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萧条

来源 :大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jie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次贷危機引爆的金融风暴,现在看来只是预演。
  当时各国都采用了“刺激”方案来拯救经济。
  “刺激”的代价是债务危機。现在是债务危機即将引爆金融危機。山雨欲来风满楼。
  所谓刺激,虽然花式繁多,但归根到底就一招,开动印钞機,放开信贷口子。让钱来解决金融危機。
  问题在于,次贷危機本来就不是缺钱引起的,现在市场上新增大量货币,出口在哪里?
  美国超发货币还不要紧,中国外管局可以“接盘”。
  中国就吃力了。一方面要发人民币买下进入中国的美元,另一方面,中央4万亿,地方18万乙的刺激方案需要增发人民币。这两者凑一起,货币就泛滥成灾了。
  次贷危機本来就是房地产过热,爆炒基于房地产的金融衍生工具而引起的。但是解决危機的手段却是吹起一个更大的泡沫来挽救危機。拿中国来说,大量增发、放松信贷口子后,更加催生资产泡沫,地价、楼市暴涨,通胀呈山洪暴发之势。而收紧银根压通胀,却使老问题重现:企业生存困难。
  当前来说,刺激经济的后果以债务危機的形式出现。
  美国、欧洲的国债都面临着巨大危機。在欧洲,甚至欧元都面临着崩溃。世界经济面临着的危機,甚至可能超过1929—1933年的危機程度。
  宏观层面的东西多说冠益,咱们说微观的,说企业层面的一些动作。
  美国企业普遍看到了危機将来临,都在储备现金,准备迎接一个可能来临的漫长寒氛
  美国企业现在手中大概持有5万亿美元现金,其中:GE持有910亿美元,微软600亿,苹果760亿……
  春江水暖鸭先知。要做百年老店,就一定要见微知著,要有点预测能力。
  国际优秀企业应对萧条有三招:
  第一是储备现金;
  第二是裁员,出售非核心资产;
  当全球最优秀的企业悄悄做这两招时,你别幸灾乐祸,他们不行了,俺们可是一枝独秀
  当他们出到第三招,宣布冻结一切资本性开支的时候,那就是危機已经爆发了。
  最近,GE把旗下的集装箱租赁业务卖出去了,15亿美元。谁接手的?海南航空公司!
  李嘉诚收购了英国自来水公司。
  GE是储备现金。李嘉诚是为了未来稳定的观金收入。海航是看好未来几年全球航运业务?
  据投行内部消息,2010年时,外资基本上已经全面退出国内房地产业务。内资接盘。
  对中国企业来说,面临的问题是,在世界经济不振的前提下,汇率升值,出口下滑,而内需却无法启动;在压通胀是最大政治任务的前提下,信贷将长期偏紧,融资困难,资金成本越来越高。中国经济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已经到了水落石出的时候。未来的日子将可能会比较难过。
  因此,我们不妨对自己多强调一下这个原则:尽量储备现金,准备好应对即将来临的危機与萧条。
  方法无非是:资产重组,剥离非经营性资产、不良资产,换点现金回来;冻结一切资本性开支,压缩投资;在建项目要尽快完工,并实现盈利;实行包括裁员在内的削减开支计划;对中国企业来说,现在才做应变计划已经是迟了,但做准备比不做准备为好。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