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核心和本质

来源 :学术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永恒主题。认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就是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决定了我们党也必须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核心问题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党能否保持先进性,决定党的前途命运,决定着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执政为民是党的宗旨在执政条件下的具体体现。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就是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党的最高的价值追求;政治文明是一个很重要的新观点。这一概念,相对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言,它属于政治上层建筑范畴。这三个方面的文明构成现代社会文明的完整形态,反映了现代社会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题中之义。
  关键词:"三个代表";关键;核心;本质中图分类号:D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02)05-0001-05
  
  江泽民同志"5.31"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对去年"七一"讲话的深化和发展,是指导全党全面把握"三个代表"要求,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新境界,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文献。"讲话"明确指出:"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我们要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从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高度,认真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切实履行好时代和人民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江泽民在"讲话"中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对近几年全党实践"三个代表"的新鲜经验的深刻总结,对全党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永恒主题,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江泽民指出,贯彻好"三个代表"的要求,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这种内在要求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时代性特质。马克思主义创立150多年,历久弥新,就因为它能随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更重要的是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推动思想解放和开拓未来的科学世界观和创新精神。江泽民总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洞察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轨迹,第一次以"与时俱进"四个大字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认识。
  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看,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形成了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理论上的飞跃,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使我们认识到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根据和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如何在与时俱进中获得丰富和发展?
  
  首先,与各国具体国情结合,总结人民群众实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基本途径。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从客观实际中抽象出来又经过反复验证的真理。它的基本原理对各国的革命和建设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与此同时,各国的革命和建设又具有各自的特殊性和个性,只有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正确地回答本国的革命与建设问题,才能确保革命与建设的胜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总结人民群众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正如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这一崭新的论断,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高度概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光辉成果,来自于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奋斗,来自于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精神,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最显著最集中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只要中国坚持沿着马克思主义开辟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就不会停止。党的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肩负历史的重任和中国人民的殷切期望,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继续前进。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阐述的许多重要思想和观点,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他在"七一"讲话中系统论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里程碑,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第二,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回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
  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人类社会的生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些变化无不影响到各国的革命和建设,所以,江泽民在"讲话"中指出"坚持与时俱进,就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只有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应对新挑战,解决新课题,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革命和建设事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集体,作为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其最可贵的品质和最重要的作用就在于把握时代的脉搏和契机,以开拓创新的精神解决时代提出的新课题。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80多年中,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正是在不同时期,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着力于捕捉新形势提出的具有全局性的根本问题,并在回应这些问题中,形成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着力解决的最根本性的问题,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如何进行革命、如何夺取政权的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的情况下,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着力解决的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关头,所要着力解决的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时代课题。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对我们党所面临的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
  
  第三、坚持解放思想和理论创新的科学精神善于汲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这个基础,我们决不能搞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但是,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拒绝世界的先进文明。相反,它本身就是世界文明成果的结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就指出,马克思主义绝不是偏狭的宗派主义的东西,而是沿着世界文明大道前进的开放的学说。它的产生有其深厚的理论来源,它的发展也离不开汲取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基于对当今世界形势的深刻分析,对世界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高度关注;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都内涵着对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借鉴和汲取。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们要充分重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要认识到它们所创造的文明成果,虽然有其历史的具体性甚至阶级的局限性,但优秀的文明成果是全球相通的,是世界共有的。无论在对社会、对自然、对人与人的关系认识方面,在对社会现代化进程的规律性的把握方面,都有一些可资借鉴的东西。我们应当继承历史、立足现实、放眼世界、前瞻未来,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批判地汲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使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这也是贯彻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
  认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就是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决定了我们党也必须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在与时俱进中获得丰富和发展,党在与时俱进中获得蓬勃生机,这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谛所在。
  
  二、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力所在,必须根据历史发展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为什么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民族人民的先锋队,它必须根据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新时期遇到的新的挑战和机遇,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这样,它才能总是站在时代的前列,保持自己的先进性,起到先锋队的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而贯穿其中核心的东西是保持党的先进性问题。党能否保持先进性决定着党的前途命运,决定着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如何认识和保持党的先进性,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作了精辟论述,"5.31"讲话又提出了新的观点。我们认为其中有几点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党的先进性。
  江泽民指出:"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这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党的先进性的深刻认识。党的先进性固然有其一以贯之的东西,那就是在任何时候,它都要起到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作用,都要起到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其先进性的内涵也是变化的。因为党的先进性是同党所面对的形势任务和一定时期要实现的奋斗目标紧密联系的,也就是说,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进程会赋予党的先进性以新的内容。衡量其是否具有先进性,应当历史地把握两个基本尺度,一个是社会发展的科学尺度,即是否符合一定时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领导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另一个是与一定社会主体需要相联系的价值尺度,即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两个尺度是统一的。我国民主革命时期,体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推翻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新中国,实现人民解放和国家的独立,进而建设社会主义。今天,我们国家经过50多年的建设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作为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其先进性就要体现在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在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的历史必然性深藏在世界历史发展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是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客观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把党的先进性"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虑"的生动体现。
  
  第二、认真把握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新要求。当今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是世界并不安宁,国际风云诡谪多变。面对国际霸权主义的新发展,面对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行"西化"、"分化"图谋,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面参与到全球性的经济、金融、科技、文化,政治的激烈竞争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利益与风险同在;我国改革进入关键阶段,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观念强烈碰撞,我们还要克服重重困难,付出巨大的努力;党的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例如如何提高党自身的素质,如何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巩固党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如何发扬党的优良作风,都是党的建设的当务之急。总之,我们党正在经历着历史性的严峻考验。经得住考验,我们就能迎难而上,阔步前行;经不住考验,就可能红旗落地。在世界上一些社会主义3
  国家发生剧变,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之际,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着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重任,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江泽民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提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就要"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这是时代的发展对党的先进性提出的新要求,应对这个新的要求,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
  要实现上述对党的先进性的新要求,需要做多方面的努力。最根本的,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党同志要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都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是不可战胜的,坚信社会主义事业的光辉前景是不会改变的。只要全党同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我们的党就坚如磐石,党就能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第三、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
  我们的党之所以坚强有力,在于其先进性;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兴旺发达,在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紧密相联和不可分割的,两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如果社会主义事业不能向前发展,人民群众不能从中获得实际利益,就谈不上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江泽民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在这里,江泽民提出了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重要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联系。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执政的党,执政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兴国,如何才能兴国,就是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所以,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共同体现。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优越性,归根到底,都要在能否推动社会历史前进中经受检验。
  
  三、执政为民是党的宗旨在执政条件下的具体体现,必须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工人阶级才能最终解放自己。中国共产党从它诞生的时候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定为党的宗旨,执政为民是党的宗旨在执政条件下的具体体现。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就是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党的最高的价值追求,背离了这个价值追求,就背离了人民,背离了社会主义,也就谈不上"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每一个"代表"都有特定的内涵,但又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对这一有机整体的分析,清楚他说明了"三个代表"的本质在于执政为民。在"5.31"讲话中,江泽民对执政为民问题作了新的阐发,我们应在以下几问题上加深理解。
  
  第一、把执政为民和执政兴国统一起来。关于执政为民的问题,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有许多深刻论述,党在实践中也认真贯彻了这一思想。在新的世纪,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更好地做到执政为民,是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江泽民在"讲话"中提出了"执政兴国"的重要概念,并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不仅深化了党执政为民的科学内涵,而且指明了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径。邓小平在1992年视察南方的讲话中曾经尖锐地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进而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其核心就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江泽民的上述观点是同邓小平的思想一脉相承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执政的使命就是要使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富裕,这是执政兴国的要务,也是执政为民的体现。执政兴国和执政为民相统一,是"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在要求。在现阶段,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就是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第二、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解决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是江泽民所反复强调的。这个问题的提出,赋予我们党长期执政以4
  新的执政理念,反映了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的新要求,能否解决好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是对党的严峻考验。只有解决好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我们党才能始终成为"三个代表",才能实现执政为民和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
  如何进一步解决好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江泽民在"讲话"中进一步指出:"一定要准确地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经常性的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两个"一定要"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我们要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所谓准确地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也就是说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党的各方面的建设,要赋予新的时代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党的建设中有所创新,包括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创新、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的创新。必须认识,这些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不只是方式方法问题,从根本意义上讲,是对人民群众的立场和态度问题。我们应当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创新的精神进行改革,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事实表明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改革,对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十分重要的。近两年在农村开展的"三个代表"的学习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也同改革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直接相关。其中有许多宝贵经验值得总结提高。这里仅举一个基层党组织的例子,这个党组织在"三个代表"的学习教育活动中,立足于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受到了群众的好评。老百姓的反映是: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党支部书记把工作的体会概括为:带着深厚的感情下去,带着群众的问题上来,再带着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下去,换回的是民心。所谓民心,就是人民对党的信任,对"三个代表"的拥戴。
  
  第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执政为民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所谓执政,绝不能理解为处于领导岗位的干部在为民作主,而群众是受动者。执政的实质在于体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因而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集中群众的智慧,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治理国家事务。江泽民在"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这一概念,相对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言,它属于政治上层建筑范畴。这三个方面的文明构成现代社会文明的完整形态,反映了现代社会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题中之义。在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问题上,"讲话"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新观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这一观点正确地界定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指明了建设社会民主政治所要坚持的原则。我们认为,在三者的辩证统一中,人民当家作主是根本的,党的领导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和要求、维护和实现人民的利益,依法治国是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保证。这三者的辩证统一,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优势就在于把发挥党的先锋队作用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统一起来,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结合起来,确保我们的事业在党的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
  "讲话"还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一个最大优势,一个最大危险,把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共产党是在群众中生、在群众中长的,只有永远同人民群众心连心,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广大党员干部是心系人民,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想人民群众之所想的。但也有一些干部没有摆正主人和公仆的位置,严重脱离群众,有的甚至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颐指气使,作威作福,鱼肉百姓,这是党纪国法所绝不允许的。我们各级党组织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使党的群众工作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今年以来,中央和各地的报刊、电视、电台组织了大规模的"三个代表在基层"的宣传报道,生动地展现了许多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心连心,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带领群众搞建设、促发展的先进事迹。这些事迹感人至深,令人敬佩,催人奋进,充分显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精神力量。我们相信,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必将使党的群众工作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必将使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脉脉相连,必将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和改革开创新的局面。
  2002年第5期No.5,2002学 术 探 索AcademicExploration2002年9月Sept.,2002 收稿日期:2002-07-15
  作者简介:王展飞(1929- ),男,昆明理工大学教授,云南省哲学学会会长。
其他文献
摘要:BOT主要应用在可收费的公共物品的提供上,在这当中,政府的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工具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政策指导意义上来讲,政府通过扮演特许权授予者、管制者、合作者和支持者的角色,通过职能的转变、法律的修正、政策的调整、政府与私人关系的整合,形成新的制度安排,会促进BOT的发展。  关键词:BOT;制度分析;政策选择;中国政府  中图分类号:F27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从改良到革命的转变,带来了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由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转变,带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高潮。这是孙中山顺乎潮流,与时俱进的历史步伐,体现了他两次飞跃的历史进程,这就确立了他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顺乎潮流;与时俱进;孙中山的两次飞跃  中图分类号:K8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0
期刊
摘要:非公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在目前相关法律法规缺位的情况下,借助行政合同,可以优化行政服务体系,实现政府与非公企业的良性互动,最终使全社会获益。  关键词:非公经济;公共选择;行政合同;行政承诺  中图分类号:F276.5;D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04)05—0062—04
期刊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呈现出一种众声喧哗的格局。另类写作就是其中的一种。卫慧、棉棉等“七十年代后”作家的另类写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增添了一道新的风景线。这种现象的存在有其重要的现实原因。对此种另类写作姿态,我们既不能改变也无法回避,而只能正视和分析它。作者在对作品进行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探讨其出现的社会历史原因,并概括其具有创作视野极度狭窄、社会责任感严重丧失和审美低俗
期刊
摘 要:《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句“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中的“巖邑”一语,西晋杜预首解之为“险要的城邑”,其后历来左传注家与古汉语教材选此篇者均沿用此注解而没有异议。其实这样的解释放之于文章,与上下文并不切合,既语气不顺又文理不通。依据古来故训与音韵常识,得出巖、嚴与险三个词是同源关系,并通过举例归纳出三者的另外一个共同义项:危险、险恶,这才是句子中“巖”的正确解释,而“巖邑”则相应地解作“险恶的城邑
期刊
摘 要: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知识、技能整合性的训练环节。为解决广告学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常见的不足,仰恩大学广告学专业系统构建并实施了基于产学合作的综合毕业设计改革模式,该模式凸显了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提升了广告学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广告学综合毕业设计改革的模式、特色和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可为同行院校的相关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广告学;毕
期刊
作者简介:陈忠义,男,仰恩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学 术 问 题 研 究 (综 合 版)  Academic Research (Integrated edition)2014年第1期2014年第1期陈忠义:   摘要:喆盦为诗七十几年,诸体皆工,法度严谨,风格多样,皆原于德性,发乎才情,力图撷取新哲理为诗料,以旧风格写新意境,于讽世忧民、模山范水中表现其“杜陵心”、“坡老性”,
期刊
作者简介:胡友仁,男,仰恩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新闻法规与伦理。学 术 问 题 研 究 (综 合 版)  摘要: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阵地,尤其要加强思想引导工作。当前新闻教学领域仍存在不少错误思潮和误区,应当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统领,加强党对高校新闻事业的领导,扎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高校新闻事业;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
期刊
摘 要:通过对闽南民俗体育舞龙舞狮进行深入研究,了解舞龙舞狮的渊源和发展。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闽南民俗体育舞龙舞狮作为体育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舞龙舞狮作为大学体育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够丰富民办高校体育课程,降低学生自卑、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有效提高其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关键词:民俗体育活动;舞龙舞狮;心理健康;社会健康;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
期刊
摘要: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已三年多了,有些同志提出,积极财政政策应逐步淡出。但笔者认为,积极财政政策是否淡出要考虑几个条件:一是国际环境,特别是美国经济是否稳定。二是通货紧缩的压力是否已基本消失。三是市场主体的预期是否普遍好转,民间投资是否跟进。四是经济结构调整是否显见成效。以上条件均不具备,因此,必须坚持积极财政政策,不能过早改变政策方向和轻易降低力度。关键词:积极财政政策;美国经济中图分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