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引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主导力量。如何抓住当前农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发挥农机在山区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农机工作的经验就当前的山区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山区农业;机械化;问题;对策
一、农业机械化概念综述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现代农业,也就会拖我国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后腿。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挖掘农业增产增收潜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转变生产方式,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业的素质,竞争力和效益,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稳定发展,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振兴农机工业,也是拉动农村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幅原辽阔,各区域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条件各不相同,本文对内陆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通过针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二十个地区、市和福建省建宁市目前的实际额分析,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局部调查与区域现状相结合,在全面分析福建省建宁市农业机械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二、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農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农机具的推广应用。我市属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水利、灌溉等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道路条件差。农民即使有购买农机的愿望,又因交通不便,作业量小,而不得不放弃;2004年至今,全市仅推广了微耕机、小麦、玉米脱粒机、畜牧养殖机械(揉丝机)、排灌机械(水泵)、设施农业设备(卷帘机)等9个品目的小型农业机械,茶叶加工机械的推广仅为茶叶示范项目扶持,动力机械增加量有限。
2.农业机械化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经费,服务功能脆弱。
3.适用山区作业的农机具品种和当地产业紧密结合的机具品种少,如适合当地产业生产加工的核桃剥皮、剥壳机、莲藕采挖机等群众有需求而产品未进入补贴目录,不能享受补贴政策。由于市场利益的驱动及技术成熟度不高,适应山区和当地产业的农机具价格较高,性能质量较差,品种少,售后服务跟不上,形成了非常明显的供求矛盾。
(二)制约我市农机化发展的因素
1.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影响了农业机械的优势发挥。我市现有耕地多数是坡垣山地,种植规模小,农作物种植不统一,导致机械化作业水平低。
2.农机化投入不足的限制。一方面是农民收入低,2012年底全市农民纯收入5606元,购买使用农机的财力有限。另一方面,政府对农机化的投入不足,特别是对基层农机服务设施的投入严重不足,大部分农机推广服务中心都存在“三无”问题,无办公场所、无交通工具、无服务设施,而农机部门经费短缺,影响了农机化工作的开展。
三、加快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对策
(一)结合山区特点推广“小、特、廉、优、巧”型农机化产品
利川市是一个山多地少的山区市,在农机化发展问题上,我们要结本地特点,遵循客观实际,一是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在选择农机化的项目上,要优先发展与农民投资能力相适应的、容易实现的项目,在机具的选择上,要选择与山区特点相适应的小型农机具,引进推广小型实用、价格适中、技术性能先进的机械,如微耕机、核桃剥皮、剥壳机、莲藕采挖、包装机、香菇烘干机等。二是要结合我市产业特点,走适合本地特色的发展路子,要在“小”“特”上下功夫。“小”就是坚持以小型多功能机械为主,“特”就是围绕特色农产品生产,大力推广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生产加工技术,实现农机作业从粮食生产向经济作物、特色农产品生产延伸,不断满足农业生产多样化对农机的需求。我市中药材、食用菌、茶叶、畜牧养殖规模大,效益高,但机械化生产水平较低,农机化应用潜力巨大,农机化推广工作要注重向这几个领域发展。
(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规模经营
当前,山区农业用地过于分散,影响土地的规模效益,不利于机械化作业。所以应从政策上进一步明确农用土地产权,适度进行流转整合,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使农业用地尽可能集中而产生土地的规模效益。在此基础上,结合山区特点,根据市场的需求引导农民进行经济作物的种植和栽培,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积极扩大核桃、蔬菜、中药材等附加值较高的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
(三)进一步加强并完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
一是国家购机朴贴品种应考虑山区特点,适当增加适合山区特色产业机械化生产的机具,并纳入补贴范围。二是市级财政要拿出专项资金,用于“药、菌、畜、茶、菜”五大优势特色农产品机械的补贴,并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增加购置补贴的规模,扩大补贴范围。三是要制定新的农机作业燃油补贴政策,让真正的种粮大户、农机经营户享受燃油补贴政策。四是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购机补贴是一项工作繁重,细致的工作。没有一定的工作经费做保障,工作难度大,难让农民满意。
(四)完善乡(镇)基层农机推广网络体系
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推广,技术培训等主要是靠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站。但农机部门经费短缺,正常的技术推广工作难以开展。为此,各级政府应重视农机推广体系建设,落实推广工作经费,更好地推动山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四、小结
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须认真结合我国山区农、林、牧、养业的特点,注重各业对机械化的需求和适应,通过积极探索和创新研究,采用多种方法示范、多个层面扶持,满足丘陵山区农机化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邹军.制约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南方农业,2015,9(27):194+196.
[2]王道凡.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几点建议研究[J].农技服务,2016,33(5):179.
[3]张洪军.山区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科技信息,2012(25):412.
关键词:山区农业;机械化;问题;对策
一、农业机械化概念综述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现代农业,也就会拖我国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后腿。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挖掘农业增产增收潜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转变生产方式,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业的素质,竞争力和效益,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稳定发展,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振兴农机工业,也是拉动农村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幅原辽阔,各区域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条件各不相同,本文对内陆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通过针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二十个地区、市和福建省建宁市目前的实际额分析,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局部调查与区域现状相结合,在全面分析福建省建宁市农业机械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二、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農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农机具的推广应用。我市属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水利、灌溉等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道路条件差。农民即使有购买农机的愿望,又因交通不便,作业量小,而不得不放弃;2004年至今,全市仅推广了微耕机、小麦、玉米脱粒机、畜牧养殖机械(揉丝机)、排灌机械(水泵)、设施农业设备(卷帘机)等9个品目的小型农业机械,茶叶加工机械的推广仅为茶叶示范项目扶持,动力机械增加量有限。
2.农业机械化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经费,服务功能脆弱。
3.适用山区作业的农机具品种和当地产业紧密结合的机具品种少,如适合当地产业生产加工的核桃剥皮、剥壳机、莲藕采挖机等群众有需求而产品未进入补贴目录,不能享受补贴政策。由于市场利益的驱动及技术成熟度不高,适应山区和当地产业的农机具价格较高,性能质量较差,品种少,售后服务跟不上,形成了非常明显的供求矛盾。
(二)制约我市农机化发展的因素
1.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影响了农业机械的优势发挥。我市现有耕地多数是坡垣山地,种植规模小,农作物种植不统一,导致机械化作业水平低。
2.农机化投入不足的限制。一方面是农民收入低,2012年底全市农民纯收入5606元,购买使用农机的财力有限。另一方面,政府对农机化的投入不足,特别是对基层农机服务设施的投入严重不足,大部分农机推广服务中心都存在“三无”问题,无办公场所、无交通工具、无服务设施,而农机部门经费短缺,影响了农机化工作的开展。
三、加快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对策
(一)结合山区特点推广“小、特、廉、优、巧”型农机化产品
利川市是一个山多地少的山区市,在农机化发展问题上,我们要结本地特点,遵循客观实际,一是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在选择农机化的项目上,要优先发展与农民投资能力相适应的、容易实现的项目,在机具的选择上,要选择与山区特点相适应的小型农机具,引进推广小型实用、价格适中、技术性能先进的机械,如微耕机、核桃剥皮、剥壳机、莲藕采挖、包装机、香菇烘干机等。二是要结合我市产业特点,走适合本地特色的发展路子,要在“小”“特”上下功夫。“小”就是坚持以小型多功能机械为主,“特”就是围绕特色农产品生产,大力推广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生产加工技术,实现农机作业从粮食生产向经济作物、特色农产品生产延伸,不断满足农业生产多样化对农机的需求。我市中药材、食用菌、茶叶、畜牧养殖规模大,效益高,但机械化生产水平较低,农机化应用潜力巨大,农机化推广工作要注重向这几个领域发展。
(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规模经营
当前,山区农业用地过于分散,影响土地的规模效益,不利于机械化作业。所以应从政策上进一步明确农用土地产权,适度进行流转整合,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使农业用地尽可能集中而产生土地的规模效益。在此基础上,结合山区特点,根据市场的需求引导农民进行经济作物的种植和栽培,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积极扩大核桃、蔬菜、中药材等附加值较高的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
(三)进一步加强并完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
一是国家购机朴贴品种应考虑山区特点,适当增加适合山区特色产业机械化生产的机具,并纳入补贴范围。二是市级财政要拿出专项资金,用于“药、菌、畜、茶、菜”五大优势特色农产品机械的补贴,并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增加购置补贴的规模,扩大补贴范围。三是要制定新的农机作业燃油补贴政策,让真正的种粮大户、农机经营户享受燃油补贴政策。四是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购机补贴是一项工作繁重,细致的工作。没有一定的工作经费做保障,工作难度大,难让农民满意。
(四)完善乡(镇)基层农机推广网络体系
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推广,技术培训等主要是靠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站。但农机部门经费短缺,正常的技术推广工作难以开展。为此,各级政府应重视农机推广体系建设,落实推广工作经费,更好地推动山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四、小结
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须认真结合我国山区农、林、牧、养业的特点,注重各业对机械化的需求和适应,通过积极探索和创新研究,采用多种方法示范、多个层面扶持,满足丘陵山区农机化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邹军.制约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南方农业,2015,9(27):194+196.
[2]王道凡.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几点建议研究[J].农技服务,2016,33(5):179.
[3]张洪军.山区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科技信息,2012(25):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