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6年,美国电影之父格里菲斯拍摄了[忍无可忍],是第一部改编自圣经故事的剧情片。据说此后至少有200多部影片探讨基督教信仰,大约50部影片直接描写耶稣。在这些作品中,像[基督的最后诱惑]这么倒霉的并不多。
1988年,马丁·西科塞斯将[基督的最后诱惑]搬上银幕,遭到教会的强烈抵制,环球公司收到数百万封观众来信,超过2万5000人在公司门口抗议示威,据说西科塞斯还接到过死亡威胁。票房也相当惨淡,投资600万美元,进账840万美元。从此,这部电影成了一个不幸的标志,任何涉及宗教的电影都会以它为前车之鉴。
[基督的最后诱惑]改编自卡赞扎基斯的小说,这位希腊作家一生为肉体与精神的激烈冲突苦战,尼采、佛陀、列宁、基督都对他有重大影响。他的观念为教会所不容,《希腊的受难》险些使他被逐出教门,而《基督的最后诱惑》带来的激烈攻击,几近中世纪的宗教迫害。1957年卡赞扎基斯访问中国,归途中在广州误种天花疫苗,病逝于德国,遗体运回故土安葬,希腊大主教禁止他的遗体停放在教堂中供人瞻仰。
西科塞斯的影像雄健刚劲,卡赞扎基斯的文字华丽沉重,电影和小说都是上乘之作,可是相对于它爆炸性的主题,艺术品质竟变成了被人忽略不计的琐屑之物。[基督的最后诱惑](尤其是小说)的确颠覆了正统基督形象——基督不断地在救世使命和个人的生活欲望之间挣扎,满怀矛盾地饮下生命的苦酒,其实他是被上帝而不是被愚昧残忍的罗马人和犹太人钉上了十字架;而犹大,这个最著名的叛徒,竟成了忍辱负重帮助基督完成光荣使命的英雄;彼得、马太、保罗等著名使徒则被刻画成各怀私欲、缺乏爱心的人。
故事开始,耶稣是一个年轻的木匠,他做的十字架是处死反抗罗马人统治的奋锐党人的刑具。然而他知道自己是上帝选中的人,自从他试图递给青梅竹马的玛利亚一枝玫瑰起,两只锐利的、无形的鹰爪就不时地钻进他的脑子,令他疼痛万分,他的手指会无端地滴血,这是上帝对他世俗欲望的愤怒。他一点都不想当救世主,他和上帝赌气:"我想叫你讨厌我,叫你去找另外一个人。我想把你摆脱掉……我一辈子都要钉制十字架,好叫你选中的救世主一个个都钉在十字架上!"
肉体的疼痛,精神的折磨,耶稣无从逃避追逐他的影子。他终于开始苦修、传道,招收门徒,播撒神迹。他使死者复活,但"他看到姑娘从床上跳起来比别人吓得更厉害"。他也经受魔鬼的考验,然而并不是那么战无不胜。
耶稣意识到,罗马人即将攻占圣城耶路撒冷,摩西预言的世界末日临近了,为了拯救世界,为了用自己的血献祭,替全人类赎罪,他必须死。他恳求犹大做那个送他上十字架的人。犹大问:"如果换了你,你必须出卖自己的老师,你会这么做吗?"耶稣答道:"不,我想我不会有这种力量。因此上帝可怜我,给了我这个比较容易的任务:被钉上十字架。"
被捕之前,耶稣在客西马尼花园喃喃自语:"天父,你给我的那杯酒是苦酒,很苦很苦的苦酒。我承受不了。如果可能,天父啊,请把它从我唇边挪开……天父啊,你的意旨将要实现。不是我的,天父——是你的。"(可以对比一下《路加福音》记载的耶稣此时的祷告,含义有所不同:"父啊,你若愿意,就把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
耶稣终于被钉上了十字架,天地变色。曾帮助他背负十字架赴刑场的古利奈人西门惊恐地看到,一群天使飞翔在耶稣周围,高兴地挥着锤子,把钉子钉进他的手心和脚心——"是上帝自己把他钉上十字架!"此时耶稣痛苦地呼喊着:"我的神,我的神……"然后他昏过去了。
耶稣惊奇地看到了他的守护天使,天使告诉他,他从未被钉上十字架,受难只是个梦,上帝已经允许他品尝他一直渴望的人间欢乐。于是耶稣得到了抹大拉的玛利亚,玛利亚死后他又与两个女人结婚,成了木匠,儿女成群,除了野心勃勃的保罗跑来宣告他将不顾事实创造一个被钉上十字架的耶稣,一度扰乱了他的心绪外,他对平凡的生活心满意足。时光流逝,耶稣已是垂暮之年,耶路撒冷陷落了,他的几位门徒前来拜访,个个衰老疲惫,形容猥琐。这时愤怒的犹大出现了,他痛斥耶稣是叛徒,背弃了上帝,"你的岗位是在十字架上,逃兵!"耶稣悔悟了,意识到他背弃了自己的使命:"但愿我能从头再活一遭!"
这时他突然感到蘸了醋的海绵正在湿润他的嘴唇,他喊出了后半句话:"为什么离弃我!"然后他听到一声冷笑,他终于意识到,欢乐、婚姻、子女原来都是魔鬼制造的幻觉,这最后的诱惑就发生在他最后遗言的一个瞬间。他想起了自己在哪里,心中一阵狂喜,他不是逃兵,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光荣归于上帝!
然而[基督的最后诱惑]并不是要重新塑造一个沉溺于私欲的救世主,它要呈现的是人在生活欲望和精神拯救之间真实而痛苦的挣扎,基督最终战胜了肉体的诱惑,站到了不朽的精神之巅。西科塞斯认为,这部电影可以告诉人们,毁灭人的正是生活里那些看似欢乐的东西。卡赞扎基斯在小说序言中说:"基督身上深厚的人性的一面帮助我们理解他,爱他,对他的受难能够感同身受……我们痛苦挣扎,我们看到他在痛苦挣扎,于是我们就有了力量。我们看到自己在世界上不是孤独无倚的,基督正站在我们一边战斗……我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给正在痛苦挣扎着的人们提供一个典范,叫人们看到不该惧怕痛苦、诱惑或死亡,因为这三者都是能征服的,而且它们已经被征服了。"
没有比这更精确的概括了。《基督的最后诱惑》是小说,是电影,而不是传记。它关怀的是现实生活中矛盾重重的人,渴望的是牺牲精神带来的灵魂升华,而不是盲目颠覆正统导致的快感。它是一滴沉重而美丽的鲜血,来自永无安宁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