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鹤壁市淇滨区文教体局 河南 鹤壁 458000)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课文的学习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它不仅是掌握字、词、句等语法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还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师提高课文教学效益的同时,教给学生自学课文的方法,使学生真正具有独立自学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目前,语文教学中强调“以读为本”,但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一味强调读,甚至让一些无目的的读占去了大量的时间,读固然重要,然而,不加思考的读,恰恰忽视创造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创造力呢?我认为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首先,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教师应该具有敢为人先的胆识和勇气,对约定俗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敢于持怀疑态度,敢于标新立异,不墨守成规,不迷信权威,只有这样,才能随机应变地进行创造性教学,才能在教学中以创造教育思想为指导,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 激发学生“探知”的兴趣 学生开始自学时,教师要注意搞好巡视。巡视期间,可以指导学生解决经过思考后仍然弄不懂的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教师可以即时地给于解答,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三言两语不能解答,但与课文的某一段内容或某种参考资料或工具书密切联系,教师可向学生指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办法;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多数学生又都难理解,这时可告诉学生,他提出的问题,等一会进行全班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问,并注意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要养成学生善疑,善问,善于分析问题和善于追根究底的学习习惯。如《幼时记趣》的教学,如果教师死抱课文,逐段分析,学生就会索然无味,提不起兴趣。但如果抓住一个“趣”字,让学生找出作者所记叙的几件趣事:张目对日、观蚊如鹤、鹤唳云端、神游山林、鞭打蛤蟆。并体会作者乐在其中的情趣;然后,让学生回忆童年生活,搜寻自己陶醉于自然的趣事,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同情弱小的情操。三是课尾延趣。课堂教学临近尾声,教师要注意诱导性,意在言外,给学生留下充分思索余地,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兴趣。《幼时记趣》的教学课余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童年有兴趣的事情记下来,并在班上交流。看谁写的生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就会对所学课文产生浓厚兴趣。
3. 善于挖掘、充分利用课文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语文教材中的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作名篇,以及跳动着时代脉搏、展现着时代特色 的美文时文,绝大多数闪烁着作者创造性思维的光辉,为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要善于挖掘并充分利用课文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将这些创造性因素加以提示,使之成为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触发点。如教《变色龙》时,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篇小说是写人的,为什么以“变色龙”为题呢?这对我们的作文命题有什么启发?学生为了解开疑问,就会通过阅读课文认真思考,来仔细揣摩作者命题的艺术。这样,创造的热情就被点燃了。
4. 要放开学生手脚,发挥自主性 发挥学生自主性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让学生想说就说,另一方面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想说时,要鼓励质疑。要为学生创造“质疑”的条件,课前、课中、课后都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对于提出的问题无论价值大小,都应给予肯定,保护积极性。还要做好解疑,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学生想说时还要引导求异,因为求异思维是创造型人才必须具备的思维品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避免那种给学生作固定答案,所有学生都聚合于常规思维的训练方式。如《愚公移山》教读后,我们可抛出“愚公为什么不搬家,而要移山?”问题一出,学生各持已见,争论不休。经教者引导,自主探究中,大家明确了本文是借事说理的这一说法。类似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思路异常开阔、灵活,他们那独到的见解,正是我们素质教育课堂中所迫切需要的。
5. 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有时比开展研究更困难。“问题是由信息引起的”,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各种信息像大海的波浪拍击着海岸一样冲击着人们,产生无穷无尽的“问题”,可以说不是现实生活中找不到“问题”,而是我们没有对问题的敏感度。从某种意义讲,人类的“好奇心”是产生“问题”的心理根源,也是推动人类成长和前进的根本动力所在。语文教师千万不要有意或无意压制伤害学生的“好奇心”。如教《愚公移山》,就可以这样导入:我们常常用一个成语来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并且这个成语在格式上与“精卫填海”相似,这个成语就是——愚公移山。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愚公为什么要移山?愚公凭什么说可以移走大山?愚公又是怎样移走大山的?你怎么看待愚公移山的行为?假如你是愚公,你会怎么做?诸如此类的带有趣味性的问题,既可以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又很快地把学生导入到探究的情境中来。很显然,学生们为了发现问题,开动脑筋思考,挖空心思的找疑点,为深入理解这篇文章作了铺垫,我也及时的表扬了这些同学。教学时,我结合学生们愚公的认识,围绕“我们从哪儿可以看出愚公的决心和勤劳?”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勾勾画画,写写议议,来释疑解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领悟也就水到渠成。
6. 要培养学生自主调查研究的能力 因为语文自主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学生学习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方式,哪些人在一起学习,全由学生自己做主,老师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给学生做指导,提看法,完全不受老师的兴趣、爱好、视野的限制。研究性学习自主就自主在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研究学习的内容,可以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研究方式。可以说整个研究小课题的内容、方式、进度、实施地点、表现形式等都取决于学生个人的努力。
7. 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研究意识 因为语文自主性学习重在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语文自主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制作成果。它可以是一个方案设计, 一个广告创意,提出一种新见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掌握了具体知识和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习的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也就是学习过程的本身也就是所追求的结果。语文自主性学习,它旨在通过学生自己的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让他们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他们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8.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续写故事,培养思维的独创性。有些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学生,表面上看来似乎很荒唐,有时不易被老师理解,但认真思考,他们也有某些方面的道理。有些课结尾余犹未尽,耐人寻味,如果再引导学生顺着故事的情节展开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是能很好培养学生独创性的。如《孔乙己》一课上完后,我布置了以“孔乙己出门以后”为题,把后来的事情写出来,学生在广阔的想象天地中,用智慧的笔描写了“水手、孩子、船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揭示出了故事对我们的启发。
(2)变式作文,培养思维的求异性。在作文教学中,同一素材通过变换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在现代语文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为中心,努力创设良好的学生发展的情境,深入研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通过开展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自由成长,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课文的学习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它不仅是掌握字、词、句等语法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还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师提高课文教学效益的同时,教给学生自学课文的方法,使学生真正具有独立自学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目前,语文教学中强调“以读为本”,但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一味强调读,甚至让一些无目的的读占去了大量的时间,读固然重要,然而,不加思考的读,恰恰忽视创造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创造力呢?我认为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首先,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教师应该具有敢为人先的胆识和勇气,对约定俗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敢于持怀疑态度,敢于标新立异,不墨守成规,不迷信权威,只有这样,才能随机应变地进行创造性教学,才能在教学中以创造教育思想为指导,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 激发学生“探知”的兴趣 学生开始自学时,教师要注意搞好巡视。巡视期间,可以指导学生解决经过思考后仍然弄不懂的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教师可以即时地给于解答,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三言两语不能解答,但与课文的某一段内容或某种参考资料或工具书密切联系,教师可向学生指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办法;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多数学生又都难理解,这时可告诉学生,他提出的问题,等一会进行全班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问,并注意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要养成学生善疑,善问,善于分析问题和善于追根究底的学习习惯。如《幼时记趣》的教学,如果教师死抱课文,逐段分析,学生就会索然无味,提不起兴趣。但如果抓住一个“趣”字,让学生找出作者所记叙的几件趣事:张目对日、观蚊如鹤、鹤唳云端、神游山林、鞭打蛤蟆。并体会作者乐在其中的情趣;然后,让学生回忆童年生活,搜寻自己陶醉于自然的趣事,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同情弱小的情操。三是课尾延趣。课堂教学临近尾声,教师要注意诱导性,意在言外,给学生留下充分思索余地,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兴趣。《幼时记趣》的教学课余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童年有兴趣的事情记下来,并在班上交流。看谁写的生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就会对所学课文产生浓厚兴趣。
3. 善于挖掘、充分利用课文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语文教材中的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作名篇,以及跳动着时代脉搏、展现着时代特色 的美文时文,绝大多数闪烁着作者创造性思维的光辉,为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要善于挖掘并充分利用课文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将这些创造性因素加以提示,使之成为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触发点。如教《变色龙》时,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篇小说是写人的,为什么以“变色龙”为题呢?这对我们的作文命题有什么启发?学生为了解开疑问,就会通过阅读课文认真思考,来仔细揣摩作者命题的艺术。这样,创造的热情就被点燃了。
4. 要放开学生手脚,发挥自主性 发挥学生自主性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让学生想说就说,另一方面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想说时,要鼓励质疑。要为学生创造“质疑”的条件,课前、课中、课后都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对于提出的问题无论价值大小,都应给予肯定,保护积极性。还要做好解疑,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学生想说时还要引导求异,因为求异思维是创造型人才必须具备的思维品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避免那种给学生作固定答案,所有学生都聚合于常规思维的训练方式。如《愚公移山》教读后,我们可抛出“愚公为什么不搬家,而要移山?”问题一出,学生各持已见,争论不休。经教者引导,自主探究中,大家明确了本文是借事说理的这一说法。类似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思路异常开阔、灵活,他们那独到的见解,正是我们素质教育课堂中所迫切需要的。
5. 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有时比开展研究更困难。“问题是由信息引起的”,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各种信息像大海的波浪拍击着海岸一样冲击着人们,产生无穷无尽的“问题”,可以说不是现实生活中找不到“问题”,而是我们没有对问题的敏感度。从某种意义讲,人类的“好奇心”是产生“问题”的心理根源,也是推动人类成长和前进的根本动力所在。语文教师千万不要有意或无意压制伤害学生的“好奇心”。如教《愚公移山》,就可以这样导入:我们常常用一个成语来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并且这个成语在格式上与“精卫填海”相似,这个成语就是——愚公移山。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愚公为什么要移山?愚公凭什么说可以移走大山?愚公又是怎样移走大山的?你怎么看待愚公移山的行为?假如你是愚公,你会怎么做?诸如此类的带有趣味性的问题,既可以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又很快地把学生导入到探究的情境中来。很显然,学生们为了发现问题,开动脑筋思考,挖空心思的找疑点,为深入理解这篇文章作了铺垫,我也及时的表扬了这些同学。教学时,我结合学生们愚公的认识,围绕“我们从哪儿可以看出愚公的决心和勤劳?”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勾勾画画,写写议议,来释疑解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领悟也就水到渠成。
6. 要培养学生自主调查研究的能力 因为语文自主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学生学习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方式,哪些人在一起学习,全由学生自己做主,老师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给学生做指导,提看法,完全不受老师的兴趣、爱好、视野的限制。研究性学习自主就自主在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研究学习的内容,可以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研究方式。可以说整个研究小课题的内容、方式、进度、实施地点、表现形式等都取决于学生个人的努力。
7. 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研究意识 因为语文自主性学习重在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语文自主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制作成果。它可以是一个方案设计, 一个广告创意,提出一种新见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掌握了具体知识和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习的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也就是学习过程的本身也就是所追求的结果。语文自主性学习,它旨在通过学生自己的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让他们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他们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8.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续写故事,培养思维的独创性。有些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学生,表面上看来似乎很荒唐,有时不易被老师理解,但认真思考,他们也有某些方面的道理。有些课结尾余犹未尽,耐人寻味,如果再引导学生顺着故事的情节展开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是能很好培养学生独创性的。如《孔乙己》一课上完后,我布置了以“孔乙己出门以后”为题,把后来的事情写出来,学生在广阔的想象天地中,用智慧的笔描写了“水手、孩子、船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揭示出了故事对我们的启发。
(2)变式作文,培养思维的求异性。在作文教学中,同一素材通过变换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在现代语文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为中心,努力创设良好的学生发展的情境,深入研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通过开展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自由成长,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