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行动者的曼德拉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shuhui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殖民、极权或野蛮统治国家,往往有一道奇特的风景:压迫者与反抗者之间,后者的“成名”和“奇理斯玛”之形成,往往是“拜”前者的迫害所致。曼德拉在非国大获得不可动摇的权威,并且在南非和国际上享有盛誉,正是因为其27年半的牢狱之灾。压迫者以暴力机器对反抗者施加活动空间的限制和身体的残害,企图降伏后者。始料未及的是,后者以强烈的信念为支撑,其受难者的遭遇反倒形成了感召力极强的道德人格,不仅激发了狱友,而且引发了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使压迫者无所遁形。
  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看到了种族和解,民主宪政的政治体制建立,南非成功完成国家的转型,曼德拉可谓一生无憾。逝者虽去,留给人们思索的问题却很多。
  迄今为止,国内出版了多种曼德拉传记,此前有《漫漫自由路:曼德拉自传》以及国内外作者的多本传记,近期则有与曼德拉很熟悉的安东尼·桑普森的《曼德拉传》和中国学者秦晖的《南非的启示》,以及刚刚面世的美国记者查伦·史密斯的《曼德拉传》等等。
  《漫漫自由路》的优点在于,曼德拉在描述自己亲历的事件时,有较为细致的微观描述和个人主观感受,因此可以为读者生动展示历史事件中的丰富细节以及个人心态和感情。而缺点则是不够坦率且缺乏严格的自我审视。而两位记者的《曼德拉传》, 由于作者的出发点主要聚焦于曼德拉个人的道德魅力,对于南非的历史包袱、社会转型等问题明显关注不足。
  《南非的启示》不同,这本书前384页为秦晖编译的《曼德拉传》,后面的300页则是秦晖研究南非的文集“南非的启示”,将中国与南非对比。
  与单一的传记不同,本书的前一部分关于曼德拉生平的描写,为后一部分南非的研究做好了知识背景的铺垫。后面的研究文章,既有对南非历史的追溯,也有对南非实现种族和解之后面临高犯罪率和强奸,以及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其“中国视角”更为明显,其问题意识也更为强烈。
  曼德拉的两项事业
  曼德拉一生的事业有二:一为结束种族隔离政策,实现民族和解;二为领导非国大,就任南非总统,组建联合政府。前者耗尽了曼德拉数十年的人生,并入狱27年半;后者开始于其七十多岁之后,为南非的民主宪政奠定了基础。
  1918年出生的曼德拉,生活在一个背负沉重历史包袱的国家。22岁那年,因为不愿接受家族安排的婚姻,曼德拉逃到了约翰内斯堡,在那里学习法律。他很快加入了非国大,投入了反对种族隔离的运动,为取消种族歧视、争取黑人的平等权利而斗争。他发起成立了非国大青年联盟,并于1950年当选青年联盟主席。1950年 6月26日,由曼德拉担任总指挥的“蔑视运动”开始,非国大号召人们蔑视南非政府颁布的不公正法律《通行证法》、《团体住区法》、《镇压共产主义条例》, 并开始游行示威。当天晚上,在集会上讲话后曼德拉首次被捕。
  其后,南非政府多次宣布了对曼德拉的禁令,限制其人身自由。由于不屈不挠地与南非政府种族歧视的法律和制度相抗争,他数次被捕。这些经历,让以前一直主张非暴力斗争的曼德拉转向了暴力斗争,并成立了暴力反抗组织“民族之矛”。但是,曼德拉主张的暴力斗争,仅限于从事破坏,在任何情况下,“民族之矛”的成员都不允许伤害他人,更不用说杀人。1962年,曼德拉再次入狱,直到1990年2月10日,小他18岁的南非总统德克勒克宣布将其次日释放。此前,德克勒克已经解除了对非国大和泛非国大,以及南非共产党的禁令,并解除了其他33个反种族隔离政治组织的限制。在1994年4月的大选中,曼德拉领导的非国大获胜。当年12月10日,曼德拉、德克勒克双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从非暴力到暴力
  从非暴力反抗到暴力反抗,曼德拉的这一转变颇具争议。1985年,《华盛顿时报》的两位编辑采访了曼德拉。曼德拉认为,他们“似乎不是想了解我的观点,而是 想证明我是一个共产党人和恐怖分子。他们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有这个倾向,而当我反复讲我既不是共产党人也不是恐怖分子的时候,他们却企图通过引证马丁·路 德·金牧师从来没有使用过武力来说明我也并不是一个基督徒。”
  曼德拉对此的回应是,“马丁·路德·金开展斗争时的环境条件与我们的条件完全不同:美国是一个由宪法保证人人权利平等、保护非暴力斗争的民主国家(虽然美国仍然存在着对黑人的偏见),而南非却是一个其宪法把不平等奉为神圣、其军队以武力对付非暴力的警察国家。……我是一个基督徒……即使是基督,当没有别的选择的时候,他也会被迫驱赶圣殿里的放债人。”
  在印度,甘地的公民不服从运动主张非暴力反抗,促进了印度的独立。在南非,曼德拉之前的非国大领袖艾伯特·卢图利一直坚持非暴力反抗,并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但是,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非暴力在曼德拉这里显示了其有限性:1960年,当曼德拉正在狱中为“非暴力”申辩之时,3月21日,沙佩维尔大屠杀发生,军警向一万多名沙佩 维尔城示威黑人开枪,打死69人,打伤180人。随即实行紧急状态法,抓捕了两万多名政治犯,4月8日又宣布取消非国大与泛非国大,次年又以退出英联邦向国际压力示威,由此开始了30年外抗国际社会、内行铁血统治的黑暗时期。1961年3月曼德拉走出牢门之后,随即组织成立“民族之矛”并担任领导,走上暴力反抗之路,直至1962年8月5日再次被捕,开始其27年半的铁窗生涯。
  在殖民、极权或野蛮统治国家,往往有一道奇特的风景:压迫者与反抗者之间,后者的“成名”和“奇理斯玛”之形成,往往是“拜”前者的迫害所致。曼德拉在非国大获得不可动摇的权威,并且在南非和国际上享有盛誉,正是因为其27年半的牢狱之灾。压迫者以暴力机器对反抗者施加活动空间的限制和身体的残害,企图降伏后者。
  始料未及的是,后者以强烈的信念为支撑,其受难者的遭遇反倒形成了感召力极强的道德人格,不仅激发了狱友,而且引发了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使压迫者无所遁形。
  是行动者,而非思想家   毫无疑问,曼德拉身上具有伟大的人格力量和道德感召力。在秦晖看来,曼德拉乃是类似于印度甘地一类的圣雄。经由其经历,以及抗争过程而言,这一结论可以成立。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圣雄乃是其宝贵的精神财产。
  但是,在看到曼德拉光彩熠熠的一面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曼德拉是优秀的政治领导人和行动者,而不是思想家。在政治见识方面,曼德拉曾经显示出幼稚的一面。由于卡扎菲、卡斯特罗等人曾经出资资助并支持过非国大,他与他们关系密切。他甚至将伊拉克的极权统治者萨达姆视为英雄。以上这些人的共同之处,是以各种形式反对美国的世界霸权。当伊拉克1990年8月入侵科威特时,非国大最初的反应是站在萨达姆·侯赛因一边。
  显然,从事政治抗争和长期被囚禁,在形成曼德拉伟大人格的同时,也改变了他的心态,让他对蛮横的政治权力和霸权高度警惕,甚至反应过度。对于那些和自己一样,站在弱势地位的反抗者,曼德拉有着情感上的天然亲近,但是对于人类文明总体趋势下,政治领袖所做选择的性质缺乏理性的辨析。
  秦晖编译的《曼德拉传》, 也直书了曼德拉第二任妻子温妮的丑闻,她不仅犯有绑架罪,而且以私刑迫害他人,利用曼德拉的权威和声誉为自己谋求政治资本,以获取权力。她被任命为福利部部长之后,竟然任命自己的情人为副部长,并和情人一起公开出国,且花费奢侈。直到非国大不断给曼德拉施压,护短和打圆场的曼德拉这才和温妮疏远,最终离婚。
  到1997年离职之前,曼德拉领导下的南非既没有奇迹,也没有灾难。由于自己深受暴政之苦,曼德拉坚持废除了死刑,这导致南非的犯罪率直线上升,强奸案频频发生。民意测验显示,80%的白人和50 %以上的黑人都强烈要求恢复死刑,但曼德拉坚决不同意。
  在秦晖看来,“如果就事实判断而言,我同意说南非的转轨是相当成功的……南非有多党制,有宪政,有民主,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南非有从族群政党向左右政党演变的趋势”。显然,这种良好的趋势,与曼德拉打下的基础有着直接的关系。
  曼德拉是出色的政治领袖和行动者,而不是思想家。马上得天下者,未必就是 优秀的治国者,历史的惨痛教训已经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对照英国人在选举中抛弃了丘吉尔,英国人的明智和提防之心令人赞叹。在我看来,对曼德拉的评价,也不宜只看见他作为伟人的光辉,对其进行神化—既无必要,也不真实。
其他文献
这是英国前首相、现在的联合国全球教育特使戈登·布朗写的一篇热情洋溢的文章,介绍联合国如何利用分时授课这一创新教育理念,使得13.8万目前生活在黎巴嫩的叙利亚儿童(都是难民)近日都能够回到学校接受教育。他在文章中指出,目前在黎巴嫩的一个项目使得14.8万叙利亚儿童难民都可以入校接受教育,这表明超越国界的教育可以成为现实—只要政府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3月17日至3月23日的这一周,14.8万名目前
期刊
“为非洲送自行车”的公益组织经理Pave和他的猫坐在收集来的旧白行车中间。这些自行车将在Ostrava的Herinanice监狱经过修理后送去冈比亚。Hermanice监狱位于捷克的东部城市Ostrava,监狱与当地的这家慈善组织的“为非洲送自行车”的项目合作,雇佣犯人修理白行车。
期刊
凯斯国家海洋保护区内举办水下音乐节。Nancy Barta(L),SamanthaLangsdale and Fernando Barta(R)摆出弹奏乐器的样子。来自全美的500多名潜水与浮潜爱好者通过收听当地电台在水下的播放,参与了这场长达4小时的水下音乐盛会。
期刊
慈善真正的力量来自平民,这一点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证明,但我们目前的平民慈善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离全民慈善的目标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接下来让我们从参与主体、捐助数额、参与意愿及捐赠方式等几方面来看一下目前我们平民慈善的现状。  首先,如果刨除企业家捐赠,我们普通公众人均捐赠还不足2元。据民政部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社会捐款和个人捐款中,约九成为企业家捐赠,工薪阶层、大
期刊
沙坪坝新桥。天空放晴,在重庆租住小屋等待捐献时机的邱培亮和何成琴夫妻带着孩子去户外晒太阳,病重的狗狗无暇观看,瘫软在妈妈的背上。由贵州红十字会辗转到重庆红十字会,贵州夫妻带着4岁患癌症晚期的孩子到重庆捐献遗体。
期刊
《环境保护法》修订案终于迎来了“四审”。据说审理之后就要正式公布出台。有机缘的人拿到了这份草案的原版,看到上面谈及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时,“比以前已经大大放宽”,据说条件已经变为“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信誉良好”。  仔细看一下这个
期刊
3月28日,被新华社称为“河南省迄今为止最大的一起行政诉讼案”,在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旁听席上坐满了白发苍苍的老人。  69岁的何伯亭牵头,266户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居民将洛阳市老城区政府告上了法庭,要求其撤消去年8月7日作出的征迁决定。这份决定要求洛阳老城区东、西南隅及周边9000多户、2万余居民必须接受政府的安置标准,搬出世代居住的老街区。  早在2006年,东、西南隅已被列为洛阳市的历史文
期刊
公益业界的从业人员视从业时间的长短,对信息的需求也是大不相同的。建议《中国财富》杂志多关注刚进入公益圈的从业人员。这批公益新兵数量很大,对公益圈的了解却比较浅,他们对公益信息的需求,特别是入门级别的信息需求强烈。  公益新兵往往对公益的概念似懂非懂,甚至大多人对于公益的理解还停留在埋头苦干做好事的层面。若杂志中开设一个有关公益知识普及的栏目,对他们会很有帮助。这个栏目可以以每月的公益大事为主轴,通
期刊
现代人热爱速度,执着于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要追赶得上就必须不断加快脚步。因此,我们快速地浏览信息,快速地赶着一场又一场的活动,犹如患上了“时间病”。  快餐变得不可一世时,慢食就发现了自己存在的理由;当人们都捧着手机、电脑进行快速信息浏览时,慢媒体以其深度和用心脱引而出。当然,“慢活”不是放慢脚步,而是希望活在一个更平衡的世界─该快则快,能慢则慢。  慢媒体  万古杂志  万古杂志(Aeon
期刊
这一期,核心报道做的是《职业秘书长》的选题,为此,我走访业内好些口碑良好的基金会,在跟秘书长们聊天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他们都认为自己不典型。  窦瑞刚认为自己不典型,原因是他觉得自己更像一个腾讯的企业员工,而不是基金会管理人员;刘文奎认为自己不典型,原因是中国扶贫基金会是一个进行了去行政化改革的公募基金会,有自己独特的机构文化,与其他基金会没有可比性。  我想,秘书长们自认不典型,实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