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同阶层、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人对文化,能产生多种不同的理解。而文化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生活,可以通过科技、工艺等手段影响文化思维建设,甚至可以通过视觉影响人的知觉和心理。旅游工艺品中的文化思维,包含了产品行为文化、物质生产文化和人文精神文化。现今,市场旅游工艺品风格相仿,外形相似,从根源上说,就是文化思维的某种缺失。
关键词:文化;思维;旅游工艺品
在旅游市场异常火热的今天,各种带有鲜明当地风格的旅游工艺品玲琅满目,而相当一部分游客都会适当地从景区带回些许纪念品。这些纪念品从表面上看,带着明显的当地文化特色,而从本质上看,就能发现这些纪念品的跨区域性相对模糊,这种模糊性,从根源上说,就是文化思维的某种缺失。
想要了解旅游工艺品中的文化思维,首先要了解的是文化本身。英国学者泰勒在《原始文化》中,第一次给文化下了定义:“文化,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已经作为社会成员所掌握和接受的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1]不同阶层的人、不同种族的人、不同国家的人对文化,能产生多种不同的理解。文化可以在潜移默化下影响人的生活,通过人的眼睛和大脑,形成许多特有的图形和样式,也就是说,文化可以通过视觉影响人的知觉,并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让同一种物体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图形样式,甚至还包含了味觉在内的其他感官感知。
而文化思维可划分的范围太过广泛。在旅游工艺品设计中,文化思维主要是指当地的产品行为文化、人文精神文化和物质生产文化。由于文化思维的存在以及在工艺产品中的作用撑起了旅游工艺品市场,所以从根本上说,在旅游工艺品市场中,文化思维决定了旅游产品的样式。因此,合理、健全的文化思维建设对于整个旅游产品市场来说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1 构建产品行为文化(建议作者具体分析如何构建)
产品行为文化,简单的说,就是旅游工艺品的产品文化,包含着工艺品的外形文化、原料文化、工艺文化和手法文化等。
构建产品行为文化。首先,需要的是构建工艺品自身的地域特色,提升工艺品的外形美观度、原料的普及性和工艺的持续性。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各民族的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格局、产品结构、工艺思想风格等,都具有显著的中国本土地域特色。鸦片战争之后,受西方文化冲击,民族工艺品已经开始不再纯粹地表现本土的工艺文化,开始走中西结合的路线,而在工艺手法上,传统手工艺也渐渐地失去了主导地位。诗人卡比尔说过:“只有在单纯的器物之上,才会有最复杂的美存在”。[2]庄子认为心手相应,技巧应符合思维,现代旅游工艺品设计应把设计回归到民间,从民间需求中发现产品本身的行为文化,通过当地独有的原料或外形、手法等,提升工艺品的特色性和外观性,从文化内涵上,构建特色文化,并在技术和材料层面中做好选择。材料是一切工艺行为的基础,材料的可重复性和延续性的使用,不但可以在原料源头上减少损耗,还能在环境保护上带来新方向。其次,从文化的传承性中,构建产品行为文化。各个地区也许在技术和经济水平上相互接近,但是所传承的文化差异是必然存在的,呈现了各种不同的文化。传承不是守旧,旅游工艺品可以具有承载当地文化和沟通游客之间的良性吸引力的作用,工艺品的设计活动,从根本上说,其实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它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某种需要。因此,旅游工艺品的产品行为文化,可以在原料、外形和工艺手法上,继承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提升地域特色。另外,可以通过市场的调节、先进的产品工艺和原料提炼技术等方面来增加产品的竞争力,更需要从旅游市场中寻求机遇,才能让旅游工艺品市场,走向合理性、延续性和独特性。
2 物质生产文化的健实
物质生产文化,包含着科技文化、制度文化等。
回顾中国的工艺历史,我们能看到中国最早的传统物质文化,最初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产和生活需要而进行的造物活动。在古代中国,科技技术的发展受制于封建文化,皇权文化又代表着制度文化,这种集中制的皇权思想制约着底层工艺品的发展,如龙饰在封建时期是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平民百姓是绝不可以逾越。而在制度的建立方面,唐、宋时期,开始在前代的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手工业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和监督,并通过繁密的层级管理制度和分工管理制度掌握和垄断了优秀工艺。
现今,在旅游市场上,在旅游工艺品的整体发展中,我国的旅游产品销售收入,仅占全部旅游收入的20%左右,这个数据相对欧美,甚至东南亚地区来说都是较低的。原因正是,由于旅游市场,缺乏健全、合理的旅游规范制度和文化制度。在科技文化方面,新的旅游文化体系,需要通过以人为本、绿色设计为理念进行构建。科技的发展让良好的工艺产品得到批量生产,在提高旅游工艺品生产速度的同时,提高旅游工艺品的技术含量,着眼于地域文化根源,合理地通过科技技术,提高产品外形和材料的地域含量,获得完整的旅游工艺品产业链,让旅游工艺品市场健康发展。而在制度文化方面,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旅游工艺品制作者的职能更加模糊。旅游工艺品的创造需要国家和地区,建立合理的规范制度;建立分层管理机制和分工机制,职权分明。通过制度的分层管理,提高旅游工艺品产品的地域竞争力,保障旅游工艺品的各地域文化传承,在符合不同社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基础上,通过制度的保障,使之不再受限于技术,在经济条件以及传统和时代上,更不用受制于旅游市场的盲目跟从,提升旅游工艺品的地域竞争力。
3 人文精神文化的提升
提升人文精神文化,是建立在物质生产文化的健实和产品行为文化构建的基础上的。在旅游工艺品市场中,有个现象值得深思,那就是廉价心理。这里包含着两个内容:一是工艺品创造者的廉价心理。旅游市场是个庞大的利润市场,在工艺走向机械化的今天,廉价工艺品的大量产生,已经不再是工艺品设计者所能决定的走向,而是市场给予这个设计的定位。南泉禅师曾回答别人的提问,什么是道,他回答:“平常心是道”;什么是平常心,那就是不要用特殊的心理,去暗示所要获得产品的美感,只需要通过自己的心、自己的眼睛,认真感悟产品的魅力就可以了,更不要为了利益来创作产品。因此,提升自我精神文化素养,也是提升旅游工艺品外形的基础。二是消費者的廉价心理。国人的旅游消费观念,在近几年,一直走入一个误区,这个误区就是,既然是旅游,就需要有当地特色或文化内涵的产品做纪念,而这些产品不需要太贵,工艺也不需要太复杂,只要能承载着自己旅游的精神纪念即可。因此,廉价的旅游工艺品就此产生,简单的说,就是人文精神文化的缺失。 旅游工艺品设计中的人文精神文化,其实在传统上讲,应该就是“天人合一”的观念,体现的是物化自然和人化自然的高度和谐。而对中国设计艺术领域的影响较深的,应该是儒家和道家思想,它们贯穿了整个历史时期。儒家和道家都强调和谐,区别在于,儒家强调中庸、无为之道,追求外在形式的和諧,儒家是理性的,在文化上倡导美善合一,强调艺术对社会的积极作用。[3]道家强调万物的和谐统一,追求内在精气神的和谐,道家对于文化观一直采取的是辩证思维的理性方式。而在旅游工艺品中,精神文化层面讲究的是功能、心理、造型、思维等全方位的和谐,而精神层面的提升,也会相对应地提升整个旅游工艺品市场的文化格调。同时,旅游工艺品造型的雷同,文化层面的缺失,科技的进步都让人们对于机械化的产品需求逐步下降,机械化的制作也让旅游工艺品创造者,缺乏创作的激情。当社会的物质需求,从心理需求上进一步升华后,美的精神层面自然就升级为物质层面,这时候的物化性心理,便占据着主导地位,产品的外形自然就会获得提升,物质生产在精神文化的带领下,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选择合理、合适的旅游工艺品,需要在消费者市场和供应者市场共同作用下发展,精神文化的提升也需要各方共同发展。
4 结语
反省现在旅游工艺品市场的现状,我们能看到许多问题:时代的快速发展、工艺产品设计的创意萎缩、地域性特色的流失、机械化批量生产的盛行等,这些都让旅游工艺品市场良莠不齐。因此,工艺应回到民间,通过消费者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共同发展,来对混乱的旅游工艺品市场进行整合。我们在接收传统思维的同时,需要结合现代物化文化思维,提升旅游工艺品创造者的人文精神文化,构建合理的产品行为文化,完善和健全旅游市场的制度文化,这是旅游工艺品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声,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871:1.
[2] 工艺之道[M].柳宗悦,徐艺乙,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5.
[3] 赵克理.顺天造物[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28.
[4] 尼克·马洪.创意思维[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5] 徐雯,吕品田.传统手工艺[M].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2.
[6] 程乐华,杨浩铿.物化思维:发现心理学艺术化[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林晓波(1982—),女,福建仙游人,艺术硕士,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的研究。
关键词:文化;思维;旅游工艺品
在旅游市场异常火热的今天,各种带有鲜明当地风格的旅游工艺品玲琅满目,而相当一部分游客都会适当地从景区带回些许纪念品。这些纪念品从表面上看,带着明显的当地文化特色,而从本质上看,就能发现这些纪念品的跨区域性相对模糊,这种模糊性,从根源上说,就是文化思维的某种缺失。
想要了解旅游工艺品中的文化思维,首先要了解的是文化本身。英国学者泰勒在《原始文化》中,第一次给文化下了定义:“文化,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已经作为社会成员所掌握和接受的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1]不同阶层的人、不同种族的人、不同国家的人对文化,能产生多种不同的理解。文化可以在潜移默化下影响人的生活,通过人的眼睛和大脑,形成许多特有的图形和样式,也就是说,文化可以通过视觉影响人的知觉,并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让同一种物体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图形样式,甚至还包含了味觉在内的其他感官感知。
而文化思维可划分的范围太过广泛。在旅游工艺品设计中,文化思维主要是指当地的产品行为文化、人文精神文化和物质生产文化。由于文化思维的存在以及在工艺产品中的作用撑起了旅游工艺品市场,所以从根本上说,在旅游工艺品市场中,文化思维决定了旅游产品的样式。因此,合理、健全的文化思维建设对于整个旅游产品市场来说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1 构建产品行为文化(建议作者具体分析如何构建)
产品行为文化,简单的说,就是旅游工艺品的产品文化,包含着工艺品的外形文化、原料文化、工艺文化和手法文化等。
构建产品行为文化。首先,需要的是构建工艺品自身的地域特色,提升工艺品的外形美观度、原料的普及性和工艺的持续性。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各民族的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格局、产品结构、工艺思想风格等,都具有显著的中国本土地域特色。鸦片战争之后,受西方文化冲击,民族工艺品已经开始不再纯粹地表现本土的工艺文化,开始走中西结合的路线,而在工艺手法上,传统手工艺也渐渐地失去了主导地位。诗人卡比尔说过:“只有在单纯的器物之上,才会有最复杂的美存在”。[2]庄子认为心手相应,技巧应符合思维,现代旅游工艺品设计应把设计回归到民间,从民间需求中发现产品本身的行为文化,通过当地独有的原料或外形、手法等,提升工艺品的特色性和外观性,从文化内涵上,构建特色文化,并在技术和材料层面中做好选择。材料是一切工艺行为的基础,材料的可重复性和延续性的使用,不但可以在原料源头上减少损耗,还能在环境保护上带来新方向。其次,从文化的传承性中,构建产品行为文化。各个地区也许在技术和经济水平上相互接近,但是所传承的文化差异是必然存在的,呈现了各种不同的文化。传承不是守旧,旅游工艺品可以具有承载当地文化和沟通游客之间的良性吸引力的作用,工艺品的设计活动,从根本上说,其实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它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某种需要。因此,旅游工艺品的产品行为文化,可以在原料、外形和工艺手法上,继承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提升地域特色。另外,可以通过市场的调节、先进的产品工艺和原料提炼技术等方面来增加产品的竞争力,更需要从旅游市场中寻求机遇,才能让旅游工艺品市场,走向合理性、延续性和独特性。
2 物质生产文化的健实
物质生产文化,包含着科技文化、制度文化等。
回顾中国的工艺历史,我们能看到中国最早的传统物质文化,最初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产和生活需要而进行的造物活动。在古代中国,科技技术的发展受制于封建文化,皇权文化又代表着制度文化,这种集中制的皇权思想制约着底层工艺品的发展,如龙饰在封建时期是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平民百姓是绝不可以逾越。而在制度的建立方面,唐、宋时期,开始在前代的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手工业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和监督,并通过繁密的层级管理制度和分工管理制度掌握和垄断了优秀工艺。
现今,在旅游市场上,在旅游工艺品的整体发展中,我国的旅游产品销售收入,仅占全部旅游收入的20%左右,这个数据相对欧美,甚至东南亚地区来说都是较低的。原因正是,由于旅游市场,缺乏健全、合理的旅游规范制度和文化制度。在科技文化方面,新的旅游文化体系,需要通过以人为本、绿色设计为理念进行构建。科技的发展让良好的工艺产品得到批量生产,在提高旅游工艺品生产速度的同时,提高旅游工艺品的技术含量,着眼于地域文化根源,合理地通过科技技术,提高产品外形和材料的地域含量,获得完整的旅游工艺品产业链,让旅游工艺品市场健康发展。而在制度文化方面,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旅游工艺品制作者的职能更加模糊。旅游工艺品的创造需要国家和地区,建立合理的规范制度;建立分层管理机制和分工机制,职权分明。通过制度的分层管理,提高旅游工艺品产品的地域竞争力,保障旅游工艺品的各地域文化传承,在符合不同社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基础上,通过制度的保障,使之不再受限于技术,在经济条件以及传统和时代上,更不用受制于旅游市场的盲目跟从,提升旅游工艺品的地域竞争力。
3 人文精神文化的提升
提升人文精神文化,是建立在物质生产文化的健实和产品行为文化构建的基础上的。在旅游工艺品市场中,有个现象值得深思,那就是廉价心理。这里包含着两个内容:一是工艺品创造者的廉价心理。旅游市场是个庞大的利润市场,在工艺走向机械化的今天,廉价工艺品的大量产生,已经不再是工艺品设计者所能决定的走向,而是市场给予这个设计的定位。南泉禅师曾回答别人的提问,什么是道,他回答:“平常心是道”;什么是平常心,那就是不要用特殊的心理,去暗示所要获得产品的美感,只需要通过自己的心、自己的眼睛,认真感悟产品的魅力就可以了,更不要为了利益来创作产品。因此,提升自我精神文化素养,也是提升旅游工艺品外形的基础。二是消費者的廉价心理。国人的旅游消费观念,在近几年,一直走入一个误区,这个误区就是,既然是旅游,就需要有当地特色或文化内涵的产品做纪念,而这些产品不需要太贵,工艺也不需要太复杂,只要能承载着自己旅游的精神纪念即可。因此,廉价的旅游工艺品就此产生,简单的说,就是人文精神文化的缺失。 旅游工艺品设计中的人文精神文化,其实在传统上讲,应该就是“天人合一”的观念,体现的是物化自然和人化自然的高度和谐。而对中国设计艺术领域的影响较深的,应该是儒家和道家思想,它们贯穿了整个历史时期。儒家和道家都强调和谐,区别在于,儒家强调中庸、无为之道,追求外在形式的和諧,儒家是理性的,在文化上倡导美善合一,强调艺术对社会的积极作用。[3]道家强调万物的和谐统一,追求内在精气神的和谐,道家对于文化观一直采取的是辩证思维的理性方式。而在旅游工艺品中,精神文化层面讲究的是功能、心理、造型、思维等全方位的和谐,而精神层面的提升,也会相对应地提升整个旅游工艺品市场的文化格调。同时,旅游工艺品造型的雷同,文化层面的缺失,科技的进步都让人们对于机械化的产品需求逐步下降,机械化的制作也让旅游工艺品创造者,缺乏创作的激情。当社会的物质需求,从心理需求上进一步升华后,美的精神层面自然就升级为物质层面,这时候的物化性心理,便占据着主导地位,产品的外形自然就会获得提升,物质生产在精神文化的带领下,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选择合理、合适的旅游工艺品,需要在消费者市场和供应者市场共同作用下发展,精神文化的提升也需要各方共同发展。
4 结语
反省现在旅游工艺品市场的现状,我们能看到许多问题:时代的快速发展、工艺产品设计的创意萎缩、地域性特色的流失、机械化批量生产的盛行等,这些都让旅游工艺品市场良莠不齐。因此,工艺应回到民间,通过消费者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共同发展,来对混乱的旅游工艺品市场进行整合。我们在接收传统思维的同时,需要结合现代物化文化思维,提升旅游工艺品创造者的人文精神文化,构建合理的产品行为文化,完善和健全旅游市场的制度文化,这是旅游工艺品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声,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871:1.
[2] 工艺之道[M].柳宗悦,徐艺乙,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5.
[3] 赵克理.顺天造物[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28.
[4] 尼克·马洪.创意思维[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5] 徐雯,吕品田.传统手工艺[M].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2.
[6] 程乐华,杨浩铿.物化思维:发现心理学艺术化[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林晓波(1982—),女,福建仙游人,艺术硕士,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