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人艺术: 与马丙的对话(二)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ei1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彦·东张西望
  美术史博士,批评家
  马:小可拙作《文人画论》只是戏说,不敢以学人形式细论,不从摩诘讲起,主要是摩诘之画,多见于画论或自作诗,当然摩诘音律一样据说很好,但是画史所存“辋川图”真假难辨,如北宋时米芾所争论的李成是否存在的问题一样。东坡作画与论画史料较多可以确定,当然只是一家之言。
  台湾学人中李敖读的较多,虽然刻薄,然其考据功力我喜欢,现在国内读书细致的人确实凤毛麟角,大学期间徐复观,钱穆,也是浅读一二,新儒家学说个人比较喜欢,台湾学者有一点是好的,就是温和内敛,不像国内学者学的都是显学。现在国内不论社会状态还是学术都要求短平快,所以经历这么多年,美学研究出不了李泽厚的圈子,哲学只有跟着西方屁股后面跑,东方哲学的美感也只能靠旅美学者杜维明发掘的儒家哲学。我这辈学识浅薄,也就多看看,待以后给自己的孩子多多买些书读一读,哈哈。
  我自己看自己其实还是个“工匠”罢了,中国艺术诗有春秋时代的采诗,印章自赵孟頫开始文人刻印,绘画更是古代墓室壁画的余脉,几乎所有都从匠人来,自谓匠人,一自求技法完备,二求一个平常心。但还是少不了自己太年少轻狂,压不住,哈哈哈。
  每每卖画,经常想起民国时辜鸿铭在六国饭店讲座,门票三块大洋,彼时毛润之在北大做管理员月工资六块,哈哈。先生教诲,我心里舒服很多。画廊老板不错,起码他是非常纯真的热爱艺术,这个非常难得,我更是感激。之后我会放平心态,在这里谢谢您了。
  香光谓:一笔百卷书,我自己随便翻翻,慢慢积累天长日久或可有所得。自己画画不过求一内心安静,古语谓之:静而后能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我自己非常清楚,画画的人思考是第一位的,先生指教之下我定会加倍努力,在这里再谢谢先生。
  周:《文人画论》颇有见地,以艺术家笔记方式谈古论今本是文人画文化之一部分,故不以学术论文标准衡量,而以思想火花、真知灼见见长。以摩诘为文人画缘起,乃自香光滥觞。从文人画精神而言,摩诘当属第一人,有无原画作留存其实并不重要,毕竟我们不是做古画鉴定,而是谈论他对文人画兴起所做的美学贡献,就此而言他当之无愧。
  你对两岸学人、学术评价基本准确,我很认同。大陆这边李泽厚之后似再无第二人,一本《美的历程》居然统治美学领域几十年,委实令大陆学人汗颜。在美国的华裔学人,杜维明之外,余英时亦值得一读。
  工匠与艺术家之分野,乃文明进化导致分工细致所致。先有工匠,后有艺术家;先有技巧技法,后有理论哲学,本无高下之分,文人文化强调的结果,其实仍不出儒家文化等级森严的观念,目的恐怕还是垄断资源。益处是,技巧技法之外,艺术亦当求得精神之升华,如是可以进入精神文明史而得以流传。年少轻狂不是错,我也有过年少轻狂的时候。只是后来发现真的是“无知者无畏”,知道的越多,才发现真个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逐渐向“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思路走。如从你处我亦学到不少: 我因在国外,西文书读得比国文多,你的画论画史书籍恐怕读得比我多,故你亦为吾师也。
  你展览所在的画廊老板殊属少见,他们能以自己的空间免费为籍籍无名之辈办展,这在国外也不多见的。至于辜老鸿铭讲座的三块大洋门票,我等怎么可以相比,那是李大钊口里两千五百年才出现的一位奇才,吴宓所谓“中国文化之代表,中国在世界唯一之宣传员”,而且他做讲座时已五十有余,名满天下。你能放平心态,不计一日之短长,相信假以时日,定能一展长才。况且,精神享受是自己的,钱买不来,也卖不走。你所引之静,定,安,虑,得,是为金玉良言,我也学习了。
  马:确如先生所说,摩诘于文人画的美学基调是最关键人物。其“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对于中国文人的“天人合一”论已经言到尽处了。余还是画匠习气,只在乎画作了。每每想起文人画,总也有些纠结,摩诘之前真无文人绘画吗,张僧繇、展子虔、阎立本其人亦是文人,当然是以山水次要之,然由于年代过于久远,画作遗失严重,于我辈只得假想,当然此亦是一大乐趣。
  余最实际的假想曾想过山水画为何在中国会成为正统文脉,先生看了指点指点。大学期间蹭尹吉南先生的课,他讲了一个概念即艺术生成学,我就想,山水画的兴起会否与中国居士文化在中国的兴起相似呢?一,山水画所要求的造型能力不需要像人物画那样长期训练;二,山水画尤其是文人画在宋代以后由绢到纸面技法变得简单,所以绘画从两宋乃至之前时期院体画占基本统治地位被解放了;三,唐代的壁画不论,北宋神宗为郭熙建造大殿悬挂其作品,而且宋代画作尺幅巨大基本是殿堂级的,在宋代之后参与人群变多,而且大多数是为书斋服务的,所以元代以后画作尺幅变小了;四,山水画留白被强化、强调,两宋画作纯粹的留白是没有的,画到最后都有一遍整体的烘染,巨幅作品基本没有刻意留白,只小品团扇有,并且很美,但从元代开始尤其明清绘画留白成了一项基本能力,并且最后可以意到笔不到,我个人认为是宋时画作悬挂空间较大,而团扇确实居家小室的玩物,而元代以后的画与团扇类似是书斋的产物,并且悬挂空间狭小,所以比较空的作品在这个空间会比较好看。所以现代的作品基本上以繁为主的原因,我个人觉得是空间已经决定了。以上是我的一个想法,只是希望先生指点。
  其实我个人觉得李泽厚先生西学的功底确实好于国学,其实就东方哲学的美感基本的研究太少了,哲学是美学的延伸,现在的中国人把东方哲学都研究成伦理学、社会学,还有现在的管理学(当然学管理的认真读荀子就很好了)。如王国维这样的人近几十年是没有的,在王的时代所有人都在西化,但是就这个没有任何文凭的人就让中国诗词再一次发出光芒,其实我有时的迷茫就是,现代的确没有在东方美学方面的先贤圣哲。
  周:你所见摩诘“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句中体现的天人合一境界,显出你对文人艺术体悟的慧根。仅此一点,足见将来成为文人艺术复兴的中坚,值得期待。张僧繇、展子虔、阎立本在一定意义上都是文人,但所作之画,按今日所能知能见,仍不属文人艺术范畴,张、阎人物为主,展之《游春图》虽已是最早之山水,但那里的山水仍然是人物活动的背景,并未独立成为后来所谓的山水画。唯摩诘不光是将山水独立出人物而自成门类,且将诗意入画,开启文人画之先声。何为文人画? 古往今来定义多多,且历朝历代又有发展变化。我略加总结,一般应有如下几种特质:其一,先是山水,后加入花鸟,人物基本不在文人画范畴;其二,李泽厚先生所说“有我之境”,即不以再现视觉世界为首务,而首重抒发个人胸臆;其三,强调中国哲学尤其是道家精神,你所谓“天人合一”是也;其四,讲究诗书画印结合于一体;最后,游戏笔墨的态度(当然,你所说对纸尤其是生纸的偏爱与此有关)。你以为如何?
  你所修习之艺术生成学很有意思,惜不是我之所长。文人画与居士文化兴起的相关性见解独特,值得玩味。山水不似人物需长期学习训练,由绢面到纸面的演变,作画空间变小,尺幅由大变小,因此导致留白技巧滥觞且光大,皆为颇有见地的观点。关于留白(或飞白),视觉原因之外,我觉得和中国哲学尤其是道家的泛神论有关。因为道家讲气贯穿万物,气无所不在,而气乃万物之灵,山川河流,万事万物,无不有气,无不运气,无不呼气吸气。西方画家乃至你说的宋代画家无不认为实体之山不可有空洞,此乃再现理论体现;但文人画引入留白,引入飞白,乃认为山也好,石也好,树也好,水也好,都是需要呼吸的有灵之物,更有甚之,笔墨亦有灵,亦需空间运气呼吸,这应该是飞白技巧的哲学、美学基础。
  当代中国没有哲学家,没有文人画家,也没有像王国维那样的文人,原因很多,几十年的文化摧残是主因,我觉得,否则不会有小说家沈从文改行研究服装史,而画出震撼心灵的《流民图》的悲天悯人的蒋兆和后来不会只画不痛不痒的《给爷爷读报纸》之类的“小品”。我辈儿时从无机会接触古典,成人后又怎能奢望有王国维一样的思维、见地和文采?再说到台湾,虽然传统保持得很好,但是也很西化,举一个简单例子:台湾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比大陆学生好很多,准确很多,可见他们的外语教育成绩比大陆好。我们是西学没学好,国学又给丢得差不多,所以徒留恨与憾。
  你能对画廊及其各位同仁怀抱感恩之心,很好。他们确实是铜臭味很少的艺术推手,对文人画这么专业的东西知之有限,可以理解,因此对其价值也未必能准确估量,在这方面,我们都有启蒙的事情要做。
其他文献
目的:  本临床试验通过研究耳穴贴压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寒湿凝滞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与单纯中药口服治疗该疾病进行临床疗效对比,为耳穴治疗及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最近,中国工商银行召开党委扩大会议暨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增强‘四个意识
目的:  便秘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中老年高发,西医目前对便秘的治疗主要采用对症药物治疗,效果显著,但药物副作用极大,容易造成药物依赖及便秘症状的恶性循环,对老年患者造成极大负
吴雷,1974年生于北京,1997年毕业于中国戏五曲学院舞台美术系风景绘画专业。从小酷爱艺术,专业绘画近十年。大学毕业后在舞台美术领域大旌拳脚,多次担任大型活动的视觉设计并
国内首家美术馆“试水”理事会制度 推动中国美术馆产业国际化发展  2014 年4 月29 日,“今日美术馆与克里斯·温赖特理事聘任签约仪式”在位于北京百子湾的今日美术馆举行。今日美术馆创始人、今日美术馆理事长张宝全、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与国际艺术名家、教育家克里斯·温赖特教授(Chris Wainwright)出席了仪式。  随着克里斯·温赖特在《北京今日美术馆理事会理事聘书》上签字,这位国际艺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