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徐悲鸿的生平和其近代中国绘画改良的观念的浅析从而认识他中西融合的艺术精神,并将这种艺术观念和艺术精神传承发扬下去,使得中国画进入新的时代有新的艺术高峰。
关键词:徐悲鸿;中西融合;艺术精神
谈到徐悲鸿可能大家对他都耳熟能详,他画的奔马可能家喻户晓,正是这样一位画家他的艺术人生充满了艰辛,也正是他的勤奋刻苦的执着对绘画努力成就了他的艺术人生,也给近代中国画开启了崭新的大门,融汇中西使得中国画有了更大的发展。
徐悲鸿出身在一个平民家庭,自幼随父亲学习诗文书画,他的父亲徐达章是一名私塾先生,徐悲鸿9岁开始就正式像父亲学习绘画,兼学书法,这也是他学画启蒙阶段,到十三岁开始随父亲辗转村镇帮人画画并且卖画赚钱贴补家用,十七岁时去到上海绘画谋生,后因父亲病重不得不返回家乡,二十岁时又返回到上海学习绘画,在此期间结实了康有为,并在康有为的支持下深入学习书法,深得北碑书法之精妙,后又到日本留学饱览大量佳作。1919年奔赴法国留学,期间在欧洲的八年辗转欧洲各地艰苦学习,意识到之前繪画的“体物不精而手放佚,动不中绳,如无缰之马难以控制”的问题决心改变原有的造型能力于是开始深入研究素描技法,考入巴黎美术学院,正式接受西方绘画教育他是研究西方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学院派绘画思想。留学四年之后已经达到当时欧洲画坛高水平的画家行列。长达八年的旅欧生涯。32岁回国之后,开始从事国内美术教育此后他创作了大量的人民题材也有歌颂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性绘画作品。
中国美术的教育在近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新时代的变化曾经的中国画理念已经不足以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和艺术家的创作需求,西方的绘画理念的传入不但拓展了中国绘画的视野,中西融合成为一种理所当然顺理成章的现象,在这种现象下既有利又有弊,传统绘画中重视笔墨重视文人画的绘画形式开始受到了冲击,开始出现了新的艺术样式,多元的绘画创作形式在本土相互融合相互生发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艺术面貌,这些变化首先是由徐悲鸿改革中国画的教学体系开始,近现代绘画史上徐悲鸿先生率先对中国画进行改良,将素描基础作为中国画的造型基础,这一观念使得中国的绘画教育有了很大的改观,他从法国留学归来深刻的意识到中国画学之颓败,已经很久了,在改良论里他提出“凡世界文明无退化,独中国之在今日,比二十年前退五十步,三百年前退五百步,五百年前退四百步,七百年前退千步,千年前退八百步,民族之不振可概也夫!夫何故而使画学如此其颓坏耶?曰惟守旧,曰惟失其学术独立之地位。画故艺也,而及于学画。今吾东方画,无论其在二十世纪内,应有若何成绩,要以各年前先民不逮者,实为深耻大辱,然则吾之草论,岂得己哉”他所提倡的写实主义是以素描写生为基础的一套绘画理论体系,他提出“学习绘画者第一步应该是素描,素描是吾人基本之学问,并为绘画表现唯一之法门,素描优劣则于一个物象,不能认识清楚,以言颜色更不知所措,故素描功夫欠缺者,其所描颜色,纵如何美丽,实是放滥,基于无颜色等,”从他的绘画方法上来看学习绘画必须从素描入手,他对素描的重视成为了他后来的艺术上成就的法宝,他在欧洲学习绘画八年里不断的研究素描造型的方法,在法国求学开始时画素描画石膏,不久便画人体,在八年的学习期间他勤奋刻苦再加上他在艺术上的天赋使得他的绘画水平进步的很快,在当时法国求学期间巴黎国立美术学校设备齐全,名师多,很多的学生都想进入这所学校求学,但是即使他们能够入学也不一定能毕业,有的学生可能连正式的学生都算不上,正式的学生必须要经过严格理论科目考试,如美术史,透视,解剖学等科目考试合格后,才算结业,可见当时对学生绘画和理论能力要求极高,但徐悲鸿依然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为自己也为祖国争光成为了当时学校最优秀的学生,徐悲鸿也是当时唯一个通过考试的中国学生。
徐悲鸿在其一生中创作数千副中国画、油画和素描作品光从数量上讲就很庞大,作品也被国内外流传,他的作品中以素描和中国传统绘画为基础把西方的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中,创新和发展了中国画,在其油画作品中参透中国书法笔墨的韵味,不仅有东方精神又有西方文化,在他的油画中不乏见到许多中国人物画题材可见他对自己本土的人民有深入的观察,艺术离不开生活,从古到今中国画的创作都有师法自然的先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才能创作出“真、善、美”符合时代符合艺术创作规律的好作品,所以徐悲鸿的绘画精神也告诉我们要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素材,画出感人的作品。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造型观念不能够满足现代视觉绘画审美需求,中西造型语言的不同是两种不同艺术的样式,而相同之处就是都需要对绘画造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传统中固有的以形写神的写意文人画观念给现在许多画中国画的人造成了许多的误解,中国画的传统是书法,是诗词这些都是文人玩的,而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转变,所学绘画的工具材料改变,这样必然会出现绘画方式的转变,在现在看来中西融合是顺理成章而在当时封建守旧的中国要在中国画改革冲破旧的传统中国画的观念是及其艰难的,需要有大智慧,大胆识与旧的思想作斗争,从而做到中西融合,革旧立新,拓展中国画创作新格局。
徐悲鸿的国画改良是从素描开始从而走向写实中国画路线,这也是他水墨画后来有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他的绘画将西方写实造型与中国书法用笔杂糅在一起既有中国绘画因素又不失去写实造型是中西融合的典范。观看分析他画的素描作品不难发现他所绘制的人物画线条勾勒清晰,以线造型再施加明暗调子变化,色调层次变化自然,造型准确,结构严谨,注重结构、比例、透视、解剖学的标准,对光影的表现,这些都是他在法国留学所学到的精华,这些学到的绘画知识在他后来回国振兴中国画有特别大的帮助。
徐悲鸿的写实主义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徐悲鸿的传统国画功夫也是相当了不起,七岁时开始执笔学书。刻苦勤奋的他。为今后的书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笔墨基础,而后在他到上海时又遇到了康有为等人给他提供了很多书法方面的学习氛围,他深得北碑之妙。使他的书艺日渐长进。九岁时读完《诗》《书》《易》《礼》《左氏传》等书随后开始向父习画,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在徐悲鸿的骨子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徐悲鸿的艺术创作。在很小时候随父亲在外靠画人物画谋生练就了造型准确的功夫,绘制一些水彩和传统水墨画,后来21岁的他去到了上海然后到日本,期间随康有为等当时有名的书法名家学习书法,使他掌握了中国画的独特的笔法、笔墨的艺术特色,在线条水平也得到了提升,这些都是他在传统中国画中学到的创作珍宝,到了法国以后他加强了写实人物的基本功并运用西方造型元素丰富中国画的创作面貌,这一点也前无古人的创作方法,就是这种“融入西法”的创作方法对后来中国画的教学有深远的影响。在徐悲鸿的素描作品中,不仅赞赏线条、大胆的透视缩减和准确的解剖,而是其内在的中国精神品质。徐悲鸿一生坚持自己现实主义写实创作思路的绘画理念,融合中西追求真善美的艺术理想。
徐悲鸿在改良中国画首先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吸收西方艺术的营养。将中国画的绘画融合西方的绘画方式产生新的中国画语言丰富中国画的创作面貌,使得中国画向更高的水平,更宽广的视野发展。徐悲鸿的绘画艺术不仅属于中国,亚洲,也是世界的艺术,他的艺术不仅含有中国风还有欧洲艺术的精髓,他的艺术是过去的,也是未来的,是世界的艺术,他的艺术和他本人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关键词:徐悲鸿;中西融合;艺术精神
谈到徐悲鸿可能大家对他都耳熟能详,他画的奔马可能家喻户晓,正是这样一位画家他的艺术人生充满了艰辛,也正是他的勤奋刻苦的执着对绘画努力成就了他的艺术人生,也给近代中国画开启了崭新的大门,融汇中西使得中国画有了更大的发展。
徐悲鸿出身在一个平民家庭,自幼随父亲学习诗文书画,他的父亲徐达章是一名私塾先生,徐悲鸿9岁开始就正式像父亲学习绘画,兼学书法,这也是他学画启蒙阶段,到十三岁开始随父亲辗转村镇帮人画画并且卖画赚钱贴补家用,十七岁时去到上海绘画谋生,后因父亲病重不得不返回家乡,二十岁时又返回到上海学习绘画,在此期间结实了康有为,并在康有为的支持下深入学习书法,深得北碑书法之精妙,后又到日本留学饱览大量佳作。1919年奔赴法国留学,期间在欧洲的八年辗转欧洲各地艰苦学习,意识到之前繪画的“体物不精而手放佚,动不中绳,如无缰之马难以控制”的问题决心改变原有的造型能力于是开始深入研究素描技法,考入巴黎美术学院,正式接受西方绘画教育他是研究西方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学院派绘画思想。留学四年之后已经达到当时欧洲画坛高水平的画家行列。长达八年的旅欧生涯。32岁回国之后,开始从事国内美术教育此后他创作了大量的人民题材也有歌颂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性绘画作品。
中国美术的教育在近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新时代的变化曾经的中国画理念已经不足以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和艺术家的创作需求,西方的绘画理念的传入不但拓展了中国绘画的视野,中西融合成为一种理所当然顺理成章的现象,在这种现象下既有利又有弊,传统绘画中重视笔墨重视文人画的绘画形式开始受到了冲击,开始出现了新的艺术样式,多元的绘画创作形式在本土相互融合相互生发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艺术面貌,这些变化首先是由徐悲鸿改革中国画的教学体系开始,近现代绘画史上徐悲鸿先生率先对中国画进行改良,将素描基础作为中国画的造型基础,这一观念使得中国的绘画教育有了很大的改观,他从法国留学归来深刻的意识到中国画学之颓败,已经很久了,在改良论里他提出“凡世界文明无退化,独中国之在今日,比二十年前退五十步,三百年前退五百步,五百年前退四百步,七百年前退千步,千年前退八百步,民族之不振可概也夫!夫何故而使画学如此其颓坏耶?曰惟守旧,曰惟失其学术独立之地位。画故艺也,而及于学画。今吾东方画,无论其在二十世纪内,应有若何成绩,要以各年前先民不逮者,实为深耻大辱,然则吾之草论,岂得己哉”他所提倡的写实主义是以素描写生为基础的一套绘画理论体系,他提出“学习绘画者第一步应该是素描,素描是吾人基本之学问,并为绘画表现唯一之法门,素描优劣则于一个物象,不能认识清楚,以言颜色更不知所措,故素描功夫欠缺者,其所描颜色,纵如何美丽,实是放滥,基于无颜色等,”从他的绘画方法上来看学习绘画必须从素描入手,他对素描的重视成为了他后来的艺术上成就的法宝,他在欧洲学习绘画八年里不断的研究素描造型的方法,在法国求学开始时画素描画石膏,不久便画人体,在八年的学习期间他勤奋刻苦再加上他在艺术上的天赋使得他的绘画水平进步的很快,在当时法国求学期间巴黎国立美术学校设备齐全,名师多,很多的学生都想进入这所学校求学,但是即使他们能够入学也不一定能毕业,有的学生可能连正式的学生都算不上,正式的学生必须要经过严格理论科目考试,如美术史,透视,解剖学等科目考试合格后,才算结业,可见当时对学生绘画和理论能力要求极高,但徐悲鸿依然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为自己也为祖国争光成为了当时学校最优秀的学生,徐悲鸿也是当时唯一个通过考试的中国学生。
徐悲鸿在其一生中创作数千副中国画、油画和素描作品光从数量上讲就很庞大,作品也被国内外流传,他的作品中以素描和中国传统绘画为基础把西方的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中,创新和发展了中国画,在其油画作品中参透中国书法笔墨的韵味,不仅有东方精神又有西方文化,在他的油画中不乏见到许多中国人物画题材可见他对自己本土的人民有深入的观察,艺术离不开生活,从古到今中国画的创作都有师法自然的先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才能创作出“真、善、美”符合时代符合艺术创作规律的好作品,所以徐悲鸿的绘画精神也告诉我们要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素材,画出感人的作品。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造型观念不能够满足现代视觉绘画审美需求,中西造型语言的不同是两种不同艺术的样式,而相同之处就是都需要对绘画造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传统中固有的以形写神的写意文人画观念给现在许多画中国画的人造成了许多的误解,中国画的传统是书法,是诗词这些都是文人玩的,而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转变,所学绘画的工具材料改变,这样必然会出现绘画方式的转变,在现在看来中西融合是顺理成章而在当时封建守旧的中国要在中国画改革冲破旧的传统中国画的观念是及其艰难的,需要有大智慧,大胆识与旧的思想作斗争,从而做到中西融合,革旧立新,拓展中国画创作新格局。
徐悲鸿的国画改良是从素描开始从而走向写实中国画路线,这也是他水墨画后来有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他的绘画将西方写实造型与中国书法用笔杂糅在一起既有中国绘画因素又不失去写实造型是中西融合的典范。观看分析他画的素描作品不难发现他所绘制的人物画线条勾勒清晰,以线造型再施加明暗调子变化,色调层次变化自然,造型准确,结构严谨,注重结构、比例、透视、解剖学的标准,对光影的表现,这些都是他在法国留学所学到的精华,这些学到的绘画知识在他后来回国振兴中国画有特别大的帮助。
徐悲鸿的写实主义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徐悲鸿的传统国画功夫也是相当了不起,七岁时开始执笔学书。刻苦勤奋的他。为今后的书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笔墨基础,而后在他到上海时又遇到了康有为等人给他提供了很多书法方面的学习氛围,他深得北碑之妙。使他的书艺日渐长进。九岁时读完《诗》《书》《易》《礼》《左氏传》等书随后开始向父习画,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在徐悲鸿的骨子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徐悲鸿的艺术创作。在很小时候随父亲在外靠画人物画谋生练就了造型准确的功夫,绘制一些水彩和传统水墨画,后来21岁的他去到了上海然后到日本,期间随康有为等当时有名的书法名家学习书法,使他掌握了中国画的独特的笔法、笔墨的艺术特色,在线条水平也得到了提升,这些都是他在传统中国画中学到的创作珍宝,到了法国以后他加强了写实人物的基本功并运用西方造型元素丰富中国画的创作面貌,这一点也前无古人的创作方法,就是这种“融入西法”的创作方法对后来中国画的教学有深远的影响。在徐悲鸿的素描作品中,不仅赞赏线条、大胆的透视缩减和准确的解剖,而是其内在的中国精神品质。徐悲鸿一生坚持自己现实主义写实创作思路的绘画理念,融合中西追求真善美的艺术理想。
徐悲鸿在改良中国画首先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吸收西方艺术的营养。将中国画的绘画融合西方的绘画方式产生新的中国画语言丰富中国画的创作面貌,使得中国画向更高的水平,更宽广的视野发展。徐悲鸿的绘画艺术不仅属于中国,亚洲,也是世界的艺术,他的艺术不仅含有中国风还有欧洲艺术的精髓,他的艺术是过去的,也是未来的,是世界的艺术,他的艺术和他本人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