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足球是对抗性竞技运动,参与人数多,对身体各方面的素质和技能要求较高,足球比赛观赏性强、影响力大,被称之为“世界第一运动”。我国是体育强国,在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体操等运动项目常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田径及游泳项目近年来也有很大的进步。足球运动一直是我国体育事业的短板。我国对于足球运动发展的探索从未停下脚步,职业联赛开展增强了足球运动在我国的影响力,但职业化的发展也有很多不平衡的情况,各个职业球队没有自己的青训,大多数都依靠挂靠和购买球员来维持球队的运转。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大力发展,职业联赛和国际挂钩,越来越多国际球员走进我们的职业联赛,但是事实证明,不论是“洋教练”,还是“洋球星”,对我国足球水平的提高都没有显著的效果,越南、泰国等曾经的“鱼腩”球队,也逐渐升级为“强劲对手”,我们进步的速度正在被其他国家赶超。究其原因,我国足球运动的开展不够立体化,青少年训练梯队不规范,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是足球人口基数远不如我们的邻居日本、韩国这样的人口小国。近年来,国家开始重视青少年足球的发展,国务院和教育部联手发文,大力发展校园足球。从小学开始,全国各地开展三级校园联赛。目前校园足球在各省市区开展得如火如荼。作为小学一线教师,常年带队训练、比赛,对校园足球在小学中发展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考。
足球运动在全球体育运动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足球也是青少年儿童最喜欢的体育项目之一,除了对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的全面培养外,足球运动对人格的培养更是赋予了这项运动无限的魅力。
校园是培养学生的土壤,校园足球是足球运动发展的“地基”。
一、校园足球课程的开展
在小学的体育课程中每周设置一至两节足球专项课,通过足球课的基础教学,普及足球运动在学校的发展。让每个学生每周都有接触足球的机会,在足球游戏和基本功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发展有足球特長的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培养,为学校运动队储备足球人才。
二、校园足球师资的培养
学校配备足球专项毕业的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特长,要求体育教师全员参与,共同学习提高。学生在小学阶段心理发育不够成熟,模仿能力、可塑性强,尤其是在打基础的重要阶段,不正确的教学引导,会导致学生有些错误的技术动作,一旦形成习惯,以后很难矫正。因此教师必须做好正确的动作示范,“要踢球先做人”不但教会学生正确的基本技术,还要通过足球运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顽强拼搏不服输的意志品质,健全学生的人格。这种种方面就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做好楷模。
三、场地设施经费的投入
大多数小学只有一块5人制或8人制开放式足球场,与其他体育活动产生冲突,这样校园足球的开展就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校园体育活动的全面开展。由于足球的难操控性,开放式的场地,容易误伤周围活动的同学,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建议在小学学校应大力推广“笼式”足球场地,在不影响观看的情况下,封闭的场地大大减少了运动风险。
此外,足球运动要求对学生素质全面培养,运动器材充足保障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足球,各方面素质也更加全面地得到培养。
四、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
有组织、有计划、规范地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如:班级足球联赛、足球沙龙活动、校园足球摄影、足球手抄报等活动,不但可以丰富校园足球文化的建设,还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从不同角度接触足球、认识足球运动、了解足球,培养大家积极参与足球活动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
五、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足球运动是用脚完成的一项运动,比赛是由一系列复杂的技术动作组成,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小学阶段刚刚接触足球,几乎都是零基础,所以一定要重视基本功练习,但是传统的基本功练习相对枯燥,小学生的心理内部稳定性较差,自控能力不足,情绪波动较大,抽象思维还未形成,但是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很强。因此在足球教学训练中要结合图片、视频材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接受知识,讲解技术动作时,尽量少使用过度专业的术语,做好技术动作的示范,在练习中不断指导、纠错。及时评价,不断鼓励,逐步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促进正确技术动作的形成。
在小学中儿童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态度特征,但是不够稳定,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把握学生好奇、需要性、竞争意识强的心理特点,枯燥的教学训练,容易导致学生放弃练习。利用游戏法进行教学,变换不同的练习模式,每次练习提出小目标让学生完成,激发他们的学习意识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分组练习法中以小组的形式靠团队的力量完成某个练习的目标,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更接近足球运动的特点。另外,一些有难度的严厉的强化练习,也是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
小学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是全面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校园体育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学大学以及职业化足球做好接轨,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定会迎来明媚的春天。
参考文献:
庞雪林.足球教学方法探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5):99-101.
足球运动在全球体育运动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足球也是青少年儿童最喜欢的体育项目之一,除了对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的全面培养外,足球运动对人格的培养更是赋予了这项运动无限的魅力。
校园是培养学生的土壤,校园足球是足球运动发展的“地基”。
一、校园足球课程的开展
在小学的体育课程中每周设置一至两节足球专项课,通过足球课的基础教学,普及足球运动在学校的发展。让每个学生每周都有接触足球的机会,在足球游戏和基本功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发展有足球特長的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培养,为学校运动队储备足球人才。
二、校园足球师资的培养
学校配备足球专项毕业的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特长,要求体育教师全员参与,共同学习提高。学生在小学阶段心理发育不够成熟,模仿能力、可塑性强,尤其是在打基础的重要阶段,不正确的教学引导,会导致学生有些错误的技术动作,一旦形成习惯,以后很难矫正。因此教师必须做好正确的动作示范,“要踢球先做人”不但教会学生正确的基本技术,还要通过足球运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顽强拼搏不服输的意志品质,健全学生的人格。这种种方面就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做好楷模。
三、场地设施经费的投入
大多数小学只有一块5人制或8人制开放式足球场,与其他体育活动产生冲突,这样校园足球的开展就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校园体育活动的全面开展。由于足球的难操控性,开放式的场地,容易误伤周围活动的同学,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建议在小学学校应大力推广“笼式”足球场地,在不影响观看的情况下,封闭的场地大大减少了运动风险。
此外,足球运动要求对学生素质全面培养,运动器材充足保障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足球,各方面素质也更加全面地得到培养。
四、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
有组织、有计划、规范地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如:班级足球联赛、足球沙龙活动、校园足球摄影、足球手抄报等活动,不但可以丰富校园足球文化的建设,还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从不同角度接触足球、认识足球运动、了解足球,培养大家积极参与足球活动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
五、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足球运动是用脚完成的一项运动,比赛是由一系列复杂的技术动作组成,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小学阶段刚刚接触足球,几乎都是零基础,所以一定要重视基本功练习,但是传统的基本功练习相对枯燥,小学生的心理内部稳定性较差,自控能力不足,情绪波动较大,抽象思维还未形成,但是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很强。因此在足球教学训练中要结合图片、视频材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接受知识,讲解技术动作时,尽量少使用过度专业的术语,做好技术动作的示范,在练习中不断指导、纠错。及时评价,不断鼓励,逐步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促进正确技术动作的形成。
在小学中儿童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态度特征,但是不够稳定,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把握学生好奇、需要性、竞争意识强的心理特点,枯燥的教学训练,容易导致学生放弃练习。利用游戏法进行教学,变换不同的练习模式,每次练习提出小目标让学生完成,激发他们的学习意识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分组练习法中以小组的形式靠团队的力量完成某个练习的目标,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更接近足球运动的特点。另外,一些有难度的严厉的强化练习,也是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
小学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是全面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校园体育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学大学以及职业化足球做好接轨,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定会迎来明媚的春天。
参考文献:
庞雪林.足球教学方法探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5):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