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目标的虚化
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所要达到教学结果的标准、规格或状态,它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不同内容的体育教学目标有其不同的特点,应是“因生而订”、“因材而订”而不是“因师而订”,随心所欲。
有的教师总想一口气吃成胖子,往往在一节课中设置4~5个目标;有的教师心比天高设置的目标对学生来说简直高不可攀。事实上一节课能够实现1~2个目标已经可以称得上是高效率的课了。例如:有位教师上篮球运球的新授课,制定的教学目标有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结果只有运动参与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比较明确,其余的目标含糊不清,尤其是运动技能目标——使大部分的学生能掌握运球的技能。运球的动作技能很多: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高低运球等等,试问单凭一节课能实现这么多的目标吗?如此制订目标显得过于盲目。
二、场地器材的虚化
场地器材的合理布局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器材安排适当与否是学生完成动作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使用场地器材强调的是在“使用”上下功夫。部分教师为了开一堂公开课摆噱头,准备了五花八门的器材,在场地上画了许多图形。结果准备工作做了一大堆而真正实用的却没有多少——有的器材可用可不用,有的用了反倒画蛇添足。
为了警惕场地器械的“虚化”,要求体育教师能充分发挥现有的体育器材的作用,注意开发常用器材的多种功能。例如一张废报纸既能将田径中的快速跑表达得淋漓尽致,又可以进行跳、投等项目的练习,这样的器材既省力又实惠,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废物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三、讨论的虚化
讨论能充分发扬民主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是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的一个重要形式。讨论既要有充足的时间,又要层层深入;同时教师还要巧妙引导学生,营造民主的讨论氛围,努力促使学生进行激烈的思维碰撞,不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有些教师为了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目的,往往进行“虚化”式的讨论。在公开课中往往表现为这样几种形式:1)无需讨论的讨论:有的教师为了发扬学生的民主,让本来可以通过实践来达到的目的,硬是让学生进行“纸上谈兵”;2)浮浅的讨论:没有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马上展开讨论,讨论进行得不深,答案也只能停留在表面;3)少数人的讨论:学生都在参与讨论,但最后关于结论的发言只不过是几个优秀学生的表现舞台,而其他同学则是打着“重在参与”旗号下的一群看客。难道如此“做秀”也是在响应新课程的号召吗?
四、评价的虚化
教学评价是衡量和规范教学的手段,科学的评价对教学改革起到正确对待导向的作用,教学评价渗透在教学活动之中,师生是互为评价的主体关系。新课程要求教师以鼓励学生的信心为主,而有的教师则把新课程的理念弯曲化,对学生的发言、动作常常不作是非判断,一概地全盘肯定,并以“尊重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为由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判断力的培养,给学生造成错觉。
案例:在上前滚翻课的时候,教师请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的动作——前滚翻进行展示。其中有个学生前滚翻的准备动作相当优美,但在进行滚翻的过程中身体的着地点依次是——头的后部、颈、背、脚,结果动作完成后造成身体姿势与预备时的身体姿势成90°。教师不仅没有指出学生的错误动作,还请大家给予热烈的掌声鼓励。对学生是应该加强鼓励,但作为教师更应实事求是,对于不正确的动作或不良的行为应及时指出,并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与帮助。
总之,目标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场地器材是体育教学的前奏,讨论是师生、生生间心灵交流的重要途径,而评价是为了更好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增强学生的信心。
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一定要以人为本,警惕在阵阵叫好声中所隐藏的华而不实之风,以提高教学实效为核心,努力营造务真求实的体育课堂。
参考文献:
1.王秀玲.碰撞与沟通.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3
2.季浏.走进课堂——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案例与评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
3.玉泉,刘学军.新课和理念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案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10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横街镇中学315181)
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所要达到教学结果的标准、规格或状态,它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不同内容的体育教学目标有其不同的特点,应是“因生而订”、“因材而订”而不是“因师而订”,随心所欲。
有的教师总想一口气吃成胖子,往往在一节课中设置4~5个目标;有的教师心比天高设置的目标对学生来说简直高不可攀。事实上一节课能够实现1~2个目标已经可以称得上是高效率的课了。例如:有位教师上篮球运球的新授课,制定的教学目标有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结果只有运动参与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比较明确,其余的目标含糊不清,尤其是运动技能目标——使大部分的学生能掌握运球的技能。运球的动作技能很多: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高低运球等等,试问单凭一节课能实现这么多的目标吗?如此制订目标显得过于盲目。
二、场地器材的虚化
场地器材的合理布局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器材安排适当与否是学生完成动作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使用场地器材强调的是在“使用”上下功夫。部分教师为了开一堂公开课摆噱头,准备了五花八门的器材,在场地上画了许多图形。结果准备工作做了一大堆而真正实用的却没有多少——有的器材可用可不用,有的用了反倒画蛇添足。
为了警惕场地器械的“虚化”,要求体育教师能充分发挥现有的体育器材的作用,注意开发常用器材的多种功能。例如一张废报纸既能将田径中的快速跑表达得淋漓尽致,又可以进行跳、投等项目的练习,这样的器材既省力又实惠,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废物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三、讨论的虚化
讨论能充分发扬民主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是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的一个重要形式。讨论既要有充足的时间,又要层层深入;同时教师还要巧妙引导学生,营造民主的讨论氛围,努力促使学生进行激烈的思维碰撞,不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有些教师为了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目的,往往进行“虚化”式的讨论。在公开课中往往表现为这样几种形式:1)无需讨论的讨论:有的教师为了发扬学生的民主,让本来可以通过实践来达到的目的,硬是让学生进行“纸上谈兵”;2)浮浅的讨论:没有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马上展开讨论,讨论进行得不深,答案也只能停留在表面;3)少数人的讨论:学生都在参与讨论,但最后关于结论的发言只不过是几个优秀学生的表现舞台,而其他同学则是打着“重在参与”旗号下的一群看客。难道如此“做秀”也是在响应新课程的号召吗?
四、评价的虚化
教学评价是衡量和规范教学的手段,科学的评价对教学改革起到正确对待导向的作用,教学评价渗透在教学活动之中,师生是互为评价的主体关系。新课程要求教师以鼓励学生的信心为主,而有的教师则把新课程的理念弯曲化,对学生的发言、动作常常不作是非判断,一概地全盘肯定,并以“尊重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为由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判断力的培养,给学生造成错觉。
案例:在上前滚翻课的时候,教师请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的动作——前滚翻进行展示。其中有个学生前滚翻的准备动作相当优美,但在进行滚翻的过程中身体的着地点依次是——头的后部、颈、背、脚,结果动作完成后造成身体姿势与预备时的身体姿势成90°。教师不仅没有指出学生的错误动作,还请大家给予热烈的掌声鼓励。对学生是应该加强鼓励,但作为教师更应实事求是,对于不正确的动作或不良的行为应及时指出,并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与帮助。
总之,目标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场地器材是体育教学的前奏,讨论是师生、生生间心灵交流的重要途径,而评价是为了更好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增强学生的信心。
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一定要以人为本,警惕在阵阵叫好声中所隐藏的华而不实之风,以提高教学实效为核心,努力营造务真求实的体育课堂。
参考文献:
1.王秀玲.碰撞与沟通.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3
2.季浏.走进课堂——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案例与评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
3.玉泉,刘学军.新课和理念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案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10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横街镇中学315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