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金融危机距今已十年,但其引发的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效应远未终结。可以说,我们仍然生活在一个后金融危机的时代。
美国主导的战后国际金融秩序,是全球金融危机的源头。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作为一个历史节点,则激发了人们对于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特别是美国金融霸权地位的批判性反思。张昕指出,一方面,在金融领域和贸易领域内,新生力量正沿着不同的轨道走上国际舞台,如中国、俄罗斯、伊朗等国家通过鼓励双边贸易中接受各自本币、货币互换、甚至易物交易来规避各自对美元主导的货币、支付、金融体系的依赖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这些努力也遭遇美国的强力回击,美国甚至不惜因此和自己的盟友撕破脸皮、剑拔弩张。
随着美国的金融霸权出现衰退迹象,全球金融秩序的未来走向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面对这一发展态势,重塑金融体系及其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成为一项亟待完成的工作。在罗伯特·昂格爾看来,合宜的金融体系的特征之一就是高度的去中心化。然而,去中心化并不意味着缺乏监管,去中心化也必须有组织。这种金融体系应满足三方面的要求:第一,专注于实体经济活动尤其是生产性活动,而不是金融交易。第二,金融体系不是简单地控制在城市资本精英手中,在全国每个地区,都有当地生产者触手可及的本地银行。第三,以深化国内资本市场的方式发展金融,并确保其对国际资本市场的独立性。
更重要的是,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溢出经济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广泛的政治、社会影响,原本隐藏在全球秩序内部的矛盾日益显露。透过项皓的文章可见,思想界面对持续变动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也陷入普遍的混乱和迷茫中: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化的“退潮”,意味着世界进入一个“逆全球化”的周期,还是全球化的自我调适?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国家应当加强干预和监管,还是继续扮演一个“守夜人”的角色,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当全球局势日益紧张、动荡和无序,未来世界的出路是“直接民主”,还是“强人政治”?
后金融危机十年,给予中国最大的启示,不只是经济层面的危机意识,最为重要的,是需要借助危机激发新的思考。正如朱嘉明所言,当前国际金融生态正处在剧烈变动的时期,特别是以比特币、区块链为代表的新金融工具的诞生,对当前世界的金融安全和治理构成巨大挑战。面对这些新的历史变量,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建设的、综合的视角,超越旧有的理论框架和制度框架,站在一个新的历史位置,洞悉时代发展的趋势。
总之,金融危机十周年之际,我们应当更为成熟、理性地去探寻未来世界演进的方向,并在思想范式转变的意义上,提出新的理论和学说命题。
美国主导的战后国际金融秩序,是全球金融危机的源头。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作为一个历史节点,则激发了人们对于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特别是美国金融霸权地位的批判性反思。张昕指出,一方面,在金融领域和贸易领域内,新生力量正沿着不同的轨道走上国际舞台,如中国、俄罗斯、伊朗等国家通过鼓励双边贸易中接受各自本币、货币互换、甚至易物交易来规避各自对美元主导的货币、支付、金融体系的依赖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这些努力也遭遇美国的强力回击,美国甚至不惜因此和自己的盟友撕破脸皮、剑拔弩张。
随着美国的金融霸权出现衰退迹象,全球金融秩序的未来走向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面对这一发展态势,重塑金融体系及其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成为一项亟待完成的工作。在罗伯特·昂格爾看来,合宜的金融体系的特征之一就是高度的去中心化。然而,去中心化并不意味着缺乏监管,去中心化也必须有组织。这种金融体系应满足三方面的要求:第一,专注于实体经济活动尤其是生产性活动,而不是金融交易。第二,金融体系不是简单地控制在城市资本精英手中,在全国每个地区,都有当地生产者触手可及的本地银行。第三,以深化国内资本市场的方式发展金融,并确保其对国际资本市场的独立性。
更重要的是,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溢出经济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广泛的政治、社会影响,原本隐藏在全球秩序内部的矛盾日益显露。透过项皓的文章可见,思想界面对持续变动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也陷入普遍的混乱和迷茫中: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化的“退潮”,意味着世界进入一个“逆全球化”的周期,还是全球化的自我调适?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国家应当加强干预和监管,还是继续扮演一个“守夜人”的角色,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当全球局势日益紧张、动荡和无序,未来世界的出路是“直接民主”,还是“强人政治”?
后金融危机十年,给予中国最大的启示,不只是经济层面的危机意识,最为重要的,是需要借助危机激发新的思考。正如朱嘉明所言,当前国际金融生态正处在剧烈变动的时期,特别是以比特币、区块链为代表的新金融工具的诞生,对当前世界的金融安全和治理构成巨大挑战。面对这些新的历史变量,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建设的、综合的视角,超越旧有的理论框架和制度框架,站在一个新的历史位置,洞悉时代发展的趋势。
总之,金融危机十周年之际,我们应当更为成熟、理性地去探寻未来世界演进的方向,并在思想范式转变的意义上,提出新的理论和学说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