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影片《机械师2:复活》自2016年8月上映以来饱受诟病,原因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其情节设计上的缺憾,本文从影片的情节设计入手,剖析此片的情节设计特点,从而探查出影片失败原因。
【关键词】:情节设计;情节分析。
一、影片介绍
1、影片内容简介
借助徒弟暗杀的机会,比绍普从“隐形”杀手职业之中脱身。隐居五年后,被神秘组织找到,该组织利用武力胁迫比绍普就范,成为其杀人工具。比绍普逃脱,前往好友梅住处躲避,女主角姬娜出现,她前往梅处寻找药品,梅发现姬娜被虐待后,恳请比绍普施救,在此后的相处过程中,比绍普与姬娜坠入爱河,比绍普在解救姬娜的过程中,发现姬娜的出现本身就是阴谋的一部分,姬娜受神秘组织威胁,接近比绍普,最终的目的是达成神秘组织的杀人目的。接下来,姬娜被神秘组织绑架,而比绍普为营救姬娜迫不得已重操旧业,去完成三次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刺杀任务。在此过程中,神秘组织浮出水面,其头目克雷恩与比绍普年幼之时一起被军火商捉住,被训练成为杀手,为自己效力,比绍普成功逃脱,而克雷恩长大后成为组织的头领。知晓真情的比绍普深知克雷恩会对自己痛下杀手,更不用说让克雷恩还姬娜自由之身,所以为了减轻克雷恩的怀疑,比绍普完成了前两次刺杀,在进行第三次刺杀前,比绍普与第三个目标麦克斯结成同盟,共同对抗克雷恩,最终克雷恩自食恶果,比绍普和姬娜有情人终成眷属。
2. 影片创作背景
《机械师2:复活》由狮门影业发行,菲利普·谢尔比编剧,丹尼斯·甘塞尔导演,主演:杰森·斯坦森,杰西卡·阿尔芭等。影片延续了杰森·斯坦森主演的翻拍自1972年的同名电影《机械师》的风格,看点在于完成一系列不可能的刺杀任务的过程。
二、电影叙事特点
2016年8月,《机械师2:复活》上映,上映之初,凭借动作影星杰森·斯坦森在片中的卖力表演,以及精良的动作场面设计,确实吸引了一批2011年《机械师》的拥趸,但刨除动作场面的设计,该影片在叙事上漏洞百出,饱受争议,致使票房惨淡。北美首日票房为262万美元,北美总票房为2113万美元,对于一部投资数千万美元的影片来说,这样的票房表现无疑是非常糟糕的。影片票房的失败与导演丹尼斯·甘塞尔所采用的叙事特点与情节安排有直接关系。电影叙事结构的研究是电影叙事学的核心,它的理论依据为:文学与符号学,电影叙事学隶属于文学中的小说叙事学。电影是在文学作品—通常为小说—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加工,电影与小说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表现手法不同:小说只能够百分之百借助于文字来勾勒处特定的故事环境,为读者营造想象空间;而电影可借助的资源较多,如:色彩、声音、光线、文字等。丰富的表现手法能够更直接、更突出地表现主题、展现情节、营造戏剧冲突。与小说的单一表现形式比较,电影更容易成为受众的首选。
情节安排
影片《机械师2:复活》开场场景设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开场的节奏比较舒缓,这也是动作片惯用的节奏安排手法,为的是与即将出现的激烈的动作场景设计单元之间形成强烈的视觉与心理反差。影片的第一处失败之处是电影《机械师2》与电影《机械师1》之间的衔接与过渡,只是借助了唱机与擦拭唱片来唤起观影者对《机械师1》的回忆,这是远远不够的。系列影片之间的衔接约定俗成的表现手法有点类似于前情回顾,多表现于利用梦境来展现之前影片中重要的画面、片段等来与新影片进行呼应,从而省去带入场景时间。影片的第二处失败之处是神秘组织与比绍普的第一次接触,此次接触过于突兀,作为一名潜藏五年之久的刺客,在未交代寻找比绍普的过程或契机的前提之下,贸然地出现在比绍普的面前显然是缺少合理性的。此动作片段之中,缆车打斗这一环节存在问题,神秘组织女杀手一脚踹开缆车大门以及比绍普纵身一跃,跳到滑翔机的羽翼之上,显然也相当缺乏合理性。随着比绍普引爆游艇、前往好友梅所在之处躲避,影片结束了在里约热内卢的场景,转场来到泰国南部的丽贝岛。出于刺客的职业习惯,用望远镜远距离观察岛上陌生人,从而影片中女主角姬娜出场,这一情节安排合情合理,但在姬娜与梅见面这一片段之中,姬娜向梅借用急救箱这一细节安排不合理,从姬娜的叙述之中我们得知姬娜住在船上,而船上是不应该缺少急救箱的;另外,姬娜手臂处的伤痕过于明显,这摆明了是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受伤了,要得到别人的高度关注。夜间,梅注意到海岛附近船上的异样情况,请求比绍普施以援手,比绍普无奈答应,这正落入了姬娜的“圈套”之中。在“解救”姬娜的过程中,比绍普失手杀害了弗兰克,处理弗兰克尸体和船只的过程中,比绍普发现了姬娜是故意接近他的。经过两人简短的语言沟通,比绍普决定拯救姬娜,这点是影片中最大的败笔。因为,其一,神秘组织是如何发现比绍普落脚点的问题又如影片开场一样,缺少个合理解释;其二,这种做事方式与作为世界一流刺客的比绍普的性格特点及其不符、反差巨大。类似的“美人计”和“苦肉计”不应该能俘获比绍普的心。此外,在明知藏身地点已经暴露的情况下依然不转移,这也是让人不能理解的地方。与其用一位素未谋面、毫无瓜葛的人费尽心力接近比绍普,之后再用此人当筹码来要挟比绍普,还不如通过某种线索找到比绍普的好友梅,通过控制梅的人身自由等致命因素来达到逼迫比绍普就范的目的来的自然。发现有人监视,而在夜间没有及时的做出处理,清除一切对自身安全有威胁的不利因素,这一点不符合刺客的信条。随着姬娜被绑架,影片场景被转移到了曼谷,男主角与男配角终于见面,神秘组织浮出水面,但对话中获取的比绍普被发现的原因不能让人信服,举国之力都不见得能做到的事情,一名军火商确做到了,这有悖常理。刺杀的第一个目标克利尔在马来西亚的一所戒备森严的监狱内,监狱四周海水环绕,比绍普化妆成马来西亚的一位通缉犯,通过故意被俘的方式进入到目标监狱,此片段安排不够严谨,在未确认身份的前提下,被投入监狱,这要么是情节安排的粗心大意,要么是对该国家法律体系的赤裸裸的嘲讽。比绍普取信于克利尔的过程让人不可相信,一位久经沙场的战争贩子这么轻易的相信一位陌生人,更不可思议的是克利尔居然留给了他和比绍普单独相处的机会,这不能不说是影片情节安排的又一败笔之处;在克利尔监舍内的打斗不可能被克利尔的死忠卫士们所忽视,这又是超乎想象的情节设计。第二个刺杀目标阿德里安·库克在澳大利亚,比绍普通过爆破悬空泳池的做法成功完成了刺杀。前两个目标背景资料给人的感觉是这两个目标十恶不赦、死有余辜,这样就减轻了观影者在观影过程中对于主角比绍普的厌恶感以及罪恶感。完成第二次刺杀任务之后,比绍普第一次尝试登船解救姬娜,此片段中仍然暴露出与比绍普职业不符的冲动性格,精彩的打斗场景也难以掩盖住这样的失误。此次解救以失败为终结,比绍普不得不面对第三个刺杀任务,他深知即使完成第三个刺杀任务,克雷恩也不会放过他和姬娜,所以经过深思熟虑,比绍普与第三个刺杀目标马克思·亚当斯见面,谋求合作达到共赢的目標。但比绍普潜入马克思·亚当斯的基地太过巧合,与此前影片中关于基地戒备森严的大段旁白相呼应,给人一种虎头蛇尾之感。
综上所述,《机械师2:复活》败因包括:影片情节安排漏洞多,细节处理欠妥等方面。虽然动作场景设计上面有独到之处,但难以弥补影片情节安排方面的失误。
【关键词】:情节设计;情节分析。
一、影片介绍
1、影片内容简介
借助徒弟暗杀的机会,比绍普从“隐形”杀手职业之中脱身。隐居五年后,被神秘组织找到,该组织利用武力胁迫比绍普就范,成为其杀人工具。比绍普逃脱,前往好友梅住处躲避,女主角姬娜出现,她前往梅处寻找药品,梅发现姬娜被虐待后,恳请比绍普施救,在此后的相处过程中,比绍普与姬娜坠入爱河,比绍普在解救姬娜的过程中,发现姬娜的出现本身就是阴谋的一部分,姬娜受神秘组织威胁,接近比绍普,最终的目的是达成神秘组织的杀人目的。接下来,姬娜被神秘组织绑架,而比绍普为营救姬娜迫不得已重操旧业,去完成三次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刺杀任务。在此过程中,神秘组织浮出水面,其头目克雷恩与比绍普年幼之时一起被军火商捉住,被训练成为杀手,为自己效力,比绍普成功逃脱,而克雷恩长大后成为组织的头领。知晓真情的比绍普深知克雷恩会对自己痛下杀手,更不用说让克雷恩还姬娜自由之身,所以为了减轻克雷恩的怀疑,比绍普完成了前两次刺杀,在进行第三次刺杀前,比绍普与第三个目标麦克斯结成同盟,共同对抗克雷恩,最终克雷恩自食恶果,比绍普和姬娜有情人终成眷属。
2. 影片创作背景
《机械师2:复活》由狮门影业发行,菲利普·谢尔比编剧,丹尼斯·甘塞尔导演,主演:杰森·斯坦森,杰西卡·阿尔芭等。影片延续了杰森·斯坦森主演的翻拍自1972年的同名电影《机械师》的风格,看点在于完成一系列不可能的刺杀任务的过程。
二、电影叙事特点
2016年8月,《机械师2:复活》上映,上映之初,凭借动作影星杰森·斯坦森在片中的卖力表演,以及精良的动作场面设计,确实吸引了一批2011年《机械师》的拥趸,但刨除动作场面的设计,该影片在叙事上漏洞百出,饱受争议,致使票房惨淡。北美首日票房为262万美元,北美总票房为2113万美元,对于一部投资数千万美元的影片来说,这样的票房表现无疑是非常糟糕的。影片票房的失败与导演丹尼斯·甘塞尔所采用的叙事特点与情节安排有直接关系。电影叙事结构的研究是电影叙事学的核心,它的理论依据为:文学与符号学,电影叙事学隶属于文学中的小说叙事学。电影是在文学作品—通常为小说—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加工,电影与小说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表现手法不同:小说只能够百分之百借助于文字来勾勒处特定的故事环境,为读者营造想象空间;而电影可借助的资源较多,如:色彩、声音、光线、文字等。丰富的表现手法能够更直接、更突出地表现主题、展现情节、营造戏剧冲突。与小说的单一表现形式比较,电影更容易成为受众的首选。
情节安排
影片《机械师2:复活》开场场景设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开场的节奏比较舒缓,这也是动作片惯用的节奏安排手法,为的是与即将出现的激烈的动作场景设计单元之间形成强烈的视觉与心理反差。影片的第一处失败之处是电影《机械师2》与电影《机械师1》之间的衔接与过渡,只是借助了唱机与擦拭唱片来唤起观影者对《机械师1》的回忆,这是远远不够的。系列影片之间的衔接约定俗成的表现手法有点类似于前情回顾,多表现于利用梦境来展现之前影片中重要的画面、片段等来与新影片进行呼应,从而省去带入场景时间。影片的第二处失败之处是神秘组织与比绍普的第一次接触,此次接触过于突兀,作为一名潜藏五年之久的刺客,在未交代寻找比绍普的过程或契机的前提之下,贸然地出现在比绍普的面前显然是缺少合理性的。此动作片段之中,缆车打斗这一环节存在问题,神秘组织女杀手一脚踹开缆车大门以及比绍普纵身一跃,跳到滑翔机的羽翼之上,显然也相当缺乏合理性。随着比绍普引爆游艇、前往好友梅所在之处躲避,影片结束了在里约热内卢的场景,转场来到泰国南部的丽贝岛。出于刺客的职业习惯,用望远镜远距离观察岛上陌生人,从而影片中女主角姬娜出场,这一情节安排合情合理,但在姬娜与梅见面这一片段之中,姬娜向梅借用急救箱这一细节安排不合理,从姬娜的叙述之中我们得知姬娜住在船上,而船上是不应该缺少急救箱的;另外,姬娜手臂处的伤痕过于明显,这摆明了是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受伤了,要得到别人的高度关注。夜间,梅注意到海岛附近船上的异样情况,请求比绍普施以援手,比绍普无奈答应,这正落入了姬娜的“圈套”之中。在“解救”姬娜的过程中,比绍普失手杀害了弗兰克,处理弗兰克尸体和船只的过程中,比绍普发现了姬娜是故意接近他的。经过两人简短的语言沟通,比绍普决定拯救姬娜,这点是影片中最大的败笔。因为,其一,神秘组织是如何发现比绍普落脚点的问题又如影片开场一样,缺少个合理解释;其二,这种做事方式与作为世界一流刺客的比绍普的性格特点及其不符、反差巨大。类似的“美人计”和“苦肉计”不应该能俘获比绍普的心。此外,在明知藏身地点已经暴露的情况下依然不转移,这也是让人不能理解的地方。与其用一位素未谋面、毫无瓜葛的人费尽心力接近比绍普,之后再用此人当筹码来要挟比绍普,还不如通过某种线索找到比绍普的好友梅,通过控制梅的人身自由等致命因素来达到逼迫比绍普就范的目的来的自然。发现有人监视,而在夜间没有及时的做出处理,清除一切对自身安全有威胁的不利因素,这一点不符合刺客的信条。随着姬娜被绑架,影片场景被转移到了曼谷,男主角与男配角终于见面,神秘组织浮出水面,但对话中获取的比绍普被发现的原因不能让人信服,举国之力都不见得能做到的事情,一名军火商确做到了,这有悖常理。刺杀的第一个目标克利尔在马来西亚的一所戒备森严的监狱内,监狱四周海水环绕,比绍普化妆成马来西亚的一位通缉犯,通过故意被俘的方式进入到目标监狱,此片段安排不够严谨,在未确认身份的前提下,被投入监狱,这要么是情节安排的粗心大意,要么是对该国家法律体系的赤裸裸的嘲讽。比绍普取信于克利尔的过程让人不可相信,一位久经沙场的战争贩子这么轻易的相信一位陌生人,更不可思议的是克利尔居然留给了他和比绍普单独相处的机会,这不能不说是影片情节安排的又一败笔之处;在克利尔监舍内的打斗不可能被克利尔的死忠卫士们所忽视,这又是超乎想象的情节设计。第二个刺杀目标阿德里安·库克在澳大利亚,比绍普通过爆破悬空泳池的做法成功完成了刺杀。前两个目标背景资料给人的感觉是这两个目标十恶不赦、死有余辜,这样就减轻了观影者在观影过程中对于主角比绍普的厌恶感以及罪恶感。完成第二次刺杀任务之后,比绍普第一次尝试登船解救姬娜,此片段中仍然暴露出与比绍普职业不符的冲动性格,精彩的打斗场景也难以掩盖住这样的失误。此次解救以失败为终结,比绍普不得不面对第三个刺杀任务,他深知即使完成第三个刺杀任务,克雷恩也不会放过他和姬娜,所以经过深思熟虑,比绍普与第三个刺杀目标马克思·亚当斯见面,谋求合作达到共赢的目標。但比绍普潜入马克思·亚当斯的基地太过巧合,与此前影片中关于基地戒备森严的大段旁白相呼应,给人一种虎头蛇尾之感。
综上所述,《机械师2:复活》败因包括:影片情节安排漏洞多,细节处理欠妥等方面。虽然动作场景设计上面有独到之处,但难以弥补影片情节安排方面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