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习作中张扬个性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不愿意用自己的真语实言,不愿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平日的习作训练,成为学生为得高分而充塞伪圣化情感、功利化思想、成人化语言的文字游戏而已。“表达自己的意思”更是无从谈起。这跟素质教育的目标无疑是相违背的。因此,作为教者,应该冲破传统约束,更新思维及教法。让习作成为培养、展现学生个性的方式。下面,我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尝试性做法。
  一、纯化写作动机,让孩子写“放胆文”
  尽人皆知,兴趣和自信是习作的内驱力。内驱力大,写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学生为应试而作文则会束缚了手脚,写作动机不纯,兴趣全无。这就好比是幼儿学步,只有让他们有自己迈出第一步的勇气,以后才能走得更快更远。成人化的姿势、技巧对他们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此,从内容和实际发,让孩子大胆写,是培养学生个性的关键。
  1.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有教学实践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年龄愈小的儿童愈喜欢举手发言,这是儿童表现欲望强烈的充分体现。作为教者,应因势利导,尽量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同时积极让他们在愉快、轻松、活跃的气氛中说、写,让他们放松在作文中经常有的压力感。
  2.让学生体验习作的快乐
  学生争强好胜,一丝一毫的进步,对他们的自信心往往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而教者的态度是他们头脑中“好与坏”的衡尺:自己的作文,究竟合不合老师的口味?其实,习作都是学生的心血,若教者的眼只盯着作文是否词丽句华而忽视文章的实质,就会使学生“放胆去写”的兴趣和信心夭折在萌芽阶段。因此,老师评判学生习作时应多多肯定,对优劣习作同样关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寫文章时的童心,从多角度特别是学生“是否是用心去写的”这个角度去多加肯定。
  前几个星期,我班的后进生秋霞同学写《秋天的怀念》读后感时,虽然错字连篇,却有一段话让我发现了它的可贵之处:“想到我自己的母亲,她也经常,不,应该是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我,教育着我。我的母亲跟课文中的母亲不是同一个人吗?”我立即给予较高的评价:能用真情,用真心去写作文,难得!结果,她经常会把心里话写在要批改的日记上,内容也丰富了很多,而且能尽量不写错别字。
  二、为学生说真话提供条件,让孩子写“诚实文”
  写老师,即写“我”病了,老师冒雨送去医院;写同学,即写路上帮老奶奶背一袋沉甸甸的东西,最后不留名字走了;写学校,即写那里像个大花园……相信语文老师都批改过最多类似这样的作文。的确,不少学生已养成“作文是一套,内心是另一套”的双重人格,甚至可以说这是青少年人格扭曲的一种表现,极不利于其个性的健康发展。写真实文,有助于克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作文“空、大、假”的毛病。教者应正确引导学生在作文中不断审视自己,校正精神的航向。在现实中,我鼓励学生放下精神包袱,自由表达或有创意地表达,为学生习作减缚。譬如,我在班上创设“心语心愿”论坛,让学生把最想告诉大家的话写在上面:可以是善意地批评同学或自我批评;可表扬先进的,亦可以是自己的得意之作;甚至可以是批评老师的……学生对此极感兴趣,每天都写得满满的,内容五花八门,充满童趣。其中不少具有创造性的表达。例如我班的易秋华同学写道:“望着眼前萧条破败的家,想起爸爸那愚蠢的行为,我心里在滴血:爸爸,别赌了……可自从您迷上了‘六合彩’以后,每天回到家里,我们的肚子早就饿得‘咕咕’直叫了,只有在门口等您回来……妈妈为了供我们上学,在地里从早干到晚,可您却花钱如流水……”虽文朴字简,却是学生的真情流露。显然,经常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在文中说实话,他们自然会抛弃那种模式化的写作思想,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三、培养想象能力,让孩子写“想象文”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的确,造成学生习作模式化现象严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少想象力特别是缺乏创造想象力。孩子的想象力是无穷的,甚至是大胆、希奇的。然而现实中教者往往无情地扼杀这些使成人觉得的“不正常”的天性。相反,学生若展开想象的翅膀,脑中会浮现生动、新颖的意象。每写一次这样的习作,想象力便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便得到一次拓展,创新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我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让学生注意积累丰富的记忆表象。譬如指导学生写日记《升旗》时,我在升旗前提示学生要用心去听《义勇军进行曲》并小声地唱;要用心去看五星红旗;要用心去想。升旗仪式结束后,我让学生立即把想到的写在纸上。有的同学写“我想到运动员在赛场上顽强拼搏,流血流汗”;有的写“我想到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有的写“我想到香港回归那庄严、洗刷中华民族百年耻辱的一刻”……多么可爱的孩子!多么纯洁的心灵!经过我因势利导的进一步启发,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写这篇日记,孩子的真情实感跃然于纸上。
  《语文课程标准》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习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的确,纯化学生的写作动机,让学生敢于写、大胆写,在当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写作恐惧心理的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和谐幸福班级是和谐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社会的文化存在,它是一种可以利用班级的精神风气、文化风气以及环境氛围来影响培养教育学生的活动。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形的影响力因子,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善美。  本着我校“立真和雅”的理念,以“和雅”引领班级文化建设。“和雅”意为“和而不同,雅而灵动”。教育的根本是使人成为“人”,把学生这张原本纯洁
期刊
小孩子成长到六、七岁,进入学校读书以后,生活条件和活动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游戏,而学龄儿童进入学校开始学习生活后,学习成为其主导活动。这时,学校向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他们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按时到校,不能旷课;上课必须安静地坐着听课,按时完成作业……教师经常严格地要求他们遵守学校纪律和规则,对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作出评定。家庭中对他们也赋予了新的义务和权力,给他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先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教育事业处于根本地位,新的时代发展趋势对素质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显示,小学净入学率已经达到99.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教育普及度已经超过中高收入国家水平。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也得到明显提升。在此情况下,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也被凸显出来,从小打好基础,是
期刊
当前,“核心素养”成了教育领域的热门词语,而且它必将成为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内教育改革的焦点,引领教育改革的方向。或许是因为教育积弊太深,“核心素养”提出后,不少学者都将其当作教育的救命稻草,认为它既解决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又解决了“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核心素养确实对“怎样培养人”提出了要求,但它本身不能解决这一问题,而只能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怎样培养人”这一问题,只能通过教育教学过程的变
期刊
崭新的时代,呼唤崭新的教育。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新的育人目标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思考和研究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去。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  我们处在粤语地区,教
期刊
经典阅读一直以来就被作为语文的重要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在我国传统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语文新课标更关注学生的人格构建和精神构建。其中和重要的表现就是十分重视经典阅读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重视经典阅读在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和语文素养上的独特功能,以铸就学生的经典之魂,从而创造语文学习的良好风气。  所谓经典,指的是经典文学读本,它是在以往的岁月里积累下来的优秀读本。这些读
期刊
常言道:“人配衣裳马配鞍,三分人才七分打扮”。一篇好文章同样如此。那么,衡量一篇好文章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一篇好文章的标准应该是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形式的有机结合。所谓充实的内容就是一篇文章的内容丰满程度。形式就是在行文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就是一篇充实的内容和完美的形式相结合,頗具艺术感染力的好文章。文章选自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六年级语文下
期刊
小学阶段的男孩子,尤其是活泼好动的男生,大多体现出基础知识薄弱、动手能力强的特点。这样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但是做事麻利,生活能力强。如何充分发挥这类学生的特长,带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是每位班主任的课题。  一、背景  我班有一个男生,因为学习基础比较差、上课听讲习惯不好,导致学业成绩不理想,我们姑且称他为“小不懂”吧!  刚教“小不懂”时是二年级,他课文读不下来、生字不会写,就连题目中的字都认不全。
期刊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86页——87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实践与综合应用课。根据已有的信息对生活中某些事件或现象进行推理、判断在生活中广泛存在,但在教材中是第一次专门涉及。从教材的呈现上看,教材主题图呈现了本课所需研究的推理问题。其中“淘气、笑笑和小明分别参加了其中的一项”对学生而言理解比较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只呈现了利用表格法进行推理的方法。
期刊
学困生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问题,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其实他们并不是天生是这样的,只是由于过去的不恰当教育,使他们产生了心理障碍,使他们失去信心,从而削弱了他们上进的意志。如何把他们教育好呢?  作为为人父母的我们,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就有义务在别人对差生失去信心和希望的时候,我们为孩子插上自信的翅膀,让他们满怀信心和希望。  一、关爱和包容——治疗自卑心理的良药  迷失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