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1990年去日本,买了一本介绍日本历代画家的画册《人间的美术》,非常喜欢书中几幅曾我萧白的画:两幅《寒山拾得》,一幅《群仙图》及两幅山水画,都是中国题材。作品大气、精美,画家如火的创作激情和画面洋溢出的浓郁纯正的唐宋绘画气派,明显与画册中的其他画家不同。
曾我萧白,日本本州人,生于1730年。29岁成名,活跃于日本本州山重县、兵库县和京都府一带,是人物山水花鸟皆精的绘画全才。1781年,52岁时去世。
一位18世纪的日本画家能有如此高超的中国画根底,让我倍觉不可思议。
今年,笔者随团再次赴日旅游,在书店买到一本小十六开本的《曾我萧白》画册。正是这本画册,使我更深入地解读300多年前这位画家,继而有可能解开600多年前明朝建文帝失踪之谜。
“明大(太)祖皇帝十四世玄孙”
在一幅《鹰图》的题款中,曾我萧白透露了自己的身世:——“明大(太)祖皇帝十四世玄孙”。
华裔!曾我萧白是旅居日本的中国皇族画家!出于强烈的好奇,我认真拜读了画册中的每一幅作品。自己宛如走入时光隧道,一位18世纪的“明大(太)祖皇帝十四世玄孙”,竟好像不知有元、明、清绘画,或说不读元、明、清绘画,信笔挥写出的是纯正如唐宋绘画天才的大师级精品,画得真棒!
先看他的人物画。“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细观手面分转侧,妙算毫厘得天契”,从苏东坡的诗句中,我们能够想象到画圣吴道子绘画的气势。曾我萧白恰如画圣再生,饱满的激情,挥洒自如的超凡技巧,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的完美图画,让人震撼欣喜不已!工到极工,写到极写,工笔写意在一幅画中浑然天成;笔力雄健,力透纸背,水墨层次丰富清晰;滋润之极,绚烂之极,色彩运用恰到好处;画面大气磅礴,有极好的立体感、空间感,处处显示王者风范。可以说,唐宋以后很少见到这样笔酣墨畅的人物画家了。
曾我萧白的花鸟画直接继承了北宋花鸟的传统,观察敏锐,水墨考究奔放,色彩、构图皆佳,能与黄筌、徐熙、徽宗、李迪的花鸟精品并驾齐驱。
曾我萧白的山水画能让人想起五代、两宋山水大家关仝、荆浩、李成、范宽的山水杰作,皆是华夏大地的大山大水,富饶开阔咫尺千里。即使一两幅画富士山,也是富士山做远景,中景、近景依然是中华河山的景色。
这是流落他乡的帝王家族每日魂牵梦萦的家国!
特殊童年饱览唐宋真迹
畫好中国画要有深厚的传统根基。除了天才、勤奋、还要饱览历代大师的真迹,临摹学习。
中国历史上,唐宋的绘画成就举世瞩目。在唐代,大型壁画,壁帐画,佛教石窟及三彩器的立体造型,使唐代绘画构图宏伟,色彩绚烂,立体、空间感皆佳,几近完美。出现了像吴道子、王维那样至今被人称道的绘画巨匠。宋代由于图画院的建立,聚集了一大批高水准的绘画专家,人物山水花鸟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元代是中国绘画的分水岭。图画院解散,社会的动荡,文人画家的参与,使小幅、卷轴画成为主流,绘画侧重对笔墨情趣的欣赏,这种画风一直延续到明清两代。由于前辈真迹的散失,不再有唐宋绘画的辉煌。
近代,很多画家学习唐宋绘画,卓然成大家。最著名的是张大千,西出阳关,在敦煌数年,潜心临摹唐代壁画。于非闇学宋院体花鸟,几可乱真。齐白石走得更远,我们知道,像吴道子为宗教做大型壁画,画好,佛像也要好,对雕塑必须内行,这让吴道子练就了一种三维的观察和表现方法。齐白石从立体造型(雕花)进入艺术领域,从三维思维方面与唐宋大师神会,这是DNA的继承,也是齐白石所以高明的关键。无论工虫还是大写意,齐白石绘画的立体空间感觉都好到极点。在西方也是如此,以户外写生著称的印象派大家雷诺阿强调说,绘画是在卢浮宫学的。可见学习前辈开阔眼界的重要。
那么,曾我萧白超凡的绘画技巧从哪里来的?
我总想知道流亡他国的帝王家族是怎样满怀复辟梦想精心培育下一代的,想知道这个天才画家童年是怎样练就童子功的。曾我萧白两岁时,清代花鸟画家沈诠到了日本,对日本绘画产生重大影响,学沈诠花鸟的画家很多。但曾我萧白的画看不出丝毫沈诠的痕迹,也没受当时日本画家风格的影响。身为“明大(太)祖皇帝十四世玄孙”,帝王家族好像有自己的训练方法,能让曾我萧白有条件饱览家传的经典古籍和足够多的中国绘画精品开阔眼界,直追元明以前的唐宋画风与汉唐气概。
曾我萧白一定有一个倍受尊宠的快乐童年,在曾我萧白的图画中,聪明、顽皮、健康的孩子随处可见,身着富丽服饰,表情如活、蹦蹦跳跳,无拘无羁,人精一般。
特殊童年饱览的唐宋绘画真迹,铸就了一代大师。
我自己作为画家,我的疑问是:曾我萧白中国画根基的雄厚,饱览历代大师真迹的眼界开阔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到了让我膜拜和妒嫉的程度!一位流亡他国的帝王后代怎么能在手头有那么多,有富可敌国浩如烟海的唐宋绘画精品真迹呢?
无意中解开建文帝之谜
终于在书中找到了画家的世族宗谱:
“明太祖—懿文皇帝—秀文(画家)—蛇足—宗文—绍先—宗誉—绍祥—直庵—二直庵—玉翁—绍兴—绍叔”至曾我萧白。
这两行字让我惊讶!曾我萧白家族不是明朝末年到日本的,已经在日本300多年了。还有一个更大的至今600多年的谜就要揭开么?我几乎不敢相信:
——建文帝从南京去了日本国!
时间应追溯到1402年。明朝,太祖朱元璋去世的第四年,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做了四年皇帝的建文帝(朱允炆)失踪。当时有三种说法,自杀、出家或出海逃亡。朱棣(已经是永乐皇帝)为在历史上抹掉建文帝,将建文四年改为洪武三十五年(朱元璋去世为洪武三十一年)。并认为建文帝已路经云南出海逃亡,发誓要找回建文帝,以至有了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
懿文皇帝即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懿文太子”,建文帝的父亲,比朱元璋早去世六年,“懿文皇帝”是建文帝追封的。
懿文皇帝共有五个儿子,长子早逝,次子就是建文帝。其余三个儿子是吴王允通、衡王允坚、徐王允熙。
建文帝有两个儿子,长子文奎,封为太子,次子文圭。1402年文奎7岁,文圭2岁。
这是中国历史记载的屡见不鲜的帝王家族骨肉相残的故事: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吴王、衡王废为庶人,禁锢凤阳。徐王允熙暴亡。2岁的文圭被拘。
失踪两人:建文帝和7岁的太子文奎。
看来,懿文皇帝只有一个儿子有可能到日本,就是“失踪”的建文帝。
画家秀文是失踪的建文帝朱允炆么?应该是。传说建文帝出家的度牒名“应文”。建文帝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带着太子文奎,亡命日本,做了画家秀文。
从南京逃亡,上日本最便捷,一衣带水,不用指南针,上船一直向东开即可。再有,中国人和日本人长相接近。如果建文帝真的不惧路途险恶舍近求远绕道云南跑到了印度、斯里兰卡或者非洲,当地住个新奇的外国人,是很容易被郑和船队发现的。这两点,建文帝应该非常清楚,朱棣应该更清楚。我不相信能主持编写《永乐大典》的朱棣是位只识弯弓射雕的一介武夫,会轻信建文帝经云南出走南洋。郑和七下西洋向世界展示了永乐的强大,已经达到了震慑在日本的建文帝不要回来的目的。永乐皇帝决不会傻到去做把已经逃至海外的侄儿抓回来关押或杀掉的蠢事。不然,七下西洋为何不造访日本?
作为朱元璋亲自培养的接班人,我相信建文帝能画一手好书画。皇帝最有条件饱览历代大师的真迹珍品,继承传统,临摹实践,因而中国历史上不乏皇帝画家。最出名的当数宁要练字画画不要社稷江山的徽宗赵佶。朱棣的孙子宣帝朱瞻基也是一位超专业水准的绘画大师。末代皇帝溥仪1945年被囚苏联时还曾用自己画的画贿赂过西伯利亚看守。
曾我萧白,日本本州人,生于1730年。29岁成名,活跃于日本本州山重县、兵库县和京都府一带,是人物山水花鸟皆精的绘画全才。1781年,52岁时去世。
一位18世纪的日本画家能有如此高超的中国画根底,让我倍觉不可思议。
今年,笔者随团再次赴日旅游,在书店买到一本小十六开本的《曾我萧白》画册。正是这本画册,使我更深入地解读300多年前这位画家,继而有可能解开600多年前明朝建文帝失踪之谜。
“明大(太)祖皇帝十四世玄孙”
在一幅《鹰图》的题款中,曾我萧白透露了自己的身世:——“明大(太)祖皇帝十四世玄孙”。
华裔!曾我萧白是旅居日本的中国皇族画家!出于强烈的好奇,我认真拜读了画册中的每一幅作品。自己宛如走入时光隧道,一位18世纪的“明大(太)祖皇帝十四世玄孙”,竟好像不知有元、明、清绘画,或说不读元、明、清绘画,信笔挥写出的是纯正如唐宋绘画天才的大师级精品,画得真棒!
先看他的人物画。“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细观手面分转侧,妙算毫厘得天契”,从苏东坡的诗句中,我们能够想象到画圣吴道子绘画的气势。曾我萧白恰如画圣再生,饱满的激情,挥洒自如的超凡技巧,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的完美图画,让人震撼欣喜不已!工到极工,写到极写,工笔写意在一幅画中浑然天成;笔力雄健,力透纸背,水墨层次丰富清晰;滋润之极,绚烂之极,色彩运用恰到好处;画面大气磅礴,有极好的立体感、空间感,处处显示王者风范。可以说,唐宋以后很少见到这样笔酣墨畅的人物画家了。
曾我萧白的花鸟画直接继承了北宋花鸟的传统,观察敏锐,水墨考究奔放,色彩、构图皆佳,能与黄筌、徐熙、徽宗、李迪的花鸟精品并驾齐驱。
曾我萧白的山水画能让人想起五代、两宋山水大家关仝、荆浩、李成、范宽的山水杰作,皆是华夏大地的大山大水,富饶开阔咫尺千里。即使一两幅画富士山,也是富士山做远景,中景、近景依然是中华河山的景色。
这是流落他乡的帝王家族每日魂牵梦萦的家国!
特殊童年饱览唐宋真迹
畫好中国画要有深厚的传统根基。除了天才、勤奋、还要饱览历代大师的真迹,临摹学习。
中国历史上,唐宋的绘画成就举世瞩目。在唐代,大型壁画,壁帐画,佛教石窟及三彩器的立体造型,使唐代绘画构图宏伟,色彩绚烂,立体、空间感皆佳,几近完美。出现了像吴道子、王维那样至今被人称道的绘画巨匠。宋代由于图画院的建立,聚集了一大批高水准的绘画专家,人物山水花鸟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元代是中国绘画的分水岭。图画院解散,社会的动荡,文人画家的参与,使小幅、卷轴画成为主流,绘画侧重对笔墨情趣的欣赏,这种画风一直延续到明清两代。由于前辈真迹的散失,不再有唐宋绘画的辉煌。
近代,很多画家学习唐宋绘画,卓然成大家。最著名的是张大千,西出阳关,在敦煌数年,潜心临摹唐代壁画。于非闇学宋院体花鸟,几可乱真。齐白石走得更远,我们知道,像吴道子为宗教做大型壁画,画好,佛像也要好,对雕塑必须内行,这让吴道子练就了一种三维的观察和表现方法。齐白石从立体造型(雕花)进入艺术领域,从三维思维方面与唐宋大师神会,这是DNA的继承,也是齐白石所以高明的关键。无论工虫还是大写意,齐白石绘画的立体空间感觉都好到极点。在西方也是如此,以户外写生著称的印象派大家雷诺阿强调说,绘画是在卢浮宫学的。可见学习前辈开阔眼界的重要。
那么,曾我萧白超凡的绘画技巧从哪里来的?
我总想知道流亡他国的帝王家族是怎样满怀复辟梦想精心培育下一代的,想知道这个天才画家童年是怎样练就童子功的。曾我萧白两岁时,清代花鸟画家沈诠到了日本,对日本绘画产生重大影响,学沈诠花鸟的画家很多。但曾我萧白的画看不出丝毫沈诠的痕迹,也没受当时日本画家风格的影响。身为“明大(太)祖皇帝十四世玄孙”,帝王家族好像有自己的训练方法,能让曾我萧白有条件饱览家传的经典古籍和足够多的中国绘画精品开阔眼界,直追元明以前的唐宋画风与汉唐气概。
曾我萧白一定有一个倍受尊宠的快乐童年,在曾我萧白的图画中,聪明、顽皮、健康的孩子随处可见,身着富丽服饰,表情如活、蹦蹦跳跳,无拘无羁,人精一般。
特殊童年饱览的唐宋绘画真迹,铸就了一代大师。
我自己作为画家,我的疑问是:曾我萧白中国画根基的雄厚,饱览历代大师真迹的眼界开阔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到了让我膜拜和妒嫉的程度!一位流亡他国的帝王后代怎么能在手头有那么多,有富可敌国浩如烟海的唐宋绘画精品真迹呢?
无意中解开建文帝之谜
终于在书中找到了画家的世族宗谱:
“明太祖—懿文皇帝—秀文(画家)—蛇足—宗文—绍先—宗誉—绍祥—直庵—二直庵—玉翁—绍兴—绍叔”至曾我萧白。
这两行字让我惊讶!曾我萧白家族不是明朝末年到日本的,已经在日本300多年了。还有一个更大的至今600多年的谜就要揭开么?我几乎不敢相信:
——建文帝从南京去了日本国!
时间应追溯到1402年。明朝,太祖朱元璋去世的第四年,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做了四年皇帝的建文帝(朱允炆)失踪。当时有三种说法,自杀、出家或出海逃亡。朱棣(已经是永乐皇帝)为在历史上抹掉建文帝,将建文四年改为洪武三十五年(朱元璋去世为洪武三十一年)。并认为建文帝已路经云南出海逃亡,发誓要找回建文帝,以至有了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
懿文皇帝即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懿文太子”,建文帝的父亲,比朱元璋早去世六年,“懿文皇帝”是建文帝追封的。
懿文皇帝共有五个儿子,长子早逝,次子就是建文帝。其余三个儿子是吴王允通、衡王允坚、徐王允熙。
建文帝有两个儿子,长子文奎,封为太子,次子文圭。1402年文奎7岁,文圭2岁。
这是中国历史记载的屡见不鲜的帝王家族骨肉相残的故事: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吴王、衡王废为庶人,禁锢凤阳。徐王允熙暴亡。2岁的文圭被拘。
失踪两人:建文帝和7岁的太子文奎。
看来,懿文皇帝只有一个儿子有可能到日本,就是“失踪”的建文帝。
画家秀文是失踪的建文帝朱允炆么?应该是。传说建文帝出家的度牒名“应文”。建文帝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带着太子文奎,亡命日本,做了画家秀文。
从南京逃亡,上日本最便捷,一衣带水,不用指南针,上船一直向东开即可。再有,中国人和日本人长相接近。如果建文帝真的不惧路途险恶舍近求远绕道云南跑到了印度、斯里兰卡或者非洲,当地住个新奇的外国人,是很容易被郑和船队发现的。这两点,建文帝应该非常清楚,朱棣应该更清楚。我不相信能主持编写《永乐大典》的朱棣是位只识弯弓射雕的一介武夫,会轻信建文帝经云南出走南洋。郑和七下西洋向世界展示了永乐的强大,已经达到了震慑在日本的建文帝不要回来的目的。永乐皇帝决不会傻到去做把已经逃至海外的侄儿抓回来关押或杀掉的蠢事。不然,七下西洋为何不造访日本?
作为朱元璋亲自培养的接班人,我相信建文帝能画一手好书画。皇帝最有条件饱览历代大师的真迹珍品,继承传统,临摹实践,因而中国历史上不乏皇帝画家。最出名的当数宁要练字画画不要社稷江山的徽宗赵佶。朱棣的孙子宣帝朱瞻基也是一位超专业水准的绘画大师。末代皇帝溥仪1945年被囚苏联时还曾用自己画的画贿赂过西伯利亚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