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上海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彭慧胜团队的一项研究登上最新一期Nature。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具备显示、可穿戴、可折叠、可清洗功能的新型智能电子织物,不仅能用于制作可发光围巾、手套等新型可穿戴产品,还能与键盘、蓝牙模块等集成做交互式导航显示器等。
相比现有的织物显示技术,复旦大学研发的新型织物十分“耐造”,经历100次洗涤与干燥、1000次折叠后仍具备显示功能,此外还支持电池、太阳能等多种供电方式。新研究名为“集成功能系统的大面积显示纺织品(Large-area display textiles integrated with functional systems)”。
据介绍,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历经约10年研发,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不同材质经纬纱线组合方式。
研究人员认为,为了改良织物显示效果,需在织物的纤维交织处创造出微小的光点。因此,需要选用会发光的经纱和可导电的纬纱,再用两种纱线与棉质纱线等常见纤维编织出织物。
经过对大量不同材质的经、纬纱线组合进行测试,研究人员最终选用了一种涂有发光复合材料的镀银纱线作为经纱,一种由凝胶制程的可导电纱线作为纬纱。最终,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可通过驱动电路进行控制的可发光织物。该织物支持电池、太阳能等多种供电方式,并通过绿、蓝、橙色的光点显示不同信息。
施加电流后,借助相应程序,织物中镀银纱线与导电纱线接触部位的电致发光單元,会以“唯一可识别的方式”被驱动电路识别,进而被“点亮”和传递信息。
研究人员称,新织物显示技术未来或可用于帮助言语障碍人士进行交流、帮助司机在衣服上查看GPS地图、显示穿戴者情绪状态等多种场景。
相比现有的织物显示技术,复旦大学研发的新型织物十分“耐造”,经历100次洗涤与干燥、1000次折叠后仍具备显示功能,此外还支持电池、太阳能等多种供电方式。新研究名为“集成功能系统的大面积显示纺织品(Large-area display textiles integrated with functional systems)”。
据介绍,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历经约10年研发,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不同材质经纬纱线组合方式。
研究人员认为,为了改良织物显示效果,需在织物的纤维交织处创造出微小的光点。因此,需要选用会发光的经纱和可导电的纬纱,再用两种纱线与棉质纱线等常见纤维编织出织物。
经过对大量不同材质的经、纬纱线组合进行测试,研究人员最终选用了一种涂有发光复合材料的镀银纱线作为经纱,一种由凝胶制程的可导电纱线作为纬纱。最终,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可通过驱动电路进行控制的可发光织物。该织物支持电池、太阳能等多种供电方式,并通过绿、蓝、橙色的光点显示不同信息。
施加电流后,借助相应程序,织物中镀银纱线与导电纱线接触部位的电致发光單元,会以“唯一可识别的方式”被驱动电路识别,进而被“点亮”和传递信息。
研究人员称,新织物显示技术未来或可用于帮助言语障碍人士进行交流、帮助司机在衣服上查看GPS地图、显示穿戴者情绪状态等多种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