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探究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lon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英语人才的需求,英语专业应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培养策略、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培养时代需要的应用型英语人才。
  关键词:英语人才;复合应用型;培养模式;教学管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269-03
  1998年12月教育部高教司发布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若干意见》指出:“市场对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逐渐减小,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的培养模式。”赤峰学院第二次党代会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坚持以社会需要和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那么,什么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英语专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如何培养英语专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本文将就此进行一些探讨,并提出关于英语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设想。
  一、复合应用型英语人才的概念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才。而复合型人才则主要指能通晓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才。现行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复合型英语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也就是说,复合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应以专业为基础,使英语作为技能、工具与专业相结合,培养既有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学科理论与基本技能,又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熟练掌握英语语言能力的新型复合型人才。这类复合型人才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英语专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校英语专业主动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战略选择。
  二、复合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
  按照《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要求,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应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具体讲,复合应用型英语人才应具备以下特点:
  1.有扎实的语言功底。所谓扎实的语言功底不仅仅指能熟练地进行听、说、读、写、译等在汉语与英语之间自由切换的语言能力,还包括能够准确、得体使用英语的语言能力。这些能力不仅来自于英语人才语言技能的训练,更取决于对英语文化的了解以及较高的英语文化素养和广博的知识面。对英语人才而言,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安身立命之本,是其他所有技能的依托,没有过硬的语言功底,就无所谓合格的英语人才,其他的一切技能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支撑。
  2.有复合的专业实践能力。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对单一英语类毕业生的需求已越来越少。英语专业的学生拥有复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是社会发展的新需要,也是英语人才适应当今社会的必要条件。由于英语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应用型英语人才必须是复合型的人才,学生除了熟练掌握英语外,还应至少掌握一门其他专业或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能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用汉语和英语进行思维、转换和操作,并能够将自身的各种专业智能应用于实践。因此,复合应用型英语人才并不是单纯的知识复合型人才,除了掌握理论知识以外,其人才培养更侧重于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的运用,更注重与其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紧密结合,以使学生在精通英语的同时能够更好地胜任所从事专业领域的工作。
  3.有创新的素质。创新素质,是一种创造性素养,包括求新求异的创新精神,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及以健康的心理和向上的思想为特点的创新人格。英语应用型人才不仅仅要培养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复合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三、复合应用型英语人才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学校为学生和教师设计的知识结构和教学体系,服务于我们所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是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按照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课程体系现代化的基本标准,对原有传统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对结构和功能进行优化,以获得最大的课程效益。
  在课程设置上,要抛弃落后陈旧的课程,改造利弊相杂的课程,增设一些具有时代特色和社会需求基础的新课程。正确划分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三大类课程的课时比例。体现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核心,以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使其具有科学性、可行性、适应性,把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社会认可度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指标。
  在课程内容上要本着“学以致用”的思想,按照开放性、灵活性的原则把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结合起来,处理好单一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关系,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把体现当代学科发展特征的、多学科间交叉性知识渗透到课程内容中来,让学生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学习和理解知识的真正意义。
  四、复合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策略
  (一)更新人才观念,转变教育思想
  为了适应英语专业从单一的“英语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向“复合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转变,首先就要更新人才观念、转变教育思想。要按照“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实际综合能力为主线,在英语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认真贯彻以下教育指导思想:第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第二,转变“精英”教育质量观,强化应用能力的发展;第三,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特色;第四,统合基础理论于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采取有效的语言输出策略
  中国人学习英语之所以困难,主要是缺乏语言环境。如何突破这一瓶颈,一直都是英语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1.限制使用汉语,强迫使用英语。第二语言的习得是培养新的习惯和技能,而这种习惯和技能必须在反复的实践中不断进行强化,因此,应该“强迫”学习者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而非汉语。作为教师,不光要限制学生使用汉语,更要限制自己过多使用汉语,切忌把英语课上成用汉语来讲解英语的课。另外,还要深入研究如何有效排除汉语对英语的干扰,帮助学生在习得英语的过程中,顺利养成新习惯。
  2.加强双向交际,强化实践教学。教师应把足够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相互合作与互动来学习语言,从事语言活动。学生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经常性地开展讨论会、辩论会、读书报告会、主题演讲和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以延伸课堂学习,增强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体验性。应定期举办英语角及英语演讲赛等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使自己在创办实施的过程中提高英语水平,锻炼综合能力。同时,学校还应与英语相关的公司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学校等合作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开展专业技能实践,除了锻炼语言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熟悉相关业务流程。
  (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复合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特点,在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加强语言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案例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挖掘其潜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善于合作、讲究效率的人格和能力。同时,要科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充分合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课后网上阅读、图书馆阅读、网上作文、网上测试、网上探索相关话题等形式,培养学生课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改革考试方法,考核形式上可多层次地使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估相结合,以充分体现英语课程考核的综合性。
  (四)改革教学管理机制
  1.深化学分制改革。目前,我校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实施的基本上还是学年制。学生很难跳出四年制框框,假期修课制度缺位,学生要想缩短学习期限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从客观上容易造成学生在入学后一段时间内学习积极性处于停滞状态,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奋进精神,也不利于快出人才。
  2.加大选修课的自由度。目前的选修课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限制性选修,学校将课程划分为不同课程群,学生在某个课程群里必须修满规定学分方可毕业。虽然这样的选修有很强的针对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人尽其才”的人性化人才发展趋势。国外通行的做法是,实行全通型选修制度,并允许适当时限的“试听”,将选修课决定权真正交给学生。这将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有利于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培养复合应用型英语人才,要求教师应具有“双师型”的特点,即英语理论知识应扎实,口语表达能力要流利,同时还应具有高水平的操作技能和较为丰富的实践活动经验。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纽带效果,将学校专业知识讲授与社会活动实践有机联系并结合起来,更利于学生准职业化能力的培养。
  4.改革实习环节。目前我校采取的仍是第八学期集中实习的方式。实践证明,学生在毕业前集中实习,即使遇到问题,特别是发现自己知识欠缺时,已没有机会重新回到课堂去弥补。仅在毕业前安排社会实践,对教学全过程只起到检验结果的作用,而无法对结果进行修正、补充,我们不妨尝试英国大学通常采用“三明治”模式,即“实践——学习——再实践”模式。英语专业学生可以在二年级下,或三年级上安排2~3周停课社会实习。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一方面检验所学语言知识与技能应用,另一方面也在实践中找出差距,促进后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针对性。
  5.完善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英语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实行全程质量管理,即对教材选用、教师配备、课堂教学、课后练习、课程评估进行全程监控。建立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与学生对课程配置与教师讲课的信息反馈,并根据反馈信息进行相应调整与修正。英语专业的教学评价不能采用“一科一考”、“以考代评”方式,应将学生平时学习过程表现纳入课程评价,提高平时成绩比例(可设定为30%~40%)。此外,对理论课程应将小型专题研究、理论综述等报告型成果纳入课程考核,并占较大比例(如基础理论占40%,研究报告占60%)。由于英语专业具有很强的行为表现特点,因此,应将行为表现评估(performance assessment)纳入教学评价体系,这些行为表现可以通过在学生中进行英语竞赛、表演,以及参与校内外相关活动与任务中体现。总之,对英语复合应用型人才要进行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立体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工作能力,使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杜国海,王涓.复合应用型人才辨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7,(8).
  〔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石云龙.新形势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思考[J].江苏高教,2007,(1).
  〔4〕洪流.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责任编辑 姜黎梅)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新媒体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因素,以校园网络和手机等平台为主体的新媒体起着政治引导、生活交流、发表言论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新
建立政策性金融制度,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宏观调控体系。要优化政策性金融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就要推进金融机构改革。在改革中,要遵循"充分体现政府意志"的原则,还要强
目的:通过规则中主要的变化来探讨啦啦操运动的动作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啦啦操运动的训练编排进言献策,从而加快啦啦操的发展。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
文章采用《考前心理自我检查表》对高师生的考试心理进行问卷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高师生期末考试在W(担忧程度)、E(情绪分)、T(总体水平)三因素上女生均高于男生,大二学生高于
《毛泽东思想概论》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宣部和教育部规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是高等院校教育中一门必修政治理论课程。
归因,是人们通过对自身、他人行为进行分析,对事物产生原因进行推断的一个过程。在现今体育领域,归因训练可以说是较为热点的一个研究课题。本文主要对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
通过对我国与美国高校开展健康教育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学校体育是健康教育的最主要方式之一,提出了在高校实施健康的设想,探讨我国高校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为促使我国
公务员素质的好坏、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能力的强弱,标志着一国政府的能力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我国《公务员法》的颁布使我国公务员制度进一步法制化、
对不同的人体在进行不同性质的运动中和运动后的心率,血乳酸,肘静脉氧分压和PH值进行了测试,以探讨运动性乳酸产生的机理。多次实验证实:运动性乳酸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至少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要充分运用动作技评和考核来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变间接的体育需要为直接体育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