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押必要性审查之我见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anche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刑事诉讼法》第93条增加了对犯罪嫌疑人继续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但是对于该制度的实施没有确定规定,司法实践及理论界对该制度的具体实施方式也是众说纷纭,本文对羁押必要性审查在贿赂犯罪中的应用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 犯罪嫌疑人 羁押必要性 人权保障
  作者简介:梁艳,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干警。
  中图分类号:D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11-060-02
  新《刑事诉讼法》第93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该条创设了逮捕后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定期审查的机制,也为检察机关探索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奠定了基础,有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减少在押犯罪嫌疑人数量、提高司法效率。但新《刑事诉讼法》对于审查的主体、时限、审查内容、程序等均未明确规定。为避免该条款的制定流于形式,笔者认为,应当尽快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实施细则,明确审查的具体方式。
  一、关于审查主体
  新《刑事诉讼法》仅规定人民检察院负有羁押必要性的审查权,但对审查主体没有明确规定。目前,从检察院的内部机构来看,侦查监督部门、公诉部门、监所检察部门均有一定职能与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相融合。侦察监督部门负责对逮捕的必要性及是否延长侦察羁押期限进行审查,监所检察部门负责对羁押期限是否合法进行监督和审查,公诉部门在审查起诉过程中发现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不当,可以予以撤销或变更。笔者认为,单独由其中任何一个部门作为羁押必要性审查主体均有偏颇:侦查监督部门已经对案件进行了审查逮捕,如仍由侦查监督部门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则可能存在先入为主的思想,即使发现确实存在不当羁押的情形,出于害怕追究错案责任等因素,难以自我监督、自我纠正,不利于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的开展;公诉部门作为案件审查起诉部门,为保障诉讼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多以羁押为必要,以不羁押为例外,也不利于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的开展;监所检察部门则大多对案件本身及案件的进展情况不甚了解,难以及时提出及发现不当羁押的情形。
  因此,笔者认为,目前较为现实可行的做法是以一个部门为主,分诉讼阶段进行羁押必要性的审查。即以监所检察部门为主导,在案件侦查阶段由侦查监督部门作为羁押必要性审查的主体,到案件公诉阶段,则由公诉部门作为羁押必要性审查的主体,形成各部门在不同的诉讼阶段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审查机制。之所以选择监所检察部门作为羁押必要性审查的主导,是由于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情况始终在监所检察部门的监督之下,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出现的患病、怀孕等不适合羁押的情况能够及时了解,且监所检察部门不是办案部门,与案件本身没有利害冲突,在整个诉讼过程中均处于中立的地位,能够客观、公正的对羁押的必要性作出审查结论。但是由于监所检察部门不是办案部门,对于案件办理过程中出现由于事实和证据发生变化而引发的羁押必要性审查,监所部门无法及时掌握,因此,就需要在不同的诉讼阶段分别由侦查监督部门、公诉部门配合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的开展。在案件侦查阶段,侦查监督部门作为审查批准逮捕的部门,对案情及侦查工作进展情况可以适时掌握,可以将羁押必要性的审查可以作为侦查监督的一部分;而在案件起诉阶段,公诉部门在审查起诉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因案件事实和证据变化而引起的羁押必要性条件变化,及时变更羁押措施。
  二、关于审查标准
  关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标准,有学者认为羁押的必要性即为逮捕的必要性。笔者认为,不能将羁押必要性等同于逮捕必要性。新《刑事诉讼法》第79条细化了逮捕必要性的审查标准。具体在司法实践中,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逮捕必要性的内涵:一是社会危害性。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也是对于逮捕必要性首先要把握的问题。社会危害性主要从犯罪嫌疑人所犯之罪是重罪还是轻罪来把握;二是人身危险性。比如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性的,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人身危险性”还包括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恶性怎么样,是不是累犯,等等。三是诉讼可控性。因为逮捕作为一种强制措施,就是保障整个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围绕这个目的来决定是否逮捕。
  笔者认为,逮捕必要性审查的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犯罪行为、罪行轻重、社会危险性等,而羁押必要性则考察的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不适合羁押的情形出现、是否存在妨碍侦查、诉讼等社会危险,因此,羁押必要性的审查标准为逮捕必要性的审查标准既有重合,也有不同。司法实践中,在审查羁押必要性时,应审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会危害性、人身危险性及诉讼的可控性,此部分审查的标准与逮捕必要性的审查标准是重合的。但是,即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逮捕必要性标准,即有犯罪事实发生,也有社会危害性,如果其存在患有严重疾病、怀孕、哺乳等不适合羁押的情形,仍应对其变更强制措施。且实践中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据以逮捕的必要条件消失后,也应及时对其变更强制措施,例如侦查阶段因可能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等原因被逮捕的,侦查终结后或取证工作完成后,因客观上据以逮捕的必要条件已经消失,也应当对犯罪嫌疑人变更强制措施。
  三、关于审查程序
  (一)审查程序的启动
  笔者认为,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的启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由办案部门提起,即办案部门根据案件查办进展,结合案件的事实、证据等情况,认为已经没有羁押必要的,可以启动羁押必要性的审查程序。二是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辯护人提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其辩护人认为有变更强制措施情形出现的,也可以提请启动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新《刑事诉讼法》规定律师作为犯罪嫌疑人的辩护人的时间提前至第一次被讯问或被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此,辩护人也可以作为启动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的主体。三是由审查主体启动。监所检察部门作为羁押必要性审查的主导部门,可以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全过程启动羁押必要性审查,即监所检察部门对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只要发现其有不适合羁押的情形出现,即可启动羁押必要性审查。侦查监督部门在案件侦查过程中,如发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不适合羁押的情形出现,可以对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而公诉部门在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后发现有不适合羁押的情形,可以启动羁押必要性审查。
  (二)审查启动时间
  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辩护人提出的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启动时间是不固定的,即何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辩护人提出的羁押必要性审查,何时该程序即启动。而对与由检察机关相关部门提出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办案部门可以做出现不适合羁押情形时即启动羁押必要性审查,而审查主体即监所检察部门、公诉部门、侦查监督部门由于无法动态掌握案件查办的具体情况,可以采取定期审查的方式。监所检察部门可以定期通过查阅卷宗、讯问犯罪嫌疑人等方式及时掌握案件进展情况;公诉部门则可以在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时,同步对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如发现有不适合羁押的情况或羁押的必要条件消失,则可变更强制措施;侦查监督部门可在作出逮捕决定后一个月对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
  (三)审查方式
  羁押必要性的审查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当面听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二是听取辩护人的辩护意见;三是听取看守所管教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间表现的评估和意见;四是听取被害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所在单位、居委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羁押必要性的意见;五是查阅案卷的卷宗材料。
  (四)审查工作制度
  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的开展必须有相应的工作制度作为实施保障。一是建立内部协调配合制度。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的开展涉及到检察机关内部多个部门,因此必须建立内部协调机制,才能使各部门分工配合,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建立告知制度。作为一项新的制度,大多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此不甚了解,因此也无法主动提出羁押必要性审查,因此要建立告知制度,告知权益。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跨国企业在我国早已是遍地开花,外资并购国内企业频频发生,但那些之前已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和品牌在被收购后却少有作为甚或销声匿迹。本文以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为例,分析了如何更好的健全和运用反垄断手段来限制外资企业在国内形成垄断,并对国内名牌企业的保护和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外资并购 跨国公司 反垄断法  作者简介:钟志远,西南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民商法学;庞新
摘要 美国曾经流行一时的监狱管理模式分别为:强调“安全取向”的控制模式、强调服刑人员最大限度“自我负责”的责任模式和强调管理人员与服刑人员“妥协合作”的共识模式。与这些模式相比较,我国的监狱管理模式有其独特的特点。  关键词 监狱 控制模式 责任模式 共识模式 管理模式  作者简介:孙竽,江苏省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讲师;宋立军,江苏省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副教授。  一、三种美国监狱管理模式①  (
摘要民办高校是一种新兴的教学力量,民办高校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民办高校学生培养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利用学生社团,使其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是学生工作者一个需积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民办二级学院 学生社团 教学力量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1-223-01    民办高校作为高校教育的新生力量,是中国公办教育的有力补充,虽然这些
摘要侵害知识产权民事归责原则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有过错原则说、无过错原则说、混合说三种主要学术观点,各学说在归责的部分方面有共同点,然在原则的普遍适用性上未能统一,一刀切的归责原则方法不能适应特殊的知识产权,本文以过错推定的思维方式思索侵害知识产权的归责,建立一个多元、开放、立足实践的归责体系。  关键词知识产权 归责 过错推定  作者简介:黄细江,西南政法大学2010级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研究
摘要律师的会见权具有明确、有效的法律依据,但在司法实践中,律师该项权利的理解与实现面临新旧法律效力冲突、缺乏救济机制、违规会见、认识差异等困境。面对困境,司法部门对律师该项权利在充分保障的前提下予以合理限制是解决上述困境的可能出路。  关键词律师会见权 法律依据 法律效力  中图分类号:D9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6-272-02    2007年10月
摘 要 法院文化是人民法院在长期审判实践和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制度规范以及相关物质表现的总称。法院文化建设旨在实现精神、制度、行为、物质等不同层次文化形态的统筹发展,它既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在大力提倡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的今天,如何加强法院文化建设,促进司法公正,不断化解冲突,消除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为贯彻落实最高院《关于
摘要2009年9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山西省新农保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目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正在全省积极推进,已有27个县列为国家和省的试点,太原、阳泉两市更是自筹资金,率先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另有16个县、2个经济开发区也自筹资金开展了“新农保”试点,全省开展“新农保”的县近50个,占到全省农业县的43%,
摘要对金融监管者来说,获取及时、全面和客观地监管信息并在之间分享是有效监管的基础,但是金融集团的兴起和发展对各国金融信息监管的有效性提出了严重挑战。对此,欧盟对监管信息收集与分享机制做了有益的立法和制度尝试,对构建我国监管信息收集与分享机制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金融监管者 信息监管 金融集团  作者简介:辛文、赵兴盛,中央财经大学2009级法律硕士(法学)专业,研究方向:经济法。  中图分类号:
摘 要:本文借用人体功效学、运动生物力等相关学科知识,阐述如何采用先进的力学仪器,通过实验与分析、实验反馈、实践体验,分析与解决被试者在伦巴舞舞步学习过程中下肢部位用力不当的问题,并寻求合适的训练方法加以改進,减少运动损伤,从而提高舞蹈教学质量,提升被试者的舞蹈技能水平,延长伦巴舞参与者的舞蹈生涯。  关键词:vicon系统 伦巴舞 技术教学  落实大国体育、强国体育、全民体育的精神,选取时尚项目
摘要本文作者进入福州市5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对其中的办学者、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相关的政府官员进行访谈,此外通过对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来弥补个案的不足,并针对得到的资料,运用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尤其是AGIL方法进行细致分析。在农民工子弟学校这一行动系统中,农民工、办学者、政府、媒体分别承担适应、达鹄、整合、维模的功能,以维持整个行动系统的运行。  关键词农民工子弟学校 结构功能主义 AGIL  中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