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爱与乐

来源 :安邸A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e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窗外满眼绿色,室内也处处弥漫着丛林的自然气息,让孩子们在高层的公寓中自由吐纳、远离尘嚣。

  “音乐抽象而充滿想象力,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好的教育手段,能让他们在坚持的过程中有很多自处和自律的机会。”



  住在两翼加起来有500平方米的平层公寓楼里,有4个小孩,这是我前往Brian夫妇家前得到的基本信息。我本以为会到达一个全盘被孩子的玩具、书和杂物占领的战场,出乎意料的是,整个家开放而透明,宽敞、明亮的空间和足够多的房间都统一在舒服的中性色调中,围绕着自然、海浪和云朵图案,站在窗前一抬眼就是整片绿地,不由得感叹:这个家简直太棒了。
  “我们一直带孩子来这片绿地玩儿,它就像一个小小的森林公园,有许多自然设施,可以打球、捞鱼、骑车、溜滑板……”太太Shaowen道出了选择在此安家的原因。之前他们在市中心的家是极为不方便的上下层,2015年年底赶在家中三宝出生前搬来这里成为他们认为最明智的决定。先生Brian温和的外表下是雷厉风行的超强执行力,从看房到买房,他们前后花了不到一个月时间,还一口气将对门公寓租下,全家人的生活、娱乐分区进行,互不打扰。去年,他们还迎来了小女儿Summer的出世,年纪轻轻就儿女绕膝、事业有成,再配上这明亮、宽敞的家,着实是理想人生。
  随着孩子们陆续出生,家庭成员的增多让夫妇俩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家。他们请来意大利设计师DomitillaLepri做改造方案,讨论得最多的便是如何为孩子们创造出创意爆棚又实用、安全的空间。当需求变得明确后,Domitilla就开始着手整个房子的布局,花了三、四个月来重新分配空间,同时又在不同的空间里创造连接。
  他们住所一翼,主要用于日常居住。在这里,孩子们有自己的会客厅、书房、游戏室,男孩们共享一个卧室,上下床用不同颜色和图案的床单、靠垫来作区分。“想趁他们现在还小,多给他们创造一些共同生活的珍贵记忆!”主人夫妇为了给孩子们营造自由、灵动的成长空间,不限制他们的活动和想象力,选择不在家里放太多家具,更没让幼稚的卡通和过于艳丽的色彩占据他们的视线。阅读的书架是直接做到地上的,保证孩子们任何时候都能自己拿到书。一切都尽量接近自然,靠近儿童的天性。
  而另一侧公寓主要用于家庭会客、娱乐和储藏,风格简约优雅,和生活起居空间遥相呼应。Domitilla从19世纪的古建筑和东南亚丛林里汲取灵感,在室内铺上了古典的丛林墙纸,加上同色系的地毯,仿佛给原本平淡无奇的全白调公寓添加了一层自然的保护色。“丛林”尽头是一个音乐会客厅—放满了钢琴、小提琴、吉他、架子鼓等各种乐器。Brian是资深音乐发烧友,自幼学习钢琴和小提琴,还会熟练演奏萨克斯和二胡等七、八种乐器,他的理想是组建一个像“TheCorrs”这样的家庭乐队,一家人能其乐融融地倘徉在音乐的海洋里。如今他们的3个儿子一个打鼓,一个弹吉他,还有一个唱歌,家庭乐队已经初见雏形。圣诞节时,他们还会邀请小伙伴们来参加自己的家庭音乐会呢。
  在旁人看来,这对“80后”的年轻夫妇俨然是成功的“教育专家”,因为他们自己从小就接受最优质的教育——Brian是在新加坡出生的马来西亚华裔,拥有耶鲁和斯坦福的双学霸身份,2007年一毕业就来到上海,从事教育咨询行业。太太Shaowen学管理学出身,现在正经营一家国际幼儿足球教育连锁机构。养育4个孩子,用Brian的话







  “为了不限制孩子们的活动和想象力,我们不在家里放太多家具,更没让幼稚的卡通和过于艳丽的色彩占据他们的视线。”

  来说就是:“爱是可以扩大的。”工作再忙,他都尽量在家吃晚饭,减少出差,并轮流带每个孩子去看演出。3个男孩个性迥异,老大对艺术敏感,重视细节和美感;老二聪明外向、好胜心强;总跟在哥哥们身后的老三则认真乖巧、颇为懂事。夫妇俩通过观察他们各自的习性,因材施教,给他们安排学习了各自感兴趣的课程和运动项目,而音乐成为他们共同的必修课。“音乐抽象而充满想象力,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好的教育手段,能让他们在坚持的过程中有很多自处和自律的机会。”Shaowen笑言:“学音乐的孩子通常不会变坏,因为他们在大量时间内都坐在琴前。”同时,音乐也让生活有了超越日常的追求和环境,每次家庭旅行,Brian都会带孩子们去音乐书店或者乐器店,观看街头音乐家的表演,欣赏儿童音乐剧……“我们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神童,纯粹是为了家庭氛围。”Shaowen说,“音乐学习是很长期的,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阶段,当你一点点克服困难,看到孩子一步步的成长,其中细微变化的累积对孩子个性的养成非常重要。”学得开心了,孩子们有时还会主动为大人们演奏,其乐融融。   “我们不是100分的家长,也没有完美的家庭。”Shaowen坦言自己没有中国式家长的焦虑,她认为多子女家庭的好处在于养育有时反而会变得放松,父母更容易回归家庭的本质,而不是去营造一个想象的家庭和理想的孩子。就像纪伯伦在《孩子》一诗里写道:“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們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如何对待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所有的教育理念其实都围绕着怎么追求独立,这也是Brian一家的教育目标和生活理念。













  如何创造出创意爆棚又实用、安全的空间?色彩明亮、接近自然,且尊重天性!



  整个家开放而宽敞明亮,舒服地笼罩在中性色调中,淡雅的灰粉色主卧也不例外。
其他文献
在家.绿一下.超舒服超开心!  April感觉在这个家里生活就像住在了春天里,满眼不同色调的绿色看着可真舒心!当我看到是一个法国设计师在上海的家才恍然大悟,怪不得这个家这么浪漫!这个家将法式时髦和亚洲风情融合,同时还有满满的生活气息,让人能感受到这个家不仅是活在大片里的,更是让人去住去使用的。  Centmm铁窗框和木地板這两样简直是上海老房子的标配,马赛克地砖、滚花玻璃和铜质门把手让这个家更贴近
期刊
作为科技领域的新贵,年轻屋主对设计的热忱与专注,丝毫不输给自己的专业实力,历时5年,从改造这座上世纪60年代旧金山的经典老宅开始,一路集合起最好的设计师,艺术家,工匠的作品,“这份快乐不在于收集外之物,而在于挖掘内心所有。  “这次设计几乎可算是我们迄今最花心思的一次,也经过了非常周全和慎重的考虑。Aaron和Jessica希望深入钻研整个修复工程的每一个侧面:概念、情境、审美、机械和功能。”曾入
期刊
每年周年刊,我們都会出一个年题,带着这个问题与各行各业的采访对象共同探讨。今年的年题“中国新融合”没想到特别好聊!从最初简单的东西融合、古今融合,聊到人与自然的融合,再到迅猛发展的新科技与传统手工艺的融合;从设计、建筑上的融合,聊到画、聊到菜、聊到丁丁和他的中国“丁迷”……翻开这期杂志,希望你读得也和我们聊得一样过瘾!  在今年《安邸AD》与“设计上海”共同举办的“中国设计新星”大赛上,10位参赛
期刊
喻红艺术家  她是著名当代艺术家,出生于西安,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研究生班,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喻红作品的主题核心一直是“人性”与人是如何在这个社会、世界成长和生存,透过画笔下的人物表述其投入于现实与社会的情怀和个人剖析。在喻红的最新个展中,她再度尝试作品和VR的结合。“绘画和科技相融,有时会带来全新的体验。从大的格局来讲,这个世界从来都是交融的。文化则是在一个缓慢的过程中交融的。
期刊
內心独白
期刊
白水、果汁、咖啡、茶……當你决定要喝什么的时候,最好先选对用什么杯!好用又美丽的杯子让补充水分这件事也变得仪式感十足,令你喝得更有滋味,也更有品位!
期刊
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建筑里,墙、梁、柱、顶  如同山水一般纹理美妙。将全新的茶室建于其中,  映衬着窗外的风景,让视觉享受层层递进。  “我喜欢现代而简洁的空间,  没有普通中式茶室的拘谨,能够给人  带来舒适而不压抑的感觉。”  在莫干山路M50创意园区寻找廷泰茶空间,对于第一次前来的客人来说,多少都有些许曲折,往往在入口前往返数次,才发现原来低调而兼具设计感的大门其实就在眼前。入门之后,拾阶而上,
期刊
作为美国纽约,甚至是全世界都非常知名的名媛家族,卡戴珊一家凭借其在体育圈和娱乐圈的名望和地位,被称为娱乐界的肯尼迪家族。如此庞大家族离不开好的经营,而这一切毫无疑问要归功于这位了不起的“妈妈经纪人”KrisJenner,她善于将一切名望转换为经济利益。像她这样一位“妈妈经纪人”无疑是充满智慧的,一档由她在2007年开始制作并延续至今的电视节目《与卡戴珊姐妹同行》向人们展示了卡戴珊家族的真实日常,在
期刊
剛刚开业的香港瑰丽酒店令人将目光放回维港,这不只是一家香港的新酒店,更是一段关于香港的居停记忆。  抵临香港瑰丽酒店前,汽车先是钻进了隐藏在大厦底部一隅的“洞口”,随即沿一段由绿意、复古街灯、海景守护的坡道上行,最终在铺展有草坪、雕塑和马蹄形地砖的落客平台上停下,流动的维港景致和音律般起伏的天际线如画卷般在眼前展开。这种抵达酒店的方式和不少香港豪宅的开场颇为相似。成长于酒店所在地块的瑰丽掌门人郑志
期刊
卡戴珊家族中最年轻的成员“金小小妹”KylieJenner刚刚拥有了成年后的首套房子。正如这位“史上最年轻白手起家亿万富豪”的彩妆产品一样,她的家里处处流光溢彩。  在执掌kylic家的设计师Martyn看来,“kylicie是最终极的名流,最极致的意见领袖。”  “我告诉设计师Martyn,色彩是关键元素,我热爱粉色,我想要非常多的粉色!”  “Kylic感觉自己和梦露之间有一种深层次的连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