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修订的《城镇供水价格管理办法》于10月1日起施行。建立健全“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为核心的定价机制,我国城市供水价格机制不断完善,供水价格有望提升,是水务板块的长期利好,对于运营优秀者,尤为显著。
我国此前施行的《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于1998年印发,2004年进行了个别条款修订;《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2011年实施。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原有水价构成、分类、定调价程序等法规目前已不符合形势发展变化需要,更明晰的定价方法提出。2020年12月,发改委发布《关于清理规范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暖行业收费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快建立健全以“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为基础的价格机制。
目前新修订的《城镇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及《城镇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已于2021年6月发改委审议通过和住建部审签,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城市供水价格机制不断完善。办法明确了城镇供水价格定价原则方法、定调价程序及水价分类、计价方式、规范供水企业服务收费行为等。
一、按“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方法核定城镇供水价格,通过核定准许成本、监管准许收益确定准许收入,根据核定供水量确定供水价格;
二、简化水价分类、明确计价方式,城镇供水分为居民生活用水、非居民用水、特种用水三类,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水价制度,非居民用水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三、规范定调价程序、强化信息公开;
四、规范服务收费行为、提升服务质量。
最重要的无疑是定价机制的明确,办法明确了供水企业准许收益率根据权益资本收益率、债务资本收益率确定,权益资本收益率按照10年期国债收益率加不超过4个百分点核定,债务资本收益率按照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确定。
图:《城镇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定价流程
在企业端,供水价格由准许收入与核定供水量计算得出,其中准许收入考虑准许成本、准许收益和税金,核定供水量则考虑自用水率和漏损率。
在居民端,水价制定以当地用水结构为基础,分用户类别制定供水价格,按照居民生活用水保本微利、其他用水合理盈利等原则制定水价。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价格制度,非居民用水及特种用水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实行容量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
新管理办法下,供水企业准许净资产收益率为:
权益资产收益率*(1-资产负债率)+债务资本收益率*资产负债率
其中权益资产收益率不高于10年期国债+400bp,债务资本收益率按LPR确定。新管理办法下权益资本收益率对应无风险利率和400bp上浮,增强水务资产回报吸引力。债务资本受益率对应LPR,随行就市回报合理。
准确成本项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和运行维护费。核定供水量考虑自用水率和漏损率。对于供水项目运营企业,运营效率高于成本核定标准,如较低的运营维护费和较低的漏损率,优质运营企业有望获得超额收益。
根据东吴证券袁理团队测算,按照成本核定要求,15人/万方(日生产能力)作为运行维护人员定员参考上限,如果企业管理水平差,需要超过15人/万方的运营投入,超过的人工部分产生的运营成本则不能被准许成本覆盖,导致利润率下滑。如果企业管理水平好,需要的运行维护人员少于15人/万方,假设每万方的运行维护人员只需要10人,则核定成本按10人/万方与15人/万方平均值12.5人/万方计算,企业可以获得2.5人/万方人工成本的超额收益。
核定供水量时,按照取水量*(1-自用水量)*(1-漏损率)计算。漏损率按《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分为两级:一级为10%,二级为12%。原则上按照一级评定标准计算,漏损率高于一级评定标准的,超出部分不得计入成本。袁理团队测算漏损率对供水企业收入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2019年一个年供水量处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漏损率每增加2%,收入减少145万元。
根据新规城镇供水价格监管周期原则上为3年,经测算需要调整供水价格的,应及时调整到位,价格调整幅度较大的,可以分步调整到位。建立供水价格与原水价格等上下游联动机制的,监管周期年限可以适当延长。
根据東吴证券袁理团队数据,5年内调价为现阶段主要调价频率。其梳理22个省会城市(未考虑台湾省台北市)、5个自治区首府、4个直辖市,合计31个城市水价的调整情况后,发现近3年调价的有8个,占比25%,3-5年内有过调价的为12个,占比38.70%,5-10年间调价了的有7个,占比22.60%,10年内未调价的达4个,占比12.90%。因此,5年内调价为主要趋势,占比64.50%。因此,新规下3年的周期显著快于当前普遍的调价周期,下一步或许能看到一些城市的水价调整。
合理的收益率将促进供水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水务公司的调价机制将更加清晰。我国水价绝对值低于全球大部分国家,居民水价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比例也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无法反映水资源的价值。随着供水价格定调价机制完善,供水价格有望提升,优秀的水务公司将长期受益。
新办法下,从收益角度看,水务资产明确市场化回报,三年调价周期明确回报确定性增强。从成本角度看,成本监审更具操作性,优秀运营能力者有望获超额收益。
水价新规施行
我国此前施行的《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于1998年印发,2004年进行了个别条款修订;《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2011年实施。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原有水价构成、分类、定调价程序等法规目前已不符合形势发展变化需要,更明晰的定价方法提出。2020年12月,发改委发布《关于清理规范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暖行业收费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快建立健全以“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为基础的价格机制。
目前新修订的《城镇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及《城镇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已于2021年6月发改委审议通过和住建部审签,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城市供水价格机制不断完善。办法明确了城镇供水价格定价原则方法、定调价程序及水价分类、计价方式、规范供水企业服务收费行为等。
主要内容包括:
一、按“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方法核定城镇供水价格,通过核定准许成本、监管准许收益确定准许收入,根据核定供水量确定供水价格;
二、简化水价分类、明确计价方式,城镇供水分为居民生活用水、非居民用水、特种用水三类,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水价制度,非居民用水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三、规范定调价程序、强化信息公开;
四、规范服务收费行为、提升服务质量。
最重要的无疑是定价机制的明确,办法明确了供水企业准许收益率根据权益资本收益率、债务资本收益率确定,权益资本收益率按照10年期国债收益率加不超过4个百分点核定,债务资本收益率按照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确定。
图:《城镇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定价流程
在企业端,供水价格由准许收入与核定供水量计算得出,其中准许收入考虑准许成本、准许收益和税金,核定供水量则考虑自用水率和漏损率。
在居民端,水价制定以当地用水结构为基础,分用户类别制定供水价格,按照居民生活用水保本微利、其他用水合理盈利等原则制定水价。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价格制度,非居民用水及特种用水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实行容量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
比拼企业运营能力
新管理办法下,供水企业准许净资产收益率为:
权益资产收益率*(1-资产负债率)+债务资本收益率*资产负债率
其中权益资产收益率不高于10年期国债+400bp,债务资本收益率按LPR确定。新管理办法下权益资本收益率对应无风险利率和400bp上浮,增强水务资产回报吸引力。债务资本受益率对应LPR,随行就市回报合理。
准确成本项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和运行维护费。核定供水量考虑自用水率和漏损率。对于供水项目运营企业,运营效率高于成本核定标准,如较低的运营维护费和较低的漏损率,优质运营企业有望获得超额收益。
根据东吴证券袁理团队测算,按照成本核定要求,15人/万方(日生产能力)作为运行维护人员定员参考上限,如果企业管理水平差,需要超过15人/万方的运营投入,超过的人工部分产生的运营成本则不能被准许成本覆盖,导致利润率下滑。如果企业管理水平好,需要的运行维护人员少于15人/万方,假设每万方的运行维护人员只需要10人,则核定成本按10人/万方与15人/万方平均值12.5人/万方计算,企业可以获得2.5人/万方人工成本的超额收益。
核定供水量时,按照取水量*(1-自用水量)*(1-漏损率)计算。漏损率按《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分为两级:一级为10%,二级为12%。原则上按照一级评定标准计算,漏损率高于一级评定标准的,超出部分不得计入成本。袁理团队测算漏损率对供水企业收入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2019年一个年供水量处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漏损率每增加2%,收入减少145万元。
根据新规城镇供水价格监管周期原则上为3年,经测算需要调整供水价格的,应及时调整到位,价格调整幅度较大的,可以分步调整到位。建立供水价格与原水价格等上下游联动机制的,监管周期年限可以适当延长。
优秀公司持续受益
根据東吴证券袁理团队数据,5年内调价为现阶段主要调价频率。其梳理22个省会城市(未考虑台湾省台北市)、5个自治区首府、4个直辖市,合计31个城市水价的调整情况后,发现近3年调价的有8个,占比25%,3-5年内有过调价的为12个,占比38.70%,5-10年间调价了的有7个,占比22.60%,10年内未调价的达4个,占比12.90%。因此,5年内调价为主要趋势,占比64.50%。因此,新规下3年的周期显著快于当前普遍的调价周期,下一步或许能看到一些城市的水价调整。
合理的收益率将促进供水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水务公司的调价机制将更加清晰。我国水价绝对值低于全球大部分国家,居民水价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比例也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无法反映水资源的价值。随着供水价格定调价机制完善,供水价格有望提升,优秀的水务公司将长期受益。
新办法下,从收益角度看,水务资产明确市场化回报,三年调价周期明确回报确定性增强。从成本角度看,成本监审更具操作性,优秀运营能力者有望获超额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