾一切的情感,我让学生饰演不同的角色,把他们的对话内容朗读出来。我不仅让他们男女生分角色读,还分成几个小组分角色读,并评价那个小组读得好。
配乐朗读。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营造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进行配乐朗读时,学生更能体会诗人送别好友的心情。配乐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它们应与课文内容相协调。欢快的乐曲应与喜剧性的内容相配,低沉的乐曲应与悲剧性的内容相配。配乐朗读的乐声不能太响,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诵读,即背诵。这种朗读方式也适合于古诗文和现代诗歌教学。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背诵某些精彩的语段或全篇。当学生背诵《七律.长征》时,红军战士战胜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会震撼学生思想,调动学生形象思维,形成表象存在脑海中,要求学生背诵朗读,利用表情与手势,会使学生在记住课文内容的同时,学生加深对文本的情感体会,他们对朗读也更有兴趣了。这样,何乐而不为呢?
三、利用现代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活泼的课堂教学,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通过视频播放课文的诵读,配上FLASH动画画面。学生被动画吸引的同时,听着抑扬顿挫的朗读,他们的朗读兴趣也会提高的。例如教学《赤壁之战》时,在教学伊始,我播放赤壁滔滔江水的雄伟画面,并配以苏轼的《赤壁怀古》。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大诗人苏轼,望着向东流去的滔滔江水,回顾那场那声惊心动魄的战争。此情此景,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他们情不自禁地跟着课件中的情感朗读而读起来。随后,我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鼓励:看谁读得好(小组读,评读)。学生们跃跃欲试,读得声情并茂,课堂气氛十分浓。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语文课上的不想读转为愿读,由愿读转为乐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