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应当非常重视。多媒体教学对于课堂是不可少的。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是教师教学当中应该重视的,对音乐教学会增添魅力。教师应当给予学生爱的鼓励,音乐课上歌唱与舞蹈结合,注意德育教育,让音乐教学更加美丽。
一、运用多媒体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美的展现,而音乐课堂教学就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帮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不仅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合理的课堂结构安排,更需要不断更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和提高教学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新技术,以其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反馈及时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艺术是抽象的艺术。它具有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特性,可以给人在广阔的想象天地中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美。同时,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又是情感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形象地激发,培养直觉,发展创造。音乐教师在新授一首歌曲时,总要通过讲故事,放多媒体课件等方法把学生带入到一种特定的音乐情境中,再让学生静静地聆听音乐,使学生感到这首歌真好听!如:在教《小小的船》时,我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学生随《小小的船》音乐走入教室,课件上呈现出蓝蓝的天、弯弯的月、闪闪的星。学生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仿佛进入了梦境。在学会歌曲后,我采用黑灯来营造一份宁静、温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着所感所想,这些早已不是歌曲中所限定的内容了。学生在学唱这首歌时,大量地注入了自己的情感,通过丰富的想象,对歌曲有了全新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问”是儿童好奇心和认识需要的表现形式,“问”反映了儿童对新鲜事物的注意和探索奥秘的兴趣。“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怀疑”是创造性思维的始发环节,是知识之母,也是创造之母。没有提问也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个问题毫无兴趣,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创新。所以,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和培养学生地求知欲和好奇心。
如教唱《大鹿》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动物,它们中间发生了不少恐怖而又惊险的故事。然后在背景画中贴上了一座房子,一支猎枪,再配上背景音乐。这时,有几个同学实在忍不住了,大喊了起来:“老师,你怎么还不讲故事呀?”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头,学生有了很强的求知欲望,这节课也就成功了一半。
四、教师的爱心鼓励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要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在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如《我有一只小羊羔》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歌曲,歌词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对小动物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教学中,有个小朋友说:“老师我想把歌词内容改一改,因为我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猫,行吗?我还能画给大家看呢。”听了孩子真诚而幼稚的话语,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大家都可以画一画、改一改。”于是,课堂气氛活跃了,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纷纷当起了小小音乐家,画的画、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学生情绪达到了极点。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敢干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五、舞美和谐,共同渲染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舞蹈有着重要作用,像律动、歌表演等,都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这些都离不开舞蹈的基本动作。舞蹈中动作的节奏常常是以音乐旋律的节奏为基础的,而音乐的节奏,又需要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来形象地展现,因而,通过舞蹈能训练学生对音乐的听觉、节奏感,提高表现音乐的能力。在现行小学音乐教材中,有着大量的民歌和民族音乐欣赏曲目,在教学中,以民族舞为载体,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少数民族歌曲的风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傣族歌曲《金孔雀轻轻地跳》这首歌时,教给学生傣族舞中“三道弯”的基本姿态,“冠形手”的基本手形,让学生学跳孔雀舞,既增加了兴趣,又丰富了知识。
六、语音相通,乐声互补
中国的文学向来就和音乐融于一体,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无不可吟唱。许多歌曲的歌词本身就是一首诗,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快乐的节日》等都作为教材编入了语文课本。像这样的歌曲,先让学生来读一读,再配上旋律让学生来唱一唱,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的内涵,有利于歌唱中情感的发挥。比如:在教学《大树妈妈》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在学校高大的法国梧桐树下,散发着清香的香樟树下玩耍纳凉的情景,然再饱含深情地将歌词当成诗歌朗诵,那充满温情的语言立即使学生受到了感染。故事导入是音乐课中常用的导课方式,特别适用于低年级学生,因为故事一直就对少年儿童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将歌曲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向学生讲述,能使学生个个兴致勃勃,提高学习的效率。在教《两只小象》这首新歌前,我向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在绿色的大森林里,有两只非常可爱的小象,他们是一对好朋友,每天早上他们从家里来到小河边用长长的鼻子“哟哕哕”喝水,见面时用长长的鼻子互相勾着“哟哕哕”问好,还用长长的鼻子一起“哟哕哕”“哟哕哕”的唱歌。”这时候,学生都被吸引住了,眼中露出了渴求的目光,乘兴我进行了范唱。这样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以后再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
七、渗透德育,艺德双馨
音乐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歌,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养成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合作共处的集体主义精神。当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环境保护必须从孩子抓起。许多学校德育工作中都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懂得环保作为其中的一项内容。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可以使学生在娱乐中思索,在思索后感悟,并真正化为行动,从小树立爱自然,爱环境的优秀品质。在教学自选课外歌曲《环保小卫士之歌》时,学生学会歌曲后,已经对环保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之后,我让学生进行讨论:“就我们自己而言,我们还能为环保做些什么?”对學生回答再适当加以引导,使学生明白不光自己要注意环保,还要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人,因为环保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一、运用多媒体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美的展现,而音乐课堂教学就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帮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不仅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合理的课堂结构安排,更需要不断更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和提高教学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新技术,以其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反馈及时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艺术是抽象的艺术。它具有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特性,可以给人在广阔的想象天地中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美。同时,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又是情感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形象地激发,培养直觉,发展创造。音乐教师在新授一首歌曲时,总要通过讲故事,放多媒体课件等方法把学生带入到一种特定的音乐情境中,再让学生静静地聆听音乐,使学生感到这首歌真好听!如:在教《小小的船》时,我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学生随《小小的船》音乐走入教室,课件上呈现出蓝蓝的天、弯弯的月、闪闪的星。学生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仿佛进入了梦境。在学会歌曲后,我采用黑灯来营造一份宁静、温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着所感所想,这些早已不是歌曲中所限定的内容了。学生在学唱这首歌时,大量地注入了自己的情感,通过丰富的想象,对歌曲有了全新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问”是儿童好奇心和认识需要的表现形式,“问”反映了儿童对新鲜事物的注意和探索奥秘的兴趣。“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怀疑”是创造性思维的始发环节,是知识之母,也是创造之母。没有提问也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个问题毫无兴趣,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创新。所以,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和培养学生地求知欲和好奇心。
如教唱《大鹿》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动物,它们中间发生了不少恐怖而又惊险的故事。然后在背景画中贴上了一座房子,一支猎枪,再配上背景音乐。这时,有几个同学实在忍不住了,大喊了起来:“老师,你怎么还不讲故事呀?”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头,学生有了很强的求知欲望,这节课也就成功了一半。
四、教师的爱心鼓励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要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在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如《我有一只小羊羔》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歌曲,歌词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对小动物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教学中,有个小朋友说:“老师我想把歌词内容改一改,因为我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猫,行吗?我还能画给大家看呢。”听了孩子真诚而幼稚的话语,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大家都可以画一画、改一改。”于是,课堂气氛活跃了,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纷纷当起了小小音乐家,画的画、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学生情绪达到了极点。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敢干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五、舞美和谐,共同渲染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舞蹈有着重要作用,像律动、歌表演等,都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这些都离不开舞蹈的基本动作。舞蹈中动作的节奏常常是以音乐旋律的节奏为基础的,而音乐的节奏,又需要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来形象地展现,因而,通过舞蹈能训练学生对音乐的听觉、节奏感,提高表现音乐的能力。在现行小学音乐教材中,有着大量的民歌和民族音乐欣赏曲目,在教学中,以民族舞为载体,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少数民族歌曲的风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傣族歌曲《金孔雀轻轻地跳》这首歌时,教给学生傣族舞中“三道弯”的基本姿态,“冠形手”的基本手形,让学生学跳孔雀舞,既增加了兴趣,又丰富了知识。
六、语音相通,乐声互补
中国的文学向来就和音乐融于一体,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无不可吟唱。许多歌曲的歌词本身就是一首诗,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快乐的节日》等都作为教材编入了语文课本。像这样的歌曲,先让学生来读一读,再配上旋律让学生来唱一唱,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的内涵,有利于歌唱中情感的发挥。比如:在教学《大树妈妈》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在学校高大的法国梧桐树下,散发着清香的香樟树下玩耍纳凉的情景,然再饱含深情地将歌词当成诗歌朗诵,那充满温情的语言立即使学生受到了感染。故事导入是音乐课中常用的导课方式,特别适用于低年级学生,因为故事一直就对少年儿童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将歌曲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向学生讲述,能使学生个个兴致勃勃,提高学习的效率。在教《两只小象》这首新歌前,我向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在绿色的大森林里,有两只非常可爱的小象,他们是一对好朋友,每天早上他们从家里来到小河边用长长的鼻子“哟哕哕”喝水,见面时用长长的鼻子互相勾着“哟哕哕”问好,还用长长的鼻子一起“哟哕哕”“哟哕哕”的唱歌。”这时候,学生都被吸引住了,眼中露出了渴求的目光,乘兴我进行了范唱。这样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以后再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
七、渗透德育,艺德双馨
音乐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歌,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养成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合作共处的集体主义精神。当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环境保护必须从孩子抓起。许多学校德育工作中都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懂得环保作为其中的一项内容。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可以使学生在娱乐中思索,在思索后感悟,并真正化为行动,从小树立爱自然,爱环境的优秀品质。在教学自选课外歌曲《环保小卫士之歌》时,学生学会歌曲后,已经对环保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之后,我让学生进行讨论:“就我们自己而言,我们还能为环保做些什么?”对學生回答再适当加以引导,使学生明白不光自己要注意环保,还要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人,因为环保是人类共同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