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与“反革命”:一九二0年代中国三大政党的党际互动

来源 :历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ei1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民党的“国民革命”、共产党的“阶级革命”与青年党的“全民革命”在1920年代同时并起。革命由过去的一党独导发展为多党竞举的局面。三党对革命的积极认证和遐想式期待,将革命建构成为一种与自由、解放相关联的强势政治文化。政治改革道路的不同选择不再被定义为“革命”与“改良”之争,或激进与温和之别,而是被建构为“革命”与“反革命”的圣魔两立,水火不容。三党对“革命”的竞相诠释,使得革命话语在日趋神圣化与正义化的同时,又蕴含着浓烈的任意性和专断性成分。
其他文献
南宋都城临安的移民,可分为两宋之际迁入的北方老移民、此后迁入的北方新移民和东北移民,以及南方移民三类。因移民迁出地及其负载文化的不同,临安文化在南北融合的同时,也经历了原以南方文化为主,到以北方文化为主,并融入胡化色彩,最终朝着以南方文化为主,同时又带有一定古老的北方文化特色的转变过程。
期刊
对吕底亚和希腊铸币起源的讨论必定涉及货币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联。这是近些年国际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但是,货币并不必然以铸币的形式产生,没有铸币的古代社会就没有货币的看法也不准确。亚里士多德认为钱币始于贸易需要。这一解释受到近些年的考古与文献证据的挑战。但目前对小亚细亚所出现的铸币的解释仍然不能厘清铸币起源上的一些技术问题。吕底亚铸币的出现主要原因就在于成本和称量次数的总体降低。而交易成本的降低则进一步使铸币的绝对和相对生产成本的降低成为可能,贵金属直接充当货币的货币体系开始形成。
康熙三十年杭州教案爆发,为在华西教士提供了促使清廷解除康熙八年禁教令、重新考虑天主教政策的历史契机。在多方因素影响下,康熙三十一年宽容天主教诏令终于颁布。该诏令不仅为天主教在华活动创造相对宽松的传教环境,而且引起欧洲天主教社会的较广泛关注,刺激了欧洲向中国拓展传教事业。此外,康熙三十一年容教诏令还成为道光二十四年法使喇萼呢与两广总督耆英谈判时,胁迫清廷同意弛禁天主教的一个重要筹码。
区域发展可持续性问题是区域发展的核心问题。基于理论构建的视角,区域发展可持续性提升的理论架构包括区域发展可持续性的维度问题、动因与激励。综合来看,区域发展可持续性存在一个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与生态可持续性相互适应、良性互动、互为激励兼容的结构,由此构成生态—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复杂性自适功能系统。
晚明时代出现的著名文学流派竟陵派,集中体现了晚明的时代特征。其选评的唐及唐以前诗歌,由于带有明显时代特色而成为流行一时的文学普及读物;其所倡导的以“幽深孤峭”而体现的“灵性”,则是晚明追求个性化的时代特征的反映。但因其处于急功近利的浮躁的晚明时代,故一定程度上带有“学殖不深”的缺点。清初士人对于竟陵的批评,系出于对明亡的总结,是对晚明时代的批评,而非单纯的文学批评。“五四”以后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竟陵派与晚明文学热,体现了晚明时代社会转型期文化对于中国近代文化的影响。
在美国革命期间各州的立宪中,马萨诸塞立宪运动以成就最为突出、意义最为深远而著称。马萨诸塞立宪开创了专门制宪会议和人民批准宪法的先例,设计了以分权制衡为特色的新型共和政体,在宪政思想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展现了革命期间美国政治文化的一个精彩侧面,尤其是推动了外来政治理论的本土化,并对英国宪政经验进行了创造性的转化。所有这一切都对联邦立宪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为美国宪政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滋养。
期刊
期刊
晚清重臣翁同稣的《翁文恭公日记》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日记之一。该日记于1925年影印出版后,便受到史学界的高度重视;到20世纪70年代,又出现了根据影印本标点整理的排印本。在近代史研究中,翁氏日记始终被认为是重要的文献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