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长远来看,高校贫困大学生脱贫,除了借助一定程度上的外部经济资助和帮助获得脱贫外,更主要是要在自身方面挖潜力、找方法,从思想、精神、意志和能力等内因出发,找准突破点,更多地由“他助”变为“自助”,由“输血”变为“造血”,从根本上实现脱贫。
关键词:自身;高校贫困大学生;内生动力;脱贫路径
高校贫困大学生不但要从经济层面上脱贫摘帽,实现某种程度的经济相对自由和宽裕,同时,也要从思想上脱贫、精神上脱贫、意志上脱贫和能力发展上脱贫。从长远来说,思想脱贫、精神脱贫、意志脱贫和能力脱贫甚至比经济脱贫更重要也更根本,对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产生全局性、深层次和根本性的改变和影响,高校贫困大学生要稳定脱贫、永久脱贫,阻止贫穷的代际传播。
现在国家每年在教育方面的经费投入占到GDP比重超过4%,而且绝对数值惊人。从幼儿园到博士,覆盖各个学习阶段,国家绝不会让“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的每个学生辍学”,政府尽最大力量保障每个人的教育权利和实现教育公平。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国家每年的财政投入也是相当的庞大。而高校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学校、社会及国家也高度关注,投入巨资保障他们安心学习健康成长。资助项目覆盖从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设立的“绿色通道”到国家助学贷款、学校春秋季奖学金、勤工助学、困难临时补助、社会资助、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以及学费减免等方式,资助体系囊括了奖、贷、助、补、减和勤。
作为高校贫困大学生要心存感激、珍惜好难得的教育机会和绝好的学习保障,志存高远、刻苦学习、奋发图强。高校贫困生要从思想、精神、意志和能力这几个方面精准发力、重点聚焦。大学几年要努力学习、积极发展,尽早甩掉经济贫困的帽子,助力自己成长成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学校的辛勤培养、回馈社会的高度期望。
1 从思想层面上,加强思想定力,筑牢灵魂根基
思想是总开关、总阀门,一个人成功与否关键是否有正確的思想。有正确、伟大的思想引领,才能有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行为。
(1)客观理性看待。高校贫困学生要直视和正视自身的家庭经济状况,能客观理性地看待家庭经济条件,做到在家庭经济困难面前不悲观、不消极、不唉声叹气、不妄自匪薄和不任意放大自身的家庭经济困难程度,更不能因一时的家庭困难丧失希望和产生绝望的观念。同时,要正确看待身边家庭经济状况优越的同学,做到不羡慕、不嫉妒,因为优越的物质条件是他们父母创造的,不是自己的。
(2)有理想有信念。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得软骨病。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和不幸,一个人都不能没有理想信念和向上的思想动力,要知道一个人思想贫困比经济贫困更可怕。面对贫困,高校贫困大学生要有改变贫困的坚定信念,要有能激发高校贫困大学生自身摆脱贫困、奔向富裕的内驱力和助推力。“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高校贫困学生要相信困难是暂时的,要相信明天、相信未来,相信自己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幸福美满的生活是可以创造出来的。
(3)要警醒要上进。高校贫困大学生要有思想定力,做一个警醒明白人,要知道学习是大学生的第一要务,要发挥好在学习方面的“排头兵”和领头雁的作用,做到自律、自省、自查、自纠,始终做到学习有专心、做事有细心、发展有恒心和强烈的求知心;要以图书馆和运动场为伴,用丰富的图书填充自己的大脑,用运动支撑健康的体魄,不要被不健康的思想感染,不虚度光阴、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做积极奋发的年轻人;要知道来大学上学的初心和使命,要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学生活,要始终记住我是谁、我来自哪里和我要去哪里,给自己制定一张完整的大学四年路线图和清晰的时间表,挂图作战,一张蓝图绘到底。
(4)要有正确价值观。大学阶段是形成价值观的关键阶段,高校贫困大学生要不断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拥有感恩意识、诚信意识、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学生。
(5)要有健康积极的心理。贫困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上表现出对人际关系很敏感、人际交往范围狭窄、人际交往趋于被动等现象,容易形成自身的孤独感。人格的核心特征是个体所拥有的自我概念,也就是针对“我是谁?”这有问题的所有回答,包括一切想法和感受。如果我们的自我概念是积极的,我们的行为以及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也将是积极的。如果自我概念是消极的,罗杰斯说,我们就会感到不满意和不开心。高校贫困大学生要具备较好的心理品质,有意识和能力调节和应对个人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压力和挑战。高校贫困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要形成能正确认识自我、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具有顽强的意志、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具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的习惯和素养,把自己塑造出拥有健全人格的个体。
2 从精神层面上,保持饱满精神,展现青春活力
青春梦想、青春活力和青春奋斗要成为青年人靓丽的底色,尤其对于高校贫困大学生更是如此,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雨果说过“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要抛弃他们。”尼采曾说:“每一次不曾起舞的人生,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1)有伟大梦想。古代有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近代有周恩来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现在我国正在进行伟大的“中国梦”建设,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谋复兴应成为年轻人的伟大梦想,高校贫困大学生更要有伟大梦想,用伟大“中国梦”引领青春梦,用青春梦助推“中国梦”。
(2)有奋斗活力。广大青年既是追梦人,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3)有坚定信仰。高校贫困大学生要努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和优秀传统文化武装自己的头脑,做一个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做好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3 從意志层面上,锻造强意志力,不畏艰险困苦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每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的,高校贫困大学生要正确地看待挫折和逆境,要有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良好心态和能力。
(1)学习意志楷模。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有说“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这些伟人就是在极度困难之下,仍保持永不退宿的进取斗志。面对国家危难和人民困苦,周恩来同志决心“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誓言“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立下“面壁十年图破壁”的远大志向。要积极向前辈学习,汲取营养。我们身边也不乏有卓越意志的朋辈榜样,积极向同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勇做意志先锋。高校贫困大学生要勇于敢于做有意志力、坚韧力的年轻人,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气概,从大一踏入校门到毕业跨出校门之间的大学学习阶段,要做到有始有终、一以贯之地坚持不懈早起晚归上课、泡图书馆、听讲座、自学、社会实践、勤工俭学、锻炼身体、志愿服务等,不管中途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气馁和自我放弃,用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韧劲一步步证实自己的坚强意志,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4 从能力层面上,锻造真实本领,拥有核心能力
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竞争异常激烈,若想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需有能适应社会的本领和能力。
(1)认清就业压力。现在经济从整体上说处于不景气、疲软阶段,大数据、云计算、无人驾驶、无人快递、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日益解放和替代劳动力,同时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基数之大,社会需求的人才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等等。造成市场供求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所以高校贫困大学生从收到录取通知书那时起就要认清社会的就业现实。同时,深刻剖析有不少大学生为什么就业难、找不到工作等的深层次原因。
(2)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高校贫困大学生要结合到自身的专业、性格、兴趣、特长、资源等主客观因素,提前提早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规划要详细贴合自身实际,规划有长期规划、中期规划、短期规划,具体到大学学习期间要有学涯规划,中长期目标,每个学年要达到什么目标,每个学期要取得什么成绩,每月每周每日要做什么都要明确。在大目标的指引下,划分为具体的一个个小目标,做到大一志于学、大二而立、大三不惑、大四知天命,切实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不虚度年华、不蹉跎岁月。
(3)惜时学出实效。高校贫困大学生要懂得付出和收获之间的辩证关系,要想收获更多就需要付出更多,主动给自己合理“增负”,抱有惜时如金的态度,获取更多的有效学习时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沉得下心,静得下气,只要自己在某个领域持续投入一万小时以上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成为卓越的人;要真学习,学习真知识,探索真理,为自己将来立身社会获得更多的筹码和资本。从经济视角出发,若自己四年学习成绩优异,获得的各项奖学金和助学金等资助金额就不是小数字,同时再有适当的勤工俭学收入就差不多可以抵得上大学四年的生活费和学费,基本能够实现自己在大学学习阶段的经济独立和自由,摆脱一时的经济贫困,也从某种程度上助力家庭脱贫。
(4)提升核心竞争力。现在社会竞争激烈,高校贫困大学生要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和核心竞争力。要全面对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人)标准和大学生就业胜任力(个人特质、岗位适应能力、基础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关系建立能力及持续进步能力),要从语言表达、基本技能、团队合作意识、人际交往艺术、创新精神、思维逻辑、国际视野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提升自身能力。
5 结束语
总之,高校贫困大学生要摆脱“等靠要”的思想,不仅仅从经济上脱贫,更主要地从思想、精神、意志和能力上脱贫,做一名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当代大学生,奋力追求真善美,用青春梦助力自己成功,用“中国梦”引领自己前进,以理想、责任、担当建功新时代。
参考文献:
[1]桑海云,强冬梅,咸大伟.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5(3):109-110.
[2]戴维.迈尔斯著,黄希庭等译.心理学第9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522.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8-07-29)[2018-05-03].http://www.xinhuanet.com/2018-05/03/c_1122774230.htm.
[4]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8-07-29)[2018-03-01].http://www.gov.cn/xinwen/2018-03/01/content_5269870.htm.
关键词:自身;高校贫困大学生;内生动力;脱贫路径
高校贫困大学生不但要从经济层面上脱贫摘帽,实现某种程度的经济相对自由和宽裕,同时,也要从思想上脱贫、精神上脱贫、意志上脱贫和能力发展上脱贫。从长远来说,思想脱贫、精神脱贫、意志脱贫和能力脱贫甚至比经济脱贫更重要也更根本,对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产生全局性、深层次和根本性的改变和影响,高校贫困大学生要稳定脱贫、永久脱贫,阻止贫穷的代际传播。
现在国家每年在教育方面的经费投入占到GDP比重超过4%,而且绝对数值惊人。从幼儿园到博士,覆盖各个学习阶段,国家绝不会让“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的每个学生辍学”,政府尽最大力量保障每个人的教育权利和实现教育公平。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国家每年的财政投入也是相当的庞大。而高校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学校、社会及国家也高度关注,投入巨资保障他们安心学习健康成长。资助项目覆盖从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设立的“绿色通道”到国家助学贷款、学校春秋季奖学金、勤工助学、困难临时补助、社会资助、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以及学费减免等方式,资助体系囊括了奖、贷、助、补、减和勤。
作为高校贫困大学生要心存感激、珍惜好难得的教育机会和绝好的学习保障,志存高远、刻苦学习、奋发图强。高校贫困生要从思想、精神、意志和能力这几个方面精准发力、重点聚焦。大学几年要努力学习、积极发展,尽早甩掉经济贫困的帽子,助力自己成长成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学校的辛勤培养、回馈社会的高度期望。
1 从思想层面上,加强思想定力,筑牢灵魂根基
思想是总开关、总阀门,一个人成功与否关键是否有正確的思想。有正确、伟大的思想引领,才能有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行为。
(1)客观理性看待。高校贫困学生要直视和正视自身的家庭经济状况,能客观理性地看待家庭经济条件,做到在家庭经济困难面前不悲观、不消极、不唉声叹气、不妄自匪薄和不任意放大自身的家庭经济困难程度,更不能因一时的家庭困难丧失希望和产生绝望的观念。同时,要正确看待身边家庭经济状况优越的同学,做到不羡慕、不嫉妒,因为优越的物质条件是他们父母创造的,不是自己的。
(2)有理想有信念。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得软骨病。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和不幸,一个人都不能没有理想信念和向上的思想动力,要知道一个人思想贫困比经济贫困更可怕。面对贫困,高校贫困大学生要有改变贫困的坚定信念,要有能激发高校贫困大学生自身摆脱贫困、奔向富裕的内驱力和助推力。“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高校贫困学生要相信困难是暂时的,要相信明天、相信未来,相信自己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幸福美满的生活是可以创造出来的。
(3)要警醒要上进。高校贫困大学生要有思想定力,做一个警醒明白人,要知道学习是大学生的第一要务,要发挥好在学习方面的“排头兵”和领头雁的作用,做到自律、自省、自查、自纠,始终做到学习有专心、做事有细心、发展有恒心和强烈的求知心;要以图书馆和运动场为伴,用丰富的图书填充自己的大脑,用运动支撑健康的体魄,不要被不健康的思想感染,不虚度光阴、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做积极奋发的年轻人;要知道来大学上学的初心和使命,要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学生活,要始终记住我是谁、我来自哪里和我要去哪里,给自己制定一张完整的大学四年路线图和清晰的时间表,挂图作战,一张蓝图绘到底。
(4)要有正确价值观。大学阶段是形成价值观的关键阶段,高校贫困大学生要不断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拥有感恩意识、诚信意识、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学生。
(5)要有健康积极的心理。贫困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上表现出对人际关系很敏感、人际交往范围狭窄、人际交往趋于被动等现象,容易形成自身的孤独感。人格的核心特征是个体所拥有的自我概念,也就是针对“我是谁?”这有问题的所有回答,包括一切想法和感受。如果我们的自我概念是积极的,我们的行为以及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也将是积极的。如果自我概念是消极的,罗杰斯说,我们就会感到不满意和不开心。高校贫困大学生要具备较好的心理品质,有意识和能力调节和应对个人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压力和挑战。高校贫困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要形成能正确认识自我、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具有顽强的意志、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具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的习惯和素养,把自己塑造出拥有健全人格的个体。
2 从精神层面上,保持饱满精神,展现青春活力
青春梦想、青春活力和青春奋斗要成为青年人靓丽的底色,尤其对于高校贫困大学生更是如此,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雨果说过“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要抛弃他们。”尼采曾说:“每一次不曾起舞的人生,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1)有伟大梦想。古代有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近代有周恩来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现在我国正在进行伟大的“中国梦”建设,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谋复兴应成为年轻人的伟大梦想,高校贫困大学生更要有伟大梦想,用伟大“中国梦”引领青春梦,用青春梦助推“中国梦”。
(2)有奋斗活力。广大青年既是追梦人,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3)有坚定信仰。高校贫困大学生要努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和优秀传统文化武装自己的头脑,做一个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做好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3 從意志层面上,锻造强意志力,不畏艰险困苦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每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的,高校贫困大学生要正确地看待挫折和逆境,要有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良好心态和能力。
(1)学习意志楷模。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有说“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这些伟人就是在极度困难之下,仍保持永不退宿的进取斗志。面对国家危难和人民困苦,周恩来同志决心“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誓言“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立下“面壁十年图破壁”的远大志向。要积极向前辈学习,汲取营养。我们身边也不乏有卓越意志的朋辈榜样,积极向同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勇做意志先锋。高校贫困大学生要勇于敢于做有意志力、坚韧力的年轻人,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气概,从大一踏入校门到毕业跨出校门之间的大学学习阶段,要做到有始有终、一以贯之地坚持不懈早起晚归上课、泡图书馆、听讲座、自学、社会实践、勤工俭学、锻炼身体、志愿服务等,不管中途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气馁和自我放弃,用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韧劲一步步证实自己的坚强意志,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4 从能力层面上,锻造真实本领,拥有核心能力
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竞争异常激烈,若想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需有能适应社会的本领和能力。
(1)认清就业压力。现在经济从整体上说处于不景气、疲软阶段,大数据、云计算、无人驾驶、无人快递、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日益解放和替代劳动力,同时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基数之大,社会需求的人才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等等。造成市场供求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所以高校贫困大学生从收到录取通知书那时起就要认清社会的就业现实。同时,深刻剖析有不少大学生为什么就业难、找不到工作等的深层次原因。
(2)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高校贫困大学生要结合到自身的专业、性格、兴趣、特长、资源等主客观因素,提前提早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规划要详细贴合自身实际,规划有长期规划、中期规划、短期规划,具体到大学学习期间要有学涯规划,中长期目标,每个学年要达到什么目标,每个学期要取得什么成绩,每月每周每日要做什么都要明确。在大目标的指引下,划分为具体的一个个小目标,做到大一志于学、大二而立、大三不惑、大四知天命,切实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不虚度年华、不蹉跎岁月。
(3)惜时学出实效。高校贫困大学生要懂得付出和收获之间的辩证关系,要想收获更多就需要付出更多,主动给自己合理“增负”,抱有惜时如金的态度,获取更多的有效学习时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沉得下心,静得下气,只要自己在某个领域持续投入一万小时以上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成为卓越的人;要真学习,学习真知识,探索真理,为自己将来立身社会获得更多的筹码和资本。从经济视角出发,若自己四年学习成绩优异,获得的各项奖学金和助学金等资助金额就不是小数字,同时再有适当的勤工俭学收入就差不多可以抵得上大学四年的生活费和学费,基本能够实现自己在大学学习阶段的经济独立和自由,摆脱一时的经济贫困,也从某种程度上助力家庭脱贫。
(4)提升核心竞争力。现在社会竞争激烈,高校贫困大学生要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和核心竞争力。要全面对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人)标准和大学生就业胜任力(个人特质、岗位适应能力、基础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关系建立能力及持续进步能力),要从语言表达、基本技能、团队合作意识、人际交往艺术、创新精神、思维逻辑、国际视野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提升自身能力。
5 结束语
总之,高校贫困大学生要摆脱“等靠要”的思想,不仅仅从经济上脱贫,更主要地从思想、精神、意志和能力上脱贫,做一名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当代大学生,奋力追求真善美,用青春梦助力自己成功,用“中国梦”引领自己前进,以理想、责任、担当建功新时代。
参考文献:
[1]桑海云,强冬梅,咸大伟.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5(3):109-110.
[2]戴维.迈尔斯著,黄希庭等译.心理学第9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522.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8-07-29)[2018-05-03].http://www.xinhuanet.com/2018-05/03/c_1122774230.htm.
[4]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8-07-29)[2018-03-01].http://www.gov.cn/xinwen/2018-03/01/content_52698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