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远教的村支书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hu0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石岭村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与费县、苍山两县交界处,是一个鸡鸣三县的山窝村。自村里建成远程教育接收点以来,党员群众通过网络了解到了外面广阔的世界,学到了先进的知识技术,掌握了快捷的致富信息,引进了新的致富项目。这一切变化都与青石岭村的领路人——村党支部书记张延鑫痴迷远教分不开。
  
  “热恋”——青石岭上有了“信息高速路”
  
  张延鑫是一名退伍军人,今年44岁,皮肤黝黑,身材魁梧,性格爽朗,乐于助人。2000年,他当选为青石岭村党支部书记,成了这个山窝窝里的“当家人”。
  青石岭村周围大小山头十余座,面积3.5平方公里,辖6个小自然村,全村609户、2217人零零散散地分布在这些青石山间,是典型的穷山沟。一道道山梁养育了青石岭的人们,也阻断了青石岭人发展的希望。2002年春,一条平坦宽阔的柏油公路从青石岭村盘旋曲折而过,打破了山里多年的寂静,打通了与山外的隔阂。但是长期的封闭,山里人的思想已经僵化,没有人敢于冲破现有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青石岭人贫困落后的生活状况依然没有改变。通了柏油路,党员群众盼“信息高速路”,急需了解山外的世界,拓宽致富路。作为村里“一把手”的张延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04年夏,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在山亭区全面展开。试点一开始,张延鑫就主动找到镇里,请求在他村里先建。于是,该村成为全区第一批试点村,率先配备了全套的远程教育设备。但是面对崭新的电脑和卫星接收设备,多数村干部都不能接受,更不用说那些祖祖辈辈在青石岭上劳作的老百姓了。这些东西它能干吗?怎么用它?认为纯粹是白花钱,还不如给点补助款来得实惠。张延鑫却不这样认为,他明白,这正是自己苦苦寻找的一条路——党和政府为全村老百姓开辟的“信息高速路”,青石岭的老百姓只要沿着这条路就能走向富裕,走向现代化。
  别人不理解,他不烦,他知道山里的老百姓的心,就像这青石岭的石头一样厚实,容不得一丁点的虚空,要想让老百姓真正接受这新东西,那就必须有人会操作、会使用,得让远程教育出效益。于是担任支部书记的他,自告奋勇又当起了远教管理员,下决心学好电脑。他除了积极参加区、镇举办的培训班外,还坚持自学。学习之初,面对“鼠标、键盘、显示器、主机”这些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新玩意,张延鑫还真犯了难。可是天生倔强的老张总有一股永不服输的劲头。为了能够尽快掌握学会电脑操作技术,张延鑫又重新拾起撂了三十多年的小学课本,像个小学生一样学拼音,练打字。正在上小学的女儿成了他的“语文老师”,儿子高中用过的计算机课本成了他的“技术顾问”。就这样,张延鑫一边自学,一边上机摸索,有时在计算机前一呆就是一整天,连吃饭都要催好几次。
  
  “结缘”——青石岭上“充电”忙
  
  会操作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如何让更多的人学到有用的知识。张延鑫见人就提、逢人就讲远程教育,在召开村党员干部会议的时候,总是放上一段他事先精心下载的远教节目。渐渐地,党员干部对远程教育也着了迷。为了引导更多的党员群众学远教、用远教,张延鑫在与大伙聊天时,总是带着纸和笔,把老百姓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随时记下来。等到空闲时候再到网上查询,然后对症下药。一时间,张延鑫竟成了青石岭的“百事通”,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有事就到村里去咨询。这时,张延鑫高兴地说:“是远程教育在给我当‘参谋’呢!无论是政策法规、种养技术、市场信息,还是卫生知识、文化体育,一应俱全。从卫星上接收下来的节目,还可以存储在电脑里,随到随学,可比电视好多了。”
  远程教育仿佛一缕春风,吹醒了青石岭人。党员赵洪元说:“不看不知道,一看真不孬。村里自从安装了这套设备后,只要一有空,我就过来看看,闲着没事,学点知识,充实充实自己。”村干部张贵银则比较喜欢看一些政策性的节目,他说:“现在的老百姓素质越来越高,作为村干部,如果政策上的东西学不好,给老百姓讲不透彻,人家也不服,工作就很难开展。”村民们更是形象地说,80年代靠自行车,90年代用大哥大,如今是不出屋门用电脑闯天下!
  党员群众看到远程教育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解决的是实实在在的问题,于是开始对远程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的青石岭,一到集中收看日,党员群众就习惯性地去村里收看学习,张延鑫再也不用在大喇叭上吆喝了。有事的时候,比如张家的羊不吃草、王家的兔子拉稀,要找张书记,在远教设备上搜一搜寻一寻,看有没有解决的好办法;没事的时候,也要到村里找张书记,打开远教节目,看一看学一学,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好项目。
  
  “痴迷”——青石岭人看到新希望
  
  党员群众对远程教育的热情,使张延鑫对青石岭充满了信心,他不禁憧憬起了青石岭的未来,也更加坚定了他用新科技促新发展的决心。如今的张延鑫已经与远教分不开了,十里八乡的人们都知道青石岭有个“远教迷”。只要一有空,他就到播放室打开电脑、下载课件、查找信息,通过广播和公开栏预告节目,等待党员群众前来看节目、查资料。
  去年春,张延鑫通过网上查询和实地考察,感觉肉牛养殖前景广阔,可以投资。但是张延鑫并没有蛮干,他知道老百姓在发展一些新产业时,往往是“蜂拥而上、相泣而下”,跟风效应十分明显,最后给老百姓造成巨大损失。为了让兄弟爷们少冒风险,有点养殖经验的张延鑫决定自己先行试验。同年夏天,他贷了2万元款,盖起了牛圈,只要秋天储备好足够的料草,再买来牛犊入圈,来年的收成便可唾手可得。但天不遂人愿,一季的秋风秋雨,使原本用来作粮草的玉米秸秆都烂在了地里,张书记养牛的念头也只能打消。“放弃养牛并不等于放弃养殖,更不等于放弃了农业结构调整”。
  去年底,张延鑫在浏览信息时,发现皂荚树是一种用途极广泛的经济林木,发展前景及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但是不知道本地的气候、土壤等能不能适合种植。春节前,他多次到市、区林业部门进行咨询,并邀请有关专家到青石岭实地勘察论证,“发展皂荚种植”的想法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认可。通过耐心细致的宣传和党员群众对远程教育的信赖,乍暖还寒时,青石岭村的老少爷们就齐上阵了,不到三天的工夫,就栽植了八千多棵皂荚树。现在,满山遍野的皂荚树都已亭亭玉立了,它们寄托着青石岭人的希望。
  其实,张延鑫的算盘还不止如此,还打算借助远教这条“信息高速路”,制作青石岭网页,建个网站,宣传推介青石岭,开发营销奇石,培训转移劳动力,引资壮大特色养殖……让青石岭冲出大山,让更多的青石岭人走上致富的道路。
其他文献
片子播出以后    《呵护明天的太阳》这部专题片是由我们河南淇县县委组织部独立制作的。片子播出已经很久了。  很多人看了片子,给电视台打电话,说:“留守儿童真的有些可怜,同样是孩子,同样有父母,他们的生活却近乎孤儿。”   在爱心“1+1”活动期间,一个城里小朋友对老师说:“我想和他们做朋友。我想带他们回我的家。他们的爸爸妈妈都是不回家的人。”  一位女士伤感地问:“片子里那个吃蛋糕的小姑娘叫什么
期刊
独特的自然风貌    济源电视台拍摄的电视专题片《走近云南》,特别选取了那些带有云南独特自然风貌的镜头和片段。巍峨的玉龙雪山,清澈的蝴蝶泉,古城丽江千年流淌的雪水和临水而建的古楼,以及古楼里那精雕细刻的门、楼、厅、堂,还有那些铜壶、铜锅、铜勺等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自然风貌与人文景观,让观众看到了一个奇异的时空境界。  事实上,独特的地域特色是电视专题片一个重要的叙述
期刊
深度报道是“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向的报道形式”。电视深度报道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报道形式,应该具有全方位的、蕴含着事与理的思辨“深度”。目前电视深度报道方式已经普及,而有些电视深度报道节目由于缺乏对新闻事实的深入挖掘,大道理、空道理多,现场拍摄的图像少,新闻信息量贫乏。因此,深度报道的深透性大打折扣,一些本来很不错的报道题材因为缺乏深透性而丧失了它的报道分量和引导力度。深透性——应作
期刊
自从电视纪录片走入荧屏以来,它就开始以一种其他任何电视节目都难以替代的独特的存在价值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近几年,不但纪录片创作有了一定的规范、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且还涌现出了一大批独立制片人和DV爱好者。虽然他们中有不少人还不是“科班出身”,一些DV爱好者的作品也还显得稚嫩,但他们酷爱纪录片这块土地,并快乐地耕耘着、收获着、享受着……  一位资深的国际纪录片专家在了解了中国纪录片创作队伍的情况后
期刊
一是基地联创。二是活动联搞。三是课件联做。四是资金联投。    浙江省玉环县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成员单位作用,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全方位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基地联创。把各部门要求基层建立的各类活动阵地、基础设施等,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把远教站点建设使用与党员之家、妇女之家、文化活动中心等结合起来,统一组织领导,统一教学计划,统一使用资源,做到一站多用或多站合用,避免了重复投资
期刊
巍巍的括苍山下,悠悠的永安溪畔,7000多年历史积淀与现代文明熔铸成一个令人瞩目的名字──仙居。2004年11月,《仙居党建》栏目应运而生。三年来,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开展了一系列有特色的宣传,共制作节目75期,播放动态消息285条,专题报道80个,收视率在仙居电视台综合类节目中一直位居前列。开办以来,共有《绿色的追忆》、《民决》、《村里来了王指导》等3部专题片荣获浙江省党员电视教育片观摩评比一等奖。
期刊
一是县直干部学业务,争当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模范。二是乡镇干部学典型,争当求真务实、勤政为民的表率。三是农村干部学科技,争当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四是广大党员学党章,争当先进性的“践行者”。 五是基层群众学政策,争当新农村的“建设者”。    为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河南修武县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在全县开展“五学五争”主题教育活动。  一是县直干部学业务,争当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模
期刊
一是贴近农牧民生产需求,“挂号”服务解民忧。二是贴近农牧民生活需求,“亲情”服务暖民心。三是贴近农牧民党员学习需求,“菜单”服务聚民意。四是贴近农牧民务工需求,“特色”服务解民困。    新疆福海县在远教工作中,开展“四贴近”服务进农家活动,为群众带来了实惠。   一是贴近农牧民生产需求,“挂号”服务解民忧。为了方便农牧民不同的个体需求,该县在远教工作中推行了农户“挂号”服务。农牧民随时到村播放点
期刊
一是实施电教“订单”工程。二是实施送片入户工程。三是实施“电视上网”工程。     “送钱送物,不如送电教片到户。”为了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以群众需要为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点,通过 实施“三个工程”,不断提高农村党员群众的致富本领。   一是实施电教“订单”工程。 根据党员群众需求,按照“贴近农村、贴近农业、贴近农民”和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应用性”的“三贴近”、“三突出
期刊
自云南省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以来,省委高度重视,成立了云南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将省委组织部党员电教中心更名为省委组织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办公室作为工作机构,并赋予行政管理职能,召开了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省农村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意见》,并且举办了首期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骨干队伍培训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