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剧结构理论的建立与悖谬

来源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本四折"外加"楔子"是认识元杂剧结构的基本术语,似成为常识。但这其中却存有疑问。检核《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关于"折"的用例发现,元人"折"的本义是仅针对正末正旦之外的其他次要角色扮演的科白表演,与以套曲为单元划分的"折数"并非同一概念。运用"宫调-韵部-折数"的理论链条,对元剧结构进行规划的是周德清、钟嗣成、朱权等元末明初曲学理论家。现存元刊本杂剧的创作实践与此理论设想之间并不完全一致
其他文献
针对在平面叠铁心变压器信号模型中时栅激励信号的三相不平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立体卷铁心自耦变压器的模型来确保三相时栅激励信号的对称性加载。理论分析、优化设计证明
中唐是唐代社会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文学在此期间也发生了重要转型,诗歌作为唐代文学的代表尤其彰显出这一特点。刘言史作为中唐时期声名并不显赫的诗人,前期诗风美丽恢赡,后期渐入
感恩意识与审美活动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它们之间还有一种相互促进的作用:前者是后者得以展开的一个辅助因素,后者的心灵转化功能又反过来巩固和深化前者。遗憾的是,两者关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