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3Mo4Cr5V6高速钢中碳化物的高温转变行为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gu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助SEM/EDS、EPMA、XRD及洛氏硬度测试等手段,对氩气保护气氛下W3Mo4Cr5V6高速钢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碳化物转变行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经淬火处理(1050℃×1 h,空冷)后,W3Mo4Cr5V6高速钢中碳化物发生了M2 C+γ-Fe→M6 C+MC+M7 C3的转变,在富Mo、W的M2 C相周围形成了大量富Fe、W、Mo的M6 C以及少量富V的MC和富Cr的M7 C3.M6 C优先在M2 C与基体界面处形核,并且因消耗M2 C中的Mo、W而使得其中V、Cr含量增加,进而促进MC及M7 C3的形成;M2 C尺寸越细小均匀,其转变程度则越完全.此外,高温转变形成的碳化物团簇整体上仍保留着铸态M2 C的形貌,铸态初晶MC及共晶MC均无明显变化,基体二次碳化物发生Ostwald熟化并在550℃回火时又析出一定量的二次碳化物,同时淬火过程形成的残余奥氏体在回火时转变为回火马氏体,这使得高速钢的硬度整体上有所提升,其组织均匀性得到改善.
其他文献
井震标定地层内部反射特征匹配度低,严重制约了储层的定性和定量预测的有效开展.为此,通过井震标定的原理分析及标定过程解剖,以四川盆地中部高磨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为例,总结井震标定存在的问题,进行单因素影响分析,最后给出改善井震对比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井震标定包括同相轴数目、能量和位置不一致三类问题,井旁地震道多出的虚假强同相轴是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②测井曲线预处理、地震子波提取优化和优选井震标定方法可以一定程度改善井震标定,但改变有限,不是研究区井震标定存在问题的核心原因;③研究区四段地震资料,存
苏里格气田中区近年来陆续钻遇下古生界奥陶系下统马家沟组上组合、中组合气层,部分气井试气无阻流量较高,显示出较强的开发潜力.实际开发效果显示,马家沟组上组合地层剥蚀严重,局部发育小幅鼻隆构造,生产水气比高于上古生界砂岩储层,高产气井零散分布.碳酸盐岩储层是沉积、构造、成岩、岩溶作用等地质作用的综合结果,富集区受多重因素控制.通过储层特征、构造特征、沉积相类型、储层评价及展布规律研究,认为:研究区有利岩性主要为灰质云岩及云质灰岩,主要为潮坪相沉积;气层纵向上各小层均有发育,主要含气层位是马五5、马五41a小层
由于台缘带碳酸盐岩具有孔、洞和缝发育的多样储集空间,增产改造使近井地带的储渗特征更加复杂化,仅从试井曲线形态难以细分储层类型.在采用取心和钻完井资料识别储层类型的基础上,考虑压裂改造的影响,提出一套适用于复杂碳酸盐岩储层的试井分析方法,能够准确地识别复杂碳酸盐岩储层的类型,弥补了以往试井解释在复杂碳酸盐岩储层类型识别上的不足.研究结果表明:①需要排除井型差异对试井曲线的影响,选用直井开展储层类型识别;②磨溪区块储层主要为孔-洞型储层以及缝-洞型储层.由于酸化压裂改造的影响,应选择“双孔介质+径向复合”的试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气藏烃源富集、河道砂岩储层发育且稳定分布,断裂发育是钻井获得高产的主控因素之一.中台山地区地表地腹构造相对平缓,小断层发育,断、储配置模式复杂,相干、曲率等常规断层解释技术存在解释精度不高、细节不足等问题,可能会导致井位钻探失利.采用蚂蚁自动追踪算法增强小断层或大尺度裂缝地震响应特征,进一步利用分频混色属性突出各单频体上断裂特征再进行多尺度融合,能够降低单一属性的多解性,该技术在中台山地区须家河组低序级断层地震解释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与相干、曲率相比较,反映的断裂细节更丰富,
辽河油田储气库群的部分区块存在地层出砂风险,需要采用筛管防砂完井,而筛管评价及优选是筛管防砂完井的关键.为更好地满足气井防砂评价试验的需要,基于筛管防砂原理,研制出一套气井防砂试验装置.该装置采用具有侧部导气槽和下部出砂口的砂漏结构设计,实现高速气体缓慢混砂功能,真实模拟气井防砂过程.同时,针对雷61储气库的地层砂特征和生产条件,开展了金属滤网筛管和自洁缝隙筛管的试验研究.研究表明:①金属滤网筛管初始过流能力是自洁缝隙筛管的3.8倍,筛管表面形成砂层后,金属滤网筛管过流能力是自洁缝隙筛管的4.5倍;②金属
M油田盐膏层压力窗口窄,井漏、溢流风险大,以往采用常规方法固井,固井期间井漏、溢流频发,固井质量差.为保障固井作业安全,提高固井质量,在传统控压固井技术基础上,进行了以下改进:①根据现场实际对设计软件进行校核与修正,提高模拟精度;②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防止流体间的污染;③实际作业时结合泵压变化精细调整排量.实际应用结果表明:①精细动态控压固井技术可以在提高循环和顶替排量的同时使环空压力始终保持在安全压力窗口之内,能提高冲洗效果和顶替效率,并避免井漏、溢流等复杂情况;②精细动态控压固井技术使得设计与实际更吻合
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经成为我国油气开发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如何实现气田生产系统的优化分析与智能辅助决策、构建支撑一体化模型的数据共享平台成为新油气田建设的关键难题之一.针对巨量数据资源与一体化模型的互联互通存在整合难度高、可用性差、模型加载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开展了以下关键技术攻关:①结合数据服务总线(DSB)技术与PI OLEDB接口技术,搭建数据平台,形成支撑一体化模型高效运行的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分散数据的高度整合与有效利用,保障一体化模型数据资源的完整性;②针对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气藏集输管网动态跟踪业
涪陵页岩气田为我国第一个实现商业化开发的页岩气田,目前页岩气开发已进入递减阶段,室内模拟开发过程的衰竭开采(定产、定压)实验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因此针对目前生产产量递减过快的严峻形势,室内研制了模拟现场衰竭开采方式的实验方法和物模装置,利用该装置研究了页岩气开采递减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模块大数据分析方法,计算了最终采出程度的不同影响因素的权重(VIP值),确定最终采出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页岩气高速衰竭开采时分2个阶段,低速时分3个阶段,生产井流态与之相似,衰竭开采
鄂尔多斯盆地L区块为致密砂岩气藏,天然气资源量大,但存在储层物性差、气水识别难、砂体分布复杂、非均质性强等问题,制约了本区致密气藏的勘探开发.为此,从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思路出发,结合岩心资料、钻井资料、地震资料和区域地质背景等基础资料,采用地质统计学反演进行储层砂体预测,利用协克里金算法预测储层孔隙度分布,利用地震高频衰减的算法预测含气性分布,通过多参数融合得到地质甜点有利区.利用地震蚂蚁体算法预测储层裂缝发育状况,利用地震叠前弹性反演得到脆性指数分布,进而判断储层可压性,由此得到工程甜点有利区.研究表明
岩石氯盐含量是研究岩心的重要参数之一,结合含水饱和度参数可以预测地层含水性.测定岩石氯盐含量执行行业标准SY/T 5503-2009《岩石氯盐含量测定方法》推荐的硝酸银滴定法和电量法.研究增加了离子色谱法,并讨论了这3种方法的利弊.研究结果表明:①电量法受外界干扰因素多,测定的数据重现性不好,耗时长,方法不普及;②硝酸银滴定法适用于较清洁水样的测定,适合现场快速检测,但标准溶液配制繁琐,且由于受浸泡液颜色、pH值、过渡金属及其他干扰因素影响,滴定终点判断误差大;③离子色谱法与硝酸银滴定法的比对试验表明,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