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中医外治法;肿瘤;放化疗;综述
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11-0075-03
肿瘤是机体中成熟的或在发展中的正常细胞,在各种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呈现过度增生或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它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严重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肿瘤的防治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和迫切任务[1]。目前放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和主要方法之一,迄今已广泛用于临床,具有杀伤力强,见效较快的特点。但存在众多副作用及危害,抗肿瘤药物缺乏特异性的选择作用,因此在杀伤、抑制癌细胞的同时,也大量杀伤患者的正常细胞,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尤其导致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并损害免疫系统,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2~5]。对于机体内细胞增生活跃的组织器官(如胃肠黏膜)有损伤性,可引起各种同类型的胃肠道反应如呃逆、恶心呕吐、厌食、腹痛、腹泻、便秘等,是肿瘤患者放化疗术中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频繁的呕吐、腹泻可导致影响患者营养的摄入吸收,导致营养不良,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从而进一步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不利于疾病康复[6]。以上副作用均可导致肿瘤症患者整体情况的下降,影响患者继续接受化疗,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如抑郁,延误治病时机,并且使本已较低的免疫功能更加低下,直接影响放化疗方案的实施,不利于患者机体的康复。癌性疼痛、失眠、抑郁均为肿瘤患者的常见症状,且与肿瘤的发展、转移与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会降低机体抗病能力,加重病情,进而严重影响着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及生存质量。因此,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改善患者并发症状如癌性疼痛、失眠、抑郁等,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生存率及延长存活时间是临床肿瘤放化疗术后治疗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中医外治疗法的广泛开展,有关研究报道日益增多,现对近10年来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1缓解或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1.1胃肠道不良反应
1.1.1呃逆石氏[7]采用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肝癌介入术后顽固性呃逆,治疗组取双侧太冲、足三里、内关、公孙,太冲用泻法,足三里用补法,内关、公孙采用平补平泻,同时联合服用柴胡莪术汤。对照组单用柴胡莪术汤。治疗10d后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为60%,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安氏[8]运用中药穴位贴敷结合耳穴贴压治疗肿瘤患者顽固性呃逆65例,耳穴贴压:取神门、胃、隔、脾、交感、内分泌等。中药穴位贴敷:药用颗粒大黄、沉香、丁香等调成膏状,取穴内关、中脘、膻中。研究结果表明治疗总有效率为98.5%。
1.1.2恶心呕吐曹氏等[9]应用耳贴配合针刺预防化疗患者恶心呕吐,治疗组耳穴取穴(胃、内分泌、皮质下),针刺穴位足三里、内关及合谷,对照组应用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结果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治疗后恶心、呕吐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头痛、头晕发生率显著减少(P<0.01)。李氏等[10]运用针刺防治化疗药物所致呕吐34例,针刺取穴:合谷、内关、足三里。合谷、内关,得气后平朴平泻,足三里得气后以补法。其治疗有效率为91.7%。阙氏等[11]采用针刺防治顺铂化疗所致呕吐,治疗组取足三里、内关、中脘,得气后行平补平泻。呕吐控制不良者,加位于掌面腕横纹正中下0.5寸的经外奇穴“止吐穴”,捻转强刺激。对照组用胃复安20mg肌肉注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45.16%,高于对照组(8.33%),且呕吐积分明显减少。
1.1.3胃肠道反应唐氏等[12]采用隔姜灸治疗化疗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纳呆、腹胀等,隔姜灸中脘、关元、天枢穴。每个穴位灸2~3柱。总有效率为90.2%。郭氏[13]等运用针罐结合控制化疗所致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反应。治疗组平衡针灸主穴为腹痛穴,位于足三里穴下2寸,偏于腓侧。不留针。配穴为胃痛穴,位于下颌骨正中针感以达面部为宜,不留针。平衡火罐部位:脊椎两侧旁开2寸。行罐方法以闪罐、走罐、为主。对照组服用胃复安10mg;黄连素0.3g;维生素B10mg。2组总有效率相比,经统计学处理χ2=20.41,P<0.05,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1.2骨髓抑制邓氏等[2]应用温和灸足三里(双)、三阴交(双),每天1次,每穴每次灸10min。艾灸组发生Ⅲ~Ⅳ度白细胞减少的例次较非艾灸组明显减少,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艾灸能有效防治化疗致白细胞减少症。史氏[4]等采用针刺联合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致白细胞减少症,治疗组针刺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双侧)联合内服自拟益气补血汤10天。对照组口服鲨肝醇100mg,利血生30mg,维生素30mg。治疗结果白细胞反应情况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过程中生活质量评分反应情况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路氏[3]等运用穴位敷贴治疗癌症化疗患者白细胞减少,将以下中药研细(人参、黄芪、当归、附子、肉桂、姜汁等)做成直径约2cm,厚约0.5cm的药饼,放置在穴位(大椎、膈俞、脾俞、胃俞、肾俞、足三里等)。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敷比较,治疗6次后,白细胞基本恢复正常者26例,占87%,其余4例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经t检验,显示敷贴药物前、后白细胞数差异极显著(P<0.001),从而证实了该疗法升高白细胞的疗效。治疗前、后骨髓末比较,经过敷贴治疗后,粒细胞显著增加,粒细胞百分和升高。粒细胞与红细胞的比值增大,经t检验。治疗前、后有极显著差异(P<0.001)。张氏[14]等应用隔姜灸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观察组取大椎、膈俞、脾俞、胃俞、肝俞、肾俞穴,以上背俞穴均取双侧。将艾绒制成圆锥形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每个穴位施灸5壮。对照组取针刺双侧足三里、三阴交,随症取百会、气海、血海、膈俞、关元,施以提插与捻转相结合的补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8%。
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11-0075-03
肿瘤是机体中成熟的或在发展中的正常细胞,在各种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呈现过度增生或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它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严重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肿瘤的防治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和迫切任务[1]。目前放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和主要方法之一,迄今已广泛用于临床,具有杀伤力强,见效较快的特点。但存在众多副作用及危害,抗肿瘤药物缺乏特异性的选择作用,因此在杀伤、抑制癌细胞的同时,也大量杀伤患者的正常细胞,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尤其导致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并损害免疫系统,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2~5]。对于机体内细胞增生活跃的组织器官(如胃肠黏膜)有损伤性,可引起各种同类型的胃肠道反应如呃逆、恶心呕吐、厌食、腹痛、腹泻、便秘等,是肿瘤患者放化疗术中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频繁的呕吐、腹泻可导致影响患者营养的摄入吸收,导致营养不良,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从而进一步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不利于疾病康复[6]。以上副作用均可导致肿瘤症患者整体情况的下降,影响患者继续接受化疗,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如抑郁,延误治病时机,并且使本已较低的免疫功能更加低下,直接影响放化疗方案的实施,不利于患者机体的康复。癌性疼痛、失眠、抑郁均为肿瘤患者的常见症状,且与肿瘤的发展、转移与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会降低机体抗病能力,加重病情,进而严重影响着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及生存质量。因此,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改善患者并发症状如癌性疼痛、失眠、抑郁等,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生存率及延长存活时间是临床肿瘤放化疗术后治疗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中医外治疗法的广泛开展,有关研究报道日益增多,现对近10年来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1缓解或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1.1胃肠道不良反应
1.1.1呃逆石氏[7]采用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肝癌介入术后顽固性呃逆,治疗组取双侧太冲、足三里、内关、公孙,太冲用泻法,足三里用补法,内关、公孙采用平补平泻,同时联合服用柴胡莪术汤。对照组单用柴胡莪术汤。治疗10d后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为60%,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安氏[8]运用中药穴位贴敷结合耳穴贴压治疗肿瘤患者顽固性呃逆65例,耳穴贴压:取神门、胃、隔、脾、交感、内分泌等。中药穴位贴敷:药用颗粒大黄、沉香、丁香等调成膏状,取穴内关、中脘、膻中。研究结果表明治疗总有效率为98.5%。
1.1.2恶心呕吐曹氏等[9]应用耳贴配合针刺预防化疗患者恶心呕吐,治疗组耳穴取穴(胃、内分泌、皮质下),针刺穴位足三里、内关及合谷,对照组应用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结果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治疗后恶心、呕吐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头痛、头晕发生率显著减少(P<0.01)。李氏等[10]运用针刺防治化疗药物所致呕吐34例,针刺取穴:合谷、内关、足三里。合谷、内关,得气后平朴平泻,足三里得气后以补法。其治疗有效率为91.7%。阙氏等[11]采用针刺防治顺铂化疗所致呕吐,治疗组取足三里、内关、中脘,得气后行平补平泻。呕吐控制不良者,加位于掌面腕横纹正中下0.5寸的经外奇穴“止吐穴”,捻转强刺激。对照组用胃复安20mg肌肉注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45.16%,高于对照组(8.33%),且呕吐积分明显减少。
1.1.3胃肠道反应唐氏等[12]采用隔姜灸治疗化疗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纳呆、腹胀等,隔姜灸中脘、关元、天枢穴。每个穴位灸2~3柱。总有效率为90.2%。郭氏[13]等运用针罐结合控制化疗所致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反应。治疗组平衡针灸主穴为腹痛穴,位于足三里穴下2寸,偏于腓侧。不留针。配穴为胃痛穴,位于下颌骨正中针感以达面部为宜,不留针。平衡火罐部位:脊椎两侧旁开2寸。行罐方法以闪罐、走罐、为主。对照组服用胃复安10mg;黄连素0.3g;维生素B10mg。2组总有效率相比,经统计学处理χ2=20.41,P<0.05,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1.2骨髓抑制邓氏等[2]应用温和灸足三里(双)、三阴交(双),每天1次,每穴每次灸10min。艾灸组发生Ⅲ~Ⅳ度白细胞减少的例次较非艾灸组明显减少,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艾灸能有效防治化疗致白细胞减少症。史氏[4]等采用针刺联合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致白细胞减少症,治疗组针刺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双侧)联合内服自拟益气补血汤10天。对照组口服鲨肝醇100mg,利血生30mg,维生素30mg。治疗结果白细胞反应情况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过程中生活质量评分反应情况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路氏[3]等运用穴位敷贴治疗癌症化疗患者白细胞减少,将以下中药研细(人参、黄芪、当归、附子、肉桂、姜汁等)做成直径约2cm,厚约0.5cm的药饼,放置在穴位(大椎、膈俞、脾俞、胃俞、肾俞、足三里等)。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敷比较,治疗6次后,白细胞基本恢复正常者26例,占87%,其余4例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经t检验,显示敷贴药物前、后白细胞数差异极显著(P<0.001),从而证实了该疗法升高白细胞的疗效。治疗前、后骨髓末比较,经过敷贴治疗后,粒细胞显著增加,粒细胞百分和升高。粒细胞与红细胞的比值增大,经t检验。治疗前、后有极显著差异(P<0.001)。张氏[14]等应用隔姜灸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观察组取大椎、膈俞、脾俞、胃俞、肝俞、肾俞穴,以上背俞穴均取双侧。将艾绒制成圆锥形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每个穴位施灸5壮。对照组取针刺双侧足三里、三阴交,随症取百会、气海、血海、膈俞、关元,施以提插与捻转相结合的补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