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音乐课程开发资源有着多样性,新疆历史悠久,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人类的四大文明曾在这里碰撞,东西的文化曾在这里交流、融汇、碰撞,不同的语言文化、不同的文化艺术、音乐舞蹈文化都有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笔者以四个维度展示了四个不同的课例。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课例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一、语言——《开比奈》
此课例是根据新疆哈萨克族的名歌《都达尔和玛丽亚》(又名《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改编而成,选取歌曲中的前半部分,音域适合孩子歌唱。据有关资料显示,《都达尔和玛丽亚》是流传在中亚草原上的一支哈萨克民歌。早在20世纪30年代,这首歌曲流传到了中国新疆地区。直到1939年,王洛宾接触到了这首哈萨克族民歌,并开始收集加以润色改编。[1]
(一)教学对象
学前班。
(二)教学准备
道具玫瑰花,播放器,手鼓(钢琴)。
(三)教学目标
感受哈萨克民歌的韵律,体验集体中的音乐活动的快乐,锻炼孩子的合奏配合能力等。
四、教学过程
老师歌唱改编后的歌谣,让孩子跟着歌谣做动作,小朋友此时围城圆圈,一起伸出左手右手,左转右转增加孩子的方位感;小朋友围圆圈坐下来,老师拿出玫瑰花给孩子进行介绍;开始做玫瑰花的传递游戏,孩子进行一小节一小节的传递,让每个孩子都亲身体验了这朵玫瑰花;在结尾落在1上的时候,这个孩子可以去选择和任意一个孩子交换位置,但注意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走”过去,被交换位置的孩子要以同样的方式“走”回来;课程结束的时候,所有的孩子站起来一起做开始我们做的圆圈的游戏,跟着来时进行歌唱。
三、舞蹈——《塔塔尔族集体舞》
塔塔尔族的舞蹈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在庆祝民族节日时,都要举行舞蹈比赛。特每年春天举行的盛会—撒班节即“犁头节”,他们总要选择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尽情地欢歌起舞,如痴如醉。按传统习惯,舞蹈中的男角都要由女子扮演。塔塔尔族舞蹈兼收并蓄了维吾尔俄罗斯、乌兹别克等民族舞蹈的特点,舞蹈动作活泼,节奏明快。男子多为踢踏、跳跃等腿部动作,女子则多为手、腿和腰部动作,其伴舞乐也非常动听。[2]在集体舞中选用了“锁链式联手”“钟摆旋转”“男围女跳”这三个男女对跳的动作,增强孩子之间的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一)教学对象
学前班。
(二)教学准备
彩色纱巾,播放器。
(三)教学目标
感受塔塔尔族舞蹈的欢乐,锻炼孩子之间的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四)教学过程
把孩子分为两组,男生和女生,女生的手上绑着红色的纱巾,男孩子手上绑着蓝色的纱巾;先进行动作分解练习,A部分为男围女跳,B部分的动作练习锁链式联手,男生和女生相互交叉勾手;跟着老师的歌唱进行舞蹈,熟悉后再开始跟着音乐进行。
四、乐器——《星星》
星星是一首维吾尔族儿谣,节奏具有非常鲜明的维吾尔族特点,在里面可以听到维吾尔族典型的节奏型。我们在这首音乐中加以小朋友乐器的编配,让孩子了解新疆乐器的使用,维吾尔族传统乐器继承了古代西域乐器的精华,受到内地和国外乐器的影响并发展起来种类有十几种,分为弹拨乐器,主要有都它尔、弹布尔、卡龙、热瓦普、扬琴;吹奏乐器,主要有苏乃依(唢呐)、乃依(木笛);打击乐器,主要有纳格拉、它石、库修克、打普、撒帕伊;拉弦乐器,主要有艾捷克、呼吸塔尔、萨塔尔等[3]我们给孩子入门选用的是以打击乐器为主,其中它石和库修克\达普方便携带,适合孩子们使用。
(一)教学对象
大班。
(二)教学准备
空水瓶子,沙子或者谷物,教具:维吾尔乐器它石,库修克(木勺子),手鼓。
(三)教学目标
感受维吾尔族乐器,合作完成。
(四)教学过程
让孩子拿出自备空水瓶子,把事先准备好的谷物、沙子放进来(经过实验大米放进去的声音最好听),听声音到最好听的声音时停止装谷物,用胶布或者胶棒把口封上不让谷物掉出来;在老师的带领下用两个木勺敲击出不同的节奏型,孩子们用语言性的节奏带入(库修克,空),最后定为木勺的节奏型为三个四分音符一个休止;依次去对每个乐器进行教学,跟孩子规定每个乐器的节奏型,开始两两叠加演奏,再开始齐奏,再进行乐器的互换,轮流感受每一件乐器带给孩子的感受。
参考文献:
[1]江明惇.中国民间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
[2]崔斌.歌舞天山[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
[3]杜亚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简明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魏雅铭(1992-),女,汉族,新疆,新疆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声乐演唱与教学。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课例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一、语言——《开比奈》
此课例是根据新疆哈萨克族的名歌《都达尔和玛丽亚》(又名《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改编而成,选取歌曲中的前半部分,音域适合孩子歌唱。据有关资料显示,《都达尔和玛丽亚》是流传在中亚草原上的一支哈萨克民歌。早在20世纪30年代,这首歌曲流传到了中国新疆地区。直到1939年,王洛宾接触到了这首哈萨克族民歌,并开始收集加以润色改编。[1]
(一)教学对象
学前班。
(二)教学准备
道具玫瑰花,播放器,手鼓(钢琴)。
(三)教学目标
感受哈萨克民歌的韵律,体验集体中的音乐活动的快乐,锻炼孩子的合奏配合能力等。
四、教学过程
老师歌唱改编后的歌谣,让孩子跟着歌谣做动作,小朋友此时围城圆圈,一起伸出左手右手,左转右转增加孩子的方位感;小朋友围圆圈坐下来,老师拿出玫瑰花给孩子进行介绍;开始做玫瑰花的传递游戏,孩子进行一小节一小节的传递,让每个孩子都亲身体验了这朵玫瑰花;在结尾落在1上的时候,这个孩子可以去选择和任意一个孩子交换位置,但注意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走”过去,被交换位置的孩子要以同样的方式“走”回来;课程结束的时候,所有的孩子站起来一起做开始我们做的圆圈的游戏,跟着来时进行歌唱。
三、舞蹈——《塔塔尔族集体舞》
塔塔尔族的舞蹈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在庆祝民族节日时,都要举行舞蹈比赛。特每年春天举行的盛会—撒班节即“犁头节”,他们总要选择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尽情地欢歌起舞,如痴如醉。按传统习惯,舞蹈中的男角都要由女子扮演。塔塔尔族舞蹈兼收并蓄了维吾尔俄罗斯、乌兹别克等民族舞蹈的特点,舞蹈动作活泼,节奏明快。男子多为踢踏、跳跃等腿部动作,女子则多为手、腿和腰部动作,其伴舞乐也非常动听。[2]在集体舞中选用了“锁链式联手”“钟摆旋转”“男围女跳”这三个男女对跳的动作,增强孩子之间的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一)教学对象
学前班。
(二)教学准备
彩色纱巾,播放器。
(三)教学目标
感受塔塔尔族舞蹈的欢乐,锻炼孩子之间的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四)教学过程
把孩子分为两组,男生和女生,女生的手上绑着红色的纱巾,男孩子手上绑着蓝色的纱巾;先进行动作分解练习,A部分为男围女跳,B部分的动作练习锁链式联手,男生和女生相互交叉勾手;跟着老师的歌唱进行舞蹈,熟悉后再开始跟着音乐进行。
四、乐器——《星星》
星星是一首维吾尔族儿谣,节奏具有非常鲜明的维吾尔族特点,在里面可以听到维吾尔族典型的节奏型。我们在这首音乐中加以小朋友乐器的编配,让孩子了解新疆乐器的使用,维吾尔族传统乐器继承了古代西域乐器的精华,受到内地和国外乐器的影响并发展起来种类有十几种,分为弹拨乐器,主要有都它尔、弹布尔、卡龙、热瓦普、扬琴;吹奏乐器,主要有苏乃依(唢呐)、乃依(木笛);打击乐器,主要有纳格拉、它石、库修克、打普、撒帕伊;拉弦乐器,主要有艾捷克、呼吸塔尔、萨塔尔等[3]我们给孩子入门选用的是以打击乐器为主,其中它石和库修克\达普方便携带,适合孩子们使用。
(一)教学对象
大班。
(二)教学准备
空水瓶子,沙子或者谷物,教具:维吾尔乐器它石,库修克(木勺子),手鼓。
(三)教学目标
感受维吾尔族乐器,合作完成。
(四)教学过程
让孩子拿出自备空水瓶子,把事先准备好的谷物、沙子放进来(经过实验大米放进去的声音最好听),听声音到最好听的声音时停止装谷物,用胶布或者胶棒把口封上不让谷物掉出来;在老师的带领下用两个木勺敲击出不同的节奏型,孩子们用语言性的节奏带入(库修克,空),最后定为木勺的节奏型为三个四分音符一个休止;依次去对每个乐器进行教学,跟孩子规定每个乐器的节奏型,开始两两叠加演奏,再开始齐奏,再进行乐器的互换,轮流感受每一件乐器带给孩子的感受。
参考文献:
[1]江明惇.中国民间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
[2]崔斌.歌舞天山[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
[3]杜亚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简明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魏雅铭(1992-),女,汉族,新疆,新疆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声乐演唱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