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宝塔山下,延水河边,伫立着三名顶天立地的抗日战士。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度,为了世界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汇聚到红色抗日根据地—延安。他们就是新西兰的路易·艾黎,美国的马海德,德国的汉斯·米勒。
这是画家邓邦镇先生的新作《三位老朋友》所表达的寓意。最近,“邓邦镇夫妇绘画雕塑回顾展”在新西兰奥克兰市举办,其中包括这幅油画,受到各界观众的广泛关注和热情赞誉。画家满怀对国际友人的崇高敬意,以浓墨重彩的笔触,歌颂了他们为中国抗日战争所做出的不同寻常的贡献。
这幅油画也令我非常激动,因为画中的人物我全部都认识,也可以说比较熟悉。
一
路易·艾黎,新西兰人,1927年来到中国。他同情并支持不断被多次围剿的红军和上海的我党地下组织,用他在上海工部局当督查的公务车,将急需的医药和枪支,转送给红军和地下党组织。把他的住所作为红军干部临时的避难所,掩护他们进行革命活动。
路易·艾黎和斯诺发起并开展的中国工合运动,是他在抗日战争中所做的最重要和富有成效的工作。1938年8月,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在武汉成立;第二年,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又在香港成立,路易·艾黎担任代总干事和实地工作秘书。
在当时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路易·艾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在短短的四年里,建立了近2400多个各种不同类型的合作社,大批难民和失业工,通过参加工合得以就业。工合生产的产品不仅可以提供民需,有些还是支援战争的军需品。
工合组织从一开始,就受到中共大力支持。在武汉筹备时,周恩来就表示欢迎,还指定王炳楠协助艾黎办工合。在八路军和新四军活动的地区,也办起了许多各类合作社。
为了办好合作社,路易·艾黎曾经三次去延安,从开办工厂到产品展销,都得到毛泽东主席的支持和鼓励。他还亲自担任东南区办事处的主任,协助新四军地区发展工合事业。
工合事业在支持抗日战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合作社的分散,多样,小型化,使得它得以在中国广袤的非敌占区进行生产,其产品涵盖50多种类500多种。除了日用民需品外,合作社还生产军毯、被服、担架、帐篷、手榴弹和枪械维修等等。八路军活动的太行山地区、叶挺领导的新四军地区,都是工合产品供应的重点地区。
国民党看到工合不能够成为他们敛财的工具,还去支持共产党的抗日武装,就极力予以捣乱和破坏,不仅迫害工合组织里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还撤消了艾黎的技术顾问职务,迫使他停止通过工合支持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活动。
1988年4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王震在纪念艾黎的大会上回顾他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时说:“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他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斗争,一往直前,义无反顾。抗日战争期间,他倡导并亲自指导的工合运动在整个非敌占区,组织了军需民用的小工业生产,支援了抗战,赢得了国际声援。”
二
马海德,美国人,医学博士,1933年只身来到中国。这个当时只有23岁的青年,希望能够在上海为人医治疾病,但自从结识了艾黎,他便选择了参加革命的道路。
马海德参加了以艾黎为首的马克思学习小组,在学习《资本论》等著作时,常常讨论中国的社会问题。艾黎带他去工厂、农村,亲眼看到工人、农民苦不堪言的生活。于是,他向艾黎提出了想到解放区参加革命队伍的愿望。艾黎听了特别高兴,答应尽快地为他安排此行。
不久,在宋庆龄的安排下,马海德和埃德加·斯诺踏上了去往陕北的路。1936年6月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好多天几乎彻夜同他们交谈,介绍中国革命的历程和我党的政策主张。斯诺后来据此写出了《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一书,马海德则留下来参加了八路军总医院(后改为延安国际和平医院)的医务工作,毛泽东还委任他为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卫生顾问。
马海德原名是乔治·海德姆,来到陕北后,他努力学习中文,还把名字改为马海德,很接近西北地区马氏人家的称谓。由于为许多群众治好了疾病,他的名字在陕北广为流传,人们亲切地称呼他“马大夫”。
1937年2月,马海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外籍共产党员,这距离他到达根据地只有半年多时间。在抗战中,马海德还担任中共中央外事组和新华社的顾问,积极参加外事活动和对外宣传。
在延安,马海德还收获了爱情,1940年2月,经当时军委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批准,他与在延安工作的苏菲结婚。从此,马海德把中国作为永久的家,一待就是一辈子!
三
汉斯·米勒,德国人。1939年毕业于瑞士巴萨尔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同年五月来到香港,在宋庆龄、廖承志的安排下,带着国际援助的一台救护车连同医疗器材,药品等,经广西、贵阳、成都、西安最后于1939年9月到达延安。毛泽东主席就在自己的窑洞里亲切地接待了他,由马海德为他们做翻译。
从此,马海德结识了这个来自莱茵河畔的德国年轻医生。他们一起工作了一段后,米勒坚决要求到前方去,认为那里最需要他。毛主席同意了他的请求,当时就让他与来自印度的柯利华、巴苏华、爱德华上了前线。
1939年12月21日,朱德总司令在山西武乡八路军总部亲切地接见了米勒一行。米勒被安排在总部医院工作,后来先后被调到一二九师、总部流动手术队任队长,转战于晋东南。由于伤病员很多,米勒长时间做手术,自己经常昏倒在手术台上,身体健康日渐衰弱。经八路军总部请示延安,米勒于1942年底被调回延安国际和平医院。这几年,经他亲自救助的伤员达到9000多名。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斗争中,路易·艾黎、马海德和汉斯·米勒三个外国人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寻常的贡献,这在世界的历史上也是少有的。
这是画家邓邦镇先生的新作《三位老朋友》所表达的寓意。最近,“邓邦镇夫妇绘画雕塑回顾展”在新西兰奥克兰市举办,其中包括这幅油画,受到各界观众的广泛关注和热情赞誉。画家满怀对国际友人的崇高敬意,以浓墨重彩的笔触,歌颂了他们为中国抗日战争所做出的不同寻常的贡献。
这幅油画也令我非常激动,因为画中的人物我全部都认识,也可以说比较熟悉。
一
路易·艾黎,新西兰人,1927年来到中国。他同情并支持不断被多次围剿的红军和上海的我党地下组织,用他在上海工部局当督查的公务车,将急需的医药和枪支,转送给红军和地下党组织。把他的住所作为红军干部临时的避难所,掩护他们进行革命活动。
路易·艾黎和斯诺发起并开展的中国工合运动,是他在抗日战争中所做的最重要和富有成效的工作。1938年8月,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在武汉成立;第二年,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又在香港成立,路易·艾黎担任代总干事和实地工作秘书。
在当时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路易·艾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在短短的四年里,建立了近2400多个各种不同类型的合作社,大批难民和失业工,通过参加工合得以就业。工合生产的产品不仅可以提供民需,有些还是支援战争的军需品。
工合组织从一开始,就受到中共大力支持。在武汉筹备时,周恩来就表示欢迎,还指定王炳楠协助艾黎办工合。在八路军和新四军活动的地区,也办起了许多各类合作社。
为了办好合作社,路易·艾黎曾经三次去延安,从开办工厂到产品展销,都得到毛泽东主席的支持和鼓励。他还亲自担任东南区办事处的主任,协助新四军地区发展工合事业。
工合事业在支持抗日战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合作社的分散,多样,小型化,使得它得以在中国广袤的非敌占区进行生产,其产品涵盖50多种类500多种。除了日用民需品外,合作社还生产军毯、被服、担架、帐篷、手榴弹和枪械维修等等。八路军活动的太行山地区、叶挺领导的新四军地区,都是工合产品供应的重点地区。
国民党看到工合不能够成为他们敛财的工具,还去支持共产党的抗日武装,就极力予以捣乱和破坏,不仅迫害工合组织里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还撤消了艾黎的技术顾问职务,迫使他停止通过工合支持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活动。
1988年4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王震在纪念艾黎的大会上回顾他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时说:“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他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斗争,一往直前,义无反顾。抗日战争期间,他倡导并亲自指导的工合运动在整个非敌占区,组织了军需民用的小工业生产,支援了抗战,赢得了国际声援。”
二
马海德,美国人,医学博士,1933年只身来到中国。这个当时只有23岁的青年,希望能够在上海为人医治疾病,但自从结识了艾黎,他便选择了参加革命的道路。
马海德参加了以艾黎为首的马克思学习小组,在学习《资本论》等著作时,常常讨论中国的社会问题。艾黎带他去工厂、农村,亲眼看到工人、农民苦不堪言的生活。于是,他向艾黎提出了想到解放区参加革命队伍的愿望。艾黎听了特别高兴,答应尽快地为他安排此行。
不久,在宋庆龄的安排下,马海德和埃德加·斯诺踏上了去往陕北的路。1936年6月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好多天几乎彻夜同他们交谈,介绍中国革命的历程和我党的政策主张。斯诺后来据此写出了《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一书,马海德则留下来参加了八路军总医院(后改为延安国际和平医院)的医务工作,毛泽东还委任他为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卫生顾问。
马海德原名是乔治·海德姆,来到陕北后,他努力学习中文,还把名字改为马海德,很接近西北地区马氏人家的称谓。由于为许多群众治好了疾病,他的名字在陕北广为流传,人们亲切地称呼他“马大夫”。
1937年2月,马海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外籍共产党员,这距离他到达根据地只有半年多时间。在抗战中,马海德还担任中共中央外事组和新华社的顾问,积极参加外事活动和对外宣传。
在延安,马海德还收获了爱情,1940年2月,经当时军委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批准,他与在延安工作的苏菲结婚。从此,马海德把中国作为永久的家,一待就是一辈子!
三
汉斯·米勒,德国人。1939年毕业于瑞士巴萨尔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同年五月来到香港,在宋庆龄、廖承志的安排下,带着国际援助的一台救护车连同医疗器材,药品等,经广西、贵阳、成都、西安最后于1939年9月到达延安。毛泽东主席就在自己的窑洞里亲切地接待了他,由马海德为他们做翻译。
从此,马海德结识了这个来自莱茵河畔的德国年轻医生。他们一起工作了一段后,米勒坚决要求到前方去,认为那里最需要他。毛主席同意了他的请求,当时就让他与来自印度的柯利华、巴苏华、爱德华上了前线。
1939年12月21日,朱德总司令在山西武乡八路军总部亲切地接见了米勒一行。米勒被安排在总部医院工作,后来先后被调到一二九师、总部流动手术队任队长,转战于晋东南。由于伤病员很多,米勒长时间做手术,自己经常昏倒在手术台上,身体健康日渐衰弱。经八路军总部请示延安,米勒于1942年底被调回延安国际和平医院。这几年,经他亲自救助的伤员达到9000多名。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斗争中,路易·艾黎、马海德和汉斯·米勒三个外国人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寻常的贡献,这在世界的历史上也是少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