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的首届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已圆满结束。本届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9523件,经大赛组委会的收集、分类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最终评选出获奖作品。这期间,大赛组委会的成员做了大量细致而深入的工作。大赛的成功离不开大赛组委会每一个成员的努力和付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首届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组委会副秘书长徐丽华的声音,了解大赛的具体组织过程。
江苏省首届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暨第六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江苏省复赛活动(以下简称本届“文明风采”竞赛)历经3个多月时间,现已圆满结束。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1.总体情况
本届“文明风采”竞赛,共收到全省171所学校的9523份参赛作品。经过省级复赛专家评审组评审,共评出一等奖作品887份、二等奖作品1941份、三等奖作品2771份、优秀奖作品2244份。一二等奖全部作品和部分三等奖作品共计3668份选送参加全国决赛,选送比例为38.5%。具体见下表。同时根据参与的数量、质量和学校德育成效,评出了学校级组织奖30名(见表1)。
2.主要做法与成效
(1)积极发动,参与广泛。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8号文件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一项重要措施,基于对这一重要意义的认识,江苏省教育厅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在接到教育部《关于组织开展第六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的通知》后,召开专项会议,在统一思想和确立目标后,成立了以分管副厅长殷翔文为主任的竞赛组委会,各市教育局职社处处长为组委会成员,秘书处设在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并以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名义下发了《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首届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暨组织参加第六届全国竞赛的通知》,对竞赛的各项工作进行了部署。
通知下发后,各市教育行政部门积极组织,广泛发动,把“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作为深化职业学校德育实践的重要工作来抓。学校普遍成立竞赛领导小组,建立校内协调机制,明确专人负责,把“文明风采”竞赛与和谐校园建设有机结合,围绕竞赛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不少学校形成了“人人参与、班班比赛、学校选拔”的全员参与局面,使竞赛真正成为学生体验成功的大舞台。本届“文明风采”竞赛的参与学校之广、作品数量之多为江苏历年参加“文明风采”竞赛之最,是2008年全省参加竞赛作品数(3166份)的3倍。
(2)组织周密,工作有序。
省级复赛组委会依据“文明风采”竞赛的实质内容、主要特点及其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竞赛活动方案,指导活动开展全过程。
首先,按通知要求使用现代化手段认真做好参赛作品的分类、登记工作,给每一件作品编号,并登陆相应数据库,为评选后期的数据统计做好基础工作。
第二,组建来自全省高职院校、教研机构和行业企业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任评委的评审组,组织专家分类制定了评审标准。
第三,作品分类评审,分初评、复评两个环节。初评环节把作品初分五等,淘汰不合格作品。进入复评环节,并对等次有争议的作品采取小组复议的方式,力争评审的公开、公平和公正。评审工作在江苏省教科院集中进行,相对封闭的评审场所保障了评审工作的有序和保密。
第四,评审结束后,对拟获奖作品名单在江苏职教网和江苏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网上公示五天。经过公示并无异议的情况下,公布了获得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名单。在此基础上,选送一二等奖和部分三等奖作品参加全国决赛。
(3)赛育合一,德育创新。
把竞赛活动与学校教育教学结合起来,与和谐校园建设结合起来,是竞赛活动根本要求和一贯宗旨。各校以大赛为契机,积极探寻赛育合一的学校德育创新的途径和形式。通过竞赛活动,引导学生明辨人生方向,树立职业理想,培育职业情感,增强职业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通过竞赛活动,师生共同协作,相互提高促进,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重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将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学生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成人、成功、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各校在总结中纷纷提到竞赛的德育成效明显,竞赛带来了学校的校风、学风的可喜转变,带来了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观、人生观的积极转变。如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总结中提到:“文明风采”四字深入人心,班里的话题也集中转向了“文明风采”比赛,大家互相讨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抓住自己擅长的门类一步步着手计划,真正做到人人参与,寓教育于竞赛各项活动中,使学生性情受到陶冶、情感得到升华,精神得到锤炼。又如金陵职业教育中心在总结中这样写道:这样的活动贴近职业学校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亲切感,容易被学生接受;这类活动对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引发学生求知欲起着其它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很多同学表示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增强了能力,对自己的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再如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总结中认为:在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张扬,包括技能在内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巨大提升。老师也在其中获得成长。学校“我优秀、我能行、我负责、我帮你”的“四我”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学技能、锻人才”的和谐氛围也得到进一步优化。
3.几点启示
“文明风采”竞赛对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使德育实践活动的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富于吸引力,如何帮助学生在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以充实,职业素养加以提升等,均有积极的指导和启示作用。
(1)竞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发挥竞赛育人功能。
德育工作的实质是践行,即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并落实于自己的行为之中。“文明风采”竞赛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人人参与成为可能,同时又符合学生思想实际,学生在参与中提升认识,触动思想,最终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因此,竞赛活动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重在参与,重在过程,赛育合一,真正发挥竞赛的育人功能,把竞赛当作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
(2)充分利用竞赛已成形成的德育资源,发挥其“赛外”的育人功能。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不仅有自己的目标与要求,更有别于普通高中的规律与特点。现阶段,在坚持德育工作主动性、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同时,更应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特点,提供德育资源,使德育实践接近实际,贴紧生活,走向学生,努力促进学生知行统一,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为此,组委会拟遴选大赛的优秀成果,以案例形式汇编,用作德育课,以及相关文化课、专业课的教学资源,更大程度上发挥竞赛的“赛外”育人功能。
(3)逐步完善“文明风采”竞赛机制,使常规德育实践活动产生长效作用。
我省以构建机制为出发点与归宿的作法,确实保证了竞赛活动的顺利进行。“文明风采”省级复赛之所以能有序、有方地进行,很关键的一点是按构建机制的要素设立了竞赛组委会,并按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的形式组办竞赛,组委会设在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并由专人负责,同时建立了“评审方案”等文本。这样,竞赛活动重在过程,基本形成了机制,使竞赛更有效发挥育人功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竞赛机制,更好地激发“文明风采”竞赛的育人功能。
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的首届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已圆满结束。本届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9523件,经大赛组委会的收集、分类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最终评选出获奖作品。这期间,大赛组委会的成员做了大量细致而深入的工作。大赛的成功离不开大赛组委会每一个成员的努力和付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首届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组委会副秘书长徐丽华的声音,了解大赛的具体组织过程。
江苏省首届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暨第六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江苏省复赛活动(以下简称本届“文明风采”竞赛)历经3个多月时间,现已圆满结束。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1.总体情况
本届“文明风采”竞赛,共收到全省171所学校的9523份参赛作品。经过省级复赛专家评审组评审,共评出一等奖作品887份、二等奖作品1941份、三等奖作品2771份、优秀奖作品2244份。一二等奖全部作品和部分三等奖作品共计3668份选送参加全国决赛,选送比例为38.5%。具体见下表。同时根据参与的数量、质量和学校德育成效,评出了学校级组织奖30名(见表1)。
2.主要做法与成效
(1)积极发动,参与广泛。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8号文件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一项重要措施,基于对这一重要意义的认识,江苏省教育厅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在接到教育部《关于组织开展第六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的通知》后,召开专项会议,在统一思想和确立目标后,成立了以分管副厅长殷翔文为主任的竞赛组委会,各市教育局职社处处长为组委会成员,秘书处设在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并以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名义下发了《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首届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暨组织参加第六届全国竞赛的通知》,对竞赛的各项工作进行了部署。
通知下发后,各市教育行政部门积极组织,广泛发动,把“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作为深化职业学校德育实践的重要工作来抓。学校普遍成立竞赛领导小组,建立校内协调机制,明确专人负责,把“文明风采”竞赛与和谐校园建设有机结合,围绕竞赛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不少学校形成了“人人参与、班班比赛、学校选拔”的全员参与局面,使竞赛真正成为学生体验成功的大舞台。本届“文明风采”竞赛的参与学校之广、作品数量之多为江苏历年参加“文明风采”竞赛之最,是2008年全省参加竞赛作品数(3166份)的3倍。
(2)组织周密,工作有序。
省级复赛组委会依据“文明风采”竞赛的实质内容、主要特点及其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竞赛活动方案,指导活动开展全过程。
首先,按通知要求使用现代化手段认真做好参赛作品的分类、登记工作,给每一件作品编号,并登陆相应数据库,为评选后期的数据统计做好基础工作。
第二,组建来自全省高职院校、教研机构和行业企业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任评委的评审组,组织专家分类制定了评审标准。
第三,作品分类评审,分初评、复评两个环节。初评环节把作品初分五等,淘汰不合格作品。进入复评环节,并对等次有争议的作品采取小组复议的方式,力争评审的公开、公平和公正。评审工作在江苏省教科院集中进行,相对封闭的评审场所保障了评审工作的有序和保密。
第四,评审结束后,对拟获奖作品名单在江苏职教网和江苏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网上公示五天。经过公示并无异议的情况下,公布了获得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名单。在此基础上,选送一二等奖和部分三等奖作品参加全国决赛。
(3)赛育合一,德育创新。
把竞赛活动与学校教育教学结合起来,与和谐校园建设结合起来,是竞赛活动根本要求和一贯宗旨。各校以大赛为契机,积极探寻赛育合一的学校德育创新的途径和形式。通过竞赛活动,引导学生明辨人生方向,树立职业理想,培育职业情感,增强职业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通过竞赛活动,师生共同协作,相互提高促进,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重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将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学生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成人、成功、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各校在总结中纷纷提到竞赛的德育成效明显,竞赛带来了学校的校风、学风的可喜转变,带来了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观、人生观的积极转变。如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总结中提到:“文明风采”四字深入人心,班里的话题也集中转向了“文明风采”比赛,大家互相讨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抓住自己擅长的门类一步步着手计划,真正做到人人参与,寓教育于竞赛各项活动中,使学生性情受到陶冶、情感得到升华,精神得到锤炼。又如金陵职业教育中心在总结中这样写道:这样的活动贴近职业学校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亲切感,容易被学生接受;这类活动对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引发学生求知欲起着其它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很多同学表示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增强了能力,对自己的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再如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总结中认为:在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张扬,包括技能在内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巨大提升。老师也在其中获得成长。学校“我优秀、我能行、我负责、我帮你”的“四我”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学技能、锻人才”的和谐氛围也得到进一步优化。
3.几点启示
“文明风采”竞赛对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使德育实践活动的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富于吸引力,如何帮助学生在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以充实,职业素养加以提升等,均有积极的指导和启示作用。
(1)竞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发挥竞赛育人功能。
德育工作的实质是践行,即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并落实于自己的行为之中。“文明风采”竞赛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人人参与成为可能,同时又符合学生思想实际,学生在参与中提升认识,触动思想,最终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因此,竞赛活动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重在参与,重在过程,赛育合一,真正发挥竞赛的育人功能,把竞赛当作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
(2)充分利用竞赛已成形成的德育资源,发挥其“赛外”的育人功能。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不仅有自己的目标与要求,更有别于普通高中的规律与特点。现阶段,在坚持德育工作主动性、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同时,更应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特点,提供德育资源,使德育实践接近实际,贴紧生活,走向学生,努力促进学生知行统一,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为此,组委会拟遴选大赛的优秀成果,以案例形式汇编,用作德育课,以及相关文化课、专业课的教学资源,更大程度上发挥竞赛的“赛外”育人功能。
(3)逐步完善“文明风采”竞赛机制,使常规德育实践活动产生长效作用。
我省以构建机制为出发点与归宿的作法,确实保证了竞赛活动的顺利进行。“文明风采”省级复赛之所以能有序、有方地进行,很关键的一点是按构建机制的要素设立了竞赛组委会,并按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的形式组办竞赛,组委会设在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并由专人负责,同时建立了“评审方案”等文本。这样,竞赛活动重在过程,基本形成了机制,使竞赛更有效发挥育人功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竞赛机制,更好地激发“文明风采”竞赛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