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起点”出发:核心知识教学的必然路径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21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知识多而杂,抓住核心知识展开深度教学已成共识。教学中,我们应自觉追寻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既要摸清学生的现实起点,还要梳理知识的逻辑起点,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逻辑起点;认知起点;核心知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11A-0073-04
  一直以来,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和无限的数学知识之间是一对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对此,教材编写专家在编写教材时已注重精选一些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作为学习内容,但细细看来,“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四大领域的教学内容仍是非常繁杂的。对于这些知识,教学时平均用力显然不够现实,于是,在那些适用范围广,自我生长和迁移能力强,在数学课程和教材中处于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地位的“核心知识”上着力是我们一线教师最为智慧的选择[1]。
  众所周知,就某一序列知识而言,其“核心知识”往往是这一序列知识的“起点”。教学中,若能把握好这些“起点型”核心知识,可有效促进后续知识的学习与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起点模糊:核心知识教学的尴尬境遇
  在近期听课中,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的意义”一课的教学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课内容是学生进一步探索小数的性质,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理解求一个小数近似数的方法的基础,同时它对学生接下来学习小数四则计算,包括探索算法、理解算理等环节都有重要影响,其核心地位毋庸置疑。
  这是一节随堂课,执教者是一位刚工作三年的新教师。教师将例1的教学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把1分米、3分米依次改写成以“米”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突出强调:十分之几米都可以写成零点几米。第二层,引导学生利用对米和厘米关系的已有认识,学习把若干厘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在讨论和交流中明确:百分之几都可以写成两位小数。第三层,引导学生利用对米和毫米关系的已有认识,学习把若干毫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进一步认识到:千分之几都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第四层,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说句实话,例1的教学层次是非常清晰的,但学生初步抽象出小数的意义便花了40分钟,后续的巩固练习没来得及完成,只得草草收尾。究其原因,本节课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初步认识一位小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教学例1时,第一层理应简要回顾即可,而这位教师却用了近20分钟。笔者与该教师交流时,该教师并不知道学生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位小数,因而教学中刻意在第一层上着力。
  其實,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笔者在平时的一些听课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点认识模糊,导致教学偏离重心,事倍而功半。
  二、厘清起点:核心知识教学的理性诉求
  厘清学生学习起点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理想的学习过程应从“起点”出发,让学生经历知识自然“生长”的过程。
  (一)学生的现实背景
  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刚刚开了一个头,就会有学生不自觉地把后面要学的知识一股脑地讲出来,而大多数学生还在云里雾里。每到此时,部分教师会指责其随意插嘴,搅乱课堂纪律。几次下来,学生不再插嘴了,教室成了教师一言堂。学生即便懂了,也只是老老实实地跟着教师重复那个过程。显然,“跟着重复”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挫伤了学生从更多渠道获取知识的兴趣,使得所学知识索然无味[2]。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动力会被消磨殆尽。
  其实,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很多内容都可以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同时,随着数学学习的深入,学生所积累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就成为学生的数学现实,这些现实应当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起点。现实的认知起点是动态的、开放的,它在本质上容纳其他学习资源对课堂学习的影响,并以整合的方式加以促进[3]。如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课前,学生大多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事实,不过这样的已知仅仅是知道这么一个结论,至于“三角形内角和为什么是180°”“如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等问题学生知之甚少,自然成为本节课学生探究的起点和核心。
  (二)教材的编排体系
  现实中,不少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对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并不熟悉,因而教学中有意无意间忽视了对知识连续性的考量,日常教学只是就事论事,既缺少对旧知识联系的承前,又缺少对新知识走向说明的启后,这样的教学显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自然造成数学难教难学的尴尬现状[4]。长此以往,相关联的知识在学生脑海中没有形成知识链,只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
  而数学是一门思维性、逻辑性、连贯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知识各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且呈现一种螺旋上升的趋势。因此,一般而言,一个新知识的学习不是凭空出现,它必然源于学生已学的某个知识,这个旧知就是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从这一起点出发的学习过程才有条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学习的逻辑起点往往是静态的,它在本质上排斥其他学习资源对课堂学习的影响。[5]如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一课,这是学生进入小学后第三次系统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而前期学生在三年级上、下册两次初步认识分数便是这次学习的逻辑起点。
  三、基于起点:核心知识教学的必然路径
  实践表明,日常教学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经验,并以此为起点设计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
  (一)前测:摸清学生的认知起点
  近年来,“前测”悄悄走进我们的课堂教学。前测是指教师在上课前的一段时间内,通过不同的调查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预备和相关方法的预先测试,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并提出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无疑,这是摸清学生认知起点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生写作中常涉及关注社会、反思现实的题材。教师要锤炼学生写作的思维品质,优化作文中有关现实反思的内容,使写作更理性、深刻、独到。在呈现现实问题时,应能展现思维品质的敏捷性、发散性、聚焦性;在寻觅现实问题的形成原因时,应能展现思维品质的准确性、深刻性、逻辑性;在探索现实问题的解决路径时,应能展现思维品质的灵活性、严密性、创新性。  关键词:写作指导;现实反思;思维品质;高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
摘要针对2个营林区的木荷幼林进行了喷施化学除草剂试验结果表明,经施药后,其木荷平均生长高度分别高于对照区13cm和17cm;除草剂对白茅草、巴茅的杀除效果可达90%以上,对其他杂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通过经济效益分析发现,化学除草方式较人工除草方式每年可节省经费1 560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化学除草剂;幼林抚育;生物防护林;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82.4 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摘要:当下的高中学科课程仍然是由专家以知识逻辑为背景编制教材,教师根据高考需要进行教学。“高中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追求通过让学生参与学科课程设计、实施、评价和重构,实现以学生逻辑和以知识逻辑两个维度深度融合建构课程,改变传统的“让学生被动学习课程”为“让学生融入课程”和“让课程适应学生”,促进学生和课程一起发展——学生在学科课程建构过程中发展课程,形成自己的核心素养,从而成为“全面发展
水稻复混肥是利用生物菌肥和鸡粪资源为载体,加入一定量的氮、磷、钾原肥料、中微量元素生产的水稻专用肥。对水稻复混肥肥料效应试验研究表明:含有机物质的水稻复混肥在辽宁东
随着社会发展,各类电子产品和通信设备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电子通信工程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电子通讯的质量,降低外界因素对电子通信的干扰,提高电子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升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在人们的出行中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为乘客提供舒适和舒适的乘坐环境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需求
摘要 介绍了榨菜的生长特点,阐述了冬闲桑园套种榨菜的栽培技术,包括播种育苗、播后管理、移栽、田间管理、采收等,以期为桑园套种榨菜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冬闲桑园;套种;榨菜;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9-0067-01    桑树在冬季处于休眠期,此时套种榨菜对其影响不大,由于桑树枝干的御寒作用,桑田套种榨菜的生长速度及利用皆高于露天
介绍毛竹丰产林科学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造林地选择、母竹选择、母竹采掘、母竹载植、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能够指导毛竹产业的发展。
介绍了番茄田间管理技术,包括搭架绑蔓、整枝打芽、施肥灌水、保花保果、防治裂果、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番茄高产栽培提供指导。
"悦读一刻钟"校本课程,是依据学校办学理念,结合学生阅读诉求,充分挖掘优质资源,以"悦"为出发点、落脚点、归宿点的阅读课程。在校本课程的不断开发与实践研究中,基于学会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