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化学是是医学、生物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而内容相对枯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物化学的教学效果迫在眉睫,尤其对于本硕连读的医学生。而形成性评价的发展为生物化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那么如何将其引入生物化学教学中来充分调动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形成性评价;七年制临床医学教学
生物化学即生命的化学,是指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化学本质及生命活动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由于大部分内容较抽象,和临床疾病联系较少。学生学起来觉得很难,不能将其真正融会贯通,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而不是真正的去学习知识,也就失去了学习生物化学的意义和目的。目前大学的教育模式基本沿袭的是“教师—教材—学生—考试”的教学模式,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学生的学习方向,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可现在这种模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为了进一步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充分调动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而教学评价方式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师生利用评价活动所提供的反馈信息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或学习活动,因此高效的教学依赖于高质量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也称称过程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估,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有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进行有效监控。鉴于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因此,我们将其引入了七年制临床医学生的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为学生提供及时的信息反馈,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修正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1 生物化学理论课程考核项目构成
课程考核由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组成。平时考核由出勤情况、互动问答、随堂测验、课堂提问、阶段性测验、专题讨论、小论文和小组学习等组成。期末考核采用闭卷笔试的考核方式。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根据专业班级情况不同,从以上常用考核项目中任选几项或自选其它考核方式,形成性评价的成绩不是由教师单方面决定,而是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期末进行的笔试属于终结性评价,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
2 形成性评价常用考核项目的实施
2.1 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种实用的评价手段。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坚持每次课将前一节课的内容进行课堂提问。保证每个同学本学期都有2-3次的课堂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还有助于教师及时获取教学信息,有效调控教学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提问要注意设计合适的问题,把握适当的时机。如讲解“物质代谢的调节和联系”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高糖饮食会引起肥胖?”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
2.2 阶段性小测验
测验的范围可以是一个章节或者一个教学模块,我们现在采用的是一个教学模块教学结束后,将需要掌握及熟悉的知识点,并突出重点和难点。以选择题(单选为主,加入少量的多项选择)和填空题的形式,以笔试的方式完成。并批改和记录结果,对测验成绩进行分析,下次课抽出一定时间把测试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并进行点评和指导。通过一定数量的测验及时了解学生对掌握所学知识的动态,对学生及时巩固课堂知识及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及时查漏补缺。
2.3 专题讨论
教师根据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布置一两个专题供学生研究讨论,从学生的研讨情况可以考察学生学习过程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学习能力。如给学生提出以下讨论题目: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转基因食品的看法”。这个论题以整个基因表达过程为解释主线,需要学生综合分析与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关注学生的研讨情况,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表现自我,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讲解与评价。
2.4 撰写小论文
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选择性的给学生出一些较为感兴趣的论文题目,或学生自拟题目,内容不限,范围可涉及生物化学所学理论知识的各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学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可以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文献、整理资料和归纳总结,同时可以结合自己已学的生物化学理論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写出小论文。通过撰写小论文,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已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而且也增长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论文完成后教师负责仔细阅读每篇论文并给出“等级+评语”的评价。
2.5 互动问答
在每次课结束前5~10分钟,让同学对本节课内容和已学内容不懂的知识点进行提问,并让其他同学给出答案,对于主动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同学老师都予以评价,作为形成性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考察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发挥。
2.6 出勤情况
学生的出勤问题是影响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出勤率不高,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除了班主任、学生干部的考勤以外,任课老师随机的随堂考勤,也是形成性评价中的一个方面,在评价考核体系占有一定的比例,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7 期末考核
最后的生物化学理论期末成绩认定=平时理论评价成绩(60%)+期末理论闭卷考试成绩(40%),其中理论评价成绩由课堂提问成绩和专题讨论成绩,互动问答成绩,小论文成绩,阶段小测验成绩以及出勤情况构成。
2.8 学生反馈情况
最后,我们对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同学们都认为有很多优点:①由一学期一次的期中期末考试改为多次的形成性评价改革很好,避免了一次考核定“终身”的弊端,减轻了学生期末复习的负担。有利于老师及时检查教学质量和学生们的学习掌握情况,促进同学们课后及时复习,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知识形成长期记忆,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以往考前的临时“抱佛脚”。有助于及时反映老师的教学质量,便于老师调整教学策略。②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状况的一个评价和总结,能够让学生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遗漏,帮助学生查遗补缺,改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同时可以敦促学生的平时学习,有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③小论文有利于学生开放思维。同时同学们也提出了一些小建议:①多种题型考核,多开放性题目,多方向综合考查;加强专业英文考查。②最好每一章节一次测评,更好的敦促学生的学习。③老师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并在形成性评价中体现出来。④增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及小演讲。⑤考试形式多样化,比如采用PPT展示、论文、小组讨论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将形成性评价纳入最终成绩评定中,发现该班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有所改善。虽然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具体方法仍有待进一步探索,但现在的医学教育模式正在向能力培养方面转变,要求老师采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估。期望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完善教学评价方式,并将其应用于更多的班级,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蔚,何培芬. 英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J] 职业教育研究,2006,(1):102-103
[2] 尚明霞. 形成性评价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J] 黑龙江教育, 2011,(12):62-63
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形成性评价;七年制临床医学教学
生物化学即生命的化学,是指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化学本质及生命活动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由于大部分内容较抽象,和临床疾病联系较少。学生学起来觉得很难,不能将其真正融会贯通,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而不是真正的去学习知识,也就失去了学习生物化学的意义和目的。目前大学的教育模式基本沿袭的是“教师—教材—学生—考试”的教学模式,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学生的学习方向,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可现在这种模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为了进一步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充分调动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而教学评价方式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师生利用评价活动所提供的反馈信息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或学习活动,因此高效的教学依赖于高质量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也称称过程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估,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有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进行有效监控。鉴于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因此,我们将其引入了七年制临床医学生的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为学生提供及时的信息反馈,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修正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1 生物化学理论课程考核项目构成
课程考核由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组成。平时考核由出勤情况、互动问答、随堂测验、课堂提问、阶段性测验、专题讨论、小论文和小组学习等组成。期末考核采用闭卷笔试的考核方式。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根据专业班级情况不同,从以上常用考核项目中任选几项或自选其它考核方式,形成性评价的成绩不是由教师单方面决定,而是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期末进行的笔试属于终结性评价,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
2 形成性评价常用考核项目的实施
2.1 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种实用的评价手段。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坚持每次课将前一节课的内容进行课堂提问。保证每个同学本学期都有2-3次的课堂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还有助于教师及时获取教学信息,有效调控教学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提问要注意设计合适的问题,把握适当的时机。如讲解“物质代谢的调节和联系”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高糖饮食会引起肥胖?”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
2.2 阶段性小测验
测验的范围可以是一个章节或者一个教学模块,我们现在采用的是一个教学模块教学结束后,将需要掌握及熟悉的知识点,并突出重点和难点。以选择题(单选为主,加入少量的多项选择)和填空题的形式,以笔试的方式完成。并批改和记录结果,对测验成绩进行分析,下次课抽出一定时间把测试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并进行点评和指导。通过一定数量的测验及时了解学生对掌握所学知识的动态,对学生及时巩固课堂知识及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及时查漏补缺。
2.3 专题讨论
教师根据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布置一两个专题供学生研究讨论,从学生的研讨情况可以考察学生学习过程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学习能力。如给学生提出以下讨论题目: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转基因食品的看法”。这个论题以整个基因表达过程为解释主线,需要学生综合分析与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关注学生的研讨情况,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表现自我,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讲解与评价。
2.4 撰写小论文
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选择性的给学生出一些较为感兴趣的论文题目,或学生自拟题目,内容不限,范围可涉及生物化学所学理论知识的各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学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可以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文献、整理资料和归纳总结,同时可以结合自己已学的生物化学理論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写出小论文。通过撰写小论文,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已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而且也增长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论文完成后教师负责仔细阅读每篇论文并给出“等级+评语”的评价。
2.5 互动问答
在每次课结束前5~10分钟,让同学对本节课内容和已学内容不懂的知识点进行提问,并让其他同学给出答案,对于主动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同学老师都予以评价,作为形成性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考察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发挥。
2.6 出勤情况
学生的出勤问题是影响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出勤率不高,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除了班主任、学生干部的考勤以外,任课老师随机的随堂考勤,也是形成性评价中的一个方面,在评价考核体系占有一定的比例,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7 期末考核
最后的生物化学理论期末成绩认定=平时理论评价成绩(60%)+期末理论闭卷考试成绩(40%),其中理论评价成绩由课堂提问成绩和专题讨论成绩,互动问答成绩,小论文成绩,阶段小测验成绩以及出勤情况构成。
2.8 学生反馈情况
最后,我们对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同学们都认为有很多优点:①由一学期一次的期中期末考试改为多次的形成性评价改革很好,避免了一次考核定“终身”的弊端,减轻了学生期末复习的负担。有利于老师及时检查教学质量和学生们的学习掌握情况,促进同学们课后及时复习,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知识形成长期记忆,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以往考前的临时“抱佛脚”。有助于及时反映老师的教学质量,便于老师调整教学策略。②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状况的一个评价和总结,能够让学生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遗漏,帮助学生查遗补缺,改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同时可以敦促学生的平时学习,有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③小论文有利于学生开放思维。同时同学们也提出了一些小建议:①多种题型考核,多开放性题目,多方向综合考查;加强专业英文考查。②最好每一章节一次测评,更好的敦促学生的学习。③老师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并在形成性评价中体现出来。④增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及小演讲。⑤考试形式多样化,比如采用PPT展示、论文、小组讨论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将形成性评价纳入最终成绩评定中,发现该班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有所改善。虽然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具体方法仍有待进一步探索,但现在的医学教育模式正在向能力培养方面转变,要求老师采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估。期望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完善教学评价方式,并将其应用于更多的班级,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蔚,何培芬. 英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J] 职业教育研究,2006,(1):102-103
[2] 尚明霞. 形成性评价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J] 黑龙江教育, 2011,(1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