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审题,是作文第一关,也是首要的一关。不论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还是供材料作文,都要认真推敲每一个字,领会命题人的要求和用意所在。不要离题、偏题,否则严重失分。要想快速完成作文,第一步就是要学会快速审题,能够准确审定题目,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才能快速地顺利地完成作文。本文就快速审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作文;快速审题;方法
在现代社会里,一切工作、学习、生活的节奏都在加快,快速作文也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走上街头,你随处可见带有“快”字的店铺和广告,诸如“快速照相”、“快速刻字”等等。人们出差喜欢坐“快客”,吃饭喜爱吃“快餐”,邮递信件爱用“快件”,甚至感冒也用上了“快克”,“快速”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的精神,一种要求。
那么写作文也不例外,学生作文也要“有一定的写作速度”。而“快速作文”离不开“快速审题”,能够快速的审题是提高作文速度的基础。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我们平时的作文审题,主要是对作文题目的命题意图、写作对象、选题范围、中心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步分析、推敲。而快速作文不能这样按部就班地进行,他要求作者在一两分钟之内必须完成。确定立题,不但要求对作文题目把握得住,而且要求速度快捷,不空磨蹭。
一、通过整体审视法来审题
顾名思义,整体审视法就是从整体上去审视作文题目。对作文题目,从题意、题型、选材范围、文体要求、表达方式、写作要求。审视法只要瞥一眼《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有趣的》这个题目,瞬间就能做出判断:写一件新鲜的人们喜闻乐见的有意义的事。为什么同步审视法能迅速对题旨做出判断呢?关键的问题是使用扫描法,简化了思维程序,省去了繁杂的分析过程。因为“身边的”、“有趣的”、“一件”、“事”等因素,在题目中都有明显的标志,可以一览无余,不必再按部就班去思考和分析。既然是写“一件事”,体裁当然是记叙文,这个问题也无须考虑,写任何文章都要注意社会效益,因此所写的事情不但要求有趣,还必须有意义。这样,把七个思维程序简化为一个,只要抓住一个“趣”字稍加分析,就完成了审题任务。
二、通过数学配方法来审题
这里的“数学配方法”,就是借用数学中方程的等式两边必须保持平衡的原理来审题立意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来审察比喻性和象征性的题目。假如作文题出的是—个比喻的喻体,写作时就配上它的本体来写。假如题目出的是象征性的事物,就配上被象惩征的事物来写。简单的说,按照“数学配方法”,题目是喻体,写的是它的本体;题目是象征性事物,写的是被象征的事物。例如,《红烛》这个题目,“红烛”是喻体,主体可以是师德,可以是对党对国家的赤诚之心,也可以是一颗红心等等,还可以配上其它的本体来写。《春风》一题的题旨,不是真的去写生活中的灯,而是要赞颂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老革命家等老同志保持晚节,争献余热的高尚精神。我们可以课文《春蚕》为例,该文主要内容也是写春蚕的生长过程,但作者以“春蚕”为题,并不仅仅是因为课文写的是春蚕的生长过程,而是用春蚕生长变化的过程为媒介,表现母亲养蚕的辛苦。母亲为给作者姐弟俩交学费……通过这样的配方后,作文写起来就会是有深意,有深度,不是肤浅的那种无病呻吟的感觉。
三、通过添加因素法来审题
作文中的有些题目,是故意藏头去尾,使其带有迷惑性,这无疑中增加了学生审题的难度,以此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当我们遇到这类题目,对付的方法应该是在原题目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新的因素,题旨就会显露出来,并化难为易,这样就能很快完成审题任务。譬如《理想》这个题目,也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但如果运用添加因素法来审题,只要在标题前面加上主语“我”、“爸爸”、“老师”、“班主任”等新的因素,使得题目变成为《我的理想》、《爸爸的理想》、《老师的理想》、《班主任的理想》等等,题目的意思就浅显易懂了。又如《心愿》,同样可以变为《我的心愿》、《爸爸的心愿》、《老师的心愿》、《班主任的心愿》等等。通过这样简单的变换,作文的着眼点就会变小,写起来也就会很有针对性,不会感觉很空、很虚。
四、通过化简因素法来审题
相反,对于文题包含很多因素的作文,我们也不要着急,我们教会学生使用化简因素法审题,化复杂因素为简单因素,化多个因素为单一因素。这样,只要用极短的时间就能明确题旨,就能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从而达到快速审题的目的。所谓作文题目的因素,就是指文题提供的已知条件,也就是审题的出发点。比如《幸福与泪水》、《就业与创业》、《我与书本》等等都是这样。这些题目中都有两个因素,但已有的两个因素都不是写作的重点,写作的重点在沟通两个因素的新因素上。懂得了这个道理,审题时就不会对已知因素逐一揣摩,只需找到两个因素的内在联系点(新因素),审题的任务就完成了。比如写《我与书本》这个题目审题时就不会分别在“我”和“书本”这两个因素上动脑筋了,只要写出一种新型关系就行了,我喜欢看书,书也能给我带来知识快乐等等,随便写哪一个方面都可以。找到文题蕴含的内在因秉,审题任务即算完成,不必再在其他方面浪费脑细胞和时间。这样,审题的速度也就快捷了。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阅读与写作巧妙结合,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刘勇,《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1期
【关键词】初中作文;快速审题;方法
在现代社会里,一切工作、学习、生活的节奏都在加快,快速作文也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走上街头,你随处可见带有“快”字的店铺和广告,诸如“快速照相”、“快速刻字”等等。人们出差喜欢坐“快客”,吃饭喜爱吃“快餐”,邮递信件爱用“快件”,甚至感冒也用上了“快克”,“快速”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的精神,一种要求。
那么写作文也不例外,学生作文也要“有一定的写作速度”。而“快速作文”离不开“快速审题”,能够快速的审题是提高作文速度的基础。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我们平时的作文审题,主要是对作文题目的命题意图、写作对象、选题范围、中心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步分析、推敲。而快速作文不能这样按部就班地进行,他要求作者在一两分钟之内必须完成。确定立题,不但要求对作文题目把握得住,而且要求速度快捷,不空磨蹭。
一、通过整体审视法来审题
顾名思义,整体审视法就是从整体上去审视作文题目。对作文题目,从题意、题型、选材范围、文体要求、表达方式、写作要求。审视法只要瞥一眼《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有趣的》这个题目,瞬间就能做出判断:写一件新鲜的人们喜闻乐见的有意义的事。为什么同步审视法能迅速对题旨做出判断呢?关键的问题是使用扫描法,简化了思维程序,省去了繁杂的分析过程。因为“身边的”、“有趣的”、“一件”、“事”等因素,在题目中都有明显的标志,可以一览无余,不必再按部就班去思考和分析。既然是写“一件事”,体裁当然是记叙文,这个问题也无须考虑,写任何文章都要注意社会效益,因此所写的事情不但要求有趣,还必须有意义。这样,把七个思维程序简化为一个,只要抓住一个“趣”字稍加分析,就完成了审题任务。
二、通过数学配方法来审题
这里的“数学配方法”,就是借用数学中方程的等式两边必须保持平衡的原理来审题立意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来审察比喻性和象征性的题目。假如作文题出的是—个比喻的喻体,写作时就配上它的本体来写。假如题目出的是象征性的事物,就配上被象惩征的事物来写。简单的说,按照“数学配方法”,题目是喻体,写的是它的本体;题目是象征性事物,写的是被象征的事物。例如,《红烛》这个题目,“红烛”是喻体,主体可以是师德,可以是对党对国家的赤诚之心,也可以是一颗红心等等,还可以配上其它的本体来写。《春风》一题的题旨,不是真的去写生活中的灯,而是要赞颂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老革命家等老同志保持晚节,争献余热的高尚精神。我们可以课文《春蚕》为例,该文主要内容也是写春蚕的生长过程,但作者以“春蚕”为题,并不仅仅是因为课文写的是春蚕的生长过程,而是用春蚕生长变化的过程为媒介,表现母亲养蚕的辛苦。母亲为给作者姐弟俩交学费……通过这样的配方后,作文写起来就会是有深意,有深度,不是肤浅的那种无病呻吟的感觉。
三、通过添加因素法来审题
作文中的有些题目,是故意藏头去尾,使其带有迷惑性,这无疑中增加了学生审题的难度,以此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当我们遇到这类题目,对付的方法应该是在原题目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新的因素,题旨就会显露出来,并化难为易,这样就能很快完成审题任务。譬如《理想》这个题目,也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但如果运用添加因素法来审题,只要在标题前面加上主语“我”、“爸爸”、“老师”、“班主任”等新的因素,使得题目变成为《我的理想》、《爸爸的理想》、《老师的理想》、《班主任的理想》等等,题目的意思就浅显易懂了。又如《心愿》,同样可以变为《我的心愿》、《爸爸的心愿》、《老师的心愿》、《班主任的心愿》等等。通过这样简单的变换,作文的着眼点就会变小,写起来也就会很有针对性,不会感觉很空、很虚。
四、通过化简因素法来审题
相反,对于文题包含很多因素的作文,我们也不要着急,我们教会学生使用化简因素法审题,化复杂因素为简单因素,化多个因素为单一因素。这样,只要用极短的时间就能明确题旨,就能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从而达到快速审题的目的。所谓作文题目的因素,就是指文题提供的已知条件,也就是审题的出发点。比如《幸福与泪水》、《就业与创业》、《我与书本》等等都是这样。这些题目中都有两个因素,但已有的两个因素都不是写作的重点,写作的重点在沟通两个因素的新因素上。懂得了这个道理,审题时就不会对已知因素逐一揣摩,只需找到两个因素的内在联系点(新因素),审题的任务就完成了。比如写《我与书本》这个题目审题时就不会分别在“我”和“书本”这两个因素上动脑筋了,只要写出一种新型关系就行了,我喜欢看书,书也能给我带来知识快乐等等,随便写哪一个方面都可以。找到文题蕴含的内在因秉,审题任务即算完成,不必再在其他方面浪费脑细胞和时间。这样,审题的速度也就快捷了。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阅读与写作巧妙结合,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刘勇,《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