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智能教育机器人应用于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之一.构建智能教育机器人支持下的“双师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双师课堂”教学实践,是智能教育机器人应用于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重要尝试.研究发现,智能教育机器人支持下的“双师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极大地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另外,人机合理分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劳动强度,使教师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潜入”课堂,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真正履行教师的育人职责.
【机 构】
: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教育系,陕西榆林719000;榆林职业技术学院质量管理办公室,陕西榆林719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能教育机器人应用于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之一.构建智能教育机器人支持下的“双师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双师课堂”教学实践,是智能教育机器人应用于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重要尝试.研究发现,智能教育机器人支持下的“双师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极大地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另外,人机合理分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劳动强度,使教师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潜入”课堂,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真正履行教师的育人职责.
其他文献
伴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数据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数据驱动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数据治理面临着新的变革.文章在分析了智能时代教育数据治理面临的复杂挑战后,归纳了智能时代教育数据治理应当实现精准、敏捷、安全的管理目标,并从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两个维度,分别论述了智能时代教育数据治理策略的内涵,提出了数据确权、治理机构和数据标准等可行管理机制,以及敏捷的教育数据部署、可信的教育数据日志管理和可靠的教育数据共享机制等技术保障路径.
在当代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翻译起到了跨越语言与文化的重要桥梁作用.德国汉学家、翻译家高立希(Ulrich Kautz)先生是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大家,其译著质量高,数量多.本文回顾了他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的工作和学术生涯,聚焦他在德汉翻译教学与研究上的贡献,着重诠释其运用功能翻译策略在中国当代文学德译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
群体智能指群体在完成一系列不同任务时表现出的综合能力,是面向未来复杂情境中跨学科、综合型任务解决过程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群体智能教育是面向未来培养公民信息素养、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载体和实现目标.文章基于当前研究领域中对群体智能基本概念的辨析和探索,从国际视野出发,剖析基于不同的技术手段对群体智能教育的探索和实践,提出教育信息化时代中国教育领域中进一步强化群体智能教育、推动“五育并举”、促进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可行路径.
《天学集解》是汇集明清天主教序跋等文献的宝典,汇编了284篇涉及西学、西教的文献,其中大部分为序跋文献,还有少量告示、堂记等其他形式的短篇文章.目前该书中所收录的文献多已为人所知,但其中有少量稀见文献对于当下学术界来说仍属罕见,非常具有研究价值.本文主要对《天学集解》中的稀见文献展开研究,通过梳理《天学集解》中的文献,在前人的基础上考定出30篇稀见文献,并对其做简要介绍.
自数字经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各行各业都开始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而数据中台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对强化数据质量保障、促进数据共享开放、提升数据管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回顾数据中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建设教育数据中台的必要性及拟解决的问题,探索了教育数据中台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建设内容,为同领域机构或部门提供了数字化转型的参考.
《谢阁兰中国书简》的法文原版Lettres de Chine于1967年(也就是作者去世后近半个世纪)由Plon出版社在巴黎出版.①该书收录了法国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海军医生、汉学家、考古学家维克多·谢阁兰(Victor Segalen,1878-1919) 1909年4月至1910年2月在中国旅行期间写给妻子的一系列家书.该书的中译本《谢阁兰中国书简》于2006年9月由上海书店出版社推出.
国人之论汉学,往往谓法国、日本.“二战”以来,美国迅速崛起,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1907-1991)所倡导的中国研究的地区模式,成为引领潮流的风骚.其实,学术研究确实在某种意义上,与国力之强盛与否颇有关系.仅以汉学研究论,还是若干大国在引领潮流,只不过是风水轮流转,今年落谁家的问题罢了.再下者,则为德国、俄罗斯.体现在中国人撰写的《国外汉学史》中,也同样如此.①在这个意义上,读到傅熊(Bernhard Fuehrer)教授的《忘与亡:奥地利汉学史》(Vergessen und V
信息技术背景下,移动学习为乡村中小学教师的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提供了创新的机会和可能.该研究利用计划行为理论建立理论模型框架,检验乡村中小学教师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和机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乡村中小学教师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感知有用性、上级影响、自我效能和便利性对移动学习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和同事影响对乡村中小学教师移动学习意愿影响不显著;不同学历、学段、从教时间长短对乡村中小学教师移动学习意愿没有显著差异;男女性别在行为意愿上有显著差异.最后提出了加强乡村中小学教师移动学习意愿的一
《资治通鉴》是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1019-1086)耗时19年完成的一部前所未有的编年体通史,刘攽、刘恕、范祖禹等三位当时最优秀的史学家及其子司马康为其助手.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上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至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记载了周(战国)、秦、汉、魏(三国)、晋、宋、齐、梁、陈、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对史学家自不必说,这也是一部深受文学家尊崇和重视的名著.在有关《资治通鉴》的研究注释中,最重要的当属宋末元初胡三省(1230-1302)的《资治通
随着中国进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各类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逐渐完善,数据服务是平台建设和维护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了推动区域内教育大数据互联互通,提高教育数据服务质量,该研究提出了教育大数据公共服务模型.该模型明确了教育大数据服务主体和数据服务类型,梳理了服务主体与数据服务类型的供给关系和三种数据服务平台应该提供的数据服务.此外还分析了国家、区域和学校三个层面的平台应用案例,说明大数据公共服务模型可以通过数据服务对接其他教育服务平台,形成更加融合的数据互联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