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月圆之夜。在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大漈村,几十张方桌沿着古街,靠着河流一字排开,来自全国各地100多位游学人员借着月色,推杯换盏,欢声笑语不断。
驱车行走在景宁境内,“难以言表”的美无处不在:群山苍翠,溪流蜿蜒,极具辨识度的木拱廊桥和山间升腾的云雾,上千年的苍松刺柏和文物古建,共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自然之美与时间之美。作为我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和华东地区唯一的民族自治县,景宁以深厚的生态底蕴和浓厚的民族特色见长。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把畲乡景宁作为基层工作联系点,亲自把脉景宁发展方向,并为景宁确立了“立足畲乡特色、山区特点、后发特征,走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发展思路。近年来,朝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景宁以生态资源价值转换为核心,大力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一方面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成真正的“金山银山”;另一方面,以美不胜收的青山绿水为“舞台”,引入文化、旅游项目,让畲乡的经济文化活跃起来,景宁巧用生态杠杆,积极变革创新,推动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价值多途径向GDP转化,找到了一条生态致富,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有着1100多年历史的大均乡,山清水秀,生态优越,文化浓厚,不仅有景宁第一家4A级景区“中国畲乡之窗”,也是我国首个发布GEP核算报告和推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专项资金的乡镇。
2019年12月27日,作为丽水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的大均乡,发布了全国首个乡镇级GEP核算报告,据《报告》显示,2018年该乡的GEP达到17.88亿元,比2017年增加了9400万元。基于生态环境总值的增加,大均乡获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专项资金188万元,这在全国尚属首例。据大均乡副乡长刘浩凯介绍,获得的这笔资金全部注入大均乡两山生态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两山公司”),其中一部分用于建设智慧生态监控系统。《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在大均乡看到,如今已经建成的56个监控点及监控大厅,对辖区内的空气、水、土壤等环境状况,以及游客流量、停车数量和民宿入住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测,守护着这里的青山绿水、一草一木。
在大均乡,生态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对青山绿水的悉心保护上,其价值也是肉眼可见。在该乡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中,《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看到,景宁农商银行给予大均乡“生态贷”贷款整体授信5亿元的牌匾悬挂在墙上,此外各种“生态授信”的提示和说明也十分醒目。据“大均乡农户生态信用积分行为正负面清单”显示,生态保护、生态经营、绿色生活等五大项18条与村民生态信用和权益息息相关,这其中每一项每一条的分值、计分标准、加分事项和扣分事项都有详细规定和说明。据刘浩凯介绍,这种生态信用与贷款挂钩的机制建立,让老百姓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一些生态信用好的村民以极低的利率贷款开了民宿,当年就有了收益。
除了为生态价值转化打通金融通道外,景宁县还在尝试着把生态价值拓展至更多领域。在民宿方面,景宁正在推行全国首例民宿生态价值体系,除传统的房型、配套、服务等因素外,创新性地将清新空气、优美风景、美好环境等优质生态产品纳入定价范围。一系列生態价值转化体制机制的建立,一笔笔“两山贷”的发放,让“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更为畅通。景宁畲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人对《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表示,在推动“两山”双向转化过程中,为了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景宁把GEP转化为GDP指标纳入县对乡镇、部门考核,甚至在部分乡镇还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纳入到了领导干部的离任审计中。此外,为了打通生态价值转化发展通道,景宁在土地领域按照“经济产出价值+生态环境增值”进行出让,让使用者为生态环境价值付费,彰显“生态有价”的价值理念。
据景宁县生态产品价值高效转化机制专项小组负责人介绍,为了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多元转化,景宁正在全力打造“景宁600”县域农产品公共品牌,以发展“海拔经济”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销售领域,通过“飞柜”“飞网”等方式,让景宁的优质农产品进入长三角各大城市,实现生态农产品价值的异地转化。而为了确保农产品生态含金量的提升,景宁县积极推广有机种植,绿色防控,完善了152种禁限用农药和替代品种目录清单,截至2020年,农药、化肥使用量分别比2017年减少10.78%、8%。
挖掘生态“绿金”
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除了科学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外,关键还要靠内容的植入。为此,景宁一方面创新性地将清新空气、优美风景、美好环境等优质生态产品纳入定价范围;另一方面依托好山好水,积极引导水域经济、培训、民宿等项目的发展,不仅卖“美景”、卖“环境”,更是卖起了“好资源”和优质服务,用“好生态”带来“好业态”,助推“绿水青山”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
2009年,大均乡“中国畲乡之窗”正式成为国家4A级景区,此后,外出创业及务工的群众陆陆续续回到乡里,吃起了旅游饭。曾在绍兴从事酒店经营与服务管理的大均乡村民周仁建,回到故乡后创办起了全乡第一家旅游商店、第一个旅游四轮车租赁项目、第一家无人售货商店、第一家畲乡小吃馆,开创了大均乡的“四个第一”。2019年,两山公司正式成立,周仁建被聘为总经理,据其介绍,两山公司成立后,一方面积极整合各村资源,主动对接丽水警官培训学校、邮储银行等机关企业食堂,制定了如梅山西瓜、非遗传承绿曲酒等生态农产品清单,解决生态产品的供销问题,加快打通生态资源、生态产品、生态商品、生态服务转化通道;另一方面,通过“农户+两山生态发展有限公司+企业”模式招商引资,成功打造出伏叶花卉产业园、大均急流水域救援培训基地和畲画馆3个项目。 据悉,浙江水域救援技术交流赛连续四年在大均乡举办;景宁大均急流水域救援基地,从2017年至今已开展各类培训100余次,参与培训3000余人次,产生培训费用2000余万元,带动大均民宿经济增收500余万元。采访期间,《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看到一份名为“大均乡2021年‘大赶考’目标”的公示,“深化水域经济挖掘,深化山林经济挖掘,深化文旅产业挖掘”成为大均乡“争先赶超”的主要工作和重点目标。
实际上,除大均乡之外,景宁县的各个乡镇都在积极挖掘生态“绿金”,成功案例不胜枚举。景南乡境内河流纵横、古村林立、远山如黛、风景如画,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禀赋,该乡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形成高山蔬菜、毛竹、农家乐民宿等3个主导产业,年产值近1亿元;大漈乡发挥高山气候优势,大力推进高山冷水茭白产业发展,建成茭白基地5000余亩,“可以生吃的茭白”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亩均产值超8000元,总产值近5000万元;澄照乡围绕打造惠明茶乡,推进茶园有机化改造,全乡茶园面积达2.08万亩,2020年茶业产值达1亿元,人均茶业收入高达1.26万元。景宁县的各个乡镇把生态饭碗越端越稳,通过不断挖掘生态“绿金”,群众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端好生态“饭碗”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景宁在积极推进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同时,另一项化“荒地荒山”为“绿水青山”,进而转变为“金山银山”的工作也在全域展開。景宁县东坑镇白鹤村是一座村如其名的村庄,群山环绕,生态环境十分优美,但长期以来,该村周边的山林处于荒废闲置状态,林木覆盖率较低,既不美观又无农业产出。为了提升闲置土地利用率,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2013年,当地政府引进景宁立勤产业园有限公司,在白鹤村周边的山林间建起了“立勤香榧核心示范基地”。7年多的时间,白鹤村1000亩核心示范区、6800余亩扩展种植区的香榧种植区已经形成,一举成为浙江省最大的连片香榧基地。曾经的荒山秃岭被绿色的香榧树覆盖,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创造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助推着白鹤村GEP总量一路高攀至近4亿元。
时至今日,东坑镇正在积极研究开发香榧油、香榧入药等生态新产品,进一步挖掘生态优势资源的经济红利;除此之外,还在大力推行“香榧种植+休闲观光+文化推广”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和白鹤村同属于东坑镇的桃源村,同样有诗意般的名字,该村有着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基地“水果沟”,这里葡萄种植大棚林立,大棚中一串串果粒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实际上,数年之前的“水果沟”只是一条无人问津的“荒山沟”。2013年,桃源村以农村土地流转为契机,由党员干部先试先行带头,在荒山沟中建起了葡萄种植基地。据第一批种植葡萄的桃源村干部吴建东介绍,选择种植葡萄,开战就取得了胜利,从2016年起毛收入就已有30万元,近3年平均每年毛收入都能达到60万元左右。
做好生态文章,挖掘生态“绿金”的景宁人,得到了大自然的丰厚回馈。而景宁面对自然的馈赠,也始终遵循着“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发展原则,不浪费资源,这也是端好生态“饭碗”的应有之举。“早在2013年的时候,我发现景宁的高山蔬菜除了少部分在当地市场上流通以外,许多农民在满足家庭食用以后,把更多蔬菜拿来喂猪喂鸭,实在可惜。”丽水一山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苏承波是景宁沙湾镇旺水村人,一次回家探亲时,他发现优质的高山蔬菜因为难销售,只能白白浪费,于是投资在沙湾镇叶桥村建起了300亩蔬菜种植基地,搭建起了蔬菜产销一体化平台。
传递生态价值
景宁拥有海拔600米以上的11万亩纯净无污染耕地、150多万亩山林资源,属于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地貌格局。由于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景宁高山生产出的农产品天然绿色,质地优良。2017年初,瞄准这笔巨大的“绿色财富”,景宁全面启动“景宁600”计划,即把海拔600米以上村庄出产的农产品,打造成“景宁600”区域公共品牌,统一种植技术、统一包装、统一销售。
景宁县鸬鹚乡葛山村的大学毕业生叶荣娟和刘勇,于2016年毅然辞掉杭州的工作,回乡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流转了800余亩土地,从事高山生态精品农产品生产与销售,并创立了“畲葛山”品牌。2017年,循着“景宁600”的区域农产品发展思路,他们把市场重心放在了杭州、上海等大城市,当年的销售额就突破百万。此后,叶荣娟和刘勇又联合景宁县的30多家生态农业经营主体,成立了“景宁600”生态精品农产品营销联盟,通过“联盟+基地+小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3000余户农户增收,联盟成立当年的销售额就近3000万元。
据景宁县经合中心负责人介绍,为了把生态优势辐射至更广阔的地方,景宁不断擦亮“景宁600”这张生态农产品金名片的同时,也通过“蔬菜基地+收购网点+农产品包装+产品配送”的模式,大力推动“飞柜”“飞网”经济,让景宁的优质农产品“飞”进周边县市的餐桌。“目前,我们已在台州温岭市、宁波宁海县、嘉兴海盐县等地建成10个‘飞柜’,去年的销售额达到3885万元,今年1月—9月‘飞柜’销售额已达1774万元。”
此外,景宁还积极利用省内各大结对兄弟县市的线上销售平台和“政采云平台”,全力做活“飞网经济”,为“景宁600”产品销售打通线上通道。通过“政采云平台”,温岭市的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食堂积极采购“景宁600”产品;绍兴市上虞区财政局、发改局、供销社等单位,采购了600万元的“景宁600”产品;在海盐,该县打造的“盐津豆”APP通过发放扶贫消费券的方式,引导人们购买“景宁600”产品;而宁海县的众多网红和主播,则在直播带货时,为景宁的好山好水、原生态农产品吆喝助力。而借助“飞网”直播带货,去年“景宁600”农副产品在线上的销售额超过1亿元。
上演“文旅大戏”
“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除此之外,良好的自然生态也是一种土壤、一个舞台,在其之上,可以孕育出更丰富的业态,上演更具文化含金量的产业大戏。“景宁的生态全国第一我不敢说,但据官方监测,我们已是浙江第一。”谈及景宁的好山好水好生态时,景宁县政协主席张峰充满了自豪。
据张峰介绍,因为看好大漈乡优秀的生态环境,太合集团已与大漈乡展开深度合作,该乡把所有的公有资产拿出来交由太合集团进行市场化运作,太合集团则承诺每月至少有10名签约艺人到大漈进行创作;每个季度创作出来的作品,都要在大漈搞一场演唱会展演。“此外,太合集团还要与中国电影集团联合,在大漈搞乡村电影周;在东坑镇、大漈乡等几个乡镇的高山台地上,每年做一次廊桥国际艺术季,就像日本的大地艺术季一样。我们也要把畲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结合进去,这样就可以让文化与生态紧密相融,产生出全新的经济价值。”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做好生态价值转化工作,让生态与文化紧密相融,增加百姓收入,在生态舞台之上,景宁的“文旅大戏”正在上演。据景宁县文旅局负责人介绍,从2017年开始,景宁就将“全域旅游”作为战略支柱产业,全面实施了“整干净、变美丽、配产业、融文化”四步走战略。如今全县已创成4A级景区镇5个、A级景区村89个,畲乡景宁这座小县城已化身为“大景区”。在广阔的乡村,500多家星级农家乐民宿早已从“吃在农家”的1.0版,升级至“山水与文化相融”的3.0版。据景宁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全县农家乐民宿游客接待数约为94.4万人次,营业总收入多达6861万元。除此之外,那云·天空之城、惠明禅茶文化产业园等一批旅游大项目正在建设中;东坑镇的白鹤咸菜经济、香榧基地等一批农旅融合项目也在紧密推进,景宁的文旅产业“既有星星也有月亮”。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畲乡景宁的生态大舞台上,游人如织,文化繁盛,好戏不断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