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非一日之功,它得益于课内,更依托于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小学阶段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领域,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实践,以达到全面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目的。
关键词:教师的影响; 多法激趣; 培养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进一步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已成为目前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热点。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如果在小学阶段能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对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领域,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实践,全面实现语文课程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在第九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崔峦会长在开幕式上再次重申了“四加一”,即:准确把握学段目标,夯实识字写字教学,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呈现学生学习过程;“一”是指“大力推进儿童阅读,把课外阅读挤进课堂。”作为小语的权威,崔峦会长必定是集中了小语界的智慧,直面小语的现状,也在展望小语的未来,小语界的许多有识之士都在大力推进儿童阅读,希望课外阅读能堂堂正正地登上大雅之堂。虽然有了这种大背景和这种大共识,但崔峦会长还是用了一个“挤”字!
但,山区的阅读现状如何呢?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学生家庭藏书都很不足,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很少。现在许多小学生不喜欢看课外书,要看也是看卡通、漫画或用看影视作品代替课外阅读,而且在家中,家长更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面对这种境况,于是,就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习惯与能力,全面提高山区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进行了初浅的探究。
一、教师阅读魅力的潜移默化
同读同悟:阅读课上,我认为老师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课前先选好书,然后把书搬到教室,与学生一起静静地阅读,对孩子进行无声的教育。因为只有教师的以身作则,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才能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老师们还要以自己为例多给学生讲读书的好处。这样做的目的,不但可以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浓的兴趣,而且可以让他们认识到阅读是多么有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而且阅读的习惯将伴随整个人生。
交流激趣:教师要与学生谈自己的读书经历,自己喜欢读的书,举例说明在自己的读书过程中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成长产生了什么影响等。特别是在读书汇报会上,老师要在细读一本书的情况下,找到与学生交流的共同话题与学生交流,说说故事情节,评价书中的人物,谈谈喜怒哀乐,这样使学生感知教师读书过程的方法,从而在师生的互动中达到“身教胜于言教”的效果。
链接导航:要求老师利用课文进行课外链接,拓展阅读。如:上完《瀑布》这首诗歌以后,让学生读《黄果树瀑布》这篇文章,让学生体会同样是描写瀑布,诗歌与叙事文体的文章写法有什么不同。上完《心中那盏灯》,给学生读朱自清写的《背影》。上完《快乐国奇异记》,引导学生读《木偶奇遇记》……这样的课外拓展如果能做到持之以恒,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就能像拾麦穗一样积少成多。
二、学生阅读兴趣的滋生蔓延
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各个年龄段的阅读兴趣是不相同的,每个人的阅读兴趣也是不相同的,那么,老师就应该依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引导学生阅读相对应的书籍。低年级学生喜欢看图文并茂的、色彩鲜明的图书,老师在阅读课时就多借出适合儿童的注音读物供学生阅读;中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老师可以多借出一些益智故事、童话寓言故事、科幻故事等让学生阅读。而且,低年级,老师还可以“故事激趣”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总之,至始至终,老师一定要成为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者。
树立学习的榜样: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所以,老师要见缝插针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如:学习了《吹泡泡》这篇课文,可以向学生介绍冰心;学了《和时间赛跑》,可以向学生介绍台湾作家林清玄……,让学生明白美文的作者从小就是喜欢读书的人,他们有哪些读书的好习惯,因为勤奋读书他们有哪些很出名的作品,取得了那些成就。除了向课文中著名作者学习以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向班里阅读兴趣高,作文能力强的同学学习。借评习作的时间,让优秀生谈谈阅读对自己写作的帮助,以激起其他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搭建表现的平台:为保持学生的阅读热情,老师要适时地为学生搭建表现的平台,让学生有表现自己获得表扬的机会。如学生在作文或回答问题妙语连珠时,当学生的阅读态度有进步时,当学生的阅读书目不断丰富而且有自己一定的阅读见地时,老师一定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推波助澜。此外,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汇报会,如:读书笔记、读后感评展,小小故事会,推荐一本好书、评阅读之星等。对优秀阅读生进行颁奖,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延续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良好阅读习惯的拔节成长
“教是为了不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1.静心阅读的习惯。看每一本书,要从头至尾认认真真读完,不能走马观花。
2.“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划线、打重点号或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悟,又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这样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表达能力也就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3.静心观察的习惯。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与书对照,学会抓住事物的不同特点,知道生活是一切写作的源泉。
4.多种方法并用的读书习惯。老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多种读书方法。比如;对一些浅显易懂的书或报刊要用“浏览泛读法”,大致了解主要内容即可。对比较有意义的书要用“勾画阅读法”,即对文章进行精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去勾画自己喜欢的地方,进行旁注,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惯用符号系统。还可以做做“读书笔记”,把一些值得积累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感悟等记起来,方便背诵记忆,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5.勤于交流的习惯。每次阅读课的尾声,要求留出五分钟左右的交流时间,让学生能大胆地把自己的阅读感悟及时与伙伴们交流,从中培养分析、欣赏、评价的能力。
6.读写结合的习惯。中高年级的学生,老师要指导学生能及时把自己的感悟与心得以读后感的形式写下来,体现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螺旋上升的过程,不断提高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
曾经有专家指出:教育是农业,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也深有同感:我们教师就像一个农夫,一个在学生的心田播撒希望种子的农夫。而在小学语文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如果能适时洒下阅读的种子,并勤于浇水、施肥,进行有效的管理,那么,这块土地必定花开满园!因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非一日之功,它得益于课内,更依托于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让丰富的文化知识滋养他们的心灵,充实他们的头脑,开拓他们的眼界,这必定是使孩子们终生受益的举措。
关键词:教师的影响; 多法激趣; 培养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进一步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已成为目前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热点。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如果在小学阶段能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对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领域,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实践,全面实现语文课程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在第九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崔峦会长在开幕式上再次重申了“四加一”,即:准确把握学段目标,夯实识字写字教学,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呈现学生学习过程;“一”是指“大力推进儿童阅读,把课外阅读挤进课堂。”作为小语的权威,崔峦会长必定是集中了小语界的智慧,直面小语的现状,也在展望小语的未来,小语界的许多有识之士都在大力推进儿童阅读,希望课外阅读能堂堂正正地登上大雅之堂。虽然有了这种大背景和这种大共识,但崔峦会长还是用了一个“挤”字!
但,山区的阅读现状如何呢?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学生家庭藏书都很不足,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很少。现在许多小学生不喜欢看课外书,要看也是看卡通、漫画或用看影视作品代替课外阅读,而且在家中,家长更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面对这种境况,于是,就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习惯与能力,全面提高山区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进行了初浅的探究。
一、教师阅读魅力的潜移默化
同读同悟:阅读课上,我认为老师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课前先选好书,然后把书搬到教室,与学生一起静静地阅读,对孩子进行无声的教育。因为只有教师的以身作则,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才能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老师们还要以自己为例多给学生讲读书的好处。这样做的目的,不但可以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浓的兴趣,而且可以让他们认识到阅读是多么有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而且阅读的习惯将伴随整个人生。
交流激趣:教师要与学生谈自己的读书经历,自己喜欢读的书,举例说明在自己的读书过程中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成长产生了什么影响等。特别是在读书汇报会上,老师要在细读一本书的情况下,找到与学生交流的共同话题与学生交流,说说故事情节,评价书中的人物,谈谈喜怒哀乐,这样使学生感知教师读书过程的方法,从而在师生的互动中达到“身教胜于言教”的效果。
链接导航:要求老师利用课文进行课外链接,拓展阅读。如:上完《瀑布》这首诗歌以后,让学生读《黄果树瀑布》这篇文章,让学生体会同样是描写瀑布,诗歌与叙事文体的文章写法有什么不同。上完《心中那盏灯》,给学生读朱自清写的《背影》。上完《快乐国奇异记》,引导学生读《木偶奇遇记》……这样的课外拓展如果能做到持之以恒,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就能像拾麦穗一样积少成多。
二、学生阅读兴趣的滋生蔓延
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各个年龄段的阅读兴趣是不相同的,每个人的阅读兴趣也是不相同的,那么,老师就应该依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引导学生阅读相对应的书籍。低年级学生喜欢看图文并茂的、色彩鲜明的图书,老师在阅读课时就多借出适合儿童的注音读物供学生阅读;中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老师可以多借出一些益智故事、童话寓言故事、科幻故事等让学生阅读。而且,低年级,老师还可以“故事激趣”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总之,至始至终,老师一定要成为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者。
树立学习的榜样: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所以,老师要见缝插针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如:学习了《吹泡泡》这篇课文,可以向学生介绍冰心;学了《和时间赛跑》,可以向学生介绍台湾作家林清玄……,让学生明白美文的作者从小就是喜欢读书的人,他们有哪些读书的好习惯,因为勤奋读书他们有哪些很出名的作品,取得了那些成就。除了向课文中著名作者学习以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向班里阅读兴趣高,作文能力强的同学学习。借评习作的时间,让优秀生谈谈阅读对自己写作的帮助,以激起其他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搭建表现的平台:为保持学生的阅读热情,老师要适时地为学生搭建表现的平台,让学生有表现自己获得表扬的机会。如学生在作文或回答问题妙语连珠时,当学生的阅读态度有进步时,当学生的阅读书目不断丰富而且有自己一定的阅读见地时,老师一定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推波助澜。此外,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汇报会,如:读书笔记、读后感评展,小小故事会,推荐一本好书、评阅读之星等。对优秀阅读生进行颁奖,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延续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良好阅读习惯的拔节成长
“教是为了不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1.静心阅读的习惯。看每一本书,要从头至尾认认真真读完,不能走马观花。
2.“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划线、打重点号或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悟,又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这样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表达能力也就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3.静心观察的习惯。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与书对照,学会抓住事物的不同特点,知道生活是一切写作的源泉。
4.多种方法并用的读书习惯。老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多种读书方法。比如;对一些浅显易懂的书或报刊要用“浏览泛读法”,大致了解主要内容即可。对比较有意义的书要用“勾画阅读法”,即对文章进行精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去勾画自己喜欢的地方,进行旁注,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惯用符号系统。还可以做做“读书笔记”,把一些值得积累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感悟等记起来,方便背诵记忆,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5.勤于交流的习惯。每次阅读课的尾声,要求留出五分钟左右的交流时间,让学生能大胆地把自己的阅读感悟及时与伙伴们交流,从中培养分析、欣赏、评价的能力。
6.读写结合的习惯。中高年级的学生,老师要指导学生能及时把自己的感悟与心得以读后感的形式写下来,体现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螺旋上升的过程,不断提高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
曾经有专家指出:教育是农业,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也深有同感:我们教师就像一个农夫,一个在学生的心田播撒希望种子的农夫。而在小学语文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如果能适时洒下阅读的种子,并勤于浇水、施肥,进行有效的管理,那么,这块土地必定花开满园!因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非一日之功,它得益于课内,更依托于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让丰富的文化知识滋养他们的心灵,充实他们的头脑,开拓他们的眼界,这必定是使孩子们终生受益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