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上尿路受损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研究

来源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udou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儿童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患者上尿路受损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以2013—2020年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31例儿童神经源性膀胱(入院前未进行相关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病史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尿动力检查结果.根据肾功能及泌尿系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上尿路受损组及上尿路未受损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上尿路受损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ROC曲线确定上尿路受损相关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 131例患者中,上尿路受损组82例,年龄(7.08±3.79)岁,男37例,女45例;上尿路未受损组49例,年龄(8.03±4.06)岁,男27例,女22例.上尿路受损组与上尿路未受损组之间膀胱容积比(bladder volume ratio,BVR)、充盈期最大逼尿肌压力(maximum detrusor pressure during filling,maxPdet)、膀胱顺应性(compliance,△C)、峰值流率(maximum flow rate,Qmax)、膀胱排空效率(bladder emptying ef-ficiency,BVE)、逼尿肌漏尿点压力(detrusor leak point pressure,DLPP)、膀胱壁厚度(bladder wall thick-ness,BWT)、尿液中白细胞计数、血常规检查结果对比,以及膀胱过度活动(overactive bladder,OAB)、逼尿肌括约肌协同障碍(detrusor sphincter dyssynergia,DSD)、逼尿肌无收缩(acontractile detrusor,ACD)、膀胱宝塔样改变、膀胱壁粗糙、多发憩室样改变、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ic reflux,VUR)、尿培养阳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DLPP升高(OR:1.223,95%CI:1.035~1.444)、BWT增厚(OR:3.763,95%CI:1.347~10.551)、△C下降(OR:0.760,95%CI:0.603~0.957)、LY下降(OR:0.507,95%CI:0.274~0.940)为上尿路受损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BWT预测上尿路受损效能最佳(AUC=0.866,95%CI:0.800~0.933),其最佳截断值为3.925 mm(灵敏度为0.854,特异度为0.776).结论 DLPP升高、△C下降、BWT增厚以及LY下降是NB患者上尿路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BWT对预测NB患者上尿路受损有一定的价值,3.925 mm可作为BWT的预测临界值.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伴攻击行为酒精依赖患者认知功能与情感症状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20日至2019年12月20日于湖南省脑科医院酒瘾网瘾科住院的160例酒精依赖患者,按照修正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结果划分为攻击组与非攻击组,各80例;同期通过招募形式纳入8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认知功能量表(RBAN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躁狂量表(BRMS)对3组研究对象进行评估,比较各组在认知功能各维度、抑郁、焦虑、躁狂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攻击组与非攻
导尿技术和导尿材料的不断革新,直到现代清洁间歇导尿(clean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CIC)技术的诞生,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是导致儿童下尿路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患者常出现反复泌尿系统感染、排尿困难或尿失禁等,引起肾、输尿管积水及膀胱输尿管反流,造成肾功能损害,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随着CIC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实施,NB患者病死率大幅下降,生活质量得到提高.CIC已被国际尿控协会作为排空膀胱的首选方法和治疗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妊娠期糖尿病(GDM)胎儿心脏构型及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行产检的80例孕妇资料,其中38例孕妇确诊为GDM,设为研究组;余42例为正常孕妇,设为对照组.于2组孕妇妊娠末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观察比较2组胎儿的室间隔舒张末期以及收缩期厚度(IVSd、IVSs),同时比较胎儿左右室壁厚度(LVWT、RVWT)、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RVDd)、左右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RVDS),计算2组胎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