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江河蓄滞洪区蓄洪效应分析

来源 :地理信息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lda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为基础,辅以水利专题资料,以重点江河蓄滞洪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蓄滞洪区国土空间的结构特征和变化特征;从正面和负面效应两个方面开展蓄洪能力评估;以实例开展洪水演进数值模拟,并给出洪水风险各要素空间分布特征信息。研究结果对优化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指导国土资源合理利用,保障蓄滞洪区和江河流域防洪安全,开展洪灾损失评估和制定避洪转移方案,促进蓄滞洪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在自然资源调查、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等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更好地应用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章从地理国情监测基本情况出发,提出监测成果内容和成果获取的注意事项,进而对监测成果在村庄规划中的应用展开分析,指出监测成果在乡村规划中的应用策略,为推进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更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近年来固体废物产生量日益增多,而多种固体废物协同处置能够提高生活垃圾热值,实现固体废物的有效减容.为了有效减少有机污染物的排放,本文对在焚烧过程中二噁英、多氯联苯和多环芳烃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究,并着重阐明了不同固废(市政污泥与生活垃圾、木材与生活垃圾等)混烧产生有机污染物的排放特征以及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固废种类、添加比例、组分、含水率等能够影响有机污染物的生成.较高的Cl和金属元素会促进
采用体外模拟肠道微生态发酵体系,研究番茄红素的益生元作用。结果表明,番茄红素经体外发酵,显著提高了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普氏菌属和阿克曼氏菌属的数量,约可提高1~2个数量级,减缓了瘤胃球菌属和罗斯氏菌属数量的减少,显著增加了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异戊酸等短链脂肪酸的产量。相关性分析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上述菌群与乙酸、丙酸、丁酸、戊酸等短链脂肪酸产量的相关性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在
矢量瓦片技术是对每一层级的矢量数据进行不同粒度的化简操作,从高分辨率到低分辨率的逐级渐进式可视化,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与可视化表达效果。地理国情监测空间数据图斑数多、数据量大,采用矢量瓦片技术可视化时效率越低。通过优化开源算法,采用压缩算法,优化空间数据存储方案等方法提高矢量瓦片访问效率,解决了地理国情海量图斑展示效率慢的问题。
应用六自由度数值模型对某破冰船的连续式破冰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其冰载荷的时历,并将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同时分析冰载荷动态性变化的原因。通过计算得到破冰船在不同速度及冰厚条件下的冰载荷和运动响应,以及航速与船舶冰载荷之间的关系。
历经四十年经济、产业快速发展的深圳近年来逐步出现产业空间过度房地产化的问题,削弱了深圳在新一轮全球产业竞争中的优势。在此背景下,城市更新作为深圳产业空间再生产的重要途径,其过度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引发了各界的广泛讨论,本文在分析深圳城市更新的模式及其对产业空间产生的影响后,指出深圳应摒弃将产业空间作为“资产”全面推向市场的错误观念,而是将其作为“产业发展资源要素”准确理解,通过政府主导、连片升级改造,
地理国情属于国情的一部分,是与自然资源联系在一起的具有空间化和可视化的基本国情情况。近年来,全国一些一线城市陆续开展了基于地理国情的城市资源环境监测工作,针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结合城市资源可持续发展,围绕环境监测、资源管理、生态文明等工作,再根据气象卫星、环保监测结果展开了城市资源环境监测体系的构建,初步构建了以生态、低碳、海绵、资源环境承载力为主体的监测体系,为城市资源环境和谐发展以及高
期刊
组织实施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系统化掌握准确、全面、权威的地理国情数据,对于国家发展战略计划的制定与实行而言是十分关键的参考依据,同时也是促进生态环保工作、创建节约健康型社会的关键支持,是确保防灾减灾工作开展有效性的关键基础,更是有关行业实行调查统计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为此,确保地理国情监测要素数据的质量非常重要,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地理国情监测是自然资源监测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受到自然资源部的高度重视,因此高质量完成监测过程中的内业编辑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重大。结合三调数据与2020年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数据,介绍了2021年地理国情图斑底图数据的生成过程;通过对比两期影像,探讨了数据变更采集要求及其变化图斑属性项更新要求。结果表明,不同变化类型图斑的编辑方式不同,属性项填写有所差异,异型图斑、最小图斑以及其他常见问题的处
为了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国家优化教育政策,“双高”院校的建设就是在此背景下政府部门提出的教育发展战略。高职院校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响应“双高”院校建设号召,并结合“1+X”证书制度不断加强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文章主要针对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