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治疗在重度烧伤患者心理重建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社会工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carr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叙事治疗在医务社会工作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该疗法可以帮助社工全面地认识患者并尊重他们的悲痛,陪伴患者更积极地度过漫长的康复过程.文章以一名重度烧伤患者的叙事治疗辅导为例,展示了社工通过寻找案主叙事背后的关键词,帮助其解构和重建在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影响下的伤后自我,进而使案主用更为接纳和正面的态度去看待自己与伤病的关系,最终发展出自我支撑力量的全过程.
其他文献
2020年春节后,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打好武汉疫情防控战,民政部启动了养老服务领域有史以来第一次跨省支援,九如城集团在第一时间响应,创始人谈义良带领40位志愿者奔赴一线,在抗疫中书写九如大爱.
期刊
在医院场域内,提升患者和家属的话语权,强化他们对自身应有权益的认知是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内容之一.文章以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乐陪”住院儿童关爱项目为例,采用参与式观察法和访谈法获取研究资料,通过整理资料分析赋权理论在医院临床中的实践,以期为儿童领域医务社会工作发展提供参考经验.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关注老年患者心理情绪健康一直是医务社会工作的重点.老年科患者大多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精彩的人生故事,但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和社交范围缩小,他们面临着集体记忆消逝、不良集体记忆、集体记忆碎片化带来的种种心理情绪困扰.医务社工依托生命回顾疗法,运用个案和小组工作方法干预老年科患者的集体记忆困境,希望以此促进老年科患者的自我整合与身心健康,为提升老年患者的晚年生活质量提供新思路.
●2009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九如城举办第一届“生命阳光公益活动”,在社区举办大型应急逃生自救演练,后连续五年在社区、企业、学校举办.同年成立公益基金会.rn●2010年4月,青海玉树地震后,九如城第一时间向当地学校捐赠救灾物资和学习用品.
期刊
以五年规划为代表的目标治理是中国推动经济转型的制度创新,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减排效果.以“十一五”期间首次约束性减排目标计划为例,基于双重差分模型,分别从源头治理与末端治理、环保投资与环保监管两大维度分析环保目标治理如何促进污染减排,识别这种目标治理下中国式减排的特征与源泉.研究发现:从减排特征来看,在“十一五”规划约束性减排目标计划下,SO2减排以末端治理为主,一旦对地方施以更大的减排“加码压力”,不仅能实现向源头治理主导的转变,而且减排效果会大大提高.究其动力源泉,提高环保投资的治理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直把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作为自己的目标.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的改革发展思路.后来,党中央一直把解决贫困问题,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施政纲领.随着2020年我国绝对贫困问题的解决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起步,共同富裕问题就更加直接和现实地摆在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面前.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共同富裕问题显得更加迫切.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在促进共同富裕中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
期刊
2020年10月,民政部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了加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2021年4月20日,民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统筹加快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进度,提出要将社会工作与基层民政建设紧密结合,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全国各地遵循推进会的会议精神和《通知》要求,有序实施社工站建设计划,立足当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各自站点建设特色经验.在社工站点建设中,有一个核心议题是各地探索中尤为关注的,也是站点建设必须面对的,即如何保障社会工作
期刊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在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代表党中央祝全国老年人健康长寿、生活幸福.rn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老龄工作,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财政投入力度,健全完善老龄工作体系,强化基层力量配备,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
期刊
民政部办公厅印发的《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3年)》提出实施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计划、能力提升计划、作用发挥计划和规范管理计划.其中在实施社区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计划方面,提出开展“邻里守望”系列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共建共治共享”系列社区协商活动、“共创平安”系列社区治理活动和“文化铸魂”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期刊
社会场域是助人利他行为的核心,并有社会工作、慈善活动、公益行动、志愿服务、民事调解等形式;同时,国家场域、市场场域和私人场域也有助人利他行为,前者如思政工作、民政救助,中者如企业扶弱活动,后者如邻里互助.关于这些行为的各自特性,笔者在2020年所发之《专业及其超越:当代中国的助人利他行为分析》一文已作专门说明.
期刊