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日记”是师生、生生之间在纸上用于交流的一种对话形式。通过对话,师生形成真正的沟通、交流,形成真正的相互作用。对话不仅仅是二者之间狭隘的语言谈话,还包括双方的“敞开”和“接纳”,包括对对方的倾听,是“双方情感和精神的互相承领。”对话过程就是思想、情感、意义的呈现和彼此渗透的过程,是师生的精神境界发生变革的过程。师生通过相互间的对话,师生心灵的门户相互敞开,致使双方的意识、经验、体验在心灵与心灵之间相互流淌,无拘无束。
一、建立“班级日记”制度有利于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德育效能
校园生活质量的高低有赖于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融洽,教师在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中起主导作用。“班级日记”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创造了最佳条件。“如果教师能够从同一角度去感受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并有效地将这些告诉学生,学生就会感到得到了理解和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舒畅的满足感,创造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互相喜欢的良好氛围。”形成一种自由的气氛,可以表达各种体验的心理气氛,利于学生的自我实现。而班主任通过对“班级日记”的研读与分析,把“共情”作为一项沟通技术,与学生建立师生互信机制。班主任拥有“共情”的态度,使班主任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能以真诚、关爱、一致的态度。让学生觉得被了解、重视、关心,进而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情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形成过程是情感的交融过程,更是教师主导对学生主体实施德育影响的过程。只有在这种具有文化特性的心理层面的运动中,德育的效能才会真正体现。
二、建立“班级日记”制度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成长与发展,建构科学的班级组织
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个体,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提升生命的质量。“关注个体发展”的班级管理是以人作支撑的,凸现人文特点。班级在学校中是学生心灵的寄居所,是学生在学校的家。班主任比其他老师更贴近学生,学生渴求的是班主任如同其父母一样来关注他们,这种关注应该是无条件的、无私的,是积极的给予。“班级日记”就是人文思想、人文情感、人文精神、人文意识的聚合,她承载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交流、沟通、融合的人文举动,给学生的是“无条件积极关注”。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关怀的一种事业,以人为本,把学生看作有活力的、发展中的个体,也是课程改革所提倡的现代学生观的核心内涵。把学生还原成人,体现的是对学生的尊重;允许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其目的是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舒展。班级组织建构必须科学,只有从发展的角度来审视班级组织,才有可能彻底地找到班级建设的根基。学生是构成班级组织的最基本要素,科学的班级组织强调学生个体的重要性,倡导的是人性释放。不但高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而且把组织人性化,是人性化管理的本质体现。
三、建立“班级日记”制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营造健康的心理情境
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自我调控能力还不强,面对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学校、家庭的众多要求。必然会有许多心理问题。班主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既是学生心理的调节者,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呵护者。“班级日记”的实施,就是为师生间的交流、沟通构建了理想的说心里话的天地。班主任通过研读“班级日记”,了解学生内心的喜怒哀乐,摸准问题的来龙去脉,针对学生的脾气秉性、家庭背景,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成因,设法使学生产生认同感。更是通过“班级日记”,与学生建立引导式、协商式、友爱式与对话式的关系,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心灵的沟通细如丝,柔似水,班主任热情、温馨的话语会让学生敞开心扉、倾诉心声,从而释放思想压力和抑郁情绪。“班级日记”中的生生交流,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如果一个集体的气氛是友好的,相互理解的,相互支持的,那么集体对于动机、工作表现和成就的影响是积极的”。群体互动中所产生的内聚力,同龄共振下所产生的正面效应,会让学生思维得到启迪,烦恼得到释放,精神得到唤醒,情感得到共鸣。最终得到的是心理的矫正,心理健康的维护。
四、建立“班级日记”制度有利于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功能,促进班级良好风气的优化
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管理对教育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教师对学生的约束,而是学生的自我约束。“班级日记”制度的建立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自我教育的模式,给学生提供了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自由空间。班主任从思想上更新管理观念,确认每个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权利和义务,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以“我是班级管理的主人”为主线,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在“班级日记”中,学生自己制定班级公约,它包括文明礼仪,学习目标,考勤常规,卫生值勤等。班级公约不是“白上而下”的由班主任强加给学生的,而是由学生自己共同构筑的自我管理机制。从方案设计、组织准备到主持活动、总结评价都由学生自己做。在这种自我管理体制中,学生为自己设置了多种岗位,让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服务于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管理目标制定与实施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意识到自己在班级建设中有着一份责任,当学生逐渐担负起对班级的责任感,那么班级就会朝着预期目标发展。有责任就会产生极强的内驱力,激发一种自我完善的欲望,由“他律”变为“自律”,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
“班级日记”是班主任和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恰是通过这条通道我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里。经过几年的日记交流,师生之间有了心心相印的体验,双方在感情上引起了“共鸣”和“共振”。对班主任来说,能和学生分享他的内心世界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分享更深层次的思想与情感,班主任才能用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喜爱之情和学生真实地沟通交流,才能以此感染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喜爱,才能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班级日记”制度是学生自我管理与教育。矫正并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好方法,这样既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又使学生在和谐的班级环境中享有感恩的快乐、交往的快乐、追求的快乐、宽恕的快乐、改变的快乐,而最终享受成长的快乐。
一、建立“班级日记”制度有利于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德育效能
校园生活质量的高低有赖于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融洽,教师在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中起主导作用。“班级日记”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创造了最佳条件。“如果教师能够从同一角度去感受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并有效地将这些告诉学生,学生就会感到得到了理解和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舒畅的满足感,创造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互相喜欢的良好氛围。”形成一种自由的气氛,可以表达各种体验的心理气氛,利于学生的自我实现。而班主任通过对“班级日记”的研读与分析,把“共情”作为一项沟通技术,与学生建立师生互信机制。班主任拥有“共情”的态度,使班主任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能以真诚、关爱、一致的态度。让学生觉得被了解、重视、关心,进而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情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形成过程是情感的交融过程,更是教师主导对学生主体实施德育影响的过程。只有在这种具有文化特性的心理层面的运动中,德育的效能才会真正体现。
二、建立“班级日记”制度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成长与发展,建构科学的班级组织
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个体,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提升生命的质量。“关注个体发展”的班级管理是以人作支撑的,凸现人文特点。班级在学校中是学生心灵的寄居所,是学生在学校的家。班主任比其他老师更贴近学生,学生渴求的是班主任如同其父母一样来关注他们,这种关注应该是无条件的、无私的,是积极的给予。“班级日记”就是人文思想、人文情感、人文精神、人文意识的聚合,她承载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交流、沟通、融合的人文举动,给学生的是“无条件积极关注”。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关怀的一种事业,以人为本,把学生看作有活力的、发展中的个体,也是课程改革所提倡的现代学生观的核心内涵。把学生还原成人,体现的是对学生的尊重;允许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其目的是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舒展。班级组织建构必须科学,只有从发展的角度来审视班级组织,才有可能彻底地找到班级建设的根基。学生是构成班级组织的最基本要素,科学的班级组织强调学生个体的重要性,倡导的是人性释放。不但高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而且把组织人性化,是人性化管理的本质体现。
三、建立“班级日记”制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营造健康的心理情境
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自我调控能力还不强,面对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学校、家庭的众多要求。必然会有许多心理问题。班主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既是学生心理的调节者,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呵护者。“班级日记”的实施,就是为师生间的交流、沟通构建了理想的说心里话的天地。班主任通过研读“班级日记”,了解学生内心的喜怒哀乐,摸准问题的来龙去脉,针对学生的脾气秉性、家庭背景,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成因,设法使学生产生认同感。更是通过“班级日记”,与学生建立引导式、协商式、友爱式与对话式的关系,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心灵的沟通细如丝,柔似水,班主任热情、温馨的话语会让学生敞开心扉、倾诉心声,从而释放思想压力和抑郁情绪。“班级日记”中的生生交流,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如果一个集体的气氛是友好的,相互理解的,相互支持的,那么集体对于动机、工作表现和成就的影响是积极的”。群体互动中所产生的内聚力,同龄共振下所产生的正面效应,会让学生思维得到启迪,烦恼得到释放,精神得到唤醒,情感得到共鸣。最终得到的是心理的矫正,心理健康的维护。
四、建立“班级日记”制度有利于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功能,促进班级良好风气的优化
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管理对教育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教师对学生的约束,而是学生的自我约束。“班级日记”制度的建立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自我教育的模式,给学生提供了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自由空间。班主任从思想上更新管理观念,确认每个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权利和义务,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以“我是班级管理的主人”为主线,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在“班级日记”中,学生自己制定班级公约,它包括文明礼仪,学习目标,考勤常规,卫生值勤等。班级公约不是“白上而下”的由班主任强加给学生的,而是由学生自己共同构筑的自我管理机制。从方案设计、组织准备到主持活动、总结评价都由学生自己做。在这种自我管理体制中,学生为自己设置了多种岗位,让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服务于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管理目标制定与实施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意识到自己在班级建设中有着一份责任,当学生逐渐担负起对班级的责任感,那么班级就会朝着预期目标发展。有责任就会产生极强的内驱力,激发一种自我完善的欲望,由“他律”变为“自律”,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
“班级日记”是班主任和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恰是通过这条通道我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里。经过几年的日记交流,师生之间有了心心相印的体验,双方在感情上引起了“共鸣”和“共振”。对班主任来说,能和学生分享他的内心世界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分享更深层次的思想与情感,班主任才能用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喜爱之情和学生真实地沟通交流,才能以此感染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喜爱,才能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班级日记”制度是学生自我管理与教育。矫正并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好方法,这样既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又使学生在和谐的班级环境中享有感恩的快乐、交往的快乐、追求的快乐、宽恕的快乐、改变的快乐,而最终享受成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