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军行军时间、路线与活动地区
1936年4月16日凌晨,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六军团所部第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师大约万余人,在政委王震、军团长萧克的带领下,由云南省牟定县的中屯进入姚安县境内的前场镇,一路急行军,经王朝、盐井、新街,并在新街稍事休息后,向姚安县城进发。
红军到姚安前夕,国民党反动派在姚安成立了防共委员会,到处造谣惑众,制造反革命舆论,国民党楚雄团防督练分处处长兼江防司令李旒萱(姚安小邑人)带兵一个营,由大姚移住姚安,在姚安县城筑碉堡,练民团,在原姚安东南西北四处城门堆积沙袋,封闭城门,由军队和民团登城守卫,巡更查哨,并派出人员,四处侦察红军动向,扬言“要与姚安城共存亡”,反革命气焰十分嚣张。可是,当4月15日国民党区长卢国忠送来“红军进牟定,牟定官绅撤入化佛,离城四十里”,“红军先头部队到天台寺”的消息时,他们便慌若丧家之犬,县长马廷章和国民党江防司令李旒萱,连夜派人撤除城门的沙袋,大开城门,带领大小喽啰以及城内富豪地霸,向官屯、马游、左门一带山区仓皇逃去。
4月16日上午12时左右,红军未发一枪就进了姚安县城。据老人讲,最先进城的是几个黑大个子,头戴草帽,身穿便衣,冲进东城门,站在城门口高喊:“老乡们,不要慌,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不扰民,不拉夫,不派款,请大家不要怕,照常生活!”说完就向国民党县政府冲去,接着大队红军就陆续进城。红军进入姚安县城后,姚安人民欣喜若狂,奔走相告,用当时最庄严、最隆重的欢迎仪式——摆设香案,敲锣打鼓,鸣放爆竹欢迎红军。当晚,红军在县城内外以及附近的包粮屯、侯家山、徐官坝、汪家桥、岩家桥、曾家桥、上下新屯、陈家花园、陈家桥上西路、中西路、下西路等村庄宿营。
红军到达姚安的第二天(即4月17日),派出小分队到蜻蛉的朱家村、商家村、梓桐寺、孙家坝、沈姓村,仁和的大石丫口、迤外大屯,蛉丰的新闸口、庆丰、东丰,大龙口的郭家凹、海子心、孙家湾、陶官屯、马家庄、秦家、王家、欧家,徐官坝的金家屯,启明的昝家屯,马草地的三江口以及所住宿地共60多个村庄进行宣传,扩军、打击土豪等活动。
4月18日下午4点左右,南面的滇军追兵先头部队到达白石地一带鸣枪。红军闻讯后,留下少数后卫阻击部队在蜻蛉中西大路一带埋伏,红军十七师调往西山布防。4月19日,经新庄向大姚七街、石羊进发。
当敌人追兵到达蜻蛉徐家稻场时,隐蔽在中西大路口(原老供销社门外)墙角后的红军阻击队开枪射击,一枪命中跑在前面的一个骑马的敌上尉连长,使其当场毙命。余下的敌人顿时慌作一团,停止前进,全部被阻在徐家稻场上。在西山布防的红军十七师见敌人不敢前进,即徐徐撤走。在大部红军撤离姚安后大约半小时,敌人才鸣着枪,心惊胆战地进入姚安县城。
红军在姚安的活动
红军长征过姚安,共历时4天3夜,在姚安期间,红军开监放囚,宣传革命道理,发动群众打土豪,分财产,分盐巴,为民除害,镇压反动势力,使姚安人民第一次看到了希望,享受到欢乐、幸福与温暖。姚安人民把红军的恩情铭记在心,永不忘记。
姚安当时有监狱4处,共有200多名犯人被关押。他们有的是因为欠租欠债而被关押,有的是因受不了地主豪绅的欺压铤而走险被捕获,还有的是因反对封建礼教而遭监禁。这些人一个个被折磨得骨瘦如柴,面黄肌瘦,在死亡线上挣扎。
1936年4月16日,红军来到姚安,狱警早已逃之夭夭。红军先头部队进城后,就直扑衙内,抓到了两个来不及逃走的狱警,取出监狱钥匙,打开监门,大声对牢狱内的犯人说:“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来解救你们的,出来吧,你们现在自由了!”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囚徒们震惊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还会有今天,个个悲喜交集,蜂拥而出。重获自由的囚徒们伸出颤抖的双手紧紧地拉着红军,饱含泪水的眼睛,凝视着红军帽上的红五角星,激动得颤抖着嘴唇说不出话来。红军战士把他们带出监门,找来大锤、钳子,砸去囚徒们脚手上的镣铐,把他们带到西街冉家店子里,烧好水,找来剃头的刀剪,给他们洗脸剃头。还抱来大捆刚从地主家没收来的衣服鞋袜,由他们自己挑选穿戴,一会儿又端来热气腾腾的饭菜,让他们饱餐。饭后搬来行李,叫他们安安稳稳地休息。晚上又给每人发了3块镍币做零花钱。这一切对囚徒来说是何等的不可思议啊!晚上,红军干部来给他们讲话,告诉他们红军是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工农子弟兵,是为劳动人民打天下的军队……红军北上抗日的主张和铲除贪官污吏,打土豪劣绅的道理。最后告诉他们:“好好休息一夜,明天愿意参加红军的留下,不能参军的可以自由回家。”
这一夜,刚刚获得自由的囚徒们的心情,犹如一锅滚翻的热粥,激动翻腾。
第二天,当红军集合他们征求去留意见的时候,几乎人人都举起了青筋暴露的手臂,要求参加红军,决心用才砸去枷锁的双手去摧毁旧世界。在这种情况下,红军只好一个个地挑选,动员、说服那些年老、体弱、生病、年幼、家庭负担重的人回家,留下了大约100多人,分别分配到各个连队当战士。
在姚安期间,红军用张贴布告、书写标语、散发传单、开群众大会、个别谈心、演出文艺节目等方式,在驻地和驻地附近的数十个村庄以及行军路过的地点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向姚安劳动人民宣传了我党北上抗日的主张和打倒土豪劣绅、消灭剥削制度、建立人民政权的革命思想,揭露了国民党蒋介石政权卖国求荣、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罪行,戳穿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穷凶极恶、外强中干的虚弱本质,宣传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气概、爱祖国爱人民的崇高品质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使姚安人民受到了一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启蒙教育。
红军到姚安的第二天时逢赶集日,红军打开了被官僚地主把持的官办盐局,将仓库内所存食盐全部搬出,城乡居民任意拿取。当时食盐业被官僚地主所把持,盐价昂贵。很多农民特别是山区农民跋山涉水往返七八十里山路,挑一担柴到城里出卖,所得的钱还不够买一斤盐。红军开盐局、分盐巴这一行动,确实大快人心!广大城乡居民喜气洋洋地交谈着对红军无限感激的言语,带着盐巴回家。 红军到姚安前一段时间曾派出侦察人员,化装成江湖医生、游方僧道、小贩、乞丐到姚安进行调查活动,大体上掌握了姚安县城及附近村庄的官僚、地主土豪劣绅的有关情况。红军到姚安后就派出小分队在驻地及附近村庄,发动群众打土豪,分财物。如红军小分队到仁和大屯村,首先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发动群众,然后由关之润、谢玉清、杨泽等农民带头,带领数十名仁和大屯村的群众,拥向当时任县政府秘书的恶霸地主关希庆家,没收其全部财产粮食,分配给大屯、大小石丫口的贫苦农民。又如红军查知黄家屯恶霸地主、曾当过县长的黄秀章家的财物藏在方家屯的三教庵内的天花板上,当即派出小分队到蜻蛉、方家屯、苏家湾一带,发动群众,带领群众到三教庵内搜出其全部所藏财物,分给上、中、下、西大路,方家屯、苏家湾等村的群众。红军在姚安期间曾经先后没收过丁奉楼、陈馨、黄秀章、关希庆、徐仰文、由二等42家地主、恶霸、官僚、土豪、小财主、富农的财物、粮食,一部分充当军用,大部分分给群众。
红军在姚安打土豪的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扬眉吐气,在政治上、经济上沉重地打击了姚安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
红军到姚安时,一些罪大恶极的官僚、地主、恶霸、豪绅漏网逃脱了,但仍有一些平时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巡官、警察、乡长杨如风、陈坤和、张希照等人想浑水摸鱼发横财,被红军捕获,分别处决于北门桥、北门外、小邑村口。当时姚安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红军在姚安期间的军民关系
姚安自古是交通要道,历代兵来匪往,百姓吃够了苦头。红军长征过姚安,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秋毫无犯,处处尊重人民,爱护人民,为人民谋利益,给姚安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姚安人民懂得了红军是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工农子弟兵,是革命的队伍。红军在姚安短短的日子里,涌现了无数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鱼水情的动人故事。
1936年4月16日早,红军由牟定天台急行军40多里山路来到前场关上村,贫农老大娘六麻大婶见红军一大清早走了那么远的路,一定饿坏了,于是拿出家里仅有的一点大米,熬了一锅稀饭,端到村口,招呼路过的红军吃。战士们看到六麻大婶衣不遮体,面黄肌瘦,是个贫苦农民,于是给她送去了衣服、盆子等日常用品。
红军在光禄住宿那晚,由于受国民党反动宣传的影响,乡民们不明真相,许多人都跑光了。乡民彭宗达家当时开着馆子,炸了些酥肉放着。那晚红军住在他家。红军走后,他才敢回来。见地扫得干干净净,缸里水桶里都装满了清水。家里的东西除了酥肉少了一点之外,连柴也没少一根。到楼上一看,只见楼板上簸箕下盖有一堆东西。拿开簸箕一看,下面放着两筐白米,米上有一张字条。彭宗达不识字,忙拿到街上请人看。上面写着:“老板,很对不起吃了你家的一点酥肉,看了你家的东西,看到你家没有大米就留下这些大米作为肉钱,请你收下。红军某连战士。”后来国民党的追兵到时,不仅吃了他家全部可以吃的东西,还打烂了坛坛罐罐,把他家弄得乱七八糟的,全不像个样子。强烈的对比使彭宗达更加认清了国民党政府的反动本质,从而日益倾向革命。
红军住在县城时,住在北街大队韩成贞家的红军战士请她做袜子。韩成贞见红军战士脚上开了很多血口子,心疼得不得了,于是,她丢开一切家务,没日没夜地为红军战士赶做袜子。而红军战士就帮她带孩子、挑水、扫地、煮饭。他们做完了家务就围在韩成贞身边,看她做针线,和她拉家常,亲密得就像兄弟姐妹似的。红军走时,她帮红军找向导,依依不舍地送红军战士上路。
红军所到之处,无不公平买卖,寸草不取;帮助群众挑水扫地;煮熟了饭,先招待房主吃,然后自己才吃。借了东西按时还,损坏了的加倍赔偿。住南街的红军卫生队,帮人治病不收药费。乡亲们帮红军带路,运送物资,打草鞋,洗衣服,做鞋袜,缝衣服等,红军都付报酬。每当红军路过的村庄,群众都烧好开水,一碗碗地送到红军手里……即使到了今天,无论你走到红军路过的64个村庄的任何一村,只要一提起红军长征的事,群众都可以向你讲上好几个当时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故事。
红军走后,反动派的镇压与姚安人民的抗争
红军离开姚安后,国民党云南省政府派高荫怀以专员的身份,带领军队到姚安以“宣慰”为名,实行“清乡”。不仅在红军到过的地方清乡,红军没到过的地方也清。整个姚安坝子村村寨寨,家家户户都被他们清遍了,各地地主则借清乡为名,任意敲诈勒索,在清乡中横冲直撞,翻箱倒柜,见物就拿,实行公开的抢劫。被清过乡的地方十室九空。包粮屯村所属的村庄前后被清过5次,比土匪抢劫还彻底。仁和大屯的关希庆当时任县政府秘书。红军抄过他的家,仁和一带的群众分过他家的财产。在清乡中,他对仁和地区的群众进行疯狂的报复,凡是他到过的村庄都吊打、勒索过群众,还抓走不少人送到县监狱关押。
国民党反动派还对姚安人民进行血腥的镇压,在各地进行大搜捕,把不少人送进了监狱,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仁和的关之润、解之清(又名小太医),栋川的王凯臣,长寿下新屯的何南等4位和红军交往较深的农民。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斗争”,面对反动派的血腥镇压和地主阶级的疯狂报复,姚安人民与之进行了巧妙的斗争。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仁和地区的群众潜入关希庆家,把洋油(煤油)倒在他家的柴堆下,点着了火,出来时,用一把大锁锁上了大门。顿时,烈焰腾空,火光冲天,不多时房屋化为灰烬。要不是关家人撬开大门逃命的话,也都会葬身火海。此外,群众还用很多巧妙的办法对付敌人。如将分得的盐巴化在水缸里,将分得的东西埋在灶火灰里,藏在夹底柜里,塞在墙里等,使敌人无法找到。
姚安的百姓还编了一首民谣,到处传播。民谣说:“少缝衣裳多做鞋,七八月间红军又复回来。”他们还不时放出风声,吓唬反动派,说什么时候红军又来过了呀,什么地方又出现了红军呀……吓得反动派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惶惶不可终日,紧闭城门,半年不敢开城门。
红军过姚安时,住在光禄朝阳村李如月家的是一位红军营长。这位营长和李如月谈心直至深夜。对李如月说:“老人家,过三五年我们就回来了。”李如月便时刻计算着这个时间,等待着这个期限,眼巴巴盼望着这一天来临。盼啊盼,从隆冬盼到仲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眼巴巴地盼过了多少日月,心切切地熬过了多少冬夏,终于在1949年,盼来了祖国的解放,盼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也盼来了红军的后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怀着这种心情的乡亲,在姚安又何止李如月一个!他的想法正代表了姚安人民的心声。
红军在姚安4天3夜的活动,使姚安人民看到了未来、幸福与光明,姚安人民永远怀念着红军。(题图为今日的姚安)
(责任编辑:张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