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同世界更多更快的相互融合,使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意识渗入或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等各个方面。我们的青少年渐渐远离了这些经过五千年文化沉积,具有独特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等主体形式的中国传统文化。那么学校该如何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呢?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大意义
所谓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中发展起来的,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的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它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而五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是先人们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其中包括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世界客观规律本质的科学观,也是追求自然和谐的生命观!儒家:人之初,性本善!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以人性本善为出发点,追求博爱与大同世界,追求和谐完美的人文主义,讲究人文伦理,是人文思想的集中表现。法家:人之初,性本恶!洞悉人性中恶的部分,以严明的法律约束一切,短短几百年,成就了秦国一统天下的霸业!兵家:智慧超越古今的《孙子兵法》,这些先人高度的战争智慧的结晶,可是当今最发达的美国也在学习的瑰宝!也是确保华夏民族五千年长盛不衰的强大的军事思想保障。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在传统文化中不仅弘扬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爱国主义情怀,而且还提出了“忠、孝、礼、义、信”等修身养性的精髓。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提高青少年人文素养、道德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学校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的人生观、幸福观、价值观也在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勤俭节约”“重义轻利”“忧国忧民”“舍生取义”等精神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抛弃。我们这些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尤其是老师,常常会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确实,在如今的孩子身上,娇骄二气,自我中心,自私冷淡等,独生子女的通病有愈演愈烈之势。而传统中尊师重教的观念有时只能是我们为人师者自我安慰的想法。而还没有形成正确人生观的青少年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中,慢慢养成了唯我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随意浪费、大手大脚等坏习惯。他们体会不到父母的艰辛,体会不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不懂感恩,集体观念越来越差,社会公德意识变得淡薄,功利思想成为社会行为的主导。这一切都表明将传统文化渗入到现代教育中已是刻不容缓的形势,立足传统,才能使我们的德育理论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举措
(一)教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体会与领悟
韩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是传播传统文化的媒介。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鉴赏水平,在教育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没有一个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只能是停在口头上。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底蕴,在教师中提倡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石。教师要先做到博爱学生、彬彬有礼,更要具有“亲其师则信其道”的观念,以有亲和力和师德风范的形象去接触、教育学生,使其在精神上感受到接受教育的愉快。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要以优秀的传统教育来引导学生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得到正常的发展,以提升其个人修养。
(二)利用传统文化开展德育工作
学生有错,利用“惩罚式”教育,写检查或者从经济上进行处罚,给予处分,是不少人常用的手段。但这些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学生没有达到内省自悟。因此,在德育工作中,用优秀的传统教育理念、名人警句、杰出人物轶事,深入分析,说理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同时,教师要践行身教重于言教,才会事半功倍。
(三)营造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
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深入到学校的各个角落,使学生从心理上真正接受传统文化,真正喜欢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有效做法。
1.传统文化教育同时代背景相结合
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精髓和糟粕,并且具有时代性,因此学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要选择与时代背景相适应,具有积极教育意义的内容。在学校教育中,可以选取国学经典中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诵读,开学生的智慧,领略圣贤的教诲。
2.传统文化教育更持久深入
传统文化的教育不能一阵风,水过地皮湿。想起来就做,想不起来就不做。要具有持久性、经常性、深入性,更有专人、专门机构去管,使学生从时间上、空间上时时刻刻、随时随地、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地受到熏陶。这样,传统文化教育才能在学生心中扎根。
3.传统文化的教育要结合实践
传统文化的教育要结合实践才可以展现出它的魅力,学生也才可以真正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因此,在传统文化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要经常给学生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如到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在公共车上让座、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尊老爱幼等。在实践中让学生真正领会“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恭宽信敏惠”等优良传统的内涵。
在现代教育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不是一种简单的复古行为,而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我们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将现代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使传统文化延续、丰富、提高、发展,发挥各自优点,有侧重地教育,使学生的教育真正又红又专。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更应该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修身为本,教学为先”为教学宗旨,帮助学生成就幸福人生。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大意义
所谓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中发展起来的,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的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它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而五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是先人们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其中包括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世界客观规律本质的科学观,也是追求自然和谐的生命观!儒家:人之初,性本善!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以人性本善为出发点,追求博爱与大同世界,追求和谐完美的人文主义,讲究人文伦理,是人文思想的集中表现。法家:人之初,性本恶!洞悉人性中恶的部分,以严明的法律约束一切,短短几百年,成就了秦国一统天下的霸业!兵家:智慧超越古今的《孙子兵法》,这些先人高度的战争智慧的结晶,可是当今最发达的美国也在学习的瑰宝!也是确保华夏民族五千年长盛不衰的强大的军事思想保障。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在传统文化中不仅弘扬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爱国主义情怀,而且还提出了“忠、孝、礼、义、信”等修身养性的精髓。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提高青少年人文素养、道德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学校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的人生观、幸福观、价值观也在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勤俭节约”“重义轻利”“忧国忧民”“舍生取义”等精神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抛弃。我们这些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尤其是老师,常常会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确实,在如今的孩子身上,娇骄二气,自我中心,自私冷淡等,独生子女的通病有愈演愈烈之势。而传统中尊师重教的观念有时只能是我们为人师者自我安慰的想法。而还没有形成正确人生观的青少年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中,慢慢养成了唯我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随意浪费、大手大脚等坏习惯。他们体会不到父母的艰辛,体会不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不懂感恩,集体观念越来越差,社会公德意识变得淡薄,功利思想成为社会行为的主导。这一切都表明将传统文化渗入到现代教育中已是刻不容缓的形势,立足传统,才能使我们的德育理论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举措
(一)教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体会与领悟
韩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是传播传统文化的媒介。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鉴赏水平,在教育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没有一个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只能是停在口头上。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底蕴,在教师中提倡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石。教师要先做到博爱学生、彬彬有礼,更要具有“亲其师则信其道”的观念,以有亲和力和师德风范的形象去接触、教育学生,使其在精神上感受到接受教育的愉快。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要以优秀的传统教育来引导学生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得到正常的发展,以提升其个人修养。
(二)利用传统文化开展德育工作
学生有错,利用“惩罚式”教育,写检查或者从经济上进行处罚,给予处分,是不少人常用的手段。但这些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学生没有达到内省自悟。因此,在德育工作中,用优秀的传统教育理念、名人警句、杰出人物轶事,深入分析,说理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同时,教师要践行身教重于言教,才会事半功倍。
(三)营造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
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深入到学校的各个角落,使学生从心理上真正接受传统文化,真正喜欢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有效做法。
1.传统文化教育同时代背景相结合
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精髓和糟粕,并且具有时代性,因此学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要选择与时代背景相适应,具有积极教育意义的内容。在学校教育中,可以选取国学经典中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诵读,开学生的智慧,领略圣贤的教诲。
2.传统文化教育更持久深入
传统文化的教育不能一阵风,水过地皮湿。想起来就做,想不起来就不做。要具有持久性、经常性、深入性,更有专人、专门机构去管,使学生从时间上、空间上时时刻刻、随时随地、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地受到熏陶。这样,传统文化教育才能在学生心中扎根。
3.传统文化的教育要结合实践
传统文化的教育要结合实践才可以展现出它的魅力,学生也才可以真正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因此,在传统文化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要经常给学生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如到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在公共车上让座、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尊老爱幼等。在实践中让学生真正领会“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恭宽信敏惠”等优良传统的内涵。
在现代教育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不是一种简单的复古行为,而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我们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将现代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使传统文化延续、丰富、提高、发展,发挥各自优点,有侧重地教育,使学生的教育真正又红又专。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更应该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修身为本,教学为先”为教学宗旨,帮助学生成就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